《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2020-03-21 閱讀342

真的,您還別不信,世上真有這人,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什麼也不懂還不愛看書!誰?我啊!哈哈哈哈哈……

前些天,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藝術家李萬林老師給我寄來一本書《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作者是著名戲曲評論家郭漢城老師的關門弟子張林雨和他的兒子張志永。

說實話,我從小喜愛戲曲,但也僅僅限於自娛自樂、哄自己開心而已。對戲曲並沒有更深層次的學習與瞭解。對北路梆子就更是知之甚少!然而,當我翻開第一篇,著名戲曲評論家郭漢城老師本書之《序》,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不由自主地走進了字裡9行間……,併為李萬林老師和夫人任建華老師對自己所鍾愛的戲曲事業的敬畏之情和為了戲曲事業的繁榮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而驚歎並感動著……

感動點之一

不畏世俗,投身戲曲

李萬林老師出身在老區興縣的一箇中醫世家,父親對戲曲的愛好和共產黨、八路軍領導下的“七月劇社”、“戰鬥劇社”、“人民劇社”、“呂梁劇社”的文藝宣傳活動和戲曲演出,耳濡目染,激起了他對戲曲的愛好和興趣,當聽說興縣人民政府要成立晉劇團,便“悄悄從學校溜出來上了考場”並被錄取。然而,千百年來形成的世俗觀念還是在長輩中存在著,儘管父親比較理解,但在叔父這裡形成了阻力,甚至要與他斷絕叔侄關係。儘管如此,他仍毅然參加了劇團,把考入劇團看做是自己人生路上新的起點,並刻苦訓練。如果沒有當年的決心和毅力,那麼戲曲界將會少了一位藝術大家!

感動點之二

敬畏藝術,精益求精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演員,演誰像誰,所謂“裝龍像龍、裝虎像虎,看山如山在、看水似水流”,這些功夫,除了技巧之必需,生活的積累則尤為重要!過去老一輩電影演員,為演好一個角色,都要下基層體驗生活,和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從中汲取養分以充實自己。而這點,李老師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在排練大型現代戲《奪印》時,他為了能扮演好窮困潦倒、深受欺壓的老貧農“陳有財”這個角色,使之有血有肉、貼近生活,更加的豐滿,他“……深入農村,與老農促膝談心,瞭解他們的疾苦、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與他們溝通心靈、建立感情,讓自己對農民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書中敘)。

他對藝術的學習稱得上是如飢似渴,在外演出,隨身的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只要有時間,隨時隨地學習。他博採眾長,即使外出辦事,遇上兄弟劇種有演出,也會排隊買票去看,會把他們對人物的表演動作和神情刻畫方面的各種細微表達記在心裡,並在自己的演出中融會貫通、得以運用,從而,形成他自己特有的表演風格!這種對藝術精益求精、不懈努力的精神,實在是堪稱後輩之楷模!

通過生活、通過演出,他也深深地感覺到讀書和學習的重要,他不僅看重基本功的訓練,更加註重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他說 : “……光練表演功,不練文化功,就不能使演員本人變成劇中人物。……即練表演功,又練文化功,才能從根本上變,變成你要演的那個劇中人物”(摘)。這句話真可謂經典中之經典!

感動點之三

承上啟下,甘當人梯

戲曲事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新人輩出。而培養新人、推出新人並非易事!不僅需要有高瞻遠矚、放眼未來的廣闊胸襟,還要有甘當人梯、敢於犧牲自己的利益、犧牲自己的榮譽,敢於讓出舞臺的思想境界!為了培養年輕演員,李老師主動退後,把自己演了多年了鬚生戲《畫龍點睛》,改為小生戲,讓於年輕演員來演。有徒弟和學生進京參加演出或錄音,李老師和老伴兒任老師都會精心指點、跟隨到底。在他們的精心培養下,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成長了起來,成為了戲曲舞臺上的中流砥柱,並榮獲了諸多大獎!要知道,為培養戲曲接班人,讓臺讓戲,這可不是每個老演員都能做到的!

其實,李萬林老師,作為一個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尊重老師,他曾陪伴老師於病床前。比如觀眾為大,他曾拔掉輸液針管,帶病演出。他說 : “我的一切都是人民給予的。為人民唱好戲,是我的本分,是一個藝術家的良心!”這就是真正戲曲人的戲劇情懷!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頗多,真的是受益匪淺!

謝謝您,尊敬的李萬林老師!

遙祝您身康體健、藝術長青!

李萬林老師在央視戲曲頻道《跟我學》欄目中演唱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李萬林老師《走山》劇照(視頻截圖)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李萬林老師和老伴兒任建華老師《打金枝》劇照(視頻截圖)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書中插圖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書中插圖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北路梆子的一座豐碑——李萬林與萬林腔》讀後


簡介

李萬林,藝名(小十六紅),1937年7月出生於晉緩邊區首府山西省興縣城關, ,1953年始學中路梆子,後改唱北路梆子。主攻鬚生、老生。五十年來,他的足跡踏遍晉、陝、蒙廣大地區,有“十六紅”、 “蓋天紅”等美譽。他創造的獨具一格的唱腔被稱為“萬林腔”至今仍為後學者傳唱。

李萬林歷任忻縣地區北路梆子劇院副院長,忻州地區戲研所副所長,北路梆子劇團團長、書記等職。他是忻州首批戲曲國家一級演員,也是忻州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演員,他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第五屆省政協委員。省文聯委員,省劇協主席團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