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信’託底,濟南同城網購不再僅僅侷限於果蔬糧油

’消費互信’託底,濟南同城網購不再僅僅侷限於果蔬糧油

’消費互信’託底,濟南同城網購不再僅僅侷限於果蔬糧油

日前,宜家家居恢復營業,部分網上代購商集中掃貨。疫情期間,同城網購漸成新的消費習慣。 新時報首席記者王鋒 攝(資料照片)

在貴和購物中心直播間“剁手”的化妝品剛到不久,市民小林又在萬象城直播間裡秒殺了一口特價鍋。疫情期間,隨著各大商超搭建的“雲購物”平臺及相關服務越發完善,不少濟南市民正在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同城網購。以往“看得見摸得著”而進行的實體消費,呈現出了明顯的線上轉移。這種消費習慣的轉變,建立在對網購既有接納度的基礎上,也在刷新買賣雙方的互信格局。

商場離家一里地 仍然選擇網購

“寶寶們,這款大口徑蒸鍋原價5260元,今天直播間秒殺價只有799元,低至1.5折!大家注意了啊,這個秒殺價只有在萬象城直播間才可以享受到,限量10個喲!感興趣的寶寶,來,截屏二維碼添加微信瞭解購買。”3月14日晚,小林用電腦放著直播,用手機掃碼添加微信,跟著主播的節奏輸入各種抽獎詞、盼著唸到自己的名字,忙得不亦樂乎。最近,她“迷上”了濟南各大商場的直播間,上週末從貴和購物中心直播間“剁手”的化妝品才到貨,她剛剛又從萬象城直播間裡“秒”了一口鍋。

有意思的是,小林就住在萬象城旁邊,距離不過一里地。“要是我任性一點,也可以包郵到家。”小林說。從近在咫尺的本地商場網購,成為近來許多濟南人的新體驗。直播間、微信群、APP、小程序、抖音……“雲”渠道一多,視聽效果一好,人們的購物慾就被刺激了起來。

於是,同城網購出現了一個明顯變化,相較於此前“唱主角”的果蔬生鮮、米麵糧油,如今,手機、數碼、化妝品、珠寶、鞋服等開始“上位”,人們“買買買”的對象,已經由生活必需品向高檔耐用品延伸。在3月7日-8日的“三八女神節”節點,不少商場發力線上銷售,貴和購物中心的化妝品類直播帶貨效果可觀;萬象城兩天作了共計5小時、涉及14個品牌的直播,“收穫”了11.7萬人次的點擊量和14萬元的銷售額。

響應消費者信任 商家修改退換貨限制

晶晶從某品牌的微信群裡買了兩雙鞋,“看見有合適的,就加上導購個人微信全款轉賬了,前幾天才去商場把鞋子取回來。”對於是否考慮過這樣購物的安全性,晶晶的說法或許也有一定代表性:“不能說沒有風險,但因為長期以來網購養成的習慣,會自然選擇信任。”

相較消費者的習慣性信任,商家則有更多主動性的服務改變。除了加大配送運力、推出包郵服務等,也適時調整了退換貨政策。記者諮詢貴和購物中心、濟南華聯、振華商廈、和諧廣場等多家商場發現,近來特殊時期,諸如“15天/30天內退換”之類的限制性服務條款,實質上多已悄然變化為參考性條款。對於閉店期間銷售的商品,以及顧客疫情之前購買、因閉店超出原定退換時間的商品,商場態度普遍令人“舒適”:可延長退換時間,具體時長並無明確限制,而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酌情處理。同時,贈送的限時體驗券,也可以靈活對待。濟南華聯還將會員卡積分兌換活動從2月底延長到了6月底。

從商場“自救”到新消費形態出現

時間退回到一個多月以前。濟南各百貨商場和綜合體因疫情防控所需紛紛閉店,不管是微信社群還是抖音、直播等線上營銷渠道,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自救”。而一個多月過去,許多消費者已經習慣圍觀直播、捕獵微信群,其中有人基於剛需,有人只為撿漏,有人則被“挖潛”。在這過程中,新的消費關係和銷售模式開始出現,市民獲得了更多便捷和實惠,商家捕捉到了更多經營靈感。

有業內人士認為,“同城網購”初露端倪,是基於人們對網購的認可度和容納度,網購經過長期發展,一方面培育了消費者,另一方面也規範了商家,經過粗放、瘋狂擴張期的濟南商業,正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而疫情賦予了消費變化的語境。3月11日,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的《致全市放心消費創建單位的倡議書》裡,也提出“支持線下商城內有條件的企業依託原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開展網絡零售業務,進一步發展集電子商務和城市配送為一體的同城購物模式”。

著名企業家、財經作家吳曉波曾說,“今天被逼的動作,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被動發生的事情,帶來了企業和消費者關係的變化”。當下全面復工的濟南商場似乎已由破冰之舉踏上突圍之路,相信未來,雲科技、黑科技將進一步考驗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接受度,催變消費關係、升級市場生態,而“消費互信”將是不變的主題。

原標題:“消費互信”託底,濟南同城網購不再侷限果蔬糧油

值班主任:田豔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