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要倒閉有什麼前兆?

勤奮會有成就


分享一下lily見過的企業快要倒閉的種種外在表現。

高層更迭頻繁,部門結構不斷調整

一位朋友曾就職的一家公司,一年內兩個副總、一個技術總監離職,與此同時朋友所在的運營部門,三次調整組織架構和負責人。

究其原因,朋友稱,公司無生存所需業績,離職副總權利被架k,技術總深覺當前現狀被不足以支撐其技術發展策略。同時團隊存在人員冗餘,團隊沒有朝氣。

對於高層不斷更迭的公司,極有可能存在內部爭d矛盾以及業績表現不佳。中高層的頻繁離職通常是公司可能倒閉的前兆。這樣的情況極有可能造成:團隊人心不穩,戰略貫徹中斷或重複等問題。

核心員工流動尤其是核心老員工流失頻繁

任何一家優秀的公司都會善待老員工,老員工尤其優秀老員工流失不僅會讓員工對公司的文化價值觀產生疑慮,也會讓人懷疑是否當前公司存在重大問題。

lily有一位跟老闆工作10年的朋友,後因為在公司不得晉升且和老闆經營理念分歧離職。

她說,她說願意跟著10年是因為忠誠,而離開則是因為她在這家公司經歷了初生、成長、紛擾,突然覺得這裡沒了奔頭。

所以,如果有大量的老員工離職,管理者和團隊都應當警惕:是否團隊發展遇到瓶頸,是否公司當前已處於面臨營業艱難問題。

公司工資不按時發放

一位資深財務經理曾告訴我,一家公司任何時候都不要開啟拖欠員工工資這件事,因為它是一個警惕信號,要麼說明公司經營出現問題,要麼說明管理混亂。而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都會引起員工的不安,也有損於公司的良性發展。

團隊缺乏內驅力,管理者卻不斷鼓勵員工喝“雞湯”。

我曾見過一個團隊管理者,每日給員工開晨會提士氣,員工卻完全沒有辦法融入到領導給的雞湯氛圍中。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團隊會缺乏戰鬥力和內部自生能力。

公司缺少正向企業文化

如果一家公司內部z鬥不斷,員工不將核心精力放在實幹業務當中。反而崇尚“偽精緻”,“小團隊”“奉承”等情況在團隊中頻頻現身。這樣的公司即缺少正向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樣的公司也很容易在不斷內耗中,喪失良性發展。

以上,供參考。

我是lily,專注職場百態,歡迎討論。


人在職場lily


我曾經就親身經歷過一個倒閉的企業,我今天來回顧一下這個經歷吧,一個快要倒閉的企業其實在你工作的時候很容易就能觀察的出來。


1.快要倒閉的企業很最常見的就是拖欠員工工資

當時我們公司連續拖欠了兩個月的工資,導致很多同事都人心惶惶的,對於一個拖欠員工工資的公司,那麼證明這個企業以及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去支付員工工資了,意味它離倒閉已經不遠了。


2.公司的高管離職

有幾個領導離職了,還有幾個被調崗去了銷售部門,當時我們是有分招商部跟營銷兩個部門,但是招商部一整個部門都被調去了營銷部,公司高層是最快速瞭解到公司的動向的。


3.大規模裁員

一個企業只有在兩種情況下可以進行裁員,一種是瀕臨破產,還有一種是經營遭遇困難,當出現大規模裁員的時候有很大可能就是公司已經要倒閉的前兆了。


4.福利減少

公司在面臨困難的時候,給營銷部門的人設定了一個KPI,未滿足這個KPI的都要被減薪,幾次未滿足的就會被裁員,以及應該有的餐補當時也沒有了。


所以當你遇到以上四種情況的時候,你就得注意了,及時止損或者與公司一起度過困難儘早作出決定。


宇凡8


個人曾經歷一個集團公司,2011年輝煌時廣東3家,福建2家,越南1家,員工總數近7千人;2019年僅剩下1家,人數只有300人左右!

下面從我的經歷說說企業倒閉前有什麼前兆:

1. 減少招聘,壓縮人員。

就是原來需要3個人乾的活,只要2個人幹,加量不加價,同樣的工資,多做三分之一的事情!逼著你自己離職。

2. 減少加班,減少員工收入。

一個月加班工資大概有五千左右,勉強養家餬口,老闆要求五天八小時,沒有加班費,只有底薪,這樣員工沒法生活,只有離職。

以上兩種對做了20年的老員工,就是明擺著不想補償,能搞走一個算一個。

3. 拖欠工資,找這樣那樣的藉口。

老闆總是講經營困難,工資拖了一個又一個月,最多時侯拖了三個月,真怕當時倒閉了,拖3個月壓1個月,怕4個月血汗錢倒閉一分錢沒有,還好自己跑得快,2017年底走,2018年那個老闆廣東3間廠,福建2間廠,關得只剩廣東一間廠!

