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然教育是“亲子共育”,身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哪些榜样?

纣王在坏终是王


这些年自然教育逐渐热了起来,这并不是偶然的,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重新思考,以及对孩子成长,成才更立体的认知提升,孩子教育由单一的平面化的路径必然要向多维、立体的空间去延伸,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加上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着孩子深入到户外,走进大自然,这个过程能够更好地跟孩子进入到一种亲子陪伴的场景中。

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只是学习一点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探索世界的热情,进而产生改造世界的志向和能力,而书本知识也只是孩子探索世界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分清主次最重要,太多家长被学校学习一叶障目,进而忽略了孩子养育过程,忽略了最终要追求的是什么 ,遗憾的是大多都本末倒置了。

陪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的确是一个亲子共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恰恰是能够更好地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的时候。如果你是爸爸,在大自然中要展现自己的坚韧,勇敢,胸怀,承担,坚持;如果是女人,要给孩子的榜样是包容,关爱,体贴,细心和知性。不管是爸爸妈妈,也不管你陪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些榜样体现出来的品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需把自己做好,无需多言,孩子天生懂得有样学样,学啥就像啥,学啥就是啥。

所以多找机会陪着孩子都去外边的世界走一走,把生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让生命更好地绽放。

与玩,只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与玩亲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很大程度上,父母的行为塑造了孩子的品性。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混沌初开的儿童,再到学会用自己眼光观察世界的成人,父母的言传身教浇灌了孩子的成长。

所以,父母是孩子最早、最多模仿的对象,也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


这里推荐一部非常经典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电影讲述了一位为了工作和家庭打拼的父亲,追寻梦想,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克里斯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资在了一批卖不出去的机器上,天天被房租、税单和各种债务所包围,后来妻子也离他而去,剩下他跟儿子相依为命,他白天拼命卖机器赚生活费,晚上为进入大公司实习做准备。

经历了各种困难,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来,无家可归睡厕所,去抢收容所的床位,尽管条件再艰苦,克里斯都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一边维持生计,一边积极为实习做出努力,最终,他收获了公司的offer,成为了人潮涌动的街头的普普通通上班族的一员,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现实中的父母努力为孩子争取一切,花钱买优质的教育资源,力求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电影中的克里斯,他没有钱,也没有资源,只有身体力行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实际行动将自己变成了儿子学习的榜样。


对于“亲子共育”的问题,克里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父母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做好自己。

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曾敏敏老师


榜样的力量之大,不容小觑,身教往往大过言传。我曾见过,某母亲带着孩子笑靥颜颜地在公园折树枝,也见过某父子音容爽朗地在草坪里追逐嬉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和颜悦色,你的温柔纵容一样会打造出无与伦比的熊孩子。

首先,身为父母,明白该允许的行为,并予以“纵容”。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且只允许部分天性枝繁叶茂。孩子喜欢画,那你就给他广阔的自由去描绘,孩子喜欢演,那你就给他足够的鼓励去表现,孩子喜欢书,那你就送他丰富的世界去了解,孩子喜欢跑,那你就带他恣意地奔跑去享受,孩子喜欢动手,那你就允许他由浅入深地拆解探索……但凡是由孩子发自内心深深热爱的活动,培养他坚持下去的信念才容易事半功倍。

其次,明确好要规范的底线,绝不触碰。树立孩子的正确行为习惯,从自我审视开始。孩子比我们以为的更会“察言观色”,双向标准在孩子心里行不通。你不想让孩子看电视,自己却揣着遥控器看八百集的韩剧,孩子不会再信你。你不想让孩子吃垃圾食品,自己却抱着薯片嚼个不停,孩子不会再信你。你不想让孩子拖拉散漫,自己却永远搪塞对孩子的诺言,孩子不会再信你……宗其种种,但凡你想要求孩子如何,先反观自己的样子,大人都做不到,凭什么去要求孩子。

然后,再开始对孩子的自然教育。如我之开篇,帮着孩子折树枝的妈妈,带孩子草坪驰骋的爸爸,都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来源于父母。孩子初生,对世界一无所知,只能以父母的行为做标准,“爸爸妈妈做的事一定是对的”作为信条,因此父母的榜样力量更重要。你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万不要去做。你不希望孩子犯的错,自己万不要去犯。

