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漢初戰亂,冒頓單于將匈奴發展到最強盛地步,南向與中國為敵

匈奴,據載先祖為夏后氏之苗裔淳維,頭領稱為“單于”

,逐水草而居,過著遊牧生活,時常南下侵犯劫掠人口物資。

戰國七雄之時,秦、趙、燕三國與匈奴接壤,經常受到侵擾,故而三國均修長城以御匈奴,趙武靈王更是發起“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不勝其擾之下主動進擊,後世有趙將李牧大敗匈奴,以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的邊界。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因河為塞,並修建“直道”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在燕長城、趙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里長城。

秦末漢初戰亂之時,匈奴再次趁著中國擾亂而侵略邊地,而冒頓單于,讓整個匈奴發展到了最強盛的地步。

秦末漢初戰亂,冒頓單于將匈奴發展到最強盛地步,南向與中國為敵

作鳴鏑之箭,冒頓自立為單于

秦末之時,北方草原上除了匈奴,還有東胡和月氏(yuèzhī)國,兩國強盛,而匈奴單于頭曼趁著蒙恬身死、中國戰亂之時,再次侵佔了黃河之南的故塞。

冒頓(mò dú),為單于頭曼的太子,然而頭曼寵愛的閼氏又生一少子,想要廢掉冒頓而立少子為太子,便把冒頓作為“質子”給送到了月氏國。

冒頓作為人質剛到月氏國,頭曼單于馬上派人攻打月氏國,想要藉助他人之手殺掉身為人質的冒頓。

月氏國打算殺掉冒頓,冒頓偷得一匹好馬,一個人逃了出來,再次回到了匈奴。單于頭曼欣賞冒頓的勇猛,便以他為將,統轄萬騎。

經歷過人質事件的冒頓,製作了一種名叫

“鳴鏑”的飛箭,箭射出去後會發出響亮的聲音,用以訓練中號令手下的人說道:

“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冒頓的鳴鏑箭射到哪裡,手下的人就要跟著射到哪裡,違令者斬。

先是,冒頓用鳴鏑箭射飛鳥走獸,有不跟著自己射箭的人,直接被斬了。

其後,冒頓用鳴鏑箭射自己的坐下愛馬,左右有猶豫不敢跟著射的,被冒頓立馬給殺掉了。

再其後,冒頓用鳴鏑箭射向自己的愛妻,手下的人都被嚇到了,不敢放箭,冒頓又立即將那些不遵從號令、不敢放箭的人給殺掉了。

再其後,冒頓用鳴鏑箭射向了頭曼單于的愛馬,經歷過數次因為不遵號令而被斬殺的事情後,左右的人全部跟著鳴鏑箭的方向,射向頭曼單于的馬,由此,冒頓知道,自己手下的人對自己是做到完全服從了。

最後,冒頓跟著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打獵,突然,冒頓用鳴鏑箭射向了頭曼單于,手下的人毫無猶豫地跟著鳴鏑箭射的方向,射殺了頭曼單于。

單于身死,冒頓盡諸後母與弟,和不聽話的大臣,自立為單于。

秦末漢初戰亂,冒頓單于將匈奴發展到最強盛地步,南向與中國為敵

假裝示弱而滅東胡

此時的東胡實力強大,聽聞冒頓殺父自立為單于,便趁火打劫地派使者來向冒頓要千里馬。

手下的大臣們都說,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能給東胡,冒頓卻說:

“奈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

東胡以為冒頓懼怕自己,便又派使者來索要老單于的愛妾閼氏。

大臣們對東胡國的咄咄逼人義憤填膺,都請願想要攻打東胡,冒頓再次說:

“奈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

按照東胡的要求,將閼氏送給了東胡王。

東胡王見冒頓屈服於自己的各種要求,日益驕盛,率兵侵略匈奴的領地,再次派使者向冒頓索要兩國之間的千餘里的“棄地”。

冒頓和大臣們商議,此次大臣們說,東胡王所求的,是一塊鞭長莫及的棄地,給他也行,不給也可以。

然而此次冒頓沒有像前幾次那樣一再妥協,而是大怒道:

“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土地是立國之本,為何要白白送給別人!冒頓將那些敢言送地於東胡的大臣全部斬殺,自己翻身上馬,號令整個匈奴國,襲擊東胡,有動作慢的殺無赦。

東胡以為冒頓懼怕自己,並未防備,被冒頓一舉擊破,大破東胡,東胡王被殺,擄掠其全部人民和畜產。

向東擊破東胡後,冒頓又西進,趕跑了月氏國,向南吞併了樓煩和白羊河南王,侵略中國燕、代之地,再次佔領秦時蒙恬所奪的匈奴之地。

此時中國正處於楚漢爭霸之時,劉邦、項羽和各路梟雄正打得不可開交,以此冒頓和匈奴能強盛起來,控弦之士達到三十餘萬。

秦末漢初戰亂,冒頓單于將匈奴發展到最強盛地步,南向與中國為敵


自最早的匈奴淳維,到單于頭曼,千餘年間,匈奴的勢力時大時小,處於一種離散的遊牧狀態,冒頓整合了匈奴的全部力量,趁著秦末漢初中國戰亂、無暇顧及邊疆之時,迅速發展,攻破東胡、月氏,盡服從北夷,而開始與南面的中國為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