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村民自编快板书赞美驻村第一书记夏松长

映象网周口讯(记者 金江涛 实习生 马伟文 通讯员 黄国赞)

“好书记,夏松长,第一书记的好榜样。贫困户家中常走访,扶贫政策落实忙。东家走,西家串,党的温暖送身旁。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别提俺心里多舒畅、多舒畅……”在河南省项城市贾岭镇马店行政村,当地的村民自编了这样一段快板书,来叙说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赞美驻村第一书记夏松长。

据悉,夏松长今年35岁,2015年9月受项城市中医院党组织委托,到贾岭镇马店行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群众的信任来自于这几年来夏松长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这也正是群众自编快板书来赞美他的原因。

项城:村民自编快板书赞美驻村第一书记夏松长

“我进村的第一印象是通往四个自然村主要干道全都是土路,高低不平;特别是小付庄自然村,每逢阴雨天,道路很难行走,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行政村几间村室破损严重,院落墙面残破,与现代新农村的要求很不相衬……”夏松长说道。据其介绍,当时看到落后面貌后,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但自己并没有退缩,这正是党组织号召他来这里的原因。他暗暗发誓:再苦再难也要咬牙挺住,要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要想富、先修路。夏松长认为村里要发展,修路是关健。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和大力发展经济,他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争取了“国家千亿斤粮”项目,多方筹措,硬化通往四个自然村的所有主要干道,为村民生产生活及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改善村干部办公环境和村里环境,夏松长又组织本村乡贤先后捐资建起一个大型群众广化广场,并新建了村室,还集中对村里环境进行美化,安装了320盏路灯、摄像头32个。村室建成后,在项城市中医院支持下,又帮村里配置了桌椅等办公设备。他还帮村里成立了二十余人的腰鼓队和戏曲队,购置了腰鼓、音乐器材等,并不定时在文化广场为群众义务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夏松长还利用自身优势,创办了“便民服务小屋”,配备有医疗箱和复印机等器材,每年帮村民义务复印身份证等证件多达二千多份,工作之余帮村民义务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坚持主动上门服务。他还经常组织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来村进行义诊,对家庭十分困难的农户采取免费治疗举措。

夏松长经常深入贫困农户家中进行走访,2018年冬天,气候寒冷,他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贫困户缺少棉被或棉被破损,于是便向院领导提出为贫困户添置棉被的想法,得到领导的一致支持。为保证棉被质量,他还专程到市场上挑选最好的棉花,弹好后又买来布料请人进行缝制,然后逐户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该村贫困户王银行患中风后遗症,平时不爱与人交谈,见人总是爱哭,老伴患乳腺癌,还有一个女儿在大学读书,家境生活困难。夏松长了解情况后,及时给其办理了贫困证明,解决了王银行女儿的学费补助问题。随后帮忙办理了低保,安排他爱人当保洁员,并为其安排鱼塘管理员岗位,经过帮扶,王银行家每年能有近3万元收入。

项城:村民自编快板书赞美驻村第一书记夏松长

贫困户闫扔,今年54岁,患脑梗塞并长期低烧,家中缺少挣钱门路。夏松长得知闫扔会养羊技术,于是同三名驻村工作队员开着面包车去安微一家规模羊场,帮她家买来了两母一公波尔山羊,通过试养,闫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最终依靠养羊实现了脱贫。

2019年,夏松长和驻村工作队还利用马店村紧靠长虹运河近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创建了水产养殖扶贫基地,由市中医院出资,在宽15米、长2公里的河道投放了鲤鱼、青鱼、红鱼等1万多尾,贫困户可永久享受分红,另一方面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在全镇“一村一品”项目中,夏松长积极联系樊红军、李景林等6户贫困户做大蒜种植,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化肥、除草剂等,为贫困户增收脱贫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大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经过近些年努力,马店行政村16户贫困户已有一半脱贫,剩的8户夏松长又为他们安排了村保洁员、鱼塘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确保了全村今年实现整体脱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店行政村在夏松长和驻村工作队等共同努力下,荣获了“省级卫生村”、“周口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马店行政村也由过去的二类行政村一跃进入一类行政村先进行列。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要继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任和群众的期盼,今后努力带领群众共同早日致富奔小康。”夏松长表示。

(映象网周口新闻热线:15036826188,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