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仍需關注海外疫情二次衝擊

唐建偉、劉學智 交銀研究在線 今天

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文 | 唐建偉、劉學智


主要觀點

1、疫情導致工業和服務業生產都顯著放緩,一季度經濟可能負增長。疫情導致製造業生產放緩,工業領域三大門類中製造業產值跌幅最大。無論是與消費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還是與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都顯著放緩。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為負值,創有季度GDP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2、疫情衝擊下三大投資類別全部大幅下降,製造業投資受衝擊最大。春節之後大量基建項目難以開工,即便年初以來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也難以促進基建投資增長。擴內需的著力點在加大基建投資,未來基建投資有望回升。房地產投資和銷售顯著下滑,疫情結束後有望改善。


3、疫情導致消費跌到歷史低點,可能會影響全年消費增長。除了抗疫物質和生活必需品消費保持增長以外,其他所有消費都負增長。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措施需要儘快落地,一方面在短期儘快穩定消費增長,另一方面從中長期推動消費提質升級,汽車消費相關政策將有所轉變。


4、一季度經濟下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二季度之後有望改善,但仍然存在壓力和風險,需要提早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積極應對。儘快推動復工復產,促進受疫情影響而停工停產的行業恢復正常。採取積極措施應對疫情全球擴散對產業鏈的影響,確保製造業平穩運行。財政政策應該挑大樑,在疫後重建中發揮更大作用,可以擴大發行國債,提升專項債規模,全年預算赤字可以適當突破3%。穩健的貨幣政策偏向積極,提升定向支持政策落地效率,通過多樣化的政策工具組合實現對產業、企業的定向支持。


正 文

1-2月份宏觀數據全面下滑,無論是需求端的消費、投資還是供給端的工業產值,全部大幅負增長。一季度經濟下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二季度之後有望改善,但仍然存在壓力和風險。為了應對疫情衝擊下內外環境帶來經濟下行壓力,需要提早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積極應對。


1、疫情導致工業和服務業都顯著放緩,

一季度經濟可能負增長


疫情對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企業都會帶來不容低估的短期負面衝擊。春節之後發電耗煤量沒有明顯回升,同比大幅下降;2月以來全國高爐開工率持續處於65%以下。工業生產明顯放緩,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3.5%。從工業三大門類來看,全部出現負增長,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製造業產值,同比為-15.7%;採礦業和水電熱供應業降幅相對小一些,同比分別為-6.5%、-7.1%。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較大,部分中小型製造企業面臨生存壓力。與抗擊疫情緊密相關的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生產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但這部分佔製造業的比重很小。


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13%,服務業增長同樣顯著放緩。

在疫情衝擊下,無論是與消費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還是與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都顯著放緩。金融政策加大抗疫情支持力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長了4.5%。線上購物和移動辦公帶動信息服務需求,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8%。除了金融業與信息服務業以外,其他服務業均不同程度下降。1-2月工業和服務業生產都顯著放緩,即便3月份有所改善也難以抵消整體下行趨勢。由於季度GDP主要按照生產法統計,據此推算,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為負值,創有季度GDP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2、疫情對投資帶來較大沖擊,

三大投資類別全部大幅下降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33323億元,同比增速降到-24.5%,創歷史最低。全國大面積延遲開工,從供給端影響企業的生產恢復,導致當前製造業投資需求減弱。1-2月製造業投資增長-31.5%,是三大投資類別中最低的一項。受限制施工的影響,春節之後大量基建項目難以開工,即便年初以來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也難以促進基建投資增長。1-2月基建投資增速僅有-30.3%,創歷史最低。積極政策擴內需的著力點在加大基建投資,13個省市區已經發布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共計達到33.83萬億元。預計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基建投資將很快回升。除了5G、數字經濟、智能交通、環保等新基建以外,也將拉動市政工程、農林水利、交通運輸等重點基建領域增長。


