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把墾種的成本扣除,按工作8小時計,一天大約收入是多少?

手機用戶蔣明文


我來以種植甘蔗的成本和工時來算一下收入吧。

甘蔗種植的時節在二月底三月初,一畝地人工開溝用上兩天,種植要花去一天半,遇上年前地曬得不好,一畝地要用上三天。蓋地膜是一畝地一天。等到清明節前後開始挑苗,一畝地要花去四天。接著開始鋤草下肥打藥,從五月到十月這六個月,平均算來都是七八十天吧,再從十月賣甘蔗開始到十二月底,一畝地賣七八天。這樣算下來一畝地甘蔗的工時應該九十天左右吧。

一畝地甘蔗種子是七包左右,每包以180元是1260元。肥料是七包左右,每包以150元就是1050元,加上機耕費55元,地膜一卷65元,藥是460元左右。地租是350元每畝。總共算下來每畝成本3240元。

甘蔗每畝3300根左右,以3.5元和4元每根左右的價格賣掉,每畝就是12500元左右。每畝需要工時九十天左右,這樣算下來,每天的工資就是130元左右。

這是以一畝地的甘蔗收入和投資成本和工時來計算工資的。這也是我們這兒種植的莊稼最好的收入和最值得付出的工資報酬了。其它的莊稼基本上都是除去成本和工時來算,都是賠本的買賣。


平靜珍惜


你好朋友,我是三農陸地,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農村人把墾種的成本扣除,按工作8小時計,一天大約收入是多少?

我本身就是農民,給大家講一下,看看收入有多少?我們這裡是山東濟南地區。

耕地和播種,一年種兩季,玉米和小麥,每畝耕地花費100元,種子玉米和小麥差不多,收每畝種子要150元,還有化肥每畝100元,這是最基本的成本。

在看一下收成,玉米每畝收玉米在1200斤,這是高產量了,今年玉米價格,每斤0.85元。小麥每畝收1000斤,小麥的價格高點,今年每斤在1.2元,這就是收入的價格。

還有農民的勞動和每人的地畝數,農民在村裡分到的地在半畝地左右,一家三口人是1.5畝,每季的農忙勞動在7天,而且兩個人勞動,還有平常的鋤草,澆地,如果人工鋤草,勞動量會增加,按打鋤草劑,鋤草劑價格每畝10元,人工半天。澆地每季每畝澆三次,每次40元。

大家這樣可以算一下了,看看農民收入是多少?我們這裡農民打工的工資,每天小工150元,大工200一300元每天。


三農陸地


你好很高心能夠幫到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如果按我家純耕種的30畝地來算!一年下來收入純利潤也就是6萬左右!那麼除以一年365天的話,大概就是164快錢左右,而且還是父母兩個人的工作!這個就是純靠農田耕種一天的大約收入!


阿幕老弟


我老家是農村的,七十歲的老媽還種了兩三分地。麥子不種了,吃得也不多,也沒什麼收益。每年種一熟稻子,能收兩三百斤大米,就算500元吧。從耕地放水插秧施肥除草農藥,到收割運輸脫粒,全部人力,把分散勞動和集中勞動合起來算,前後大概要二十個工作日,平均每天收入25元。


視覺符號


我是土生土長得河南農村人,我們主要種小麥,如果說一個人種5畝地,一畝地麥種30斤1.5元一斤共45元,肥料100元,犁地50一畝,收麥50一畝,其他費用50塊錢,總投資295元,5畝地總投資1475元。再說產量,一畝地1200斤,一斤1.2元,5畝能賣7200元。總收入7200減去成本1475除以12個月在除以30天,一天大概掙15塊錢。


