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队的"机动性"失灵了,三路大军并起拿不下眼里"最弱的南宋"

公元1234年,蒙古人与南宋联合灭亡金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宋朝开始直接同蒙古人对垒。双方进入到漫长的战争相持阶段。


蒙古军队的

由于在灭金战争中的拙劣表现,蒙古军队打心眼里瞧不上南宋军队。当它真正开始进攻的时候,才发现宋军并非想象中的不堪一击,相反它比金军更难缠,更懂得利用己方的优势,限制敌人的优势。实际上,宋朝可能是它所碰到的所有对手中最顽强 的一个。

机动作战不灵了

蒙古军队作战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快速机动,一个出其不意。他们能够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快速打击你的防御节点。一旦某一个薄弱的防御节点被突破,蒙古大军就会蜂拥而入,致使对手的战线一溃千里。而且,蒙古军队极少有主攻和佯攻的说法,往往把部队分为几路,再配置一个能力出众的大将,谁先攻破敌人的防御节点谁就是主攻,这样的做法充分激发军队的战斗意志和主帅的求战欲望。


蒙古军队的

这样的作战方式在广阔的草原地区可行,到了山脉或者水路纵横的地区就发挥不出原有的效用。对手只要在一些险要的关隘或者河道作出相应的部署,就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宋朝的顽强远超想象

在最初的宋蒙战争中,蒙古人采取了自己熟悉的打法,军队分为三路从三条传统的线路进攻南宋。


蒙古军队的

一条路线是"西道",从西安进攻四川。蒙古人首先攻下汉中,以汉中为跳板进入到四川盆地。攻陷成都之后,按照蒙古人的设想,他们可以从沿长江三峡进入湖北宜昌、荆州地区,再乘胜进攻湖南湖北。南宋守将孟珙依靠三峡水道的险要地势遏制住了蒙古军队的攻势。孟珙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前进。等到蒙古军放松警惕,孟珙却集中力量趁机反击,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蒙古军无奈之下,只好撤军。


蒙古军队的

一条是"中道",打下襄阳,进而攻占整个江汉地区,宋朝军队首尾不能顾。不管是顺江东下,还是沿陆路东进,蒙古军队都可以顺顺当当的打下杭州。不过,还是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建立了完善的防御体系,让蒙古人在中道的进攻也丧失了机动性,变成了持久战。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灭宋之战的首要突破点就是襄阳,不过这个时候的元军有熟悉水战的将领,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水军士兵,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支只知道马背作战的部队了。

一条是东道,直接进攻江淮地区。不过,江淮之间河流纵横,地形复杂。金兀术进攻南宋,被围在黄天荡,险些全军覆没。蒙古人擅长使用骑兵,水战不及宋军,所以从这一路进军,蒙古军队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稳定的进攻点。

一连串的挫败让蒙古军队意识到攻打宋朝跟攻打其它地方不一样。南宋疆域太大,地形复杂,自己的机动优势发挥不出来,对手却可以依靠地形顽强抵抗。而且,中亚作战,两路大军之间往往只隔了两三天的行程,通过快马传递消息,可以快速协调军队的合作。南宋作战,要么隔着群山峻岭,要么隔着复杂河道,彼此之间隔着十几天的行程,很难做到相互之间的协调,使自身陷入到"孤军奋战"的境地。

持久战"是蒙古统帅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南宋军队成功规避了蒙古军队习惯的"闪电战"模式,借助于自身对地形的了解和丰富的战略资源,打了一场掌控主动权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