在疫情的影響下,建築業生產放緩,市場需求被抑制,房地產投資和銷售顯著下滑。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3%,雖然高於製造業和基建投資,但同樣呈現斷崖式下滑。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475萬平方米,同比-39.9%;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同比-35.9%。即便房貸利率已連續三個月微幅回落,也難以扭轉房地產市場低迷狀態。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17.5%,土地購置、新開工增速雙雙大跌,預示未來房地產投資仍將面臨壓力。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房地產銷售、開工都嚴重放緩,部分中小房企已經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由於商品房銷售需求受到短期抑制,並非需求消失,當疫情結束之後房地產銷售和投資狀況有望很快改善。

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3、消費跌到歷史低點,

促消費措施需要儘快落地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20.5%,

除了藥品和食物等抗疫物質和生活必需品消費保持增長以外,其他所有消費都是負增長。食品類具有明顯的消費剛性特點,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消費同比增長9.7%、3.1%。受疫情衝擊,近8成餐飲企業完全停業,導致餐飲收入同比-43.1%。受疫情衝擊疊加政策退潮的影響,年初以來汽車銷售大幅下跌。1-2月累計汽車銷量增速-42%;2月汽車銷量增速低至-79.1%,其中乘用車銷量同比降至-81.7%,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為-75.2%。1-2月汽車類消費同比增長-37%,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18.9%。為了緩解汽車類消費下跌壓力,相關政策將有所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年初是傳統的消費旺季,今年受疫情影響而顯著下滑,可能會影響全年消費增長。受衝擊最嚴重的是餐飲、旅遊、住宿、交通運輸等相關消費領域,服裝、傢俱家電、化妝品等消費也將受到一定影響。之前我們判斷,受疫情的影響,1-2月餐飲收入減少約4500億元;春節期間旅遊、電影、文娛等消費損失額度超過2000億元;汽車類消費減少約4800億元;傢俱、家電、裝潢等房地產銷售相關消費減少超過1000億元。春節消費黃金假期已經錯過,疫情結束之後消費很難出現報復性反彈。為了彌補消費受到的損失,

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措施需要儘快落地,一方面在短期儘快穩定消費增長,另一方面從中長期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唐建偉、劉學智:疫情導致經濟數據集體下滑


4、經濟恢復要等到二季度之後,

宏觀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有為


一季度經濟下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二季度之後有望改善。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復工復產正在快速展開,3月之後工業生產有望回升。3月以來高頻的發電耗煤數據有所回升,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上升到50萬噸/日以上,環比2月上升了30%,但同比仍然低至-20%左右。外需減弱疊加輸入性風險,導致二季度之後我國經濟增長仍然存在壓力和風險。隨著海外疫情蔓延並處於爆發期,預計全球疫情至少還要持續1個月以上。在疫情全球性爆發、全球股災、油價下跌以及全球經濟下行預期加大的背景下,我國面臨的疫情迴流壓力加大,外需減弱可能導致貿易萎縮以及順差收窄,全球產業鏈可能休克影響我國製造業生產和投資。


為了應對疫情衝擊下內外環境帶來經濟下行壓力,需要提早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積極應對。儘快推動復工復產,促進受疫情影響而停工停產的行業恢復正常。當前最主要任務是讓受疫情影響而停工停產的行業儘快恢復生產,重點促進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恢復經營,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採取積極措施應對疫情全球擴散對產業鏈的影響,確保製造業平穩運行。重點保障對國際產業鏈有重大影響的行業的復工復產,對受疫情全球蔓延衝擊較大、行業內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行業提供定向扶持,特別是吸納大量就業的出口型製造企業。應對疫情衝擊財政政策應該挑大樑,在疫後重建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繼續推進減稅降費,另一方面要大力擴大財政支出來提升總需求。可以擴大發行國債,全年預算赤字可以適當突破3%。提升專項債規模,重點是加大對5G等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等新基建領域的投資。穩健的貨幣政策偏向積極,提升定向支持政策落地效率。

在全球面臨增長壓力和降息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偏松調節時間可以進一步提前並加大力度。保持流動性寬鬆以壓降貨幣市場利率引導債市、信貸融資成本下行,通過多樣化的政策工具組合實現對產業、企業的定向支持。

本報告由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撰寫發佈。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交通銀行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何保證。


本報告僅為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預測。該觀點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在不同時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可能會發布與本報告觀點和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