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外出務工不僅有補貼,政府還包專車把我們從‘家門口’送到了‘廠門口’,通過隔離觀察,我們現在可以上崗了。”屏邊縣和平鎮白沙村委會核桃寨的萬玉昌、李紅芬夫妻在電話中激動地對記者說。從2月20日開始,像萬玉昌夫婦一樣搭乘‘直通車’返崗務工的屏邊籍農民工共12批次6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0餘人。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屏邊籍務工人員在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淞藝工藝品廠車間工作


山高路險,擋不住貧困農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浙江走廣東,從山村到城市,從幾十人到幾萬人,搭乘農村勞動力轉移這趟呼嘯的“專車”,屏邊縣勞務輸出界限越拓越寬,農民生活越來越甜。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組織勞動力點對點返崗復工直通車


就業一人 致富一家 帶動一片


“初中畢業後就出去打工了,那時候才19歲,什麼都不會,晃盪了一年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無功而返。” 屏邊縣玉屏鎮阿季伍村的普榮回憶起當初的打工經歷,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安全、知識、技能、勞動培訓後,再到廣東,情況完全不同了,他已是屏邊縣外出務工者當中的優秀代表了。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屏邊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適應性培訓


“因為吃苦耐勞、踏實肯幹,我們在異鄉站穩了腳跟,贏得了信任。幾年下來,從屏邊來的128名農民工都成了惠州淞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的骨幹力量,工齡有8年以上的老員工就有40餘名,2019年我們務工收入所得471萬多元。”普榮自豪地說。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村民在本源達農業開發公司就地上崗


家住灣塘鄉平田村的王繼珍今年是第五年去廣東了。第二年她就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務工家庭兩不誤。王繼珍說:“我一人工作,月收入7000多元,女兒和兒子都在惠州讀書,生活越來越好,讓我真正嚐到了幸福的滋味。”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紅河珍茗食品有限公司桶裝水生產線


據瞭解,截至2019年底,屏邊縣共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7.2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4.2萬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就業2.4萬人。就業一人、 致富一家、帶動一片,農村勞動力轉移從無序走向有序,成了屏邊勞務輸出的一張品牌。


政策給力 企業助力 農戶增收


新榮村委會甘蔗地小組的楊志湘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大圍山錦江度假酒店的一名員工。今年37歲的楊志湘,家裡有老人需要照顧,加上兩個孩子,無法外出務工,僅靠種田微薄的收入,日子捉襟見肘。今年2月份,政府就地安置農村勞動力政策給他帶來了機遇。“我現在已經正式上崗,月工資2000多元,而且還能顧家,什麼也不耽誤。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一說起工作,楊志湘就笑得合不攏嘴。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玉屏鎮大份子村民在種植“扶貧車間”勞作


屏邊縣人社局局長尚麗萍介紹說:“對2月20日到3月5日期間赴省外務工的人員,每人給予500元的交通補助,對他們進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適應性培訓。對外出務工的老百姓,按照家庭收入情況,分別給予1000元、1300元、1600元不同檔次的補助,目前已經發放了鼓勵資金902.6萬元。”


除了資金鼓勵,屏邊縣還建立了15個不同類別的“扶貧車間”,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3人實現就地轉移就業;紅河珍茗食品有限公司的50名員工,其中17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95%以上的員工為屏邊籍;大圍山錦江度假酒店的大部分員工都來自屏邊縣城附近的村寨。在梳理本地區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時,屏邊縣支持企業優先招用貧困勞動力。


屏邊縣:轉移就業,“轉”出一片幸福新天地

屏邊縣白雲鄉太平村委會“繡娘扶貧車間”工作場景


“繡娘‘扶貧車間’為年老體弱的老藝人和顧家婦女提供了穩定就業機會,就業方式靈活機動,滿足了農戶‘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致富’的目標。” 白雲鄉黨委組織委員項正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