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未跟隨美聯儲降息步伐,是擇機而動還是準備後發制人

央行不盲目跟隨美聯儲,仍將採用常態化的貨幣政策

3月16日央行開展1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保持中標利率穩定在3.15%。央行仍保持定力,MLF利率保持在3.15%,超乎市場預期。

第一,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週末表態,市場預期MLF會顯著下調。但是這是對央行的誤解。MLF和LPR只是貨幣政策中的一種手段。中央希望銀行對中小企業實體經濟讓利,讓他們降低融資成本,但是主要的方式是通過LPR的加點部分,這些企業都不是最優客戶,MLF和LPR下調對他們影響不大,更主要的是通過各種方式引導銀行降低LPR的加點部分。

第二,上週五央行以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超市場預期。央行需要控制貨幣政策的節奏,保證充足的貨幣政策空間。我們認為未來央行還會採用綜合手段,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降MLF利率不是貨幣政策唯一的選擇。

第三,各國貨幣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目前非常看重股市。股市如果能夠大體穩健,央行沒有大幅降息的動機,尤其是在週五剛剛降準之後。反之,美聯儲的例子告訴我們,如果匆忙降息,尤其是降準之後降息,也許會觸發股市的恐慌,導致踩踏。

第四,人民銀行仍將採用常態化的貨幣政策。雖然美聯儲已達零利率,但為保證未來仍有充足的貨幣政策工具,人民銀行還是會有節制、審慎地做出降息決定。當前中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正轉入疫情後半段期間。西方正值疫情的關鍵時刻,預計將達高峰新冠肺炎確診的高峰階段,因此他們的貨幣政策要更加積極。與西方國家不同,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較早爆發,中國政府採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及對沖調控措施,如MLF降息、逆回購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專項再貸款等,維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美聯儲等海外多國央行降息為疫情後發下的滯後政策,我國央行已是先行者則不必跟隨。總體而言,當前還應結合財政政策,以提供定向支持為主。相較而言,大水漫灌導致的結構性問題比較多。

我們認為,未來貨幣政策還會有進一步的寬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未來MLF利率會按央行自身步調進一步的下調,以“我”為主,結合中國的疫情恢復情況與宏觀經濟狀況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不盲目跟隨美聯儲,堅定維護我國獨立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總體會有進一步的寬鬆,MLF每個季度會有10bps的下調空間。

但是存款基準利率短期之內應當不會調整,更主要的還是通過精準滴灌方式更多向中小企業讓利,促使他們的融資成本顯著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