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犯错误批评教育的时候他说记住了,过后又忘记了?

楚随居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常常遇到这种问题,也被这种问题所困扰,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并不知道两个错误是同一类问题,所以在第一次犯错被教育后,并没有深刻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就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导致反复被批评!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比较小的孩子身上,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比如:我家孩子目前3岁,喜欢往水盆里扔东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玩具什么的总往水里扔,溅得水花四处都是,并且乐此不疲!多次批评他后,他真的不往洗澡盆里扔了,但是今天中午吃火锅的时候,他往火锅里面扔羊肉和菜,结果滚烫的汤溅起来,差点就烫着人了。就果就又挨了一顿打!愁死我了!

2.反复犯错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惩罚力度不够,没有给孩子一个深刻地处罚,导致他不怕,以为这次错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人说他两句,不过如此,不以为然,下次他一定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情况就要靠家长们深入思考了,怎样的惩罚措施能起到作用,不一定是体罚或者殴打孩子(虽然我气急了也会打孩子),可以惩罚他几天不准看电视、不准玩他最喜欢的玩具或者不给他最喜欢的食物等等,而且每当他想看电视、玩喜欢的玩具或者想吃喜爱的食物时,你不满足他,他就回想起来犯的错误,这样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功效,比打骂有效果!

3.小孩子的一些坏毛病或者坏习惯通常是日积月累养成的,这种毛病要是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正的。它需要反复大量的刺激或者是纠正才能够改过来,甚至经年累月才会慢慢改正,而且有些毛病也许会伴随一生,成为其人格、性格或者行为习惯的一种常态化的特质。这时,我们也要调整家长的心态,只要不是严重的错误或者恶劣的行为,而是仅属于孩子自己的固有习惯,我们还是要尝试着去接纳的。

总之,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宽严相济,讲究方法,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妈妈兼老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家的俩宝贝也是这样的,特别是二宝,现在2岁半,每次他犯错时,若要问他你知不知错了,他都会说,我知道错啦,下次不这样了,对他这件事,我还特意有拍过2个视频,目的就是怕他一会就忘了,平时就经常放给他看,好让他记住,别再犯错了。

可是他只要一跟哥哥争玩具的时候,就什么都忘了,一切又都恢复原形。

我想,这也许是不是他们太小,脑发育还不够成熟,不会控制自己吧。才会这样呢。哥哥比他大三岁,情况就好很多。

所以,我认为,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太着急了,要允许孩子犯错,给他们机会改正,陪着他们一点点成长。

以上是我的分享和建议,希望你满意








妙德师兄


小孩就是小孩 虽然他的记性很好 但是但他玩起来 他就只顾玩了 很多事就忘了 当家长说他 他知道错了 过一会他就会忘记的 孩子总是忘记很快 这就是孩子天性 所以我也很烦恼 我儿子今天8岁 总是犯错 一刻也呆不住 总是惹祸



玺妍海棠


我是一名全职宝妈。

大概是孩子本身并没有记住,只是被大人引导着说出了“记住了”。我家孩子2岁,每次做错事情,教育完以后我就会问记住了没,他是没有反应的,再次逼问记住了没。他只是觉得应该回答“记住了”,妈妈才不会生气了。


平凡的大梦想


本质上来说,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道歉,别人就理所应当要原谅他。很多时候,孩子口头上说的对不起,并不代表他真的意识到错误了,那只是逃避惩罚一个手段而已,所以下次很有可能再犯。

先要求孩子跟当事人说“对不起”,然后再仔仔细细地告诉他究竟那里错了,细心一点的父母,还会告诉他怎么做才是对的。当孩子道了歉,也认为父母讲的有道理的时候,这个错误就翻篇了。可我们不要忘了,孩子犯错,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固然没错,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父母引导也很关键

当然,我们做父母的,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

尤其是当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只是听老师、或者其他人转述,这时父母一定要问这3句话,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亲子误会地产生。

1.发生什么事情了?

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只关注眼前的结果:

“你这熊孩子,又干了什么事情?天天的,能不能安生一点。”

“你别跟我解释,没用,你不欺负人家,人家能这样对你吗?”

但这种教育方法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孩子极其不信任的状态,让孩子认为,无论做什么,家长只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家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问清孩子事情的起因与经过,了解原由,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的发生。

例如:“爸爸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先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为何你会这样做?我想听听看你的解释。”

孩子在感受到家长的理解时,通常会放下内心的不安,小心翼翼的告诉家长实情,选择与家长一起面对。即便真的是孩子的错,孩子也会选择主动来承认错误。

2.你的感受如何?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激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情绪不满或者生气时,别人说什么都会自动屏蔽,等到平复心情后,才会冷静思考刚刚发生的事情。

孩子犯错后,家长先不说事情的对错,而是问问孩子刚才的心理感受:“刚刚他抢了你玩具,所以你很生气,才打了他,是吗?”“你刚刚打了别人,看到他哭了,心里是不是也很难过呀?”

