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用好這兩個人,明朝也許就不會亡了

崇禎用好這兩個人,明朝也許就不會亡了

明朝歷代諸帝中,崇禎是個後人最同情的可憐人:辛苦十七年,勞心勞力勵精圖治,卻內外敗績不斷,打擊連連,百官更是昏聵無用,不是混事就是敗事。到最後大廈將傾,北京淪陷,落得悲情上吊煤山的下場。臨終前撕心裂肺高呼一句“諸臣誤我。”幾個世紀以來,也總令後人心痛。崇禎如果用好這兩個人,明朝也許就不會亡了。

一、苦命盧象升

崇禎用好這兩個人,明朝也許就不會亡了

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 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 。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 。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之後兩年,盧象升在當地整頓軍隊,修築邊防工事,將一直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天雄軍”帶來,在當地吸納精壯,擴軍備戰,到崇禎十一年時,已有了2萬人規模。他深信,這支彼時中原戰場最精銳的軍隊,將是他匡扶天下的利器。

清軍再次集結8萬大軍,由多爾袞率領經蒙古草原繞道南下,進攻北京外圍。盧象升進軍保定,決定先打保定清軍。是日深夜,盧象升發起夜襲,派3000精銳奇襲,戰前下死命令“刀必見血,馬必喘汗,人必帶傷,違者斬”。戰事爆發後,盧象升身先士卒,明軍奮勇衝殺,清軍反應不及,一度潰卻。但因監軍太監高起潛竟擅自撤退,傷亡過半。經此一戰,保定清軍稍卻。可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大肆渲染,指責盧象升擅自出戰,以至大敗。次日盧象升被崇禎下詔申斥,滿腔殺敵之心,連遭冷水。

保定之戰後,崇禎求和之心大起,楊嗣昌又添油加醋,為不讓盧象升給議和大事搗亂,崇禎一面命盧象升進兵鉅鹿,一面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拆分。十一月,盧象升進抵鉅鹿抗敵,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手裡竟然只剩下1萬兵馬,他的精銳天雄軍大部以及原本應由他指揮的關寧鐵騎,皆被高起潛扣著。為免當地百姓生靈塗炭,決定主動進攻,向清軍主力發起“自殺式攻擊”。百姓無不感動,紛紛捐出家中僅有口糧。十二月十五日,盧象升率部在蒿水橋與清軍接站,8萬清軍將盧象升部重重包圍,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清軍終於全殲了盧象升部5000兵馬,盧象升本人在格殺了20多名清軍後,率僅有20餘人衝向清軍軍陣,亂箭之中壯烈殉國。

盧象升的殉難,好比一根擎天大柱轟然倒塌,但除了盧象升外,當時大明,還有另一根堅實柱子:孫傳庭。

二、悲情孫傳庭

崇禎用好這兩個人,明朝也許就不會亡了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由於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他是大明朝最後的希望。這個希望的破滅,其實是被崇禎自己掐滅的。

孫傳庭自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至崇禎十六年(1643年)兵敗身亡的25年間,他由永城知縣,逐步升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務,先後參與並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民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

崇禎十一年的清軍入寇事件裡,孫傳庭也奉命入京救援,但楊嗣昌怕他立功,竟嚴令不許孫傳庭部出戰,戰後又主張將孫傳庭本人調離,留孫傳庭的部隊拱衛京城。如此“下山摘桃子”,把孫傳庭氣得急火攻心,竟致耳聾,但災禍還沒完,得病的孫傳庭請求告假,崇禎竟認為孫傳庭在推卸責任,一紙詔書把孫傳庭下獄。

就在孫傳庭下牢獄期間,誠如孫傳庭所預料的,農民起義叛而復起,當年因楊嗣昌阻撓而逃生的張獻忠部再次扯旗造反,而“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惡果也凸顯,被租稅逼得活不下去的農民紛紛響應,李自成也再次出山,聲勢浩大。崇禎十五年五月,李自成橫掃河南,二圍開封,明王朝岌岌可危,無奈之下,崇禎只得再次啟用孫傳庭。

但此時,孫傳庭苦心打造的精銳秦兵,已多被裁撤解散,重回陝西的他,手中只有1萬多新招募士兵,毫無作戰經驗。面對如此爛攤子,孫傳庭盡心竭力,死守潼關,他認為,只要潼關不丟,保住陝西,明王朝就能保住平定農民起義的機會。

但崇禎卻瞎指揮,是年五月,崇禎連發詔書,催促孫傳庭進兵。帶著這支毫無作戰經驗的軍隊,孫傳庭在河南遭到敗仗,不得不退回陝西。他深知李自成下一步的目標必定是入陝,因此在潼關整頓城防,製造火器,意圖堅守。

然而崇禎十六年五月,明王朝再次嚴令孫傳庭主動出擊,和李自成決戰,明知必死的孫傳庭,開始了他人生最後一戰,八月十二日,在襄城之戰中,面對李自成的50萬大軍,孫傳庭再度戰敗,全軍覆沒下,孫傳庭單騎衝入敵陣,壯烈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