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宋江的收入来源到底是什么?

向往天堂的青年


这话说来有点长,原著党若能耐着性子看完后别跳脚、别骂人。简单说来宋江就是个“拿情报换钱”的人,差不多是余则成、谢若林的祖师爷。


宋江是郓城县的押司,不属于公务员,但却是实打实的事业编制,虽然表面上只是负责经手税赋征收或者处理狱讼文件的职务。

但是在《水浒传》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变相夸大了职务。

比如吴用只是一个私塾先生,却被称为“教授”、晁盖只是东溪村的一个保长,却被称为“保正”。这些都有夸大职务之嫌。这个应该和施耐庵所处的元末明初的背景有关,这里不详细述了。

宋江虽然叫押司,但实际上押司在宋朝之少应该是州一级的,所以宋江本质就是个文书。

他本质上除了可以跨级别,掌握一些县里的核心机密外,他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手头的“实权”,甚至不如晁盖的权力大,更别提公安局长雷横了。


但是押司这个职务非常特别,因为按照宋律,他只要做满几年,没有什么纰漏,加之主管领导的赏识,可以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

所以这就解释了宋江为什么那么愿意“做好人”了,因为这就是在买声誉、挣表现。

然而宋江的职位上,本质是并不产生直接效益的。

好在他是地主的儿子,宋太公有个庄园,家里是有不菲的固定收入。而且正是因为宋江,他家的赋税钱粮也比别人家要少交。因为宋江能做到文书,至少此前是个秀才出身,秀才的待遇不细述了,更何况宋江职务之便,至少可以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差税。

这也就使得宋太公会不吝啬投资宋江,继续往上爬,花点钱,无所谓。

但是宋江真正的经济来源,还真不在这基础盘。说白了宋家庄的产出,最主要还是养活家人,以及不备之需而已。


实际上正是宋江舍命去通报晁盖,才解释了宋江丢出去完全不心疼的钱的真实来源。

宋江是把“义气”当做“手段”的人,自然会用“手段”挣“义气”。宋江外号“及时雨”,或曰“呼保义”,关键这钱花得非常有艺术,所谓救急不救穷。平常三五两,一二十两往外扔,从来不心疼。这些都是花小钱得名声、投入小收入大的事。

那些老太婆、泼皮无赖跟宋江要钱,宋江从来不否决,但绝对不当时给。后来刺配江州,李逵直接抢,不给便要打。宋江坚决不给。但回过头经戴宗介绍认识后,知道李逵要钱翻本,立马掏出10两相送。救阎婆惜本质也是救急。


但是救晁盖,绝对不是为了“义气”,更不是为了买名声,本质上还是在救自己。

宋江职务之便,他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能事先得到情报,甚至比县太爷知道得更早,只要宋江愿意。

所以当缉拿晁盖的文书到了郓城县,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便是宋江。他其实可以选择不报信给晁盖,反正也没人会指责他。反正他只是一个文书而已,人不需要他去抓,自然也不存在得罪人什么的。

但是宋江何故大惊失色?因为他和雷横、晁盖是郓城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晁盖本身也有庄园,是个土财主。但是同时他又是东溪村的保正,关键在于流氓强盗们一旦有了发财的路子,都来找晁盖。所以晁盖是个黑白通吃的人。这种人身份比较适合实现效益。


而雷横来到东溪村,吃喝晁盖的不算,临走还要拿银两。晁盖为什么给得如此痛快?而雷横拿得如此心安?因为从职务关系而言,雷横实际上晁盖多头领导的上司之一。他既要挟得了晁盖,也庇护得了晁盖。也就是效益实现的控制人。

而一旦涉及到刑狱案件,发文拿人要经过宋江的手;回来归队总结案情向上汇报,要经过宋江的手。宋江不是雷横和晁盖的领导,却要挟得了他们,关键宋江还没有求他们的地方。这样的人在这种关系里才是金字塔顶端。

所以把这个格局放在《潜伏》里,宋江好比余则成,机要处的;雷横好比李涯,行动队的;而晁盖就是龙二(既是黑社会老大,又是余则成的线人)。


只不过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像《潜伏》里那么僵,而是铁瓷的合作关系。而一个郓城县,就一个宋江和雷横,但却有无数个东溪村,无数个晁盖,钱财通过末端往上进贡,所以宋江手里不缺银子。

但是由于这种偏财毕竟不是正经来路的银子,所以宋江的危机感还是比较大的。他在不停地“大手大脚”花钱的同时,结交强人,目的就是在给自己寻找更多可能的后路。

所以看了这么多废话之后,应该对宋江的钱究竟是哪来的,应该有清楚认识了吧?



