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有哪些方法有助於培養小孩的學習習慣?

Alin要勇敢


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早期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將對孩子的一生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邁入系統性學習的初級階段,正是一切養成的開始,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培養:

1.培養孩子聆聽的習慣,因為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受外界影響和干擾,家長可以嘗試著睡前給孩子讀故事書,讓孩子注意聽不打茬,然後和孩子一起復述。

2.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表達能力,但是容易顛三倒四,詞不達意,通常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學著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並表達。

3.培養孩子養成先完成作業後玩耍的習慣,讓她們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從重要的做起,而作為學生學習是首要的作業應當在第一時間完成,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般來說小學階段未養好習慣,到了中學階段更難改正。

4.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是理解的基礎,對後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5.除了學習上的像其他的握筆,坐姿,書寫,整理作業,整理書包遠離電子產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等都很重要!

最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還要把握好方法,做到及時提醒,樹立榜樣,恰當的評價及肯定,適時的陪伴。




行走的竹蜻蜓


一年級就是打好基礎的起點,在孩子整個的學習生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在6-7歲間,而這段時期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深遠,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其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剛從輕鬆快樂的幼兒園教學中出來,一下子就步入了緊張的小學生活,心理接受不了。這時就需要家長在一旁進行陪伴、引導。

其次,這時期的孩子專注力差,約束能力差,要他一下子認真聽上幾十分鐘是個挑戰,畢竟,在幼兒園時,氛圍輕鬆,有問題時可以打斷,老師對於孩子的形象還是溫和的,而小學開始,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裡是威嚴而莊重的,從以前的主動接受到強迫接受,得幫孩子轉變這樣的心理變化。家長在這時就不能迎合孩子的要求,而是對孩子進行交流,告訴孩子一些道理,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

最後,孩子還小,對於學習習慣並沒有自己的概念,加上自制力差,沒有父母來幫助,告知明確地學習習慣,孩子就是想養成也做不好。

所以,在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長身教才能言傳,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幾點寫作業,怎樣檢查作業,幾點睡覺等等。

時間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成了。


小張兒老師


一年級學生,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孩子們就象白紙一張,天真,單純,好動競顯本性,學習對孩子們來說和玩遊戲沒什麼兩樣,上課時常常靜不下來,精神溜號,上課時經長自己就玩兒起來了,有的孩子還能跟同桌玩的很嗨!暫時忘記了自己在上課,當這種情況出現時,老師和家長都不要訓斥孩子,過後和他講道理,讓他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讓孩子們意識到,上課和做遊戲的時間是要分開的,這樣既解決了孩子不專心上課的問題,又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學習的性趣。

給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習慣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規範,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比如說上課注意聽講是尊重老師,上課尊守課堂紀律,是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只要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按時完成作業是自己應該做的事,要做一個愛學習,懂禮貌,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

另外,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了孩子以後的成長,。在家裡孩子做作業時儘量陪在孩子身邊,從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給孩子製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

總而言之,不要去泯滅孩子的天性,要以身作則,去引導和影響孩子,給孩子養成一個愛學習好習慣。



禾苗及時雨


1.用積極的暗示成就孩子。首先小孩子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他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得到結論的。所以,在小孩子面前,可以說一些積極暗示的語言,比如:我發現你在寫字方面不久就可能成為你們班寫字最好的那個人;我發現你有些作業認真的品質;我發現你這個想法挺獨特的,很有自己的想法;我發現你不久就會超越你們班的大多數人,成為班級最優秀的那個。通過你的暗示,讓他覺得自己就快成為那樣的人,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期待,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要求。積極暗示是有實驗驗證的。羅森塔爾效應,是對皮革馬列翁效應的現實運用,是最典型的積極心理暗示的案例。可以自己瞭解一下。同樣,消極的暗示也會毀了孩子,比如,有的人常說,你真笨,蠢死了,這麼簡單都不會啊,結果,當然是他越來越笨,什麼都不會了。

2.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要把自己的立場擺對,你是站在孩子身後的,起到鼓勵、支持、幫助的作用,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批評挖苦他。孩子有進步,取得成功,和他一起高興。孩子遇到困難,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他解決困難,鼓勵他戰勝困難。而不是急於和他撇清關係,“你看,你又錯了吧,這個我告訴過你的,你不聽,下次你要當心了!”而應當這樣說,“這次考試我們有幾點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書寫工整,答題態度也很好,但是我們的知識掌握得不是很紮實,如果再多下點功夫,把知識記準確,下次一定能考得很好!加油!”

