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華為代表著“中華有為”。華為的成功象徵著中國高科技行業立足於國際市場,我國能夠自主設計和研發“高精尖”的高科技產品,對於我國經濟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華為能有如此成就,離不開他的創始人任正非。

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任正非1944年出生於貴州安順,祖籍浙江金華,從小家境貧寒。但是,父親和母親都受過高等教育,給了他良好的教育環境。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和母親程遠昭共孕育7個子女,任正非是老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任正非從小便有著自強、自立、不服輸的性格。1963年,任正非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父母親的影響和激勵下,考入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任正非知道學習的機會的來之不易,大學期間,努力鑽研專業知識,刻苦學習,並且選修了英語之外的三門外語,還熟讀《毛澤東全集》,這些經歷給任正非以後的創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1968年任正非畢業後選擇從軍,在軍隊表現良好,很快就當上了領導。1982年,軍隊結構調整,精簡人員,任正非為了孩子的教育,選擇離開部隊,以副團職幹部身份選擇轉業到改革開發的先行城市深圳,進入了南海石油集團。由於工作表現優異,兩年之後被分到下屬子公司當經理。在當經理期間,由於任正非在部隊時間太久,經商經驗不足,被別人通過業務方式騙走了200萬元。當時200萬元算是一筆鉅款,造成這麼大的損失,致使任正非不得不離開公司,選擇另謀出路,雪上加霜的是任正非的第一任妻子孟軍也離他而去。

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任正非從小看到了父親的艱辛,和母親的無私付出,使任正非成為一個不向命運低頭,從不服輸的人。1987年,任正非從頭再來,和朋友一起集資21000元,成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8年,任正非任公司總裁。華為公司開始只是個代理商,代理香港HAX交換機,銷量非常好。但是,任正非考慮到這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研發屬於自己的品牌。中國改革開放40年,香港對於內陸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改革開放以後,香港的大量資本和高科技產品湧入內陸,大大促進了內陸經濟的飛躍式發展,助力了內陸經濟的騰飛,其中影響最深就是距離香港最近的深圳,這也是國家當初把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的一個主要原因。而華為的起步階段也得利於香港的產品。華為為了長遠發展,開始研發屬於自己的產品,鄭寶用(華中科技大學碩士,清華大學博士)帶隊研發HTD48交換機,不久,華為便有了自主研發的產品。

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任正非的思想中一直存在著憂患意識,只有追上市場的步伐才能不至於被淘汰出局。任正非一直洞察市場動向,當時的通信行業的高端市場一直被國外公司壟斷,而且,當時的電信局提倡購買外商產品,這對於國內產品的研發更新帶來了一定的阻力。任正非為了打破外國企業的壟斷,不被市場所淘汰,大力投資科研,鼓勵技術創新,華為在1993年,成功研發JK1000程控交換機;1993年下半年,C&C08數字程控機完成調試,代表著華為擠進了全球先進水平行列;1994年,成功研發萬門機,標誌著華為在通信市場已佔有一席之地;1999年,從IBM引進IPD管理系統,使管理和市場密切結合,能更好的迎合市場契機;2005年,實行ISC(集成化供應鏈)體系,大大提高了研發效率。

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華為在任正非的帶領下,相繼打敗了國內企業“巨龍”和“大唐”。而與另一個國內巨頭中興的競爭中,華為已逐漸把中興甩在了身後。截止到2017年中興營業收入1088億元,相當於華為的1/6,各個板塊都跟華為有很大的差距。在國際競爭中,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已佔到了全球28%的份額,全球排行第一;消費者業務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全球排名第三。

任正非充滿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呢


華為的強大源於企業文化和科技創新,只有大批的企業完成這條艱難的創新之路,才能立足於國際市場,才能給市場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夠帶動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