炒米视角


一家之言,只当笑谈。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文学人物形象。郓城小吏,爱仗义疏财,且出手阔卓。你问钱从哪里来的,本不可深究,就是为了塑造宋江仗义疏财的江湖形象需要,如果出手小气,怎么到了江州都知道山东及时雨,当时可没有今天的报纸广播电视,更没有互联网电话,就得凭他大方出名,扬名江湖。怎么到了江湖人都尊称大哥。这就和武侠小说中某侠厉害,怎么厉害,一掌毙命!你非得问怎么来得那么大的力道。

为了成全宋江人物形象的合理性,咱们不仿大胆推测。宋江当个县里办公室主任,工资条上没得几个子。但他有灰色收入哇,县官都是皇帝派的外地人,办公办案靠谁,不得靠宋江这样的地头蛇吗?宋江就可以替人消灾收人钱财,外带赚个人情。宋江在郓城绝对头面人物,讼争商争殴斗等矛盾肯定离不开他的出面,替人办事,收些谢礼,肯定不少。从人物形象设计上说,宋江不是贪财人,但别人一定会重酬于他。这样宋江不就经常有些灰色收入,工资基本不动了吗?

宋江家里虽然是农户,他们家肯定是大地主。从宋家庄园,宋太公这些称呼,不是小地主。土地得上得千亩。记得七几年“评《水浒》,批宋江”时,说“宋江是个大地主,一心投降要招安”,家里有矿,外面张狂。出手阔卓,仗义疏财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风辰


《水浒传》中宋江绰号“及时雨”,上梁山之前在县衙任刀笔小吏。平素好结交八方朋友,为人仗义疏财,赢得了“及时雨”的美名。宋江只是个衙门中底层的小吏,官不大,钱不多,况且祖上也没留下多少财产,那么他为何这般财大气粗到处行那仗义疏财之事呢?笔者认为这黑厮自有其独特的揽财之道。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二。

首先宋江是县衙的押司,虽有公职身份,但却是级别不高的小吏,工资“每月不过三五两纹银”,满足温饱生活需要足以,但却满足不了其“尽力资助”朋友的要求。这只能算是收入的小部分。

其次宋江之父宋太公还算是能干的,其应该是老实本分家里有多亩良田的富户。官府两次派人去宋家庄捉拿宋江,宋太公都安排酒食银两犒赏公人,还把宋江第一次出逃后和发配江州前花钱疏通关系的事安排妥当。换做普通贫困家庭哪有钱财能力摆平这些?所以宋太公应该是经营有方,家道殷实,这也使得宋江不用照顾家庭,反而是有需要了向老爹伸手,有了些仗义疏财的资本靠山。因此黑三郎也算是早期的“啃老族”典范了。这也算是宋江收入的一部分。

最后说说宋江收入最主要的途径。

宋江虽然是押司小吏,但其“吏道纯熟”,在官场上如鱼得水般自由自在,为所欲为,即使对方犯下“弥天大罪”,他也能使之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书中宋江刚出场,给晁盖报了一个信就得到一根金条的报酬。如此来看宋江来钱很容易。因为宋江的真实身份,大约就相当于现在县办公室主任,这是一个承上连下左右逢源的活儿,大事儿小事儿县长通常都会委托他处理。还有雷横雷都头那可是相当于县里的公安部门主管,他们既是同事,更是穿一条裤子的好朋友。

也因此,宋江连蔡太师亲自督办案子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敢包庇。更主要的是,他还和那些抢劫杀人犯称兄道弟。

宋江不仅能和黑道兄弟打成一片,还能在贪官污吏遍布的黑暗的官场中左右逢源,和贪官们同流合污,受贿索贿。“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包二奶,认识不认识的见人送钱财。这些吃喝穿戴迎来送往日常用度都贯穿在宋江可观的灰色收入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宋江的收入来自工资和家庭的很少,主要来源就是其利用工作之便所得的灰色收入。宋江此人,明里帮人出的少,暗里黑手捞的多,看似仗义疏财急公好义的“及时雨”,实则是贪赃枉法不仁不义的腹黑男!





