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城市化低率房價不會跌,很多農民還沒在城市買房,你怎麼看?

901524556


有人說,城鎮化率房價不會跌,很多農民還沒在城市買房。小菜認為,城鎮化步入第二階段後,房價走向分化,有的會繼續漲,有的會跌,樓市很難再統一漲或跌!確實也還有很多農民沒有進城,這個數量在中國的人口基數下,大概還有1.4億-2億左右,房地產依然還有人口紅利。

第一、城鎮化與國民經濟分析

從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投資、消費、出口都與城鎮化緊密相關。

尤其是最近幾年,經濟危機後,西歐經濟復甦困難,需求很弱,疊加跟美國打貿易戰,向西歐和北美的出口受阻,世界其他地區貧弱,夠買力不行,出口嚴重下滑,3駕馬車變成2駕。

受出口影響,國內經濟持續低迷,但房價卻越來越高,大家兜裡都沒錢消費,內需又不足,2駕馬車剩1駕!

最近公佈了新基建計劃,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意圖很明顯;而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佔有一定比例,房地產投資能拉動的上下游產業可非常多,優勢遠超一般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很大,看來,投資這駕馬車還行。

2019年,房地產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為7%,而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僅為7.1%!

也就是說,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業一項跟整個第一產業4項加起來的增加值差不多,你能想象這個震撼嗎?

目前看,在出口受阻,內需不足的情況下,投資引領的城鎮化是拉動經濟的有效方式。因此,城鎮化不得不繼續下去。

2019年末,我國城鎮化率突破60%,意味著基本實現了城市社會化,告別了鄉村社會。但這不是終點,只是新目標的起點。

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報告顯示,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0.6%,也就是說,10年後,我們城鎮化率還將提升10%!差不多就是每年提升1%;過去10年(2010-2019)每年城鎮化率提升是1.4%,實現這個目標的可行性還是很大的。

按2019年末我國14億人口基數算,未來10年大概就還有1.4億人進城,問題也不大。

為什麼要把這些人吸引進城?

還是回到三駕馬車上,把人集中起來,既便於管理,又能拉動消費,回報投資,為的就是國民經濟增長中的投資和消費2駕馬車。

從改善民生福祉看,城市的居住環境、教育、醫療等生活條件往往比農村強,把更多的農村居民帶進城居住,也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之一。

因此,城鎮化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需要,城鎮化還得繼續進行下去。

第二、房價會不會跌?

恆大研究院有個經濟學家,叫任澤平,雖然經濟領域的磚家很多,但小菜比較認可這個恆大研究院的任澤平。

他有個比較著名的評判房價的觀點,也是業內比較認可的一個觀點,就是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小菜在分析房價時,總框架依然沿用這個觀點,但在具體分析時,會增加額外的一些影響因素,力圖讓整個分析更準確。

01、短期內房價會不會跌

在金融這個大前提下,額外增加意外事件衝擊、政府調控政策影響及市場反應三大因素。

(1)金融端很寬鬆

1月6日,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8000億,給銀行降低成本150億每年,銀行資金很足,信貸政策穩中向寬,大家貸款就好貸,政策也會好,目的之一就是傳導LPR下行,刺激樓市成交。

2月,萬億級逆回購和千億級MLF操作,並主動降息,目的在於增加銀行體系間的流動性,保證市場有錢,並傳導LPR下行,降低融資成本。

3月16日,就是今日,央行定向降準,大致可以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目的雖然也是救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但房地產依然會受益。

可見,短期內看,金融端政策寬鬆,房價上漲有合理基礎,上漲概率很大。

(2)意外事件衝擊

疫情確實嚴重的衝擊到了房地產業,可以想見,如果沒有疫情,金融端今年大概率都不會有如此頻繁的操作,正常的理解,沒有疫情,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後,後續的政策幾乎都不會再有。

從房價基本面看,疫情確實造成了影響,但並未衝擊到基本面,房價依然很穩。

(3)政府調控政策

這是房價走勢的“定海神針”!