你要先学会敬畏自然。大自然在地球上存活了几亿年,从一无所有到物种丰饶,人类想象一下,这是何等的生存智慧。物种逐渐壮大,绵延不绝,就连恐龙面临灭顶的时候,大自然里的大部分依然静静地,就在这里,看着地球一代一代易主,不争不抢。自然蕴藏无限的生存智慧,置身其中,不断感受,总会有收获。人类与自然相比,就愈发显得浅薄与渺小了。

因此,所谓亲子共育,一点也不为过。人类的生存法则本就出自自然,人类之所以站在食物链顶端还是源于大自然,人类就是在抗争自然、适于自然、统领自然、再到融入自然的历程中,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胜景的。亿万年来,自然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让我们所处星球越来越美好的。自然的智慧,依然是让我们人类如醍醐灌顶般的领悟,无论老小,无论谁。

从现在开始敬畏自然,就是身为父母对孩子做的最好的榜样。

尊重自然界每一株植物。你不知道哪一株蕨就是微生物幻化的第一棵植物。

尊重自然界每一只动物。你不知道小小的昆虫是存世数量最大的动物,你不知道天边的小鸟时速比你超速驾驶还要快得多,你不知道靠卖萌为生的熊猫真实战斗力惊人……

去亲近自然界能感受到的一切吧,了解自然的各种不易,你会发自内心的去敬畏自然。为孩子,好好树立榜样。


胖兜老妈


对于自然教育,现在有不同的机构的操作不同的自然教育的项目。让宅在家里的孩子通过和自然的接触,走出家门,到更广泛的天地中去,来运用自己的五感,来运用自己的四肢,和自然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机构起的作用,是项目式的集中引导。总是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如果从长久来看,这种由机构完成的自然教育,更多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

作为家长,可以通过长期的和孩子共同的活动,来让这种自然意识成为孩子的一种天性的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机构活动。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里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

家长可以带孩子和其他家庭共同进行户外运动。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去观星宿营漂流。

家长更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环保达人,从一草一木一水一粒米开始,爱护自然,敬畏自然。


丹宁老师说生涯


你对自己的规划,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终其一生,你在围着谁转?

朋友说:我每天都在围着我的孩子转,吃喝,陪读,陪兴趣班,辅导作业……每天都很累,还想工作,还想有业余时间?简直做梦。

如果我们每天围着孩子转,孩子长大之后,会不会也习惯围着别人转?

我们没有自己的生活节奏,自己的人生精疲力竭、原地打转、毫无进展。如果自己的人生都毫无进展,就像飞机万一失事的时候,你连自己的氧气面罩都没有戴上,谈什么去帮助别人?谈什么让自己的家人幸福、事业进阶?谈什么给孩子做榜样?

确立自己的生活节奏,非常重要。

  • 比如,我有一个同事晚上10点之后肯定找不到人,久而久之我也不会在那个时间联系他,虽然一开始我很生气,但现在我们互相了解对方的生活节奏,合作无间。反而是那些领导随叫随到的同事,积累了许久的怨气,甚至因此故意拖慢项目进度、为难领导。

怎样确立自己的生活节奏呢?并不是安排日程表这么简单。打游戏也有自己的节奏,但如果你没有打过很多次、非常清楚游戏规则和各种可能性,你也没办法确定游戏的节奏。所以,要确定自己的节奏,我们需要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是的,就是“人生”。


《生命向前》是一本人生规划指南,它最大的智慧在于,把“人生”这么大的命题一拆二解,变成了一份每个人都可以写得出来的文书。只要你常把这份文书放在案头,你的时间终将归自己所有,你也终将能去到自己的理想之境。更有意思的是,它连这份文书的格式都给你做好了,还为你提供了N多时间管理的工具,说到做到,非常好用。

人生规划:包治百病

《富爸爸穷爸爸》里就提到,把钱都存在银行理财,这种“不费脑”的理财方式,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时间成本和资本成本。如果你有钱时不去学习一些风险投资,那么很多年后,你依然只会存银行,钱只会缩水,而那些敢于学习的人,财富才会倍增。

这和人生的道理是一样的。有多少人已经处于“不费脑”的生活当中了?或者说把脑子全放在了孩子身上,没有给自己留一点?如果这样“不费脑”的日子多了,以后你将遇到无数“费脑”的恶果。当你站到每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别人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你会遇到无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是因为你的心中没有“人生规划”这盏明灯。

人生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搞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教会我们如何改变现实,还能帮我们过滤机会、避免人生的遗憾。

  • 作者丹尼尔自己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那个时候他刚满30岁,事业蒸蒸日上,他得到了一次大幅升迁的机会,不过每周至少要花3天在飞机上出差。但根据他的人生规划,最终的决定是不接受。因为他的轻重缓急十分明确,知道家里有一个温柔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远比公司需要他。


人生规划怎么写?

