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對專注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3月15日,星期日,北京晴天,天氣很好,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18℃。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對專注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今天,看到有個人在微博上討論如何保持長時間的專注,作者給出了5個建議:

1.設立一個明確的目標;

2.將任務分解,逐步完成,獲得不斷前進的感受;

3.給自己明確且及時的反饋,創造愉悅感受;

4.讓自身實力能和挑戰相匹配;

5.對每一個當下都做到高度關注。

如果在往常,對這樣的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

但是,有了這次疫情的經歷,今天我讀完這個博文後,卻有了不同的認識。

我認為,作者所說的這種專注,其實是為了專注而專注,理論上好像沒有什麼問題,但實際上沒有觸及引起專注的根本原因,而是浮於表面。

如果有誰真的按照這5點去做,很難真正做到專注,搞不好還會造成無病呻吟的後果。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對專注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那麼,引起一個人高度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我認為,不外乎兩點:要麼是慾望,要麼是恐懼。

先說說因為慾望引起的高度專注,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比如,你可以觀察一下那些炒股的人,很多都會不時拿出手機看看股市行情,那種對股市動態尤其是對自己手裡的個股行情的專注程度,說是高度專注應該沒人反對。

再比如,當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就容易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自己情緒的波動。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是因為慾望引起的高度專注。

再說說由於恐懼引起的高度專注,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

比如,假設一個人被屁股後面的老虎追趕,你說他專注不專注?

如果覺得這只是一個假設,那就舉一個現實的例子。

今天,我翻看朋友圈時,發現今天不但天很藍,很多地方的花已經開了,很美。

看到這些盛開的花,才意識到春節過後,主要精力都在關心疫情的事,忽略了關注身邊春天的景色。

可以說,我之所以對高度關注疫情,根本原因是出於對新冠病毒的恐懼。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對專注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說到這裡,有個問題不得不面對,那就是:高度專注於某件事情,一定是好事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分析一下引起高度專注的慾望和恐懼對人的利弊。

只要有個基本的認知能力,就會知道慾望和恐懼對人有利有弊,關鍵在於是否能把握好一個度。

同理,高度專注於某件事情對人也是有利有弊,如果把握的好,就會利大於弊;如果過了那個度,就會弊大於利。

比如,過度的專注於某個人,就有可能產生控制慾。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去年的某大學學生的精神控制女友事件等。

可見,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在專注這個問題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並不是越專注越好。

對此,黑格爾曾經這樣說:

“舉凡一切人世間的事物---財富、榮譽、權力,甚至快樂、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這尺度就會招致沉淪和毀滅。”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對專注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何才能把握好度呢?

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關於把握好度的文章還真不少。

比如,有人總結了適時、適情、適度的“三適原則”,有人總結了“心急”和“欠火候”兩個誤區,等等,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己搜索一下看看。

這裡,我想說的是:

要想真正把握好度,最緊要的是要面對現實,理解引起專注的慾望或恐懼並接受它們,試著和它們和平共處。

比如,把握好對疫情專注的度,就要理解和接受內心對新冠病毒的恐懼,這樣才能既注意做好防護,又不至於過度焦慮而忽視生活的美好。

特別是在張文宏醫生說疫情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不肯能的情況下,更需要想辦法把握好對疫情專注的度。

這,才是對專注比較務實有效的態度,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