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小李今年25歲,從小出生自農村,一直以來都接受著父母對自己的“節儉教育”,自從記事以來,父母就一直給小李灌輸“家境不好”的思想,並且教育小李“這個不能買”“那個不能要”,也因此養成了“過度節儉”的習慣。令小李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學校要求大家買字典,等小李回家找媽媽要錢時,媽媽卻以“鄰居家的姐姐上了初中,就不用字典了,剛好可以給你用”為由拒絕了小李的請求。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但那本字典已經很破了,不僅封面早就掉了,連裡面的內容也總是“缺斤少兩”,之後每一次上課需要查字典時,看著別的孩子嶄新的字典,小李心裡都會生出一種自卑感。更令人難過的是,從小在父母的“節儉教育”下長大的小李,似乎也逐漸被父母“同化”,當其他同齡女孩子追求美、追求享受時,小李卻只會考慮今天吃什麼才最省錢,哪家超市的菜比較便宜,和朋友聚餐很少參加,如果是免費的聚餐就總想著多吃……因此在周圍人的眼中落下了“摳門”的名聲。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很多時候,小李都會在心裡“恨”自己的父母,如果不是從小受到父母的“摳門教育”,自己也不至於眼界和格局都這麼低,雖然知道自己的心態不對,但卻也很難改正。對此,小李也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不能讓孩子成為像自己一樣的、斤斤計較的人。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父母過度的節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與眼界,家長要反思

很多父母認為,從小讓孩子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孩子將來會受益一生,只有孩子自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明白“花錢要適度”的道理,才會讓孩子學會更快的獨立,即使將來離開父母,也能很好地生活。雖說提倡節儉是美德,但父母的過度節儉,很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孩子的生活需要眼界與格局,如果父母過度提倡節儉教育,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受這種教育的影響,成為“井底之蛙”,也因此很難讓別人產生好感。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對孩子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習慣,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人常說,孩子的教育過程,同時也是父母學習與改進的過程,並不是一味地給孩子灌輸父母的思想就是正確的,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培養出品質優秀、眼界開闊的孩子呢?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父母一定要重視

1、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制止

對於年紀尚小,心智發育還不成熟的孩子們來說,由於還沒有正確的三觀,所以一些孩子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大家都知道,孩子通常都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很容易就學習到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作為家長,當發現孩子的行為出現不妥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出面制止,並且教育孩子對其進行改正,通過嚴肅的教育,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行為,並且是不會受到他人喜歡的。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2、對於孩子的合理需求,父母應該儘量滿足

當孩子有了一些需求時,作為父母,也應該要儘量滿足,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往往會有很多的需求,一些合理的需求,家長可以適當地滿足孩子,而不是隻會一味地拒絕。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時,家長可以明確地進行拒絕,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拒絕,理由是什麼。很多時候當孩子對一件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時,內心都會極度想要得到,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教會孩子分清利與弊,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正確與否,這也是作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基礎。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做到以身作則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由此可見,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明確孩子將來的成長方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要想孩子具備怎樣的言行舉止,父母首先要讓自己也有一樣的言行舉止,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過言傳和身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

外在的貧窮不是內心的富足,別讓所謂的“節儉”,毀掉孩子的未來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