一起引领孩子感知情绪,然后让孩子哭一哭,说一说心里的不满与难过,发泄出来。

如果此刻孩子的情绪还是非常激动,一时听不进去父母的意见,不妨让孩子学会深呼吸,等待五分钟或者十分钟情绪平静下来了再来一起沟通问题。

然后说说孩子刚才的表现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表扬,不完全否认孩子的一切。

等到下次孩子一个人再遇到问题心里很不舒服时,他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冷静下来面对问题,以免犯更多的错误。

3.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当孩子因犯错造成一定的损失后,家长可以先不要帮着孩子去处理,可以先听听孩子对此有什么弥补的办法,或许你会惊讶于孩子的创造能力。

例如有次团子在邻居墙上乱画,面对邻居的“控诉”,他倒是坦白很快,于是我就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他想了很多方法,也想了这个方法可能带来的结果。比如拿布擦的话拿布擦好像画笔颜色不容易掉,拿水冲墙会潮湿坏掉…最后,考虑下来,还是重新用油漆粉刷了一遍。

孩子经过思考后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一次错误就会带来这么多问题,而且解决起来又很麻烦。等到下一次他想要做什么事之前就会先思考一下后果,再考虑是否去做,从而培养孩子先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犯错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学会改进。

所以家长更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反省错误,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学会弥补。



幼儿园老师李猫猫


昨天看了一本书,正好讲了对小孩的批评与夸奖,感觉好有道理,说出来大家学习一下!小朋友都喜欢弄些恶作剧,有些坏毛病,那是屡教不改,你越说他,他越得意,越起劲,原因就是我们大人,家长从小太过注意,太过关注他的缺点了,一不如意,一不合大人的观点,就去干涉他,小朋友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和关注,就会故意,三番五次弄出事情来,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我们只能让他少犯错,怎么办,只要是不触及底线,不是太大影响的错误,我们就忽视他,来个冷处理。大人不要太在意他的犯错!然后多表扬他的优点,多夸奖他做的好的地方,让他有表现优跟美的欲望,这样,他做事情就会想,就会往好的方向去做,慢慢错误就会少了!没有犯错了,自然就不用批评教育了!OK不?



自在山外人


孩子其实不会像大人那样把一件事深刻的记住反省的!他做错了,或许当时批评他,有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怜巴巴“我错了,以后不这样了”,然后情绪激动的家长就会一遍遍的问:“你记住了吗?”,孩子就一遍遍的点头“记住了”

结合我的孩子,还有我身边接触的孩子,有这么几种原因:

第一种,坏行为习惯性!一种错误的行为,对于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他下意识的每碰到这种情况不自然的就往错的方向做!

举个例子: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喜欢打别人脸,还笑的咯咯的,大人觉得孩子小,打得也不疼,还能让他开心,就不管教。孩子就以为这不是错误的行为,慢慢大了,一开心就下意识的打人脸,大人被打的疼了,知道管教了!而孩子这个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批评教育他,你甚至被激怒,也会打他,问他疼不疼?孩子肯定知道疼,说以后不会了!

这种情况孩子就会容易反复犯错!我们可以帮助他慢慢改正,下一次这种行为前,提醒一下,给他一个你们约定的暗号!

我家大娃上幼儿园后咬手指甲,刚开始因为分离焦虑,逐个问题解决,把这个习惯放最后批评教育,结果已经形成习惯,不好改,每次看到她想去咬的时候,我就说“细菌王国”!慢慢她就改了!

第二种,客观条件诱惑!一方面跟孩子说这样做是错误的,另一方面你又给他创造这个犯错误的机会!

比如:孩子乱写乱画!年龄小的孩子,都会喜欢涂鸦,家长也很支持,彩色画笔一大把,画本A4纸也准备很多!但一张小小的纸也满足不了他天马行空的创想!看到大的墙壁,看到空旷的地板,任何一个大的空白的物体,都会诱惑他去创作!可以给他弄一个大的涂鸦墙去改变这种行为!你不能把他的这种创想,压制在在一张小小的A4纸上!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具体的错误行为改变客观环境,避免诱惑性重复犯错!

第三种,批评教育的方式造成孩子反复犯错!