房價漲了,限購、限售、限貸、限價,再熱的市場也會被“澆滅”;市場轉冷,房價下滑,“鬆綁”政策,政策紓困,地方“救市”,市場又會回暖,這就是政策的積極意義。

(4)市場反應

市場參與者,不管是地產商,還是買房人,在上面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及時、靈活做出調整,也能影響房價的走勢。

比如,金融政策寬鬆了,政府“救市”了,意外事件也過去了,地產商適時地給出了優惠,那買房人會積極購房,房價就會被推高。

反之,金融政策收緊,政府調控趨嚴,意外事件到來,買房人持幣待購,地產商就會給出更大幅度的折扣,房價變相下行。

因此,隨著疫情緩減,全國復工有序推進,經濟慢慢復甦,金融端持續寬鬆,政府適度放開調控政策。在這種背景下,買房的人會增多,地產商的優惠會逐步收緊,房價會被推高,短期內房價上漲概率很大!尤其是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不管是市場,還是購買力,都需要時間恢復,房價走跌概率很大。

02、中期內房價走勢

從中指院全國300城土地成交情況分析,2019年,全國土地交易市場分化,一二線供需兩旺,樓面價提高;三四線供需兩弱,房企開始撤離。

一般地產商從拿地到實際開發,需要辦手續,進行可行性調研,進行規劃設計,大概需要半年左右時間,加上預售進度要求,那差不多這些土地從拍下來到預售許可,中間間隔時間大概在1年左右。

也就是說,2019年溢價拿的土地,新建商品房入市,大概會在拿地後1年才能上市。以前的樓面價低些,溢價土地意味著成本增加,後期商品房定價必然要更高,不然利潤就會降低,甚至虧本。

從樓面價提升看,房價上漲就是合理預期。畢竟,成本更高了嘛,商品房定價應當更高,不然怎麼賺錢?

而房企從三四線撤離,重回一二線佈局,顯示市場、資本對一二線樓市信心很足,看漲房價!三四線房企、資本撤離,市場信心偏弱,房價不樂觀。

因此,從中期看,一二線供需兩旺,市場和資本的信心很足,房價看漲!三四線供需兩弱,市場和資本轉冷,房價不樂觀。

03、長期內房價走勢

長期看人口,小菜認為,除了人口,還有產業、國家戰略和需求。

(1)人口

①人口總量

社科院的研究數據顯示,2030年,我國總人口會到頂,達14.44億,此後人口開始下滑。

也就是說,還有10年的總人口新增紅利。

②人口流向

我國在城鎮化道路上,借鑑美國的大城市路徑,按照美國模式,現在我們處在城鎮化第二階段,也就是中小城市人口持續向大城市遷徙。

這裡的大城市,包括大城市、郊區及衛星城市。

因此,從人口新增規模和人口流向看,房地產依然還有10年的“人口紅利”,房價還有穩中上漲的基礎,主要是大城市、郊區及衛星城市。

(2)產業

產業依託城市,人隨產業走,但產業除了需要人口,還得追逐利潤、資本、市場,並受到國家戰略、城市規劃和環保制約。

因此,隨著人口持續向大城市聚集,大城市的產業會逐步強大,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並能留住人口,也將反過來促進大城市發展,推動房價上漲。

(3)國家戰略

國家戰略就是城鎮化,城鎮化的道路選擇就是城市群、都市圈化,產業圍繞城市群和都市圈佈局,通過大城市和產業的發展,引導人口流向,並因此推動房地產發展,改善民生福祉。

(4)居住需求

這個居住需求是幾個方面,也是剛性的。

①改善型

以前住小房子,隨著大家越來越有錢,生活水平也得跟上,那換大房子就是合理預期。改善型住房需求是現實的、長期的,也是剛性的。

②拆遷、舊改

老破小舊被拆了,被改造了,補了錢,總得再買個房子住吧,這就是新增住房需求的地方,這個群體不會小。

③置換

房子的設計壽命往往都是不低於50年(國家住建部的設計標準),從第一代商品房1994年到現在,經過了26年,這代商品房的安全使用年限還剩24年,也就是到2044年,這一代商品房將逐漸面臨“壽終正寢”!

如此循環下去,置換的商品房不會少!