大家看到類似的情況小心了!小心有的老闆跑路,我們辛辛苦苦的血汗錢打水漂了!


小張在廣東


我來分享一下我之前的經驗啊。

之前待過一家企業,當時如日中天,與政府合作非常緊密,高峰的時候,還讓市長被省裡點名表揚了,市長回來後,我司就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了,說是要集團化。但是誰能想到,那也就是最高峰了,後面就逐漸下滑了。回頭想想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第一點,假

所有人都不說真話,都天天虛言假義,說我們多麼多麼好,多麼多麼牛氣,我們集團能做到多好多好,等等,老闆天天腳不沾地,從來不過問公司事項,天天在外面,向政府領導說多麼多麼好,能做多大多大。這種假造成了短期的繁榮,但是後面兩點造成了滅亡。

第二點,大

因為大家都看好,結果導致大家一擁而上,同時上了40多個項目,每個項目涉及到投資方、國內政府、場地、設備、技術、市場等等各種因素,導致原先的團隊無法支撐如此多的項目,而很多投資方的信息由老闆一手掌控,具體信息傳遞不順暢,導致朝令夕改,國內政府這些實操人員一開始還挺支持,到後面也非常牴觸,而場地、設備、技術、市場這些需要一定專業的事項也是遇到了困難重重,項目始終在原地打轉,推進到一定程度,又全部推倒重來。無法落地,好不容易落地1到2個項目,又因為股東之間的猜疑導致資金無法全部到位,整個團隊士氣低迷,最終負責市場、技術的股東撤資,自己去別處重起爐灶了。

第三點,空

其實第二點無法落地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空,自身實力不夠強,資金上的空,技術上的空,主要是技術上的空,很多項目上的技術支持不到位,導致很多事情重複去做或者反覆修改。最終項目都沒見成效,資金也漸漸空了,員工一個一個的流失了。

最終一個很好的企業最終沒有幹成,政府直接自己弄了一個,自己玩了


慢吞吞的瓜牛


公司倒閉前的幾個徵兆,自我總結:

1,公司每月工資不能按時發,或者說先給員工發工資領導的工資後發;

2,大量裁員以及公司主要領導相繼離職;

3,網絡出現大量出現公司的負面信息;

4,公司銷售業績非常差;

5,資不抵債,公司無法支付債務以及日常開銷。

當然了公司也要看級別,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倒閉時的徵兆是不同的。一般糟糕的經營狀況會促成股價下跌,股價下跌反過來使經營狀況更糟。這個關係是相互的!公司破產一般都是資不抵債,即股票的融資效應沒有了!為什麼會降低融資效應。因為公司的經營不好,導致投資者對該公司的股票持有悲觀的態度,因此不願意在該公司股票上投資!結果導致公司資金週轉效益不高,經營更加困難,這種惡性循環下去,公司很容易倒閉這個關係是相互的!

股價下跌是如何使經營狀況更糟,甚至導致公司瀕臨倒閉呢?

一、股價下跌影響公司的融資能力。因為普遍情況來講公司經營遇到困難時股價才會下跌,所以當股價下跌時,潛在的債權人或者投資者會懷疑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從而提高債務成本、或推遲甚至取消借款或投資。

二、股價下跌影響公司當前的債務狀況。基於同樣的對股價下跌緣起公司狀況不佳的懷疑,公司債權人會嘗試尋求更佳的保障,要麼增加抵押品要麼提高債務等級或者提高債務成本。此外,一些以公司股票作為抵押的債務會被要求增加抵押品甚至提前清償。

綜上,公司股價下跌的時候,其融資能力是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的。如果是一家依賴槓桿維持正常運營的公司,或者公司經營方面真正遇上了困難需要靠債務來走出困境的公司,那麼就會很難甚至無法籌措足夠的資金。嚴重的情況下就會使公司倒閉。



