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汗牛充栋,唐诗宋词灿若繁星,推荐四大名著的目的是什么?

923老石油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推荐四大名著首先是因为这几部章回体小说无论是语言,还是回目安排,都比较通俗浅易,更贴近人们生活,能够符合更多不同阶层人的审美需求。而之前的一些文献、史料、诗词大多出自史官或士大夫,文人气质比较浓厚,而且总体趋向于文雅,说教意味较浓厚,这些对普通的、缺少文化底蕴的市民阶层来说是很难阅读和理解的。

其次,四大名著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又都很深远,这样在市民眼中会比较亲和平易,而且又凸显出其启示意义。比如,《西游记》流露出来的进取精神和崇尚自由开放的思想是符合当时社会群体的目的和理想的,而且又能够给人以一种激励姿态,使人们从中找到动力,在阅读中更好把握人生历程。

最后,四大名著整体透露出的倾向,也是基于社会现实和人心向往的,比如《三国演义》处处显现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正是人们在个体修养和彼此交往过程中所向往的。因此,人们自然会选择能代表他们意志的作品,而不是离他们距离较远、较难理解的史书诗词了。

总之,市民普遍的心态和趋向直接影响着不同文体的认同感,史书典籍、诗词文赋由于不能完全像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章回体小说那样,可以符合社会潮流,贴近市民生活,涵盖精神导向,富有强烈的启示意义,因此在现代人看来,推荐阅读四大名著比推荐文言式难懂的史书文鉴更好,而这些文献由于基本只适用于文人探索与思考,并且只用某种特点吸引某一部分阶级,所以也就不会成为推荐的首选了。





毓秀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经典。不过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个特点,短小精悍,易于传诵。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内涵底蕴稍孙一筹。四大名著,都是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时间,人物,地点,无一不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是对当时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有效体现。而且长篇小说,对作者的写作功力,天赋要求很高。好多作家毕其一生,只有一部作品流传于世。所以,我感觉,推出四大名著,意义重大。



李想话人生


如果说真的存在推荐四大名著的这种情况,那可能是推荐者出于对更广泛的文学接受群体的体贴吧。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这些都是文化史上优秀的文学样式。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登上文学舞台并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达到它的巅峰状态,在文学史上争奇斗艳、各具情态。对它们进行高下的评判是不合理的,当然,你可以从自身的审美角度更偏爱其中的某一种样式。

我想,推荐阅读四大名著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

第一,文字在发展的初期,字、词还不够成熟,会有歧义和多意的麻烦。你看早期的《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很多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即便是在学术界解释也不统一,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文字延流到了离现在较近的明清,已经趋近成熟。从文化命脉上又与之前的各种文学样式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明清小说和我们今天的大多数读者是亲近的,而且也带着从前各种文学样式的影子。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小说的阅读同时兼具了多种文学样式的阅读。

第三,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故事性强,足够吸引人,可以提高阅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过应该知道,四大名著对于今天的读者也不是全然没有字词阅读障碍问题,它们之中也有些俚语、俗语、方言会阻碍我们的阅读。但是,不得不说,那已经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轻微的阅读障碍了。


襟亚


首先,推荐四大名著的说法是错误的。当时遴选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六部书。人民文学出版社选择先将前四本作为第一梯队,刊印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从此有了四大名著的说法。而后两部也有刊印,但已经无法改变社会约定俗成的共识。

其次,在明朝年间就流行着“四大奇书”的说法,那时曹雪芹还没写《红楼梦》,时人就把《金瓶梅》和其他三本书并称四大奇书。在曹雪芹的红楼横空出世后,《金瓶梅》由于情色描写的内容问题,不适于在社会公开印发,所以被替换了下来。四大名著的说法可以说是从四大奇书延续而来。

最后,选择《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部书,是由于书中情节内容以京剧《空城计》、评剧《花为媒》、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等多种曲艺形式在社会广为流传,社会影响大,群众接受度高。而且几部作品文笔半文半白与社会常用语言差别不大,稍加思索便可明其意,阅读性强。而且几部作品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读者覆盖面广。而古代文献枯燥乏味、唐诗宋词的阅读、理解、赏析,需要很高的文学基础甚至是专业素养,对文化修养不高的普通读者毫无趣味性和吸引力可言。

四大名著,人情事理、阴谋诡计、兵法战阵、悲欢离合,无所不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够读懂、读透,对普通人而言就已经是终身受用不尽了。


雕虫


向读者推荐四大名著,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1.四大名著是章回体小说,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2.四大名著中都在不同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题材丰富,视野广阔。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当时更多的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

3.通过阅读四大名著,能较多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如学习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了解什么是仁、智、礼、义、信,以此来教育我们自己,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改造我们的三观。

4.四大名著不但思想深刻,其艺术成就也非常高,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各个层面的文化知识,也可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首先是谁“推荐”四大名著了?那些汗牛充栋的书我们都可以看啊。再说,胜出必有所长!聊斋和金瓶梅也好看,它“大”不起来,,,易经和道德经这样的又不好理解,史记资质通鉴也不切合广大老百姓,四大名著就脱颖而出喽。




角度与深度


四大名著比唐诗宋词以及古典文献,更通俗易懂,故事性强,符合市井大众的认知。古代文献书籍大部分是针对知识分子的,很少有针对市井小民的读物。四大名著可类比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古典文献可以类比现在的古典音乐会,或者艺术展览。

四大名著出现在明清时期,与市民阶级的兴起有极大关系。这部分人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娱乐的需求高,且人数居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市场。


得道历史


符合统治需要

四大名著中,除了三国演义,其他三本,在以往的都当过禁书。

《水浒传》是被禁的,官方版本是《荡寇志》

《西游记》在明朝被禁

《红楼梦》在清朝被禁

之所以被禁,就是因为书中的内容,或多或少触及到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如今推荐这几本书,除了书本身的文学价值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符合政治上和统治上反封建的宣传需要。


叶飘刀


四大名著都是小说,普通人都能看得懂,听得懂,所有人都能接受,并拿来做谈资,老少皆宜,人畜无害,这就让它有了群众基础。像《伤寒杂病论》、《易经》等等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虽然价值很高,但不是一般人能够领悟的,所以群众基础较差。我想这就是四大名著的优势吧


烟火长在


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只是为了了解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吸取优秀文化。四大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很有代表性,四大名著都是小说,要是只有唐诗宋词,没有明清小说,中国文化缺少了很大的一部分。唐诗、宋词、元曲好比零星的例子,但是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