墨鱼轩书画


“及时雨”宋江的收入来源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及时雨”宋江的收入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依靠自家农庄的产出;二是靠山吃山,利用自己的专业收取费用;三是为他人排忧解难收取好处费。

故事引子。

“及时雨”宋江给读者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出手阔绰,仗义疏财。不少读者十分纳闷,宋江既没有像晁盖那样,祖上就是本县本乡的富户;也没有像卢俊义这样数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积攒下了巨额财富;更没有像柴进那般“衔玉而生”,生来就是极其富贵。宋江的家庭,应该属于农场主的味道。家里养着人数众多的庄客,主要靠种农作物之类的积累下了家财。但如果单单只是依靠农庄,似乎难以供给宋江这么阔绰的出手,难以支撑宋江的仗义疏财。

宋江收入的第一个来源:靠自家农庄的产出。

梁山好汉上梁山之前,很多人都有自己足以谋生的职业,比如晁盖祖上既有家财传下来,他自己也依靠做点生意,做东溪村保正获得两项收入;卢俊义则完全是个货真价实的商人,依靠自己做生意积累下了巨额财富;雷横是和宋江同一个衙门的步兵都头,他就靠使用自己的私权谋取好处;林冲则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收入似乎也很不错。宋江的家庭出身,看起来应该是属于农场主,家里有挺多的田地,养着人数众多的庄客,靠这些庄客为他家种养各式农作物,依靠农作物的产出提供最基本的家庭收入。从宋江几次和父亲宋太公相处的情景来看,宋江父亲依靠这些田地上作物的产出,供养了宋江读书、考取功名,保证了宋江在职场上的打拼。

宋江收入的第二个来源:靠山吃山,利用自己的专业收取费用。

宋江的职业是山东郓城县押司,精通刀笔,宋江的日常工作就是为别人写作法律文书,往往对案件的定性和刑罚的轻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宋代,县里衙门的功能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作为一个知县,不仅仅负责全县的政务、民生,还要负责全县的治安、防卫等工作。宋江作为知县时某的得力助手,可以说,全县所有事务都仰仗于宋江去谋划和落实,正因为宋江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突出的作用,才会得到知县如此的器重和赏识。这些事务当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事务就是民事纠纷的调处、刑事案件的定性和判处,其间,宋江作为精通刀笔的关键人物,往往他写的法律文书对于案件的定性和判处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中宋江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宋江收入的第三个来源:为他人排忧解难收取好处费。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宋江绝不是什么刚直不阿的清官,在宋徽宗治下的北宋朝廷,早已腐败透顶,皇帝带头搞花石纲,就有高级官员搞起了生辰纲。从中央政府的官员比如蔡京太师,到地方官员比如梁中书,甚至到了牢城营里的管营、差拨,哪一个都是要把自己的权力用到极致,用来大肆捞取好处。看看孟州牢城营的施恩父子,江州牢城营的戴宗,哪一个不是明码标价向刺配犯人讹诈钱财?宋江也不能置身事外,在这种风气之下,几乎无人不贪。所以,当宋江听闻昔日的心腹兄弟晁盖等人居然劫取了生辰纲,宋江冒险给晁盖等人通风报信,让晁盖得以逃脱官府追捕,晁盖在梁山上投桃报李,托刘唐赠给宋江一百两金子。可见宋江平时没少干这种事儿。


乔鞅


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一种说法,“皇权不下县”,说的就是中央政权能够很好的管理只能到县这一级别。官吏,县官是中央任免的,而吏是没有品级的,大多是一些当地人在县衙协助县令办事的人。铁打的吏流水的兵,很多县令下来都是混资历,对下面的吏只要能办事,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大致这个意思。宋江就是属于吏这种,虽然职位不大,但是很熟悉地方形式,经常给人收收文书,走走后门,时不时通风报个信,都会有人打点的。

