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網祭”將會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趨勢

古人常雲“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我們中國,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總是要到那已故親人墳前上香祭掃的。然而,那許許多多在外務工、打拼、忙生計的人們,在到了清明時節該回家給已故親人上香祭掃的時候,這心中美好的願望卻總是由於林林總總的原因而難以得到實現。

清明“網祭”將會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趨勢

幸而,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上的享受與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的同時,人文科技也在不斷地高速發展。一種新興的祭掃潮流趨勢——網上祭祀,正悄然在中華大地上潤物無聲地進行著。

網祀寄哀,其實就是在網上對先輩進行祭掃。祭奠先人,滌掃心靈。網絡祭祀是對現實祭祀的一種補充,它並非有悖於傳統的祭祀方式,只是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來對傳統方式進行繼承和延伸。

清明“網祭”將會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趨勢

逝者家屬可以通過現有的互聯網絡,如“祭拜網”這樣的網祭站點上為逝者免費註冊一個虛擬私人紀念館。具體操作有:編輯一塊虛擬的碑銘;附上先輩的生平簡介,生前的重要事蹟;上傳其生前的照片、音頻、視頻,甚至其親屬關係網等相關信息;然後可以選擇虛擬的鮮花、香燭以及相關的祭品進行供奉;最後以留言等形式便可網上完成對先人的寄託思念。

而且,這些上傳到網上私人紀念園的文件亦為多媒體文件,可永久得到保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受到侵蝕,更不會因為時間、空間的轉移而受到損耗。

網上祭祀,讓逝者的精神內涵融入了永恆,讓每一個生命中那精彩動人的故事得以永遠流傳。這樣,人們雖然不能趕到現場祭祀,卻也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到先輩們的網上公墓,切身地感受著他們原來的音容笑貌,回顧著他們之前那平凡而偉大的一生,重溫他們生前對我們後輩們的諄諄教誨。還有,我們自己也可以在網墓前為先輩們點上一對蠟燭,三品清香,放上一束鮮花,留下一段心裡話以聊表心意,藉此在精神上得到一些寬慰。

正是有了網上祭祀這一功能,讓無數不能進行清明時節現場祭掃的人們,找到了一處別樣的懷念親人的永久精神家園。

清明“網祭”將會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趨勢

我相信,網絡文化正在大力地滲透到人們的社會活動中,它也正在慢慢地改變著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而網絡祭祀,這個新興而起的文明理念,也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清明祭掃文化學。其實,清明或重陽祭掃,不管現場還是上網祭祀,都應注重在內容上,還有注重在文明方式的體現上。

毫無疑問,網絡祭祀、祭掃等這一種更環保的綠色祭祀方式,符合國家的文明倡導和個人的精神所往,已有不少人接納並選擇了以網上祭奠先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懷念之情。甚至還有的人們,不住同一個城市的親人也可以約好時間,登錄同一個祭祀網站,共同祭拜一位親人,完成共同的心願。

清明“網祭”將會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趨勢

有了網上祭奠這一思念方式,大大彌補了人們不能親臨墓地追思先人的遺憾,還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網絡空間寫下對親人的無盡思念。網上祭祀,這一種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祭祀方式,正逐漸地被人們所接受、喜愛和推崇,它終將會成為一種新興的潮流趨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讓我們將清明節這一傳統祭拜逝者的習俗,以一種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來表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