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里老是說“殺人不過頭點地”,我覺得挺嚇人的,你怎麼理解?

馬衛東日記


殺人不過頭點地,經過這次疫情,我深有體會,其實死並不可怕……1月22日下午和老公吵架吵到110後,老公拂袖而回他老家,疫情我和小孩留在了重災區漢口……當時家裡除了幾支口罩,再也沒有當時也買不到任何消毒用品,家裡只能清水拖地……期間我回想過去一個人從小帶娃,就算如今七八歲了,兩三個月不跑醫院已經很欣慰了……娃上幼兒園開始上班,近兩年上小學更加,身心疲憊不堪,每天送娃上學後趕緊上班下午下班接娃買菜燒飯輔導作業及隨傳隨到家長會……小孩周未放假也只能帶著上班……疫情期間,從期初決然求死到向死而生……如今武漢至暗時刻過去了,莫然回首,死其時並不可怕,經過疫情洗禮深刻明白,活著,活著且笑看人生才需要莫大的勇氣……



竹風樓


單田芳先生的評書裡,這句話使用頻率應該是最高的。原因是他講得多是俠義小說,俠義就必須會涉及江湖紛爭,解決紛爭會用到各種手段,比如鞠躬,作揖,磕頭。因此,單先生就會說: 殺人不過頭點地,得饒人處且饒人。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


這幾句話已經成了老先生的標籤,在他的任何一部書裡都屢見不鮮。相較而言,其他幾位評書大家,如田連元,袁闊成,劉蘭芳等人就很少提及。可能跟個人風格以及評書的類型有關係吧!

那麼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第一,與人的尊嚴密切相關。俗話講: 男兒膝下有黃金,上跪天地,下跪父母。雖然古代中外未必有交流,但這一點應該是共識。一個動輒雙膝跪倒的人,無論他是出於什麼動機,都會受人鄙視,比如《水滸》裡的宋江。


試想,如果一個人,特別是江湖上混出點名號的人。做了錯事,為了顯示誠意,輕則鞠躬悔過,重者雙膝跪地。對另一方來說就無話可說,因為都懂得什麼含義。多數會說: 快快請起,折煞我也……。恩怨也就消了。

第二,與人的動物本性有關。我們知道,動物界存在著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引申到人類社會形成了一句話: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動物們為了爭奪領地,配偶。經常會廝殺,失敗者不是怏怏離去,就是低眉順目夾著尾巴逃走。江湖好漢們也是如此,不管什麼愛恨情仇,一方低頭就代表臣服。


第三,源於典故。在《紅樓夢》裡寶玉非要金榮向秦鍾磕頭認錯。賈瑞就跟金榮說了這句話話: 俗話說的好!殺人不過頭點地。少不得下點氣,就完事了。於是,金榮就磕頭,事就了了。可以看出,如果說《紅樓夢》成書是在清代,那麼“殺人不過頭點地”這句話可能在清代以前就流傳開了。源於什麼呢?也許就是行刑吧!頭點地意味著什麼?命不要啦!磕頭這個舉動使人聯想到生死。應該說“是可忍孰不可忍”還有什麼恩怨不能一筆勾銷呢?


玉宿林峰


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是評書裡慣用的說法,尤其武俠小說中更是常見,因為武俠小說打打殺殺、是非恩怨更是常態,所以,聽書或讀書人不要恐慌,其全釋的涵義是人無論無論遇到什麼事情,與對方有多深的仇恨,都要本著一顆本真、善良的心去對待,事情已經發生,是無法彌補和挽救的,也要為對方考慮一些,俗話說:“忍為高,和為貴;恩恩怨怨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出家人講以慈悲為懷,勝似七尊佛土,多加包容,就是這個道理,但並不是無底線的忍讓,若不是傷筋動骨的事,對方從內心已認識到過錯,能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記得去年我在新聞中看到有個剛過18歲的男性青年,因不大瑣事過失將另外一家同齡的男性青年殺害,受害人母親痛哭欲絕,開庭當天,老媽媽看到像自己孩子行兇的年輕人,淚如雨下,對自己的過錯,慚悔不已,也被深深感動,最後,跟法院表態求情,放棄追究對方刑事責任的權利,讓法官及聽審觀眾驚詫不已,這是何等胸懷?海一樣的廣闊,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用筆墨書寫人生


"殺人不過頭點地",這是一句比喻用語。其含義是說,一個人在行事、說話等方面要留餘地,不可太絕。說話、辦事要講究分寸,要做到點到為止,要給他人留點面子和機會,得饒人處且饒人,同時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We7667深山居士


是一種豪氣,也是一種自救,讓壞人不要把事做絕。記得那年我家被人欺負時,人家公安有人,天天帶個警察到我家鬧,說要逮我哥,我媽就說了這句話。(被欺負了還有罪,還得挨逮)


黃若竹


古時大俠面對死亡時的一種氣勢

還有諸如 腦袋掉了碗大個疤

18年後又是一個好漢

⋯:。描述人們對死的看淡 對於自己的俠義行為的執念


香道文化倡導者


江湖上流行的豪言壯語 。


楊周彝


死人有什麼可怕的?每天都在死人。


天下第一填詞高手夏超


點到為止,得到人處且饒人,差不多就行了


越努力越幸運麗娜


並不是說真的殺人後再道歉。是說,無論做錯了怎樣的事,只要悔過、道歉,都是應該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