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餐饮业逐渐迎来黄金期,但这个现象必须警惕

警惕疫情过后餐饮价格报复性上涨

袁冰洁/文


疫情过后餐饮业逐渐迎来黄金期,但这个现象必须警惕

餐饮业将迎来爆发期

肇始于庚子春前夕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纠缠了国人两个多月后,正慢慢烟消云散,我们的生活也逐步恢复正常。3月11日,濮阳也下已下发通知,允许餐饮业复工复业。在此情况下,很多饭店已积极开工,广大市民也正兴高采烈地呼朋唤友,准备犒劳犒劳许久没有尝过饭店味道的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其中餐饮行业尤甚。一位食品药品监管者前几天告诉我,2019年上半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不少饭店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本想利用春节旺季好好补偿一下,想不到又遭遇了比非洲猪瘟要严重好几倍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平时生意就惨淡经营的中小饭店老板,更是直呼再不营业就要倒闭了。由此可见,广大餐饮行业从业者们渴望早已营业,渴望早日赚钱,心情多么迫切。

同样迫切希望饭店开业的还有广大市民。民以食为天,世界上最喜欢下馆子的,可能就是中国人了。很多事情在办公桌上谈没意思,到饭店饭桌上谈,几杯酒下肚距离就拉近了,印象就加深了,事情也办妥了。所以很多国人,早已养成了在外面吃饭的习惯。不少人的胃,已经对饭店的饭菜习惯了,而对家里的饭菜可能很不适应。这段时间不能在外吃饭,也是憋得不行。此外,不少人由于要赶着上班,早饭在外面吃也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也急盼餐饮行业早日恢复正常。

两个因素叠加,可谓干柴烈火,一碰就着。我们可以肯定,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餐饮行业肯定会迎来发展黄金期,春节错过的旺季,在这个春夏交替季节一定会找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短视的餐饮行业经营者,常常会起趁火打劫之心。饭店生意好了,来吃饭的人多了,那就赶紧提高价格,或者减量不减价,趁机大赚一把。还有些餐饮行业经营者,甚至以各种突发情况为由,赤裸裸地涨价。这不是危言耸听,你看有多少饭店,刚开业时顾客盈门,后来就店大欺客,最终走向倒闭。


疫情过后餐饮业逐渐迎来黄金期,但这个现象必须警惕

网络图片

我爱吃面条,平时经常去小区附近一家湖北面馆和一家四川面馆吃饭。两家面馆的味道各具特色,四川面馆的面,每碗的价格要比湖北面馆的高1元。2019年春节前后,两家面馆的面每碗均涨了1元钱,也算可以接受。但2019年夏天,我又去四川面馆吃饭时,发现又涨了1元。问老板为啥又涨价了,答曰猪肉价格贵了。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猪肉价格下降后,面馆依然没有降低价格。我此后再不去那里吃饭了,不是为拿每碗1元钱,计较的是动不动就以涨价来追求利润。相反,那家湖北面馆,并没有因为猪肉价格贵,就跟着四川面馆涨价。可以看出,即便猪肉价格短暂上比较高,不涨那一碗一元的价格,餐馆还是能经营下去的,只不过少赚点儿而已,何必那么贪心呢?

遇到疫情、原材料波动等特殊情况,就把价格涨上去,让消费者来承担成本。疫情毕竟是少有的,原材料波动毕竟是短暂的,等疫情过去、肉价平稳后,按理说等一切平稳后价格应降下来才对,但遗憾的是,很多饭店,只见涨价不见降价。有风险就把风险转让给消费者,无风险依然让消费者承担风险成本,这不是硬生生从消费者手中抢钱吗?

可怕的是,这不仅是一部分餐饮行业从业者的心态,也是不少做生意人的心态。我相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依然会有一些老板会这样,想利用涨价的方式把疫情耽误的生意给补回来。尤其是餐饮行业,老百姓每天都要吃,一个菜增加五块十块,一个饼增加一块两块,一碗面增加一块两块,想着消费者也能接受。殊不知,这涨一点儿,那涨一点儿,看起来少,积少成多,每名消费者一个月就要多花好几百元。在工资不涨的情况下,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负担。

按说,涨价不涨价是市场说了算,犯不着我在这里叨叨。但我想提醒个别动不动就涨价的消费者,价格涨上去就下不来了,口碑则是降下去了就上不来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价格定得过于离谱,消费者也不会再选择你。所以,提醒餐饮业的老板们,要珍惜疫情过后餐饮业的黄金期,好好做菜品,诚信经验。物美价廉了,顾客自然就会选择你,顾客多了,还愁赚不到钱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行业一起涨,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话是有几分道理,但是,如果超出了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大家就会尽量少吃点儿,尽量吃简单点儿。可以回想一下,10年前豪气地请顿客,在一般饭店花上三四百元就够了,现在请顿客,八个人加酒,没有七八百元能打住吗。现在老百姓中,请客人没前些年多了,即便请客,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都会到相对便宜的中小饭店。原因不是因为人变小气了,而是工资没涨饭菜涨了。新冠肺炎疫情,受打击的除了餐饮行业,还有其他很多行业,大家的收入普遍减少,如果价格过高,我们想去饭店吃,也吃不起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并非没有趁火打劫的现象发生,不时有高价菜、高价口罩的新闻出现,这是不少生意人的劣根性。实事求是来讲,整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濮阳相关部门在打击囤积居奇、恶意涨价的行为方面,抓得非常严,无论是超市还是一般的菜摊,均没有出现价格高得离谱的生活必需品。但疫情过后,会不会出现趁消费回暖的机会大幅提价的现象呢?这个担心肯定不多余。所以,即便疫情过后,加大价格调控力度,严防恶意涨价、大幅度涨价等报复性涨价的现象发生,监管部门依然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