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0年內,有沒有必要擔心行星撞地球?

燼止天柇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地球處於太陽系中,太陽系除了有八大行星之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還有一條小行星帶。在那裡,有成千上萬顆小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轉。

偶爾有那麼幾顆小行星會侵入地球的軌道,有撞擊地球的危險。除了小行星之外,還有彗星也會在太陽系穿梭,它們的軌道偏心率較大,與地球軌道有相交,所以也有可能會撞上地球。

撞上地球的危害

小行星撞地球會產生可怕的後果。雖然小行星比地球小得多,但是它速度快,由此產生的動量是非常大的。一顆直徑10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能量相當於10000顆原子彈。被這種級別的小行星撞擊基本上要毀滅掉整個大洲。

撞擊的能量還會引起世界各地產生大地震和海嘯,造成死傷無數。就算你倖存下來,你還要面臨接下來的核冬天。撞擊後產生的粉塵會遮天蔽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這時候陽光照射不到地面,全球氣溫下降,進入冰川時代。農作物因為沒照到陽光而減產,人類因為缺少糧食而不能存活。

在地球早期,就是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地球大氣的幫助

我們的衛星月球佈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那些都是月球被小型天體撞擊的痕跡。但是在地球上,我們卻很難找到類似的隕石坑,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地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的緣故。對於比較小的天體,在進去地球之後,它會與地球大氣產生摩擦。摩擦產生大量的熱,而這些熱會使小天體融化,甚至在空中爆炸解體,到達不了地面。

不過就算是在空中爆炸,也是比較危險的。2013年,出現在俄羅斯上空的一顆小行星在空中爆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震碎了整個小鎮的玻璃,還造成了數百人受傷。

尋找小行星

能夠威脅到地球軌道的小行星被稱為近地小行星。美國宇航局的近地小行星搜索計劃已經發現了上萬顆小行星,但是對於可能存在的數百萬顆小行星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小行星搜索是有難度的。因為小行星本身比較小,比較不容易反射太陽光,所以它看起來比較暗,用望遠鏡也很難發現它們。因為它們的飛行速度也比較快,也很難用望遠鏡對它們進行跟蹤。

小行星2019 OK在接近地球的前一天才被發現。因為它總是處於靠近太陽的那一面,被太陽光所淹沒,無法被望遠鏡發現。如果這顆小行星撞上月球,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如何防止小行星撞地球

如果科學家發現有小行星會撞擊地球,那麼應該怎樣避免呢?

從技術上講,我們完全有能力使用核彈炸燬一顆比較小的小行星,但是這些相對較小的小行星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那些直徑超過400米的小行星才是令人擔憂的,因為核彈炸不毀它們。核彈只能讓它變小分裂成幾塊碎片,然而這幾塊碎片依然威脅著地球的安全。所以雖然我們可以用核彈炸燬一顆比較小的小行星,但是沒有太大價值。而對於較大的小行星,核彈起不了多少作用。

既然不能使用核彈炸燬小行星,我們就要另闢蹊徑:使小行星偏轉從而避開地球軌道。使小行星偏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航天器對小行星進行撞擊,用核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偏轉小行星,甚至用航天器拖拽小行星進行偏轉等。但這些東西都還在理論成立,實際上都還沒試過。

所以到目前為止,就算髮現小行星有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我們也無能無力,所以擔心也沒用。


萬象經驗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隨時都存在,擔心也沒用。

2019年7月25日一顆編號為2009 OK的小行星就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只有72000公里,這是多麼近的距離啊,地球同步衛星就有36000公里高。

而且這顆小行星到來時根本沒有任何預警,經過地球前幾個小時才被發現,如果真的撞上地球,根本沒辦法逃避。

2009 OK小行星不大,是一個不規則形狀,直徑約57~130米。雖然不大,但憑著其88500公里的時速,一旦撞上了地球,一項評估認為會釋放10億噸烈性炸藥的爆炸能量。廣島原子彈才13000噸當量,導致了20萬人死亡。

地球上任何最大的城市都經不起這樣一顆小行星撞擊。即便是掉進海里或者是無人區,其導致的海嘯、地震也不可小覷。

2019 OK是花神星族中的一員。

花神星族是小行星主帶最大的石質小行星族,這個小行星族在內主帶上0.5~3.4天文單位的半徑每2年9個月繞太陽運行一圈,因此常常會與地球擦肩而過。

花神星族由於天體巨大碰撞形成的碎塊,最大碎塊是直徑約140公里的花神星,質量佔據了整個星族的80%,其餘大大小小碎片就被花神星的引力聚集在周圍,跟著運行,就像花神帶著一群小花仙子,在太空翩翩起舞。