二:有一个说法强汉盛唐,富宋刚明,虽然说宋朝军事力量不足,但是抵不住人家富呀。官员的合法收入相对来说也比其他几个朝代好。

三:宋江他老爸也还是有点家底,从宋家庄园,宋太公这些称呼,不是小地主。

四:宋江之前也没为自己置办什么家产呀,田地,省下来的钱都做好人好事了。

究其原因,合法收入不够,就非法收入来凑,能够在县衙混的这么好,肯定会有两把刷子。


长风文史


宋江原本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衙门的押司,是一个不入品级的编外公务员。北宋时期,县衙中的押司并非朝廷编制,说白了就是县衙用地方财政聘请的文秘人员,无品无级,地位低微。那么,县衙的押司的收入情况如何呢?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北宋的官阶共设九品一十八阶,各个品阶均实行双俸制,相当于工资(级别工资+职务工资)+津贴。比如宰相居正一品,月薪本俸400贯,职钱50贯。此外,还有比较丰厚的津补贴,大概有餐钱(伙食补贴)、薪碳钱(燃料取暖补贴)、邹桑(养马补贴)、傔人衣粮(保姆费)、养廉(田租补贴)。算下来,一品官员月俸可以达到1600贯,约合480000万元。知府一级月俸达到将近500贯,月薪则达到150000万元。

以包拯为例,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约6.5公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最后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发给15秤(每秤7.5公斤)的木炭。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这样计算下来,包大人每年收入21878贯,年薪两千万!

押司是一个小吏,不在九品十八阶之列,其收入不纳入朝廷预算,一般由地方官府派发。各地方衙门又根据本地的经济实力,给编外人员列支薪俸,也按照“匹贯担两”的工资+津贴制给付。折合成现银,宋江大概每月是10两银子,如果能够混到“大请大受”的待遇,每月也不过12两银子。

虽然收入与正式公务员相比差距很大,但与每月人均6贯银子的城市居民而言,却是翻了番的。而且,在衙门做事,难免有点油水,也且体面。所以,能够谋到这样一份差事,也是很不错的了。

然而,北宋实行高薪养廉政策,别看公务员薪俸很高,却不一定能够靠当官致富,甚至养家都很勉强。当时,大约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够达到小康级别的生活水准。诸如范仲淹这样的高官,家中遇到困难时竟然入不敷出,手头拮据,也有举债度日的时候。

宋江每月12贯的薪俸,简直就是范仲淹的一包烟钱,勉强度日也还凑合,哪来的银子仗义疏财?

《水浒传》交代,宋江是郓城县宋家村人,家中有老父及兄弟宋清。从书中看,宋江家最算个富农,并不十分富裕。官府每次到宋江家捉人,几乎都是宋太公一人枯坐在家,兄弟扛着农具下地刚回。这说明宋江家连个佣人都雇不起,也没有雇佣长工,大概有几亩薄田,自给自足而已。所以,老父丧偶无钱续弦,兄弟二人也老大不小的,也没有娶亲。如果宋江家很富裕,也就没有必要每月挣那要死不活的12贯银子了。

宋江家只能自给自足,不可能为他的仗义疏财提供银子。那么,乐善好施的宋江哪来的收入呢?

书中介绍,宋江确实乐善好施。在杀死阎婆惜之前,就有说到了宋江仗义疏财的事情。当时,阎婆死了丈夫无钱安葬。宋江见了,先施舍了一具棺材,又给了阎婆十两银子。阎婆拿着这锭银子办了后事,还剩余五六两。

这次施舍,宋江最后还是赚了。阎婆为感激宋江,白白把花容月貌的女儿阎惜娇给宋江做了外室。

还有一处,就是买宵夜的王公。宋江许他一副棺材钱,但到了也没兑现。

从这两次的仗义疏财来看,宋江搞的基本上属于小恩小惠,做点好人好事而已。《水浒传》中另一位仗义疏财的大财主是柴大官人,此人不仅门招天下客,大肉大鱼的款待,临别还有大锭的金银相赠。

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柴进拿出一锭重25两的银子做锦标。这一锭银子,就相当于宋江两个月的收入了。林冲拜别柴进前往沧州牢城,柴进又赠送25两银子,两个公人每人打发5两。这才是大气的仗义疏财。

宋江自打从柴进庄上出来后,也变得很大气了。武松从柴家庄回家的时候,宋江叫弟弟宋清送给武松10两银子。也算得上很慷慨了。估计,柴进没少给宋江馈赠吧。

在前往江州服刑路上,揭阳镇给了薛永五两银子。浔阳江上,张横眼红宋江包裹中的银子,便要黑吃黑。此时,宋江当真有钱了。因为,刚刚从梁山下来,晁盖所赠一定不少。所以,到了江州,尽情的挥霍,用银子结交了一生死党李逵。