河南人凱哥


農民的收入,是一個恆久的活話題。今天我來算一算。以種植小麥為例,每畝產量按900斤計算,小麥的時價為1元左右1.1元左右,900斤就是990元。這是產出毛收入。需投資麥種每畝25斤,價格為2.5元左右,=75元。耕地每畝為80元=80元。播種每畝50元,複合肥每袋200元,澆水4次,電費每次10元=40元,收割每畝100元,農用車及農具費用100元,總投入不計人工為645元。990-645=345元每畝,人工按每畝投入2個人工。工資為最低150×2=300元計。345-300=45元。也就是說在沒有天災人禍的豐收年,才能每畝賺到45元。而一般家庭也就是4畝地。一個家庭種地牟收入為180元。


餘聲只有歸途


要根據當地的土地質量當地的氣候來算。當然各地產量也不一致。我就算個大概吧。以我的家鄉為標準,玉米的產量一畝1000斤,小麥1000斤,現在玉米小麥價格還可以,賣掉小麥玉米可以收入2200左右。再來算成本,從種小麥開始,每畝地播種費是40左右,小麥種子一畝地25斤左右,算30元,一直到小麥成熟,這期間,灌溉,肥料農藥差不多200元。然後是收小麥每畝60元,播種玉米每畝30元,玉米種一畝30元,玉米到收穫,灌溉肥料農藥用的多點,這算250元,玉米收割現在每畝70元左右,然後是耕地,現在的玉米收割機收割後地步好耕,每畝耕地的費用也得60左右。這些都是固定的成本,還不算收割後來回運輸存儲的其他費用,那些國家補貼的錢基本也能夠。1430是一畝地農民辛苦勞作一年兩季農作物的收入。平均到每個月120元,以上只是大概的初步計算了一下。農民工不易。珍惜每一粒米飯。



江浙鄉村


如果農民依賴種植養家餬口的話,那得分種植什麼農作物,比如說種那些價值比較高的水果,或者是種植大棚蔬菜,這樣的種植扣除墾種成本後,每天按8小時來計算的話,收入還是比較理想的,但如果是種莊稼,估計去了成本,再按每天八小時計算的話,一天收入有可能只有十塊八塊錢。


比如我們家裡打算今年種花生,前幾天買了三百多塊錢的花生種,一百多塊錢的化肥,耕地用了70多,將來還要播種,買塑料薄膜,農藥等,估計到種完花生要花銷六百多塊錢,可能累計工作日只需要二十幾天吧,如果合計到每天八小時的話。整理地和種花生一天足夠,後期的摳花生薄膜得三天到五天,然後是噴施農藥,鋤草中耕,一直到花生成熟,拔花生最起碼得四個人從拔到摘完果實需要三天,等於十二個工日,應該是一個人二十天的勞作時間。

到了秋天經過各種曬乾脫皮,然後挑選,再拿去打油,估計我們家種的二畝花生地往好了說能出一百八十斤花生油,也就是說能掙到最多2500塊錢,去掉成本費用600還剩下有1900元,1900元除以20天,每天合計95塊錢。

其實很多農民打工根本掙不到日工資95元,但為什麼大家卻都選擇去打工,而不願意種地呢?並不是農民們懶惰或者喜歡出去打工,大家可能沒有留意到我說的收花生需要四個人三天這件事情,農忙是侷限農民沒辦法種太多土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我們種一畝地一年可收穫一千元,想要種糧食一年收穫兩萬元以上的話,農民需要種二十畝地,種的時候可以,拖拉機耕種,掌眼看著就行,最後整理一下,但收的時候有些活必須親力而為,而且所有的收穫莊稼都是季節性農活,需要在最多十天之內完成,那就不是一個人的活。

所以農民要想種糧食的話,根本是養活不了家庭,除非種經濟類作物,經濟類作物趕上好年頭的話,有可能每畝地最多能掙到一萬塊錢,然而若是遇到農產品滯銷,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

打工是憑力氣掙錢的一種方式,農民們更願意打工掙錢養家,種糧食成了順帶著的副業,或者女人和老人從事的工作。


悠然見東山


在我們這個村莊大概二十來塊錢吧,哪有什麼一天8小時,我們這邊的農民,大都是早出晚歸,早上6時出門,晚上19點到家,一天這麼辛苦也未曾大富大貴,只是混個溫飽,收入低主要是由以下這些原因導致的。

