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

文|空谷幽蘭

“媽媽”這個詞對孩子來說最不陌生,媽媽懷胎十月生下孩子,孩子自然和媽媽更親近些,心理上更依賴媽媽。 媽媽陪伴孩子成長,對孩子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平時,媽媽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幫寶寶洗澡的時候、哄寶寶睡覺的時候……都是媽媽和孩子的互動。

這兩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爸爸,媽媽懷孕期間,孩子和媽媽通過臍帶連接在一起,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物質通過臍帶傳送解決,孩子和媽媽更親密所以說媽媽既能夠引導孩子,也能悄無聲息地毀掉一個孩子。

心理學家:這兩種媽媽容易“毀”掉孩子的未來,希望你不在其中

第一種媽媽:斤斤計較的媽媽

亮亮媽媽平常遇到亮亮不小心摔碎一個碗就會大發雷霆,責罵孩子:“你不知道好好拿著碗啊!你知道買一個碗多少錢嗎?叫你不好好端著,下次再摔壞你不就不要吃飯了。”亮亮摔碎一個碗之後,每當吃飯時,媽媽總會提起這件事情,念念叨叨半天。每天除了嘮叨孩子的犯了這個錯那個錯,還會嘮叨給孩子買這個件衣服花多少錢,買這個那個花多少……

這兩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更何況是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呢。孩子打碎一個碗也許就幾塊錢,而且已經摔碎的碗已成定局,天天指責孩子並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反而會嚇著孩子。

生活總會有得有失,亮亮媽媽只看到了自己失去的東西,喜歡揪著一件事情不放,這種行為反而讓自己沉浸在黑暗中,更是延續到了孩子的身上。

平常生活中事事都斤斤計算的媽媽必定會在孩子面前展現,孩子往往就會表現得和媽媽一樣。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會折射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甚至比媽媽還要糟糕,這樣的孩子往往心胸狹隘、脾氣暴躁、容易記仇,導致孩子總是活在失落和報復的陰影中。

這兩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

亮亮媽媽總是喜歡揪著孩子平時的錯指責孩子,對孩子平時的花銷更是每天念念叨叨,這種斤斤計較的行為會讓孩子效仿。孩子察覺到媽媽總是揪著自己的錯指責自己的時候,孩子也會效仿媽媽,平時留意媽媽的錯來反擊媽媽。孩子總是活在仇恨中,容易報復他人報復社會,將來發展受限。

第二種媽媽:總是通過吼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媽媽

妞妞媽媽常常輔導孩子寫作業,往往難以控制自己暴躁的脾氣。妞妞常常被媽媽批評:這道題我都教你多少遍了你還不會,你這個耳朵長著有什麼用?媽媽一邊吼孩子,一邊揪著孩子的耳朵。孩子每次都痛哭,卻絲毫沒有引起媽媽的反思和改正。

妞妞平時一不小心弄髒地板或者打碎杯子的時候,媽媽總會大聲吼叫:你就不能少給我添亂嗎?整天笨手笨腳的。孩子常常被“笨”這個字眼纏繞,總是覺得自己差人一等,自卑懦弱,步入社會的妞妞在工作中四處碰壁,最終一事無成。

這兩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


總是喜歡大聲吼孩子的媽媽常常會讓孩子心裡產生自卑,因為最親近的媽媽都埋怨和否定自己,所以孩子會覺得的確是自己比較“笨”,比較“蠢”,什麼事都做不好。孩子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沒有信心。

媽媽總是忽視孩子表現好的地方,而遇到孩子做錯一點小事情的時候,媽媽的解決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孩子有樣學樣,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和媽媽一樣,遇到事情總是通過吼叫的方式解決。這樣的孩子終究難以成才,沒有耐心沒有自信。

這兩種媽媽養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快對照下你在其中嗎?

媽媽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通過語言和行為刺激孩子,由於時間過長,頻率過高,孩子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表現得不耐煩,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而這種“超限效應”往往在媽媽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特別是孩子叛逆期的時候,這2種媽媽更容易刺激孩子產生反抗心理。

很多時候媽媽可能總是不經意之間傷害到了自己的孩子,媽媽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是毀掉孩子的未來。媽媽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多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孩子的性格總有優點和缺點,平時多給孩子一份溫暖,少一份冷淡和指責,別讓自己毀了孩子的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