3.用你的語言把孩子塑造成你希望的,這隻能說在個人素質的基礎上,而不是說大反轉,把孩子塑造成和他完全相反的,這個是不現實的。比如你希望他寫字更好一點,可以針對這個方面表揚鼓勵。比如,“今天字寫得比昨天好!”他寫一堆字總有一個是漂亮的,你可以說“這個字寫的太漂亮了,跟書上的一個模樣呢!”他知道了標準,要和書上寫的一個模樣,也知道自己有這個可能達到這個標準。

4.家長可以示弱。可以爸爸媽媽兩個人配合,跟一個人學會,去教另一個人,在教的過程中,他自己理解的更深,記憶的更準。也可以說,“這個字寫的和媽媽的一樣好呢!下次要超過媽媽的!”這樣他就有了一個目標,超過媽媽,如果都能比媽媽寫的好了,你說,他會寫的很醜嗎?

5.多讀書,家長言傳身教。讓孩子讀書,你必須喜歡讀書,和孩子一起讀,一起討論書中的內容。比如我和孩子讀《歡迎光臨智能家庭》,說的是未來我們的家庭會是一個計算機化的環境,我們會和機器人住在一起。讀過了書,我們就一起暢想,你希望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他說自己想的,我說我想的,說了好幾天了,還樂此不疲。


吳老師原在職教師


一年級的孩子大多在6-7歲間,而這段時期正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期,對孩子以後的影響深遠。

我們不難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就學習習慣而言是一張白紙,在一年級時期,家長能夠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今後就會是個怎樣的學習態度。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必不可少

首先,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其壓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剛從輕鬆快樂的幼兒園教學中出來,一下子就步入了緊張的小學生活,心理接受不了。

其次,這時期的孩子專注力差,約束能力差,要他一下子認真聽上幾十分鐘是個挑戰,畢竟,在幼兒園時,氛圍輕鬆,有問題時可以打斷,老師對於孩子的形象還是溫和的,而小學開始,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裡是威嚴而莊重的,從以前的主動接受到強迫接受,得幫孩子轉變這樣的心理變化。

最後,孩子還小,對於學習習慣並沒有自己的概念,加上自制力差,沒有父母來幫助,告知明確地學習習慣,孩子就是想養成也做不好。

所以,在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長身教才能言傳,家長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幾點寫作業,怎樣檢查作業,幾點睡覺等等。時間長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成了。

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孩子們在下面偷偷玩耍或走神。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2.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

3.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寫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5.記憶能力發展不足。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不足,一次記不住很多東西,往往丟三落四。

6.好動貪玩。一年級的孩子心性還沒靜下來,規矩意識也沒怎麼形成,加上幼兒園裡相對比較自由,所以到了一年級的教室裡,他們的心性仍未定下里,好動貪玩是他們的特性之一。

必須培養的幾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的聆聽習慣。學會聆聽可以說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最關鍵之處。由於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外界的聲色形干擾。因此,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聆聽習慣的培養。方法有:睡前給孩子讀故事書,選情節引人又很溫暖的內容,要求孩子不講話,不打岔,安靜地聆聽,聽完,讓孩子複述。其次是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交談,孩子講,家長一定要認真聽,不打岔,不做其他事,等孩子說完,家長複述。反之,家長講,孩子聽,聽完,複述。反覆訓練之下,孩子就養成了聆聽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特別會聽課,學習效率很高,中學裡的學霸,基本上都是很會聽課的孩子。

2.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具備,但容易顛三倒四。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清晰有序的表達習慣。通常做法是,帶著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大人先有序地表達一遍,再讓孩子按照“先,接著,最後”的模式說出對人和事的觀察結果。說得不夠清晰的,家長要及時指出來。反覆之下,孩子的表達就會很清晰了。

3.培養孩子回家先做作業後玩耍的習慣。多數孩子放學回家都是先猛玩,玩夠了再寫作業,然後發現時間不多了,於是作業寫得相當的潦草。長此下去,孩子的學業成績受到影響。孩子到中學,為何成了學渣?多數是因為小學階段養成了極壞的學習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不論中學老師如何抓,都很難抓起來。

4.培養孩子正確握筆的習慣。小學一年的孩子,指力不足,因此握筆的姿勢非常難看。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然後不厭其煩地培養孩子正確握筆的姿勢。姿勢正確,書寫就相對工整漂亮。百度一下,網上有很多正確握筆的圖片,照著做就可以了。