山高水遠很農作物難以生存

這裡沒有水田,農民全是靠天吃飯,再加上海拔較高,很多農作物難以生長,如果天旱就會顆粒無收,如有洪災也會造成很大損失。

所以經濟收入一直很差,別說什麼規模化種植,連簡單的農機都運不到地裡,而且我們這全是山地,就算有農機也無法在田裡耕種,因此經濟收入也就很難提升。


農村潘駝背


談到農村,人們自然就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農民的辛酸淚水只有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才能感受到。靠天吃飯,靠地度日。當然,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新型模式配套實施方案實行。農業機械化代替了傳統手工農業,再加上科學合理運用,新理想,新理念的改觀,新挑戰,新規劃的落實,機遇和思路並存。農民才看到了希望,生活才有了信心。

農村人把墾種的成本扣除,按工作八小時計,一天大約收入多少元?

農村過去家家都喜歡養養豬,羊,雞,鴨,鵝。小打小鬧,不成規模化。有時算算成本確實不賺錢,為什麼老百姓還喜歡養呢?一是閒來無事,充實自己無聊樂趣,二是,家裡剩飯剩菜不浪費,三是圖個方便。農村不是有這樣一句俗語嗎?養豬不賺錢,回頭望望田。我們有時不能光算成本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揮地域優勢,優利互補。養閨女還能和人家算飯食帳嗎?生在農村,土地就是咱農民的命根子。如何發揮,就看你自己了。

按傳統手工種植方式,種田真的賺錢嗎?

農民心中都有一本明細賬,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不斷上漲,機械化操作也貴得要死。按照傳統種植模式,就以稻麥,玉米,大豆為例。收入肯定是寥寥無幾的,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天要風調雨順,地要肥沃適中,人要勤耕細管。不要再算什麼一天工作八小時了,那你還要倒貼錢呢?人人心裡都明白,穿衣吃飯,就是靠土地資源。農民工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為家總不能守窮吧。


當然,種田不賺錢,可以搞一些第三產業,或把思路拓寬,家庭富業模式,特種經濟作物種植,反季節蔬菜大棚種植,果樹種植,花卉苗木種植。人總不能在一根繩上吊死吧。怨天尤人,誰來同情你,只有自己發掘自己,窮則思變,窮家富路。自己開僻出一條致富之路。

轉型升級,種田真的能賺錢嗎?

農村現在面臨重大挑戰,種少肯定是不行的,生活肯定看不到希望。種少不如種多,機械化操作代替傳統手工農業,幾百畝地也是種,幾十畝,幾畝也是種。人家幾百畝地每畝增收七八百元,就是幾萬塊。而你幾十畝,那就少得可憐了。


轉型升級,就是自己總不能靠幾十畝地荒廢自己吧,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種田能手,通過村協調解決。這樣你也可以放心大膽的闖出另一番天地來。條條大路通向致富之門,就看你如何決策了。

當然,種種田,閒時在到周邊打打零工,這樣也不錯。或者說,種種地,另外找一條致富通道。方法很多,就看你如何把握機會了。

看看我們當地農村發展趨勢

產業結構帶動農村發展前景,生態農業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特色經濟帶動龍頭企業。浙江人商業模式在國人眼裡遙遙領先,浙江精英團隊在我們這裡以一千六百元左右每畝承包種植反季節西瓜,幾千人承包好幾萬畝地,去年取得輝煌成效。今年擴寬地域優勢,在很多村鎮起到先例,農民為他們打工,每天八小時以一百三十元,長期工也在五千元左右。這就是大膽開發的精英團隊。

產業結構帶動一方富民,菊花人人皆知,種植菊花可以畝收入四到五千元。養殖業各地都有,收益也不錯。總之,因地制宜,因區域形勢而定。錦繡家園就在你身邊,自信還是最重要。讓自己成為致富之路帶頭人,做實實在在的事。

我是有緣人,歡迎閱讀瀏覽,有不足之處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