宋江仗义疏财原本就是江湖传说,小恩小惠被扩大宣传。后来,宋江浪迹江湖,江湖人士一听宋江大名,无不称他为仗义疏财的好汉。这些人当中,其实谁也没有得到过宋江一文银子的好处。看来,宋江的仗义疏财是被江湖小广播“美化”了的。

至于江湖上为什么有人甘心情愿的给宋江传播美名,那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绿野萍踪01


梁山上有不少土豪,比如卢俊义、柴进、李应、穆弘等人,但仔细想想,这些人虽然有钱,却没见他们怎么花,我们宋公明虽然只是个刀笔小吏,却“挥金如土”,而他的金都挥给了其他人,也让他“买”到一个及时雨的称号。

宋江究竟又多有钱,咱们且不说他平时究竟做了多少施舍,但从供养阎婆惜,宋江就黑手一挥整了一套房,又准备好了家具,然后不到半月时间阎婆惜衣服也有了,珠宝也有了,化妆品也有了,就连阎婆也有了不少名牌衣服。可见,宋江的家底还是十分丰厚的,但宋太公和宋清却在存在务农,过的也是平常人的生活,因此首先排除宋江的钱财绝对不是宋太公或者是祖上留的。

而宋江不过是郓城县一小吏,按照北宋背景来看他的年收入也就是数百两,既然是这样,想要随时随地的仗义疏财,这点银子远远不够。既然这样,在宋江没有中彩票的前提下,会不会利用自己的官职去收一些不该收的钱呢,其实是很可能的。首先,宋江这个小吏在官场上玩的很转,也没有谁愿意或者是能够打击到他,那这么一来或许宋江其实和那些贪官污吏也有着频繁的交流,自然官场之道他也懂得很,所以在宋江被发配到江州时也敢在戴宗面前叫板,还敢不给戴宗好处费。因此在宋江眼里,戴宗的要钱手段都是自己玩剩下的。

第二,在安顿好阎婆母女后,阎婆在聊天期间也说过‘ 哪个猫儿不吃腥 ’的歪理,言外之意就是说宋江是官,他就得学好官风,别看宋江是小官,这里面能把控的油水多着呢。所以这么来看的话,宋江的钱,确实来的可能有问题。

若要按照施公写《 水浒传》的基调来看,梁山好汉聚义的一大原因就是贪官污吏太多, 既然要反贪,那么身为星主的宋江自然不能和贪沾上边。就算他贪了,他也用贪来的钱做了许多资助其他人的事,可以说取之无道却用之有道了。同样的,梁山头领个个以好汉标榜自己,但他们滥杀无辜的次数,可不少啊。

所以宋江的财基本是无头账,只有用无头账,才能体现出施公明褒暗贬的寓意吧。


当然,肯定不是九天玄女送来的钱


逻辑文史游


我对水浒传不是太了解,也没有完整的看过这个故事。

在古代那些英雄们不是都喜欢,劫富济贫吗?杀贪官污吏造福百姓什么的,那他们的钱应该是从贪官哪里得来的吧!要不他们啥都不干,天天就知道打打杀杀,那总也要吃饭啊!

好像一般他们自己成立了什么派、什么帮以后,也都会开荒种田养家糊口的,不过这些在武侠剧里面都是一带而过,我们也不知道那么多。

再有就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的人,也是什么英雄好汉都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所以解决温饱问题应该不愁,他们被逼上梁山应该都不是一般的老百姓,都是一些有点能耐的人。所以钱财这个事也许不用宋江操心。


爱是什么颜色


宋江的阔绰来源我认为多半还是来自于家底。

按书上所说,宋公明家里应是比较殷实的人家,没说错的话,他应该是家里掌门人。一是父亲年迈,二是兄长好像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宋江则不同,他既在县衙当差,又广结天下英才,出手大方,仗义疏财,宋公明,及时雨,黑三郎,早就大名在外。

他一方面在县上当差,也有一些官银收入,另一方面掌管宋家的财政大权,粮田千亩,庄子、矿上都有进项,只有如此,他才会有能力去资助那些江湖义士,那些兄弟们。所以,宋江的收入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他比较富足的家庭。


一萌文化杂谈


小说是看过,但也只是看看,从没研究过宋江仗义疏财的钱是哪里来的。但人称及时雨的宋江,好象家庭赢实,他又是一个押司,小官史。不用深究便可知钱财的来源,古时候做一个小地方,小保长,都会有利可图,何况宋江是一个县的押司了,是官就有私,是私就有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