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要發展,未來9年,您認為應從哪些方面重點考慮?

北京優農


未來10年農業發展基本有五大趨勢:一、有機農業。二、重視農產品品牌形象。三、構建農業全產業鏈資源優勢。四、農業農村渠道佈局從大而全到小而精。五、新興媒體的運用在農村更普遍成熟。


笨大哥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去年12月份參加了由山東省組織的《青年農場主培訓班》,看著這個培訓班名字我想大家都知道大概情況了,沒錯,未來的農業發展方向就落在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肩上,我們要宣傳,普及現代農業。幫老一代農民師傅們找出路,重新定位。

要知道未來的方向,首先要確定目前國內面臨的問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問題一:農田作業人員緊缺。

目前能幹活的農民很少了,基本上能不幹就不幹了,隨著年齡的增大,放棄種地的越來越多,而且像有些果農,他的孩子們基本上很少有接班的。

問題二:地塊零散,管理成本增加。

現在還有一些農村的地塊零散,農田作業時效率低,費時費工。

問題三:種出的東西不值錢。

農民普遍反映不掙錢,還不如出去打工,這也導致40-55歲大量中青年能出去打工也不願種地。

這是三大主要問題,所以說回到重點,目前國內的方式主要有土地流轉到公司承包、農場主、農業農村合作社、個體等方式。

公司承包:統一管理,標準規模化作業。

農場主: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基本上不僱傭人工的生產模式。

合作社:具有大多數同樣產品或不同產品,以戶為單位,組織成的模式,該模式管理人員由各戶出人,統一標準,統一銷售、採購等,捆綁管理。好處是對市場穩定起很大作用,不隨意定價(故意降價抬高價格擾亂市場),市場風險要小於個體經營。眾人拾柴火焰高!

個體:這是目前現狀。價格跟著市場走,風險承受大,雖說有時賣高價,但是也有賣低價的,這時合作社的優點就突顯出來了“利益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共享,風險共擔”

有了這些已知條件還不行,未來的農業要現代化,標準化作業,人工智能施肥澆水等(目前國內很多),種出優質的農產品才是王道。以數量充價格的時候已經過去了,要往“好質量,好價格”發展,

不管哪種模式,田園土地不要多,不要少,自己能管理過來為宜,弄個1000畝,管不過來白搭!弄個100畝,精心管理好了效益就很好!

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種植採摘,二次加工銷售,觀光休閒,養老,親子拓展等)這才是未來農業發展方向。

最後說一句,農業是長期投資,見效慢的行業,不要為了一時的農業情懷而入錯行。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謝謝


皮特宋


謝謝,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農業要發展,重要考慮的有以下幾點。

1,學習現代農業的知識,成為新型農業職業農民。

2,實行農村合作社,共產共銷,運用好互聯網+的新模式。

3,土地應當流轉,以承包制。統一管理,統一生產。

4,生產優質農產品,種植有機蔬果,規模化養殖和種植。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農村鞋匠小強


未來九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農業市場化、信息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將顯著提升。主要特點有:

一是農業提質增效明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二是農產品消費總量增速放緩,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明顯。

三是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合互促,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市場更加多元化。

四是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成本推動價格總體趨漲。

五.數字經濟賦予農業新機遇 農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握好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利用好數字經濟賦能傳統農業的新機遇,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開展電商業務,實現傳統農業的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在提高效率中提高產能和品質,使農業產業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石小萌


你好,我是鄉村老良,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取得了長足發展,糧食產量實現了十多年的連續增長,切實保證了我國的糧食安全和民眾糧食和農副產品的生產生活需求,未來9年或者10年,我個人認為農業要繼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要打造精品高效農業,普通的農作物老三樣,年年種,農民年年剩不下什麼錢?未來要在精品農業和高效農業上下功夫,切實提高農業的產出比。

2、是要打造農業品牌,實施品牌戰略,銷售有機、生態、綠色,那種粗放式的農業生產銷售已不適應未來發展,實現從品質上和品牌知名度上質的提升。

3、要專業化生產,種植向大戶集中,實現規模種植,大力推廣農業機械的使用,提高生產力生產,管理,銷售都要專業化。

4、要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產業業態,實行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家庭作坊,觀光農業,採摘農業,養老農業,等多種產業形態

5、國家和各地還要加大政策扶持,切實解決農業當前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6、儘快熟悉進入數字農業,用現代信息技術全程監控農作物養殖種植生產,環境等,隨著5G時代來臨,智能化,公開化,勞動力智能化將是一個趨勢。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鄉村老良


1.農業的機械化勢在必行,我們國家這些年由於城市化的大大加快,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所以要加強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發展機械現代化農業,記得小時候在地裡手工收割麥子,開著拖拉機打場,效率極其低下,農民的辛苦造成了年輕一代不願意在農村就業,所以機械化的發展可以大大減輕體力強度。

2.提倡科技下鄉,多多培養農業科技人員,根據地域差別,氣候特性區域化種植,根據不同種類農作物分派不同農業科技人員,提高農業生產率,國家應該通過基層農業組織重視農業科技人員待遇,讓他們能夠留在農村為我國農業做貢獻。

3.加大農業補貼,讓農村勞動力能夠留下來,農作物的收購價要保證,加強市場化運作,根據市場來調節,激勵農業人口為國家農業做貢獻。

4.加大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建設,我們國家有些農用地處於丘陵,山區灌溉極不方便,很多靠天吃飯,天不下雨,就沒收成,極大浪費了土地資源。



測繪小哥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趨勢有哪些

我國農業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當前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引領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並日益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力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趨勢如下:

1、農民階層分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初步形成

農民階層分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現,表明農村勞動力正在重新佈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體現,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加劇和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促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3、經濟發展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第一產業的產值和勞動力佔比逐漸下降。新型農業生產經營者已具備一定的現代經營能力和資金實力,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生力軍,引領著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4、農地流轉加快,促進規模經營發展。

近幾年,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地流轉規模化加快,農業生產“非糧化”明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5、“非糧化”日趨明顯

(1)保障糧食安全難度加大。近年來,土地租金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快速上漲,糧食生產成本不斷提升,種糧效益比較低。儘管國家對糧食生產進行補貼,但生產糧食的經濟效益遠不如種植非糧作物。

(2)糧食消費量快速增長。我國糧食消費總量持續上升,增產幅度趕不上消費增長的速度,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

(3)工業用糧不斷增長。我國工業用糧佔糧食消費總量的比重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6、耕地質量退化嚴重

我國農業生產使用化肥存在“一高一低”的弊端。“一高”,是施用量高。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和消費國,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世界的1/10,每年施用的化肥總量卻佔世界的1/3,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投放量是美國的1.7倍。“一低”,是有效利用率低。


小強陝西特產


農業要發展,國家的扶持是很重要的,農業要規模化,信息化,市場化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國內農業還停留在小農經濟階段,啥值錢農民種啥,大家一窩蜂跟隨,結果市場就那麼大,農產品大量過剩,賣不了爛在地裡。規模化實現了,信息透明,市場多大,全國就種植多大面積,不會造成農業資源的大量浪費。


寂寞如風168855647


我是一個大巴山區的農民,作為山區農民將來的發展,我有我自己的觀點,因為山區的交通不發達,要因地制宜,發展我們大巴山 ,無汙染的養殖業,比如說林下養雞,稻田流水養魚,種植高山水果,因為我們大巴山的溫度比較低,錯過平坦地帶的溫差,都是錯季節的農廣品,無汙染原生態的,生態農業,把自己的產品發到網上,吸引大城市的消費者,這就是我對我們巴山農民發展前景的規劃,朋友們,你說我這個想法可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