5.培養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要想孩子喜歡閱讀,家長本身就要閱讀才行。有些孩子家裡連一本繪本都找不到,家長卻希望孩子成為人人稱羨的學霸。現在有很多繪本都是依照孩子的年齡階段或者是學段來編制的。一年級的孩子,在噹噹網一搜,自然就有與之匹配的閱讀繪本。建議家長不論家有多小,都建一個小小的閱讀書吧,讓孩子的閒餘時間泡在書吧裡,喜歡閱讀的習慣就養成了。

6.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書寫難免潦草。但如果家長能細心地指導,反覆地糾正,耐心地指導,孩子就會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對他後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7.培養孩子整理作業的習慣。很多孩子做完作業就地一甩,就一邊玩去了。建議家長看著孩子把作業做完了,不要急著去玩。而是用一兩分鐘的時間,按照學科順序(比如語文、數學、英語)整理,然後疊好放在書包裡。

8.培養孩子整理書包的習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整理的概念,但一定要教。建議定期指導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有用的,整齊有序地放在書包裡,沒有用的,要及時清理,最好一週整理三次(二四六)。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對他今後的學習以及職場人生都有很大的幫助。

9.培養孩子遠離手機的習慣。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自己更灑脫地玩,更為了擺脫孩子對自己的糾纏,乾脆把手機給孩子,讓他一邊玩去。殊不知這種做法完全是在害孩子。小孩子最容易沉迷手機裡那些花花綠綠的遊戲,一旦上癮很難糾正,大一點很容易陷入網癮,那時再來挽救,成本相當大!

培養過程中需要把握的幾個方法

1.及時提醒。在培養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家長不僅要從孩子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孩子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孩子的注意。  

2.樹立榜樣。在孩子們的眼裡,家長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孩子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影子。有句話不是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嗎?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必須要給孩子一個榜樣示範的作用。記得,千萬不要當孩子面幹壞事哦。 

3.恰當評價。小孩子對大人的認可非常在乎。因此,孩子每取得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一個親吻,一個擁抱,或者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生命在場的陪伴。這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孩子在一個缺乏父母關愛和關注的環境下長大,通常是習慣不好,自信心不足。我現在遇到許多的家長指責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家長不好!因為當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你什麼都沒給他,甚至還給了他汙濁的東西,現在又來抱怨人家這不好那不好,說得過去嗎?


行走濟寧


1、認字

好處:

一年級後孩子可以獨立做題,不用家長幫忙讀題,提高學習效率!

有助於孩子獨立閱讀,幫助孩子從書本上接觸新的事物!

方法:

隨時隨地,路邊、超市、公園的廣告牌、指示牌上出現的字都可以隨時指認。

閱讀,這裡敲黑板啦!!!一定要重複閱讀,不在於量,而在於那些字重複出現在孩子面前的次數!

2、閱讀

好處:

認字,上面說過了,不在重複!另外一個很重要,有助於孩子上一年級之後對題目意思的理解!也就是可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得不提的是一年級下學期還有看圖寫話,相信我,這個時候的閱讀一定會幫你大忙!

方法:

選擇一些色彩豐富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一定要注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意思,你覺得簡單但是你要記住你的孩子第一次接觸!

3、方位的認識

好處:

一年級後數學學習中很多都會涉及到方位,很多孩子上一年級之後會因為前後左右分不清楚搞錯!

方法:

平時日常生活中可以在讓孩子拿東西時告訴他拿一下你左邊的玩具!也就是父母請孩子拿東西時可以有意識的告訴孩子方位!

4、漢語拼音

好處:

一年級以後漢語拼音會在學習幾篇課文以後學習,但是相信我,漢語拼音一定是一年級上學期的重點學習內容,且經常容易出錯!提前接觸有助於孩子真正開始學的時候更易接受!

方法:

藉助漢語拼音的卡片,認識什麼是聲母,韻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

最後,提醒各位已經上大班的父母們

除了關注孩子學習情況之外,父母也要準備,比如:誰陪孩子寫作業,因為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很多字都還認不全,題目是需要家長讀的,如果父母上班比較忙下班比較晚的這個時候一定要安排好!另外,父母可以提前熟悉一下一年級的課本內容以及教學計劃,這樣有助於你更好的為孩子做準備!