艾蝌技


沒有經歷過企業倒閉的可能不知道中小企業倒閉有什麼前兆,大家說通向失敗的路千條萬條,通向成功的路只有一條,企業倒閉前的前兆也是部分企業大小的,往往都存在一些共性。

1.高管集中流失。

為什麼說高管集中流失呢?因為高管通常是公司的決策層,對於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公司的資金儲備都是比較瞭解的,所以說公司發展到什麼階段什麼現狀,他們往往是最先知道的,等到公司撐不下去的時候肯定會選擇明哲保身,而不是和公司同生死共患難。

2.工資發放一拖再拖

我有很多朋友都經歷過企業倒閉的前夕,都是先從拖工資開始的,很多企業礙於面子並不會直接告訴員工企業快死了,而是編一些謊言和藉口去穩定員工的心態,最明顯的就是延遲發放工資,經常找的藉口就是公司有一筆大型項目款還沒有到賬,等到賬的時候一定會先發大家的工資,請大家相信公司的實力,給員工打了這樣保票的單位有很多可以兌現一些自己的承諾,還有很多通常在第二天就死翹翹了,比如在2018年那時候共享單車風靡一時,很多公司都在做,結果做到中途的時候,某些單車公司員工第二天去單位上班的時候已經人去樓空了。

3.過分節約辦公用品。

如果領導在各方面的辦公用品上開銷急劇縮減,已經到了一種不正常的狀態那說明公司的資金已經不能支撐公司繼續發展了,所以才會變態的節約辦公用品的使用,比如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倒閉之前辦公紙張打印的時候必須利用二次紙反面打印,大家開會用到的一些材料經常是正反面混淆,搞不清楚哪些是需要用到的內容,只有對外的材料才使用單面紙,結果公司不到一個月就關門大吉了。

所以說,如果公司真的存活不下去了,往往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除了以上的這幾種情況以外,可能會出現領導給員工們打雞血,或者引導員工主動跳槽等等,不知道大家遇到的企業倒閉之前會有哪些前兆?


感謝閱讀@筆記簿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社保問題分享,歡迎點贊與評論,關注向我提問!


筆記簿杏豆


很多大型企業或者成長型非常好的企業會突然倒閉,在倒閉前通常會有以下三個前兆:

1、公司會變態一般地強化對員工的考勤管理,會增加很多與考勤相關的罰款措施。

2、公司老闆去讀著EMBA,自以為從此海闊憑魚躍。

3、公司老闆熱衷於和EMBA同學或政界社交,“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越來越嚴厲的考勤是公司經營困難的前兆

公司在發展順利期間,往往會採用比較彈性的考勤制度,甚至對公司管理層免於考勤。普通員工的考勤也限於上下班打卡(這一點無可厚非),對於員工外出開展工作(外聯或拜訪客戶)則員工所屬部門知曉即可。對於違反考勤管理的員工,以批評教育為主,不會“上綱上線”。

可是公司發覺經營狀況困難的時候,採取的措施是“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認為公司之所以出現經營困難的局面,全是因為員工工作不努力,工作質量不達標,故而對“顯而易見”的考勤格外關注,有些公司往往要求外出員工不僅要填寫外出申請單,且要把自己外出的地點定位或者與主管位置共享。

當一家公司的考勤制度,讓員工感覺“像監獄一樣窒息”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工作效率就會一落千丈,距離倒閉不遠了。

考勤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為什麼老闆去讀EMBA,卻把公司給搞垮了?

營銷大師路長全(切割營銷理論創始人)曾經比喻過:有的企業是兔子,你就要天天吃蘿蔔,一天不吃就死了;有的企業是駱駝,可以十幾天不喝水。不能用管理駱駝的方式管理兔子。


企業本來是“兔子”,老闆去讀書之後,發現同學都是“駱駝”(或者自稱是駱駝),老師於是傳授的都是管理“駱駝”的方法。(老闆也好面子,往往會誇大自己企業的實力與經營水平)

與“駱駝”待在一起,“兔子”也恍惚認為自己是“駱駝”,於是就被自己搞死了。

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

如果老闆在公司開會的時候,洋洋自得吹噓自己又宴請了“某某上市公司董事長”“某某投資集團總經理”“某某政府官員”“MBA班同學”,這些人對自己公司“給予了高度評價”,自己即將擔任“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協會會長”“某某發起人”等等,這些“宴賓客”的活動越頻繁就說明他越來越脫離工作,越來越膨脹以至於作出各類錯誤決策,再也難以聽進“逆耳之言”“苦口良藥”,如此這般,企業與成功就漸行漸遠。



破局三板斧


按照我的經驗,企業倒閉,有一小部分是創始人故意讓企業倒閉的(這個我就不展開談了,裡面道道很多,故事也很多,懂得人自然懂!);有一大部分是因為資金鍊斷裂造成企業倒閉的,因為資金鍊斷裂造成企業倒閉前,會有三個明顯的前兆:


1、高層突然猛灌雞湯,講“奉獻”!

