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春寒再攀登

2020伊始,人類社會和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臨海作為製造業大市,現代醫藥、汽車機械、時尚休閒等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出臺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幫扶企業恢復產能。

春寒料峭已向陽。在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臨海緊緊把握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線,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探索走出了一條“政府得稅收、企業得利潤、員工得收入、百姓得環境”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連續兩年在省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示範市考核中獲評優秀;列入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市、區)創建名單、省小微企業園建設提升重點縣(市、區)。

接下來,臨海將繼續積極應對複雜宏觀經濟形勢,紮實開展“三服務”活動,向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和產業數字化改造先行示範區邁進。

老樹發新芽

傳統產業走出轉型新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面對傳統制造業如何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的時代命題,臨海市主要領導表示,“傳統制造業一直以來是臨海經濟發展的強大基石,我們立足產業優勢,以創新轉型激發新動能,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再創臨海民營經濟新輝煌。”

近年來,臨海分產業出臺專項培育方案和扶持政策,加快龍頭企業培育和向智能化高端製造轉型,汽車機械、醫藥化工、戶外休閒等傳統制造業“老樹發新芽”,綻放新活力。

醫化產業是臨海發展質量高、效益好和極具競爭力的產業。作為全球心血管、精神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華海藥業始終堅持“品質+創新”的核心理念,利用國際合作平臺以及國際主要原研藥專利保護集中到期的契機,將產業鏈向下遊高附加值的製劑領域延伸,形成了中間體、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在製劑出口以及國際化發展領域走在了國內醫藥行業的前列。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華海藥業充分發揮完善研、產、銷製劑出口平臺優勢,聯合國內眾多優勢企業,共同進軍美國市場。目前,已與國內十多家知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幫助他們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傳統產業由“製造”加快向“質造”和“智造”轉變,龍頭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力軍。臨海深入實施“2513”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發揮“頭雁效應”。偉星股份是其中的代表企業之一。走進其臨海拉鍊分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織帶機、成像檢測機、拉鍊生產設備“火力全開”,一條條拉鍊被送上傳送帶切斷,檢驗合格後被整裝入袋。“以往拉鍊的成品檢測多依賴於人工,既不保質又限制了產能的提升。”偉星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公司將最前沿的VI視覺成像技術應用於整條拉鍊的檢測,大幅提升良品檢測合格率,並引進物流立庫與物聯網技術,實現了物料自動存儲、自動揀選配送、設備運作實時監測的智能生產運營系統,使生產效率提升140%,獲得“浙江省信息化創新項目優秀獎”。

2019年,浙江萬盛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榮列全省畝均效益分行業“領跑者”20強,偉星拉鍊等3家企業入選省數字化車間,拓卡奔馬入選省級“隱形冠軍”企業。這些科技實力突出、創新能力強勁、發展潛力巨大的高成長型企業迸發活力、快速生長,在汽車製造、醫藥化工等製造領域持續創新,展現了臨海製造的實力和自信。

平臺為支撐

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轉型升級的快慢,取決於高端要素集聚的速度,而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優勢載體平臺,則是集聚資源要素的重要支撐和依託,也是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主戰場。目前,臨海已形成以兩大省級經濟開發區為龍頭、特色小鎮為支撐、小微企業園區為補充的產業平臺體系。

行走在位於頭門港經濟開發區的吉利汽車生產車間,一排排機器人高效運轉,每90秒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以吉利30萬輛整車項目為依託,臨海大力推進頭門港汽車產業園建設,集聚16家優質汽車生產配套企業落戶,加速形成從零配件生產到整車組裝的千億級產業鏈,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車產業園。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臨海市在工業領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臨海現代醫藥化工產業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創建與培育名單。目前,現有的綜合體已初步具備人才培養、檢測、服務三大功能,與台州學院合作共建頭門港產業學院,招引哈工大浙海環保科技服務中心和浙江中控公司、台州成套設備公司等2家裝備自動化服務商入駐。

“我們著力補齊創新要素短板,集聚創新資源,整合創新平臺,助力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臨海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現代醫藥綜合體以外,臨海還在謀劃建設休閒用品禮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彩燈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提供協同創新、創意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許可、智能製造、技術交易、創新創業、科技金融、人才培訓等一站式服務。

打造有影響力的優勢載體,要以“特色”為抓手。就拿特色小鎮來說,其以“特”為美,以“精”為貴,產業定位要力求特而強,功能疊加要力求聚而合。以華海製劑產業園為核心,臨海市啟動佔地3.5平方公里的臨海經濟開發區國際醫藥小鎮建設,瞄準國際認證高端藥品和創新藥研發孵化服務兩大核心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鏈齊全、價值鏈高端、生態鏈複合的醫化產業創新基地。

此外,小微企業園建設是推動臨海市小微企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臨海在已建成運營的臨海大洋小企業創業基地等省級小微企業園基礎上,3年內建成30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園,推動800家小微企業集聚創新發展。

深化三服務

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考驗的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服務企業的誠意,以及黨員幹部的魄力和擔當。自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以來,臨海市及早部署、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堅持“兩手硬、兩戰贏”不動搖,全力推動企業應復盡復。臨海市主要領導表示“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就服務什麼。企業有什麼問題,我們就解決什麼問題”。2月1日臨海市率先啟動謀劃企業復工復產方案,制定出臺支持民營企業渡過難關16條意見,簡化企業復工手續,跑出復工加速度。

在大洋街道的永強集團柘溪廠區,一派緊張忙碌的火熱景象:生產線上,機械設備運轉有序,工人們“全副武裝”操作嫻熟;成品倉貨櫃碼頭,一個個集裝箱依次排開,運輸隊正忙著將貨物裝箱發車……作為浙江首批覆工外貿生產企業,永強集團已於2月11日恢復生產。

“每年一季度是我們出貨的高峰期,但受疫情影響,集裝箱司機緊缺,出口貨運受阻,大量的貨物滯留。”永強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經信等部門的幫助協調下,理順了託卡流程、交通管控等難題,開闢出‘綠色通道’,順利渡過難關。我們有信心把損失奪回來,確保全年增長20%以上。”

如今在臨海,“投資與服務同在,花錢與績效並存”成為臨海服務經濟發展的一張金名片。在科學用好省補資金1億元的基礎上,每年安排不少於3個億的專項資金給予配套,近3年預算安排扶持資金年均增長30%以上。搭建96871企服雲平臺,上線臨海“政企服務通”APP,實現企業問題登記、派單、受理、反饋、評價等網上全流程操作,切實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

通過資金、平臺等各要素的優化,臨海為民營經濟發展騰出了更多的空間。臨海用實際行動印證了“只有落後的產品,沒有落後的產業”,不斷構築臨海製造新優勢。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