不知道以上內容能不能幫到各位家長呢?能幫到您的話記得點贊哦,內容持續更新中~


講講身邊故事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覺得孩子學習起初,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不管是語文,英語還是數學新課之前一定要預習,讓孩子學會發現問題,並且把問題記下來,等老師上課的時候看看是否解決了!如果沒有解決,課後要及時的問老師。英語不急於讓孩子寫,主要是聽和讀。語文寫字和數學的口算是基礎,這個貫穿了整個小學的。家長的引導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對了,對於數學我要著重說一點,孩子做錯的題,家長一定要做一個錯題本,把錯題再重新做一遍,還要再出一些類似的習題讓孩子鞏固,這個是學習數學的關鍵呢!



學習型寶媽團創始人


一年級孩子心裡充滿了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慾,但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坐不住,聽不進,靜不下,怕動手。 而家長往往欲速則不達,急躁、簡單、甚至粗暴。面對純真的如同白紙一樣的孩子,抓住這個良好的時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受益終生。因此,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互相陪伴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陪伴中表達你對他的期望,讓孩子明白你愛他,他也愛你,為了完成這份愛的答卷,他一定會努力,在陪伴中讓孩子安心學習,慢慢形成靜下心來學習的習慣。

二、互相信任。信任是努力的基石。無論他是平庸的還是聰慧的,作為家長無條件信任他,成功時共同分享,焦慮時耐心撫慰,讓他明白,無論結果如何,只要他盡力了,就是最好的。在信任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

三、互相聆聽。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親切交流,互相聆聽。可以是欣喜,可以是收穫, 可以是孩子一天中的瑣事,也可以是煩惱,與家長一起商量解決一些問題,讓孩子覺得自己與家長一樣在家中十分重要,可以幫助父母解憂,可以與父母共同分擔責任,也可以靜靜的聽孩子的傾訴,只要孩子需要,幫助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會聽會說,慢慢過度到會寫,為下一步學會說話寫話奠定基礎。

四、共同購物。一年級孩子學習基礎知識,枯燥的拼音、漢字和數字會讓孩子感到厭煩,購物時帶孩子共同參與,家長寫上清單,讓孩子照單選購,這樣有意識字與無意識字結合起來,在購物中認字,實際運用計算知識,孩子一定興趣盎然,一舉多得 ,慢慢的他會走到哪學到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效果美美噠。

總之 ,作為家長我們不可能像老師那樣整天只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絞盡腦汁,我們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一生形成良好習慣而負責,而良好的習慣是奠定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根本。我們不要只侷限於某個方面,而要放寬視野從各方面去塑造孩子,這樣的教育和培養是陪伴終身的。


歲月晴好m



隱隱約約的猜


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重視一年級學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培養一年級學生養成時間觀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時間的習慣

力求讓孩子做到定時起床,定時睡覺,不睡懶覺。孩子晚上睡覺前脫下的衣、褲、鞋、襪要求他自己摺疊整齊,放在固定地方。穿著要整齊,穿戴時不丟三拉四。穿衣、脫衣、洗臉、刷牙動作利索,不拖延時間。通過不斷的要求和督促,使孩子養成無論於什麼事都不浪費時間的習慣。

(二)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要求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於淨。教育兒童不挑食,不偏食,飯後不作劇烈運動。坐、立、行、睡、讀書、寫字保持正確的姿勢,讀書、寫字時眼和桌面距離不少於33釐米;不在光線暗淡或直射陽光下看書;不躺著、走著或坐車時看書;看電視要有節制,每天不超過1小時,與屏距離至少保持2米以上,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三)讓一年級學生動手動腦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要求孩子對生活上的能自己做到的儘量自己去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如穿衣、疊被、洗臉、洗手、收拾房間、掃地倒垃圾、洗襪子、洗手帕等,並教育他們做事認真,不丟三落四,從而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和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師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利用家校聯繫手冊,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抓住入學後孩子具備一定勞動能力,有勞動慾望這一有利時機,及時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和自我服務習慣。

二、身體力行培養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來說,主要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家中來客,做到尊敬有禮,家長與別人談話時開別插嘴,客人問話,誠實回答,態度大方;不講汙言穢語;尊敬老師和長輩,友愛同學和同輩小朋友,愛護比自己年紀小的弟妹和小朋友;對殘疾人有同情心,主動熱情幫助;遵守紀律和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財物;誠實;不說謊;不貪小便宜等。

三.從細節上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 作業習慣、書寫習慣、預習和複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

(一)正面強化,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兒童的習慣的養成主要應通過行為訓練和行為強化來進行。碰到孩子沾染了某些不良行為,教師要及早教育。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堅持循循善誘,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樂意去學去做,並堅持下去。有一些良好習慣的萌芽出現,老師的肯定、讚許的目光也是對這種行為的積極強化,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習慣。