如果你现在要用XX地图为你导航,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输入终点。《生命向前》认为,人的意义在于他为周围的人留下的遗产,那我们的人生规划,也要从遗产规划开始。这里的遗产指的是包括物质和精神在内的所有,尤其是“你希望别人怎样记得你”。

使用地图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确定当前位置是否正确。书中提供了问卷,帮助你快速确认你的人生当前的状态。第三件事情呢?开车上路。这就是我们的“行动计划”。确定起点和终点之后,只有踩上油门,每一天都在前进,才能最终达到你的理想之境。

人生规划唯一与导航不同的是,我们的人生通常不止有一个目的地,我们希望家庭幸福、事业顺利,还会希望广结善缘、希望发展自己的爱好,当然钱也是越多越好。我们把这些目的地称作“人生账户”。《生命向前》为我们提供了9个标准的人生账户,人人适用:你的思想、你的能力、你的健康;婚姻、父母子女、朋友;工作、爱好和财富。

所以,我们的人生规划格式就是:

1、人生的目标(即遗产):每个人生账户的最终理想情况。

人生账户基本都可以对应到一群人。婚姻账户对应你的配偶;事业账户对应你的同事…如果你想象不了每个人生账户的理想情况,不如想象一下这些人在你的葬礼上会怎样谈论自己。

2、人生账户的重要性排序:站在“上帝视角”,看清对整个人生最重要的账户。

尽管我们有多个目的地,但总有目的地是我们怎样都不愿意舍去的。

3、确定每个人生账户当前的情况:按照“激情”和“进步”两个维度划分,既有激情又有进步是最好。

可以使用书中的在线评估工具life assessment profile(人生评估描述)进行简单快捷的问卷评估。以下是我的评估结果:

  • 健康账户:有激情没进步(说明要付诸行动才行)

  • 事业账户:没激情有进步(虽然升职了,但激情渐退,要找回初心)

  • ……

(网址:请直接百度搜索“life assessment profile”,找不到的私信我)

4、为每个人生账户制定具体承诺:一定要具体、可执行、可量化。

  • 某人的婚姻账户的具体承诺:每天晚上睡前30分钟与她沟通、每周外出就餐约会一次、纪念日时一定要送上鲜花……

  • 某人的健康账户的具体承诺:每周五天进入健身房锻炼1小时、两周一次户外活动、每天都吃营养健康的食品。

  • 某人的子女账户的具体承诺:每月留时间和他们单独个人会面、每月举办家庭聚会、做好准备随时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忧虑……


执行:理想的一周

人生规划不难的,你用心花一天时间就能写出来,也就是一份8-15页的文档。难的是执行那些具体承诺。执行承诺就像是往账户里存钱,只有你多多存钱,你的账户最终才会多多收益。这就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如果你心里有超明确的人生规划,还会围着别人转吗?

《生命向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英文的“理想的一周”模板,也就是周计划,你假设这一周的所有时间都是自己安排,把你每一条具体承诺都落实到周计划里面去。

(理想一周,示例,原谅我拍的不好)

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妄图扰乱计划、无端占用你的时间。这时候你就要“保护根本”、“勇敢说不”了,这是作者提供的两个小诀窍。

保护根本:这时候你心中早有了轻重,一定要留下这一周内你认为最重要的时间。就像最开始说的那个10点以后找不着人的同事,雷打不动。

勇敢说不:用“是……否……是”的格式拒绝他人。先确认他人的请求很重要,再实事求是地拒绝,不要留有“也许可以”,最后再强调一遍我仍然很重视和你的关系。


当你决定升职、旅行、养小孩,甚至做家务时,你都会有自己的计划,我们甚至还热衷于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他未来的计划。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过完一生却毫无计划?按照《生命向前》的指引,一步一步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哪怕只实现了其中的10%,你的人生也将永远改变。


关注“壹瓶青年”,思维 理财 职场,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游手好闲!

