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主要觀點

  1、疫情期間需求上漲供給受限導致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支撐CPI處於高位。但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明顯回落,反映出整體需求偏弱,後續物價上漲壓力並不大。

  2、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再創新高,是拉動食品價格同比擴大的主要原因。全國平均豬肉批發價已經持續下降,豬肉價格有望逐漸趨穩回落。

  3、工業需求減弱,企業生產放緩,大宗商品價格和國際油價下降,PPI再次跌入負值,工業領域通縮風險再現。

  4、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有供需兩方面原因。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將緩解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原油價格下降對PPI的影響大於CPI。

  5、需求偏弱疊加國際油價大幅回落,預計在國內疫情控制住之後,PPI和CPI漲幅都可能明顯回落。通脹壓力減輕,將為國內宏觀政策在疫後重建時期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施放空間。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正 文

  2020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環比上漲0.8%;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1.9%,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0.9%,核心CPI為1%。PPI同比-0.4%,環比-0.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1%,環比-0.7%。CPI與PPI同比漲幅的差額連續兩個月擴大到5.6%,表明近期原油價格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PPI的影響大於CPI。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疫情期間需求上漲供給受限導致食品價格上漲,支撐CPI處於高位。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3%,主要食品價格普遍出現上漲,豬肉、鮮菜、鮮果、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上漲9.3%、9.5%、4.8%、3%。2月份是我國農產品生產淡季,同時又是重要消費時節,幾乎每年2月份食品價格都有明顯上漲。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地不同程度實施交通運輸管控措施,物資配送難度加大,對食品價格帶來一定抬升作用。受居家避險因素影響,大量日常食品購買從線下轉為線上,也對食品價格上漲帶來助推作用。因此,今年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漲幅高於去年,同比漲幅擴大到21.9%,創2018年5月以來新高。雖然CPI同比漲幅比1月份有所收窄,但受到食品價格的帶動仍然處於高位。從主要食品價格同比來看,除了豬肉價格同比漲幅擴大以外,鮮菜、鮮果、蛋類價格同比漲幅都有所收窄,分別為10.9%、-5.6%、1%。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豬肉價格同比漲幅再創新高,對CPI同比的拉動作用增強到3.2%,是拉動食品價格同比擴大的主要原因。3月份之後豬肉價格有望逐漸趨穩回落。2月份豬肉價格環比明顯上漲,同比漲幅進一步擴大到135.2%,再創新高。豬肉價格對CPI同比的拉動作用上升到3.2%,是這一輪豬肉價格上漲週期的最高點,成為拉動CPI上漲的最大因素。剔除豬肉價格以外CPI漲幅為2%。交通運輸管制對生豬和豬肉運輸帶來制約,也提升了養殖飼料的運輸成本和難度。除了疫情影響因素以外,去年2月份豬肉價格漲幅降到-4.8%,低基數也是抬升今年同期豬肉價格同比漲幅的一個原因。由於全國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4個月上升,能繁母豬存欄量回升到2千萬頭以上,生豬供給正在持續恢復,將緩解豬肉價格上漲壓力。3月份以來生豬出場價格出現回落,2月下旬以來全國平均豬肉批發價已經持續下降,從50元/公斤降到3月上旬48元/公斤。因此,預計3月份之後終端豬肉零售價格有望回落,CPI漲幅也可能隨之回落。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明顯回落,反映出整體需求偏弱。2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個月收窄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非食品價格明顯回落。2月份CPI非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同比漲幅收窄0.7個百分點到0.9%。核心CPI下降0.5個百分點到1%,創近10年來的低點。受到疫情防控的影響,部分商業和服務機構停止營業,導致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需求減弱。特別是餐飲、旅遊、住宿、電影等需求顯著下降,給相關食品及服務類價格帶來下跌的壓力。

  工業需求減弱,企業生產放緩,大宗商品價格和國際油價下降,PPI再次跌入負值。2月份PPI環比-0.5%,同比降到-0.4%,時隔一個月再次同比負增長。2月春節期間本來就是企業生產的淡季,疊加疫情導致大部分企業停工停產,工業需求顯著減弱。春節之後發電耗煤量沒有明顯回升,2月中下旬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在40萬噸左右,遠低於往年春節之後的水平。從2月流通領域主要生產資料價格來看,超過80%的產品價格下降。CRB綜合指數降到400點以內,其中工業原料和金屬類價格下降明顯。2月份國際原油價格也持續下跌。上游初級產品價格下跌也對我國PPI帶來輸入性因素的影響。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唐建偉、劉學智:國內疫情好轉後物價將回落

  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將緩解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2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降,特別是近一週顯著下跌。截止3月9日,OPEC一攬子原油、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降到45美元/桶左右,WTI原油價格降到30美元/桶以內。國際油價的快速下降在供需兩端都有原因。從供給端來看,OPEC內部會議未能達到減產協議,作為主要原油生產國的沙特和俄羅斯都可能繼續增產原油。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呈全球性蔓延的趨勢,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陷入衰退的預期升溫,帶來原油需求減弱的壓力。有國際投行預計未來國際原油價格可能跌至20美元/桶左右。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對原油、鐵礦石等上游初級產品需求大,對外依存度也高。國際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將明顯減輕國內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從權重來看,原油價格下降對PPI的影響大於CPI,二者同比漲幅差值可能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價格直接影響到與之緊密相關的工業產品價格,對PPI的影響較為明顯,而對CPI的影響相對小一些。從PPI的權重來看,石油開採、精煉等原油類行業直接佔比在4.5%左右。綜合考慮化工、橡膠等與原油緊密相關的工業行業,原油價格對PPI的權重影響大概在8%左右。從CPI的權重來看,與原油價格直接相關的是交通工具燃料,權重低於2%。間接的影響是通過影響工業品價格從而傳導至與工業生產相關的消費品,綜合考慮紡織品、居住燃料等與原油相關的消費行業,原油價格佔CPI的權重也只有3%左右。原油價格下降對PPI的影響大於CPI,當前二者同比漲幅差值在5.6%,未來可能擴大到6%以上。整體來看,原油價格下降將緩解國內物價上漲壓力。

  需求偏弱疊加國際油價大幅回落,預計在國內疫情控制住之後,PPI和CPI漲幅都可能明顯回落。通脹壓力減輕,將為國內逆週期政策施放空間。

  隨著生豬存欄量回升以及豬肉批覆價格的下降,食品價格有望回落。原油價格大跌以及工業生產相關消費品價格的下降,非食品價格可能處於低位。未來CPI整體趨於回落,通脹壓力有望得到緩解。由於上半年CPI翹尾因素普遍高於3%,仍將保持在4%以上的漲幅。油價回落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PPI帶來較為明顯的影響,疫情導致生產和需求放緩,PPI跌幅可能擴大。未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基建投資等穩增長力度加大,或將帶動工業生產回暖,屆時PPI才有望逐漸回升。通脹壓力減輕,將為國內宏觀政策在疫後重建時期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施放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