2019 OK就是其中一塊。這團星族2年9個月繞太陽一圈,就有一次與地球軌道相交的機會,其中隨便哪位“小花仙子”“下凡”到地球一遊,地球“董永”們等來的絕不是“天仙配”,而是誰碰誰毀滅。

如果那位“花神”動了凡心,硬要來地球視察一番,那就將是物種的末日,迎接它的結果將是清空所有地球生態。

要知道6500萬年前,一顆約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下凡”,以恐龍為代表的85%生物遭到滅絕打擊,地球生命重啟,為人類的孕育和主宰世界創造了條件。

再毀滅一次,或許生命依然還會重啟,但主宰地球的還會是人類嗎?不知道。

飄蕩在太陽系的小行星數都數不清。

現在人類有記載的小行星就有一百多萬顆,獲得編號計算出軌道的有68萬顆,獲得永久編號的有15萬多顆,正式命名的有1.27萬顆,

與地球軌道有交叉的小行星被稱為近地小行星,這種小行星對地球生態威脅較大。在已知近2萬顆近地小行星中,有500多顆直徑超過1公里,只要其中一顆撞上地球,就是一個潑天大災難。

已經發現的小行星只佔小行星總量的九牛一毛,沒有發現的小行星還有無數顆,而且太陽系外還偶爾有小行星光顧。

2017年10月19日,就有一顆被稱為“奧陌陌”的不速之客從太陽系外闖入,圍著太陽轉了個彎,以每小時315000公里的速度又飛走了,這顆小行星就像一支雪茄,長約400米,寬約40米,據科學家門分析,這顆小行星很可能來自距離我們200光年左右的一個恆星團。

人類已經啟動小行星威脅預警和防範機制。

現在世界國際組織已經成立了多個小行星預警應對組織,將一些對地球威脅較大的小行星納入全程監控,而且制定了許多應對方案,並且不斷的在實驗修正中。

這些方案包括重力拖曳、核彈爆破、動能撞擊等方法,總之就是當可預測的小行星撞擊來臨時,採取一切措施將小行星偏移軌道,儘量不撞向地球。

理想是美好的,但實現起來難上加難。憑著人類目前的水平,恐怕很難規避哪怕一顆很小的小行星撞擊,大點的就更沒有辦法了。

研究認為,要改變撞向地球的小行星軌道,至少要提前20年發射重力牽引機,有足夠的時間對小行星產生引力作用,才能夠達到效果。

可這些年與地球擦肩而過的小行星,有那一顆給過人類這樣的機會呢?

所以現在應對小行星撞擊,最大的防範可能就是提前預警,能夠提前幾個月甚至幾年,人們就可以遷徙躲避。但遇到較大小行星毀滅性打擊,就逃無可逃,只能自祁多福。

而且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行星根本不給你防備的機會,就像前面說的2009 OK,經過地球前幾個小時人們才發現,在大城市吃頓飯都要開車幾小時的今天,幾小時能逃到哪兒去呢?只有等死。

每年都有不止一次小行星在地球附近掠過。

比如就在2019 OK之後,2019年9月份,又有一顆編號為2000QW7的小行星在距離地球330多萬公里的地方掠過,這顆小行星直徑在290~650米之間;

就在今年新冠肺炎肆虐的2月3日,一顆編號為2020 BD9的小行星又從約600萬公里距離掠過地球,直徑約30~65米。

這些小行星看起來距離地球還有那麼遠,但科學家認為距離地球740萬公里距離的小行星就存在威脅。

這些小行星迄今為止都只是掠過地球,隨機性很大,誰知道那一天它們硬要與地球來個親密接觸呢?

實際上每一天都有小行星撞擊的概率。地球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噸的宇宙隕石塵埃落在地球,大點的就會造成事件。

如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發生天體墜落事件,只有1米大小,就造成了1200人受傷的世界性影響。

因此,誰也不敢誇下海口,50年不會有 小行星撞擊。

但是擔心也沒用,徒增壓力,過好每一天才是正理。


時空通訊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必要擔心


小行星撞地球這樣的事件在地球46億年的歲月中肯定經歷過不少,科學家指出每幾百萬年就會有一次,不過在人類短短數千年的文明中,遇到小行星撞地球甚至帶來毀滅的可能不大,除了2022年的這一次撞地球,但是概率很低,另外2029年還有一顆直徑230米的小行星也會奔向地球,但它只會在當年4月13日離地球3.1萬公里的地方插肩而過。


不過這樣的擔心在科學上有必要,但現實中不用想太多,因為它撞上地球的幾率只有0.026%,這樣的小几率日常中幾乎不可能發生,99%的可能是這顆小行星不會給地球帶來任何影響。