壹瓶青年


我觉得不只是自然教育,所有教育都是亲子共育。

比如,如果你想让孩子爱阅读,自己却一回家就玩手机看电视从来不碰书,孩子自然不会如你所愿。你不想让孩子吃垃圾食品,自己却抱着薯片嚼个不停,孩子不会听你的话。你不想让孩子拖拉散漫,自己却永远搪塞对孩子的诺言,孩子不会再信你……但凡你想要求孩子如何,先反观自己的样子,大人都做不到,凭什么去要求孩子呢?

而在自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带孩子去接触自然,融入自然,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快节奏的生活,我们也在同时享受着返璞归真的心境。

另外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并不是都那么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本身就是对自然给予我们人类便利的尊重。比如,网上流传甚广的虐猫事件,打狗事件,都反映了现代人对于生命的漠然和无视。

因此,育儿本来就是育己。


爱读书的妈妈辕鸢


不管是什么教育学派、教育体系,只要涉及到对孩子的教育,就离不开家长自己的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换句话说: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在哪些领域获得长足的发展,家长就要从小开始储备这些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家长在某些领域要做的比孩子更好才可以。

个人感觉,要想培养出积极、健康、快乐、喜爱学习、懂得坚持的孩子,家长就要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

1.接受孩子是个普通孩子的事实,只有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在学习等各种领域上的不如人。

2.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就是在孩子合适的年龄,以合适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成长,在幼儿时更多的关爱,在孩童时用合适的方式立规矩,在青春期时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去“对抗”成长和叛逆。

3.不放弃自己的成长,不管我们自己所处什么样的状态,都要提醒自己要学习,家长不断前进的学习态度是最好的教育,在家长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引导,这是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学着家长的样子严格的要求自己。

有了上述的三点,再加上家长不断的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有效引导,孩子成长路上就能平稳而和顺。还有什么比孩子健康、快乐、平稳的长大来的更重要呢!


九斗学生心理


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生长,优胜劣汰,都有自然的规律,家长可以遵循自然的规律给孩子讲解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教育孩子。

比如,小羊羔吃奶的时候,是跪着吃的,告诉孩子这是心疼妈妈,是对妈妈的一种感恩,对妈妈的一种尊重。小羊羔是不是很懂事啊。

比如,狐狸春天生了孩子,在外面找到食物带回窝的时候,不是直接回去,而是先绕一段路,看没有动物尾随,安全了,才回到孩子身边,这种高度的警惕性是不是很聪明呢!

比如有些鸟,长到一定大的时候,鸟妈妈会从窝里把它们推出去。让它们自己找食物,让它们学习本领,学会自立更生。鸟都如此,我们人更应该像它们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将来才能有出息。

比如石头下面的小草,自强不息的从石头下面努力的长出来,边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自然界值得我们学习的朋很多,我们可以边看,边给孩子讲,让孩子体会其中的道理。


我和她的故事


自然教育的确应该是亲子共育的。身为父母的我们,也未见的对生命对自然,有着多么深刻的领悟。

我还记得当初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马路上没有那么多车,郊区离城市也没有那么远,那时候我们认识很多花花草草,那时候我们都和猫猫狗狗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曾几何时,这段美好的回忆,却只剩下了回忆,只能孤独的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城市化进程,高科技发展,快节奏生活,让我们焦虑不安,让我们已然没有了那份纯真和安逸。我们我们依赖于激烈的感官刺激,我们沉溺在现代化的纸醉金迷。

不过,新生命的降临,却给了我们一个返璞归真的机会,在陪伴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再一次度过一次童年,我们可以再一次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包容,感受自然的和谐,感受自然的美。

人到中年,再一次面对大自然,我们对生活,我们对生命,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悟,都会有许多大不同。

所以说,自然教育,也是亲子共育。


十八线mama


自然教育是给亲子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媒介而已

在自然中,亲子可做的事情很多,很丰富,益处我就不多说了

更主要,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家长学会信任孩子,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这些都少不了家长的以身作则,即家长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反应和态度。如果你就害怕,孩子也会,如果你觉得擦破点皮是天大的事,孩子也会,如果你觉得土地脏,孩子也会,实则这些看法和态度不一定是正确的。只因为现在你是父母,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孩子了

不要不上心,不参与,但更不要过度保护,比如自控力,专注力等等不是家长常说给他们听,他们就能学会了,需要孩子在自我探索中自己学会,所以,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