同時以形象化的宣傳教育,使學生樹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會有良好的行為。使學生懂得“為什麼這樣做”,是養成教育的前題。根據《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內容,又結合班級學生的情況,制定班風、班規,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兒歌等加以強化。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生動,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

(二)言傳身教 ,動之以情,鼓勵讚賞

誇美紐斯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 教師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指導者,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平時, 教師要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道德要自己做得到。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他們好奇、善模仿,教師是他們的偶像,必然會成為兒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教師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良好的言行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正是這個道理,而《論語子路》記述孔子的言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更肯定了教師身教的重要性。

(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靜待花開

教師為培養習慣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總是收穫不大,一個重要問題是:缺乏嚴格要求。如有的教師雖然也對孩子提出—定的要求,但為了抓教學質量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教學上,在行動上不加以督促,遇到困難後就任其打退堂鼓。這樣不僅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會加深孩子的惰性,使他們越來越缺乏迎戰困難的勇氣,這種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是一種不同的花,儘管他們的花期不一樣,但是他們總會有花開的時候,教師和家長需要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適時的澆水、除草、施肥,然後靜待花開!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重視一年級學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培養一年級學生養成時間觀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時間的習慣

力求讓孩子做到定時起床,定時睡覺,不睡懶覺。孩子晚上睡覺前脫下的衣、褲、鞋、襪要求他自己摺疊整齊,放在固定地方。穿著要整齊,穿戴時不丟三拉四。穿衣、脫衣、洗臉、刷牙動作利索,不拖延時間。通過不斷的要求和督促,使孩子養成無論於什麼事都不浪費時間的習慣。

(二)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要求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於淨。教育兒童不挑食,不偏食,飯後不作劇烈運動。坐、立、行、睡、讀書、寫字保持正確的姿勢,讀書、寫字時眼和桌面距離不少於33釐米;不在光線暗淡或直射陽光下看書;不躺著、走著或坐車時看書;看電視要有節制,每天不超過1小時,與屏距離至少保持2米以上,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三)讓一年級學生動手動腦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要求孩子對生活上的能自己做到的儘量自己去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如穿衣、疊被、洗臉、洗手、收拾房間、掃地倒垃圾、洗襪子、洗手帕等,並教育他們做事認真,不丟三落四,從而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和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

教師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利用家校聯繫手冊,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抓住入學後孩子具備一定勞動能力,有勞動慾望這一有利時機,及時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和自我服務習慣。

二、身體力行培養一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來說,主要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家中來客,做到尊敬有禮,家長與別人談話時開別插嘴,客人問話,誠實回答,態度大方;不講汙言穢語;尊敬老師和長輩,友愛同學和同輩小朋友,愛護比自己年紀小的弟妹和小朋友;對殘疾人有同情心,主動熱情幫助;遵守紀律和公共秩序;保護公共財物;誠實;不說謊;不貪小便宜等。

三.從細節上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 作業習慣、書寫習慣、預習和複習習慣以及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等。

(一)正面強化,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兒童的習慣的養成主要應通過行為訓練和行為強化來進行。碰到孩子沾染了某些不良行為,教師要及早教育。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堅持循循善誘,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樂意去學去做,並堅持下去。有一些良好習慣的萌芽出現,老師的肯定、讚許的目光也是對這種行為的積極強化,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習慣。

同時以形象化的宣傳教育,使學生樹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會有良好的行為。使學生懂得“為什麼這樣做”,是養成教育的前題。根據《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內容,又結合班級學生的情況,制定班風、班規,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兒歌等加以強化。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生動,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

(二)言傳身教 ,動之以情,鼓勵讚賞

誇美紐斯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 教師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指導者,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平時, 教師要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道德要自己做得到。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他們好奇、善模仿,教師是他們的偶像,必然會成為兒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教師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良好的言行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正是這個道理,而《論語子路》記述孔子的言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更肯定了教師身教的重要性。

(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靜待花開

教師為培養習慣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總是收穫不大,一個重要問題是:缺乏嚴格要求。如有的教師雖然也對孩子提出—定的要求,但為了抓教學質量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教學上,在行動上不加以督促,遇到困難後就任其打退堂鼓。這樣不僅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會加深孩子的惰性,使他們越來越缺乏迎戰困難的勇氣,這種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每一個學生都可能是一種不同的花,儘管他們的花期不一樣,但是他們總會有花開的時候,教師和家長需要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適時的澆水、除草、施肥,然後靜待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