房子的本質就是商品,是商品就有使用壽命,到了使用壽命,就需要重新買,住房需求還是長期存在。

因此,人口長期內還有新增,大城市人口長期內還將新增,基於國家戰略對大城市的支持,疊加城市本身人口對居住的需求,大城市仍將在長期內擁有人口優勢,房價看漲。

同時,人口、產業、資金流失的城市,又缺乏國家戰略支撐,自身還缺乏經濟動能的話,房價走跌的概率很大。

第三、農業人口轉移分析

我國已經過了農業人口大規模向城市遷徙的頂峰,但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潛能並未完全消失,仍有潛力。

01、劉易斯第一拐點

農業人口向城市遷徙,會經歷兩個拐點,也就是劉易斯第一拐點和第二拐點。

第一拐點之前是農業人口大規模向城市遷徙,城市的工資收入和就業機會比農村多很多,城市對農業人口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從2008-2012年這段時間,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屢次出現“用工荒”,多數專家預計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劉易斯第一拐點”已經到來。

也就是說,我國農業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轉移的峰值已過,現在是第二階段,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潛能還在,並未枯竭,只是數量不如以前多了。

02、劉易斯第二拐點

當農業人口向城市遷徙,導致用工成本上升,生活成本增加,而農產品的價格持續上漲,會刺激農業人口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高的收入,進一步縮小與城市收入的差距。

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會進一步解放農村剩餘勞動力,並進一步向城市遷徙,這就是現在和未來農村人口進一步進城的動力和趨勢。

這個遷徙的終結點就是劉易斯第二拐點,第二拐點到來後,城鄉之間在收入上會持平,幾乎沒有差別,城鄉勞動力市場一元化。

在這個漸進的遷徙過程中,美國用了大概40-60年時間,我國要用多久?難以準確預測,畢竟,中國發展不均衡。可以預見的是,我們需要的時間會跟美國很接近。

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的農村居民進城,數量還很多,多半都不會少於1.4億左右,而這個遷徙的過程,可能10年,也可能延續至40-60年。

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大城市、郊區及衛星城市,這些區域是人口、產業、資金的流向,也是房地產發展的方向,房價還有上漲的空間;而其他區域隨著人口、產業、資金流失,房地產會逐步萎縮,房價走跌的概率就很大,至少房價是缺乏前景的。


房壇法菜


首先,早知道前兩年的房子主要被哪些人買了。雖然沒有準確數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前兩年的房子最主要還是被炒房客買了,被有錢人買了,真正的剛需買房的其實不多。現在很多年輕人對買房的慾望不高了,現在低慾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反正工資、收入那麼低,再怎麼努力也買不起房子,所以對買房的慾望也就不強了,現在的年輕人“很容易滿足”,其實也是被逼無奈?

其次,我們再聊聊普通炒房客,這裡面很多人是做生意的,今年整個市場的經濟形勢太差,普通老百姓收入降低,出來消費的必然就少了,做生意的人必然收入降低了,他哪來錢再投入房地產?即使手裡有點現金,也不敢貿然投入房地產市場。還有就是現在做生意不好做,房東不可能再隨意漲房租,空門市到處都是,房東租房的收入不會在增加,很可能房租還會降,這種情況下房東也不會再投錢買房了。

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人明白了農村房子的重要性,在城裡有一套房子住就行了,還是要把老家的小別墅修好,以後老了退休了還是想回農村老家。現在農村的路基本都修得很好,交通方便,自己又有一個代步車,在農村有山有水,要進城開個車也非常方便。所以農村的小別墅,它,不香嗎?


光陰的歲月666


“城鎮化率低房價不會下跌,很多農民還沒有在城裡買房”。對此觀點本人不敢苟同。

首先,這是個偽命題。城鎮化率的高低與房價的漲跌沒有必然聯繫,更不成正比。“很多農民還沒有在城裡買房"並不等於很多農民還沒有進城,也不等於還有很多“剛需”,更不等於房價還有上漲空間的“理由”和不會下跌的“依據”。市場經濟,潮起潮落,有漲有跌,彼起此伏。沒有隻漲不跌的商品,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沒有隻勝不敗的將軍,沒有隻晴不雨的天氣。例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不良影響。導致石油價格暴跌,黃金價格暴跌,美股指數不僅暴跌,而且連續兩次“熔斷”,步入“熊市”通道。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黃金石油更堅挺只漲不跌的商品嗎?