公司現金流緊張時,格外需要員工穩定。為了避免員工人心浮動,安撫人心就成了頭等大事。突出的表現就是這個時候領導通常會一反常態,突然大談特談奉獻,大講特講奮鬥,大說特說信心,各種場合都強調共渡難關。


換句話說,就是公司高層會清晰的向全體員工傳達一個信號,即公司暫時遇到了困難,但只要大家眾志成城,是很快就可以過去的。但讓人莫名其妙的是,公司高層除了猛灌雞湯之外,貌似也沒有什麼實際性的有效行動,這是公司要倒閉的前兆之一。


2、優質員工幾乎全部紛紛跳槽!

每個團隊的優秀員工,真正幹活的員工,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幾乎都跳槽走了;沒走的優秀員工也在四處投簡歷,準備跳槽;或者有些中等員工也開始混日子了,把精力全部用在操持副業,就等著公司裁掉自己拿補償金走人了。


優質員工是一個公司的生命線,部分優秀員工跳槽是正常的,但如果幾乎所有部門的優秀員工都跳槽或者準備跳槽,是這家公司要倒閉的前兆。風起於青萍之末,優秀員工由於是真正做實事的,他們最能感受到公司的發展潛力。


3、控制費用削減支出成為頭等大事!

雖然控制費用支出對每家公司都是重要的,但瀕臨倒閉的公司,為了挽救命懸一線的現金流,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控制費用。需要應當支出的費用,也會被無情削減;許多需要為未來發展投入的資金,幾乎全部砍掉。


削減支出控制費用是第三個前兆,這個前兆非常容易衡量,突出表現在工資獎金削減、員工福利削減、業務運營費用削減和人才培養費用削減。而且,各種費用的審批和使用都會有苛刻的條件。


給大家最後總結一下,讓我們看看因為現金流斷裂而瀕臨倒閉的公司,最突出的這三個特點是什麼:

  • 領導熱血沸騰,呼籲員工奮鬥奉獻共度難關,但卻沒有什麼具體措施

  • 優秀員工紛紛辭職,沒辭職的在投簡歷或等裁員拿補償金,剩下的都在混日子

  • 工資福利下降或削減,運營成本嚴格控制,任何一筆費用審批都很苛刻

如果符合這三個條件,這家公司基本要倒閉了。當然,我這裡說的只是因為現金流斷裂而被迫倒閉的情況。實際上,公司倒閉有很多都是創始人或者管理層故意的行為,這裡面充滿了各種神奇的操作,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買本《財務管理》看看。

-END-

點擊上方關注【職場再出發】:世界500強資深經理人,為你深度剖析職場問題,全部原創,助你職場再出發!抄襲必究!

職場再出發


我是草根老周,草根的草樹根的根,不會冠冕堂皇只會聊聊家常。我之所以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是因為我就是在地方一家國企參加工作十年後,在它倒閉之前三年調離,所以說感同身受。我的體會是看三個方面。

企業要倒閉,第一看領導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是什麼樣子的?明明客戶隔三差五的反饋產品質量有問題,但廠領導置若罔聞不安排技術公關,反而認為質量不能太過硬。質量上去了影響銷量。產品壞了用戶才會買。只重視效率不重視質量。這樣的企業豈能長久?

企業要倒閉,第二看職工工作狀態。對待本職工作敷衍消極,上下工序銜接馬虎大意。出現質量問題極力掩蓋甚至推脫。職工精神面貌鬆鬆垮垮,遲到早退也不按制度執行。等等

企業要倒閉,第三看產品銷售量和用戶反饋內容。一旦大批訂單退回,反饋產品質量缺陷不可逆,幾乎就到了企業最後至暗時刻了。





草根老週五世


您好,很高興與您一起探討該問題,個人看法如下:

1.公司開始發不出工資,拖欠員工工資,這個公司可能現金流出現了問題,要小心提防。

2.很多供應商開始上門催欠款或者起訴公司,查封固定資產。這種是明顯的倒閉前兆。目前可以查公司訴訟信息的網站app很多,輸入公司名字就可以查到。

3.部分公司開始找員工融資,承諾收益或者分紅,這種也有仔細分辨,有可能是現金流斷了,在民間融資。

最好是跟財務或者採購保持好關係,他們是最瞭解公司狀況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如果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跟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