52赫茲實驗室


人類生活的地球處在太陽系中,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還有很多小行星、彗星。它們在太陽系中竄來竄去,經常一頭撞到一顆星球上,要麼在星球的大氣層中燃燒掉,要麼在星球上製造出一個隕石坑。月球上一個又一個的隕石坑就是月球遭遇小行星的見證。

地球上沒有月球上那樣密密麻麻的隕石坑,是因為地球的大氣層對地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比較小的小行星在大氣層中可以直接燒掉,若是小行星或彗星的個頭比較大,地球仍然還是要遭殃的。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就是由地外天體撞擊造成的,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的能量。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等一大批生物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那次小行星的直徑大約是10千米。

地球、火星等繞太陽轉動有周期性,小行星、彗星在太陽系中運動也是要受萬有引力定律指揮的,它們的運動也有周期性。但由於它們數量太多,人類發現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說不定哪一天一顆小行星到了地球附近。這樣的事情已經讓人習以為常,經常有直徑在一百米附近的小行星在接近地球只有幾天的時間裡才被發現。去年的小行星“2019OK”就是在距離地球最近的1天前發現的,那是一顆直徑在100米附近的小行星,相對地球的速度是24.5千米每秒。幸虧它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如果它撞擊到了地球,破壞力將超過通古斯大爆炸。

2019OK這樣的小行星之所以難被發現,一是由於它在太陽的方向,容易被太陽的光芒遮掩;另外就是它不算大,在茫茫的宇宙中用望遠鏡對準它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2019OK這樣的小行星真的要撞擊地球,人類根本來不及用核武器及大功率激光器摧毀它或者改變它的軌道。最多是算一算它什麼時候會撞到哪個位置附近,讓那裡的人抓緊逃命,能逃走多少是多少。

個頭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可以在距離地球比較遠的時候就被發現,可個頭大對地球的破壞也就更大。如果再有一顆直徑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要撞擊地球,人類能夠提前幾年發現它,可就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朝上面扔幾枚核彈也只是螳臂當車。它若是真的要撞地球,人類基本只能聽天由命。


刁博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關於行星撞地球的事情,地球受到的最大的威脅是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這些小行星與地球的地理環境和人類有著密切關係,小行星曾多次撞擊地球。

天文學家已發現超過1.5萬顆近地小行星,包括大部分最大的小行星,但絕大多數較小的小行星仍未得到標明,它們也可能造成大規模破壞。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隕石墜入地球,一般破壞力不大。但在地球歷史上曾有過多次毀滅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廣為流傳的就是恐龍的滅亡,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這次撞擊造成了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物滅絕。還有1908年,一個直徑不超過200米的天體撞向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個針葉林地帶。隨之而來的爆炸將大約770平方英里(約合1994平方公里)的森林夷為平地。這個也就是所說的通古斯大爆炸。

如果你注意看NASA國家航天局發佈消的息,今年就有幾顆不小的行星從地球旁邊飛過。一個被命名為JF1的小行星將在2022年5月6日靠近地球,直徑大約有130米,撞擊地球的威力相當於23萬噸TNT炸藥,與15顆美國1945扔向日本的原子彈威力差不多。不過沒有必要擔心,因為它撞上地球的幾率只有0.026%,這種幾率幾乎不可能發生。

其實大家不必擔心行星撞地球,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足以消滅任何有危險的飛向地球的小行星。


地理科普


首先迄今為止發現最小的行星是一顆域外行星,開普勒37b,它有月球那麼大,所有不用擔心行星的出現,它足夠大,可觀測,它出現後一定會被早早發現,50年內基本不可能;

其次,地球應該當心的反而是彗星和隕石,它們數量多而且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來,比如2013年俄羅斯的隕石據推測只有10-30噸,就破壞力驚人,更不要說比她大的彗星和行星了;所以說50年底不用擔心行星,彗星也不用擔心,隕石雖然不少,但是有大氣層和人類,最起碼我們能活到掛[呲牙][呲牙][呲牙]


科普動力


我是科學雜貨鋪v,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50年內行星撞地球,這個是不可能的。科學家時刻擔心的是彗星和小行星會不會撞地球。


科學雜貨鋪v


無需擔心,非人力可抗拒。其實,一顆足球場的隕石即可終結。還有黃石 磁場 板塊 N⭐等…………


希臘河馬


咱是實在人,也跟你整點實惠的,根本不用擔心,行星太小的話對地球根本沒啥影響,大了的話,全世界都沒人了,還擔心個啥


碼農也搞笑


有必要擔心相撞,所以必須保密,利用宇宙改造科技讓人們像做夢一樣感覺不到行星靠近地球悄悄劃過地球上空和別的行星相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