抢其他小朋友玩具!如果是单纯的“你怎么抢好朋友的玩具,快还给人家,这样是不对的”絮絮叨叨说教,还会一直要求“快点还回去,快点”,再不还就一把夺过来替他还回去,孩子哇就哭了!家长还一边推搡着“记住了吗?下次不能抢别人玩具”。孩子恐惧呀,一个劲的点头,记住了!

你说他记住了吗?没有,下次看见还会抢!因为你没帮他解决问题!孩子为什么会抢?因为他想玩。可是他该怎么做呢?去问小朋友“我们能一起玩吗?”或者“你能让我玩一会吗?”,不给他玩,还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去跟交换!你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下次他的做法就不一样了!

给他说千遍道理,不如演示给他一个方法!

以上是我生活中总结的!对孩子多一点耐心,陪他一起成长!



李四次方


为什么小孩子犯错误批评教育的时候他说记住了,过后又忘记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错误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

如果你在批评和责罚孩子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方式不是很恰当,或者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那么孩子就会逃避你的批评,会采用敷衍的方式回馈你。

所以你说的什么大道理他根本没有听进去,心里只想快点结束,然后逃离你。


清淡的辣妈


  • 首先,小孩子对于错误的认知与大人不同,大人认为错了的在孩子看来,可能根本就不是大事。
  • 其次,虽然孩子被家长批评后说他知道了,但是这句知道了也可能仅仅是他迫于家长的压力而说的,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

那么,要怎么办才能让孩子对错误的做法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记在脑中呢?

按孩子犯错的情况确定如何批评。

就拿骂人来比例: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5岁以下小宝宝身上,家长就没有必要去批评他,只要不理他,不附和他自己说说感觉没意思就自然不说了。如果这时候家长去批评孩子反而还加深了他对骂人的词语的记忆。

但是,如果是大孩子骂人,那么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下他为什么要骂人,再跟他好好的解释一下骂人词语的意思,让他知道无缘无故骂人是很无礼很不礼貌的行为。

犯错后不能一句知道了就结束

如果孩子犯的错误很严重,家长先不要着急严厉批评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去说为什么做错事?错在了哪里?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比大人批评后说一句知道了更容易让他记忆深刻。

如果孩子自己对错误没有认识,还觉得自己做的对。那么家长要对孩子解释清楚这件事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不能做。而不仅仅只是批评。解释清楚后让孩子自己想想,过几分钟后再让孩子自己总结一下对与错,也会加强他对错误的认知。

相同的错误反复出现则要查明原因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相同的错误,家长则需要查明原因,分析孩子做事的前因后果,帮助孩子去改正。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知,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育儿经验。看到的朋友请随后关注我哦,谢谢您们。


沙漠第九天


关于孩子犯错,父母怎么处理其实很重要。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跟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关

孩子越小,越不会记错,他们的脑袋瓜里都是一些天马行空的东西,你刚跟他讲完要记住的东西,他过一会就忘,这很正常。

宝妈们要接受孩子这个时期的的年龄特点,对孩子宽容一些,给孩子时间。等他们渐渐长大了,会思考了,他们才会有记性。

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

孩子犯错再正常不过了,比如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跟小朋友抢玩具,上课跟同学说话,在家里把玩具弄得一地不收拾等等。

这类错误不是批评教育就能立竿见影的,反而只会让孩子反感,他会暂时认错,到了那个环境下,马上就忘了。

妈妈们要用适当的方法指出孩子这一行为的不恰当,来代替批评教育。

就如我的一个朋友,她的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是学校的顽皮大王,每个星期,朋友都会被学校叫去问话。但是她从来不会用家长的严厉口吻去批评孩子,她会对她儿子说:“现在全校老师都认识妈妈了,你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提升妈妈的知名度?”

在妈妈的幽默教育中,孩子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错误,这让亲子关系也和谐无比。妈妈和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她的儿子出奇地优秀,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比一味指责批评重要的多。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

有些错误,只有孩子自己亲历了,感受到了那个结果的严重性,他才能长记性,不然他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在犯错。

就像《小欢喜》中童文洁对宋倩说的那样:“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去走的,他们该受的挫折、该撞的南墙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会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勇敢。而父母永远也不可能替代他们前行。”

深以为然。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试错的过程,特别到了青春期的时候,父母的话,他们根本听不进。这个时候,父母试着放放手,让他自己去体验生活,说不定,跌了一次坑后,他们才会懂得父母的话原来是对的,他们才会真正成长起来。

所以,妈妈们不必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用适当的方式来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会明白你的一番苦心。

我是蝌蚪麻麻,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到你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