其次,大量的農民進城“憑”什麼?“靠”什麼?“求”什麼?“幹”什麼?“吃”什麼?“喝”什麼?“為”什麼?

憑運氣?靠夢想?求職位?幹輕鬆活?吃軟飯,喝啤酒?為子孫後代造福?

不是,絕對不是。那只是夢想!必須憑雙手,靠自己,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幹雜活,吃大苦~耐大勞,喝稀飯~食饅頭。為養家餬口。既然如此,何必折騰!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再次,大量的農民進城買房後怎麼辦?怎麼供樓?怎麼奮鬥?怎麼生存?怎麼發展?怎麼致富?

城市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買菜要花錢,買米要花錢,坐車要花錢,用水要花錢,用電要花錢,煤氣要花錢,物業要花錢,垃圾要花錢,電視要花錢,網絡要花錢,孩子讀書要花錢。一切都要錢,錢從哪裡來?尤其是房貸,車貸。連本帶息,月月要交,年年如此。

千萬別生病,千萬別失業。一旦生病住院,一旦下崗失業,一旦沒有經濟來源怎麼辦?房子怎麼供?日子怎麼過?這些,都要想清楚,搞明白。量力而為,三思而行。

最後,權衡利弊,理性取捨。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人都是“這山望見那山高,到了那山沒柴燒”。作為祖祖輩輩土生土長的莊稼人,我認為城市有城市的優勢,農村有農村的好處。城市經濟較發達,賺錢相對容易。但生活並不輕鬆。尤其是最近幾年物價特別是樓價~肉價~菜價~氣價上漲過快,市民生活壓力山大。農村雖然經濟欠發達,物質文化生活相對比較落後。但山青水秀,自給自足。生活負擔,精神壓力相對較少。起碼不用擔心失業,不用擔心房貨,不用擔心斷供。只要不生大病,只要勤勞勤儉。種糧種菜種果,養豬養牛養羊,養雞養鴨養鵝。基本溫飽是不成問題的。

假設你經過多年努力積蓄了人民幣30萬元。在農村可以建一棟漂亮的二層小洋樓。但在三線城市只能交100平米的30年貸款期的首付。在一線城市中心地段只能交10平米的30年貸款期的首付。這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小學三年級學生都會做。何況我們都是成年人,應該知道取捨。我就一直希望退休後回家鄉養老。鄉親們也都歡迎我葉落歸根。村長,鄉長也都承諾建房時地皮不是問題,由我自己挑選,手續由他們辦妥搞定。但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健康原因,長年離不開醫院。故無法成行,實在遺憾。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世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久晴必有久雨,暴漲必有暴跌。跳的高,摔的慘。這是常識。市場經濟下,需求引導生產~需求決定供給。一切由“市場”說了算,而不是“市長”說了算。市長是為市民“服務"的,是維護市場“秩序”的。而不是“決定”市場價格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國家“土地新政”在10省市試點試行,土地審批權限下放,土地供應量將大幅增加。一線城市“寸土寸金”的地位將成為歷史。隨著土地供應量的增加,土地價格勢必下跌,房價也必將“水退船低”。

綜上所述,不管將來城鎮化率怎麼提高,不管將來有多少農民進城,抑或將來引進多少移民進城。中國的樓價進入下降通道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因為“有錢人”(含借遍親友湊首付的)該買的大都買了,“無錢人”(東借西借也湊不夠首付的)想買的也力不從心。


居家活佛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我個人認為,城鎮化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標。推動城鎮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增強人民福祉。

從這個角度講,城鎮化並不是越高越好。違背規律而強力推動的城鎮化,成本很高,也沒有必要,甚至會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汙染、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

而且,現實條件也決定了我們國家不可能無限地推進城鎮化。到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9.58%,按照每年一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可達到70%,仍有4億多人生活在農村。

