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石油價格戰

連日來,沙特打響的石油價格戰受到全球各方高度關注。3月16日WTI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30美元,已不足今年1月初價格的一半。特別是此前的3月9日跌幅超過30%,創下近30年來單日最大跌幅紀錄。

影響遠不止於此,全球資本市場隨即震盪,避險情緒急劇升溫。受石油價格戰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雙重影響,美股出現罕見暴跌,3月9日和12日兩次觸發熔斷。要知道,美股第一次熔斷記錄是1997年10月27日,而最近一週內發生的正是歷史上第二次和第三次熔斷,連“股神”巴菲特也驚呼“活了89年沒見過這陣勢”。

原油被稱為“大宗商品之王”,可以生產6000餘種產品,而如今的油價比礦泉水還要低,所有與之相關的行業都將發生深刻的改變。為什麼會這樣?全世界時政和財經領域的媒體及專家都在試圖尋找答案。

自新冠肺炎疫情呈全球蔓延趨勢以來,市場擔憂原油需求疲軟,國際油價連續下挫。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中的最大產油國,沙特一直在敦促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減產,以支撐油價。

3月5日,沙特向俄羅斯等國建議,將現有210萬桶的日減產協議基礎上,繼續減產150萬桶。然而,在次日談判時,俄羅斯拒絕了這一提議。7日,沙特發動價格戰,宣佈將4月原油日產量從當前的970萬桶調高至1000萬桶、銷售價格調低6至8美元,同時聲稱如有需要可繼續增加產量。俄羅斯則表示有能力將日產能提高50萬桶,不再受到生產上限或減產的約束。

據觀察者網報道,在美國頁岩油產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歐佩克成員國上一次允許全球供應增加是在2014年底,當時油價暴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2016年,俄羅斯與歐佩克達成了一項產量協議,通過減產,在過去三年裡幫助推高了油價。

油價的大幅下跌將傷害到世界各地的石油生產國,尤其是委內瑞拉和伊朗。“沙特發起的‘石油價格戰’無異於為海灣鄰居們埋下定時炸彈。”英國《金融時報》稱,目前30多美元的國際油價,意味著許多歐佩克成員國需動用外匯儲備,並提高國內油價,甚至借債才能維持公共財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飽受西方制裁的伊朗在國際油價達195美元每桶時才能實現預算平衡,沙特則需84美元,阿聯酋為70美元,科威特至少需要油價達到55美元。

相關資料顯示,1980年以來國際油價發生了7次大幅下跌,原因包括石油供給增加、需求不景氣等。但大跌並不都伴隨經濟衰退,1990年海灣戰爭、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年次貸危機的油價大跌後,美國經濟出現了衰退;而1986年市場供過於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14年頁岩油衝擊、2018年貿易紛爭疊加歐佩克增產的油價大跌期間,美國經濟並未出現衰退。其中2014年由於頁岩油增產,美國經濟增速反而到達了階段高點。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沙特此輪降價的目的是奪回市場份額,並向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而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增產的戰略目標則是打擊美國頁岩油行業,並以此作為應對美國製裁俄石油企業的重要手段。

在石油價格戰打響之初,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社交媒體網站發文稱“汽油價格下降了,這對消費者有利”,但實際上,如果油價持續暴跌,負債累累的美國石油公司也將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

近年來,數十家美國石油公司已經破產,美國石油產量可能也會隨之下降。有市場分析師表示,美國頁岩油和加拿大油砂將迎來噩夢般的一年,“生產將變成一場比拼經濟實力的戰鬥”。

“從當前局勢看,俄沙美正在上演‘三國殺’,這是一場決定石油市場主導權的爭鬥,也將影響未來國際能源格局變化。”中國經濟網分析認為,沙特和美國是傳統意義上的堅定盟友,在石油安全保障和地緣政治方面利益一致,但兩國固有矛盾摩擦也在累積加大;美國和俄羅斯有著長期戰略利益分歧和衝突,而雙方也要不時坐下來談合作;俄羅斯和沙特作為世界最主要兩個石油生產商和主導力量,近年來有合作也有對抗。

石油價格戰的背後是大國之間的博弈。美國《紐約時報》稱,沙特領導的歐佩克與俄羅斯為支撐油價達成的聯盟破裂,可能只是“暫時的”。沙特方面的行動,可能是一場“談判棋局”的一部分,與俄羅斯仍舊可以達成妥協。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