此外,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會逐步產生所謂的逆城市化現象,發達國家的經歷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例如,在德國,鄉村變得非常優美,雖然年輕人還是繼續往城裡跑,但鄉村吸引了大量城市退休的老人來養老。在韓國,一些即將退休以及城市人對田園生活非常向往,於是回到農村耕作生活,形成了所謂“歸農歸村”現象。據統計,2018年韓國歸農家庭為11961戶,總人口17856人,平均每戶1.49人。

所以,城鎮化不會無休止推進下去,農村社會也會長期存在。這就是為什麼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主張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

總之,城鎮化是有限度的,人口向城鎮集中也是有個度的,雖然目前人才仍在向城鎮流動,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不斷改善,將會出現人口從城鎮向農村流動的趨勢,屆時,城鎮的房價將不再堅挺。

至於沒在城裡買房的農民朋友,不用糾結,把農村的房子建好修好就行,因為未來不只有進城一條路,農村的生活照樣美好。


歡迎您關注“文字螞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文字螞蟻


首先要搞清楚,在中國當下,城市化是人為或者說政策推動的結果,並不是自然發展的結果。在推動城市化之前,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中國人是農村人。所以既然是人為推動城市化,就決定了是人為推動農村人進城買房。從這個角度來說,確實是哪裡農村人口多哪裡房地產市場潛力大。

舉個現實的例子,我們遼寧省,撫順市200萬人口其中150萬城市戶口只有50萬農村戶口,本溪150萬人口超過100萬城市戶口,都是城市人口遠多於農村人口,所以房價都低,乃至出現市區範圍內有1000元/平米以下的房產。但是在本省經濟更落後的錦州、葫蘆島房價就很高,只要市區範圍都在四五千元以上。因為這兩市市區人口都在百萬以下農村人口300萬以上。同理省會和大城市也一樣,比如遼寧瀋陽,總人口800多萬其中600萬以上城市人口,周邊主要城市距離都在100公里以內包括撫順本溪遼陽鞍山,都是城市人口多農村少,所以房價長期實際較低,近兩年雖然瀋陽房價媒體上漲了很多,但那基本都是較新的房子或新區,老城區百姓自己賣房價格在6000上下的還是有很多,遠城區還有很多一兩千元的房子。

總而言之,周邊或者輻射範圍內的區域農村人口多的城市,房價肯定貴。看清了這個問題,有助於總體認識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夜宇之音


我是張晊嘉:關注張晊嘉,天天有錢花!

前幾天國家又出臺了相應的政策,農村集體土地城鎮有權開發,農村住房集體建設開發那麼到時候更多農民可以享受到這個政策的福利分紅,現在大力的發展城鎮化建設。

所以說以後農村比城市更適合生活,就這次疫情來看農村人就比城市人過得幸福,所以說在城市沒買房的農民不用著急,以後可能大家都喜歡迴歸農村生活,當然如果說有條件在城市買一套房當然也是最好的,可以兩頭生活,對不對?

把這個事情看淡了,你就沒那麼大壓力了,正常的工作,正常的生活,有多餘的錢就買房,沒有多餘的錢就隨他去吧,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幹嘛呢?

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張晊嘉vlog


房價肯定還要漲,城市化低是一方面,主要是村裡結婚到城裡買房太多了,並且短期內不會有消退跡象。有了這部分需求人群,對房地產的消費期望就不會下落,所以房價還會漲。



見證真我


通過這次疫情之後,我反正不考慮在城市買房了,還是農村好,沒菜吃了去自家園子砍兩棵,房頂曬曬太陽



黑夜不太長


像我們掙5、6千的人,看著動輒上萬的房孑,加上按揭的利息,充其量可以養養眼。可還要曉得,更多的人月收入還沒這麼高,就只能是鏡裡看花,望梅止渴哦。設想一下,如果將來房地產泡泡破了,會怎樣!可不要說不得喲。


學會生存


大的趨勢表明房價下降是肯定的,不要存在幻想。至於我怎麼看,兩極分化,現有房產只降不長,以後向智能房屋轉移,可能很貴上億元房產是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