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雨”宋江的收入來源到底是什麼?

嚮往天堂的青年


這話說來有點長,原著黨若能耐著性子看完後別跳腳、別罵人。簡單說來宋江就是個“拿情報換錢”的人,差不多是餘則成、謝若林的祖師爺。


宋江是鄆城縣的押司,不屬於公務員,但卻是實打實的事業編制,雖然表面上只是負責經手稅賦徵收或者處理獄訟文件的職務。

但是在《水滸傳》裡有一個問題,就是變相誇大了職務。

比如吳用只是一個私塾先生,卻被稱為“教授”、晁蓋只是東溪村的一個保長,卻被稱為“保正”。這些都有誇大職務之嫌。這個應該和施耐庵所處的元末明初的背景有關,這裡不詳細述了。

宋江雖然叫押司,但實際上押司在宋朝之少應該是州一級的,所以宋江本質就是個文書。

他本質上除了可以跨級別,掌握一些縣裡的核心機密外,他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手頭的“實權”,甚至不如晁蓋的權力大,更別提公安局長雷橫了。


但是押司這個職務非常特別,因為按照宋律,他只要做滿幾年,沒有什麼紕漏,加之主管領導的賞識,可以直接進入公務員隊伍。

所以這就解釋了宋江為什麼那麼願意“做好人”了,因為這就是在買聲譽、掙表現。

然而宋江的職位上,本質是並不產生直接效益的。

好在他是地主的兒子,宋太公有個莊園,家裡是有不菲的固定收入。而且正是因為宋江,他家的賦稅錢糧也比別人家要少交。因為宋江能做到文書,至少此前是個秀才出身,秀才的待遇不細述了,更何況宋江職務之便,至少可以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差稅。

這也就使得宋太公會不吝嗇投資宋江,繼續往上爬,花點錢,無所謂。

但是宋江真正的經濟來源,還真不在這基礎盤。說白了宋家莊的產出,最主要還是養活家人,以及不備之需而已。


實際上正是宋江捨命去通報晁蓋,才解釋了宋江丟出去完全不心疼的錢的真實來源。

宋江是把“義氣”當做“手段”的人,自然會用“手段”掙“義氣”。宋江外號“及時雨”,或曰“呼保義”,關鍵這錢花得非常有藝術,所謂救急不救窮。平常三五兩,一二十兩往外扔,從來不心疼。這些都是花小錢得名聲、投入小收入大的事。

那些老太婆、潑皮無賴跟宋江要錢,宋江從來不否決,但絕對不當時給。後來刺配江州,李逵直接搶,不給便要打。宋江堅決不給。但回過頭經戴宗介紹認識後,知道李逵要錢翻本,立馬掏出10兩相送。救閻婆惜本質也是救急。


但是救晁蓋,絕對不是為了“義氣”,更不是為了買名聲,本質上還是在救自己。

宋江職務之便,他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能事先得到情報,甚至比縣太爺知道得更早,只要宋江願意。

所以當緝拿晁蓋的文書到了鄆城縣,第一個得到消息的人,便是宋江。他其實可以選擇不報信給晁蓋,反正也沒人會指責他。反正他只是一個文書而已,人不需要他去抓,自然也不存在得罪人什麼的。

但是宋江何故大驚失色?因為他和雷橫、晁蓋是鄆城的一個利益共同體。

晁蓋本身也有莊園,是個土財主。但是同時他又是東溪村的保正,關鍵在於流氓強盜們一旦有了發財的路子,都來找晁蓋。所以晁蓋是個黑白通吃的人。這種人身份比較適合實現效益。


而雷橫來到東溪村,吃喝晁蓋的不算,臨走還要拿銀兩。晁蓋為什麼給得如此痛快?而雷橫拿得如此心安?因為從職務關係而言,雷橫實際上晁蓋多頭領導的上司之一。他既要挾得了晁蓋,也庇護得了晁蓋。也就是效益實現的控制人。

而一旦涉及到刑獄案件,發文拿人要經過宋江的手;回來歸隊總結案情向上彙報,要經過宋江的手。宋江不是雷橫和晁蓋的領導,卻要挾得了他們,關鍵宋江還沒有求他們的地方。這樣的人在這種關係裡才是金字塔頂端。

所以把這個格局放在《潛伏》裡,宋江好比餘則成,機要處的;雷橫好比李涯,行動隊的;而晁蓋就是龍二(既是黑社會老大,又是餘則成的線人)。


只不過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像《潛伏》裡那麼僵,而是鐵瓷的合作關係。而一個鄆城縣,就一個宋江和雷橫,但卻有無數個東溪村,無數個晁蓋,錢財通過末端往上進貢,所以宋江手裡不缺銀子。

但是由於這種偏財畢竟不是正經來路的銀子,所以宋江的危機感還是比較大的。他在不停地“大手大腳”花錢的同時,結交強人,目的就是在給自己尋找更多可能的後路。

所以看了這麼多廢話之後,應該對宋江的錢究竟是哪來的,應該有清楚認識了吧?



炒米視角


一家之言,只當笑談。

宋江在《水滸傳》中,是個文學人物形象。鄆城小吏,愛仗義疏財,且出手闊卓。你問錢從哪裡來的,本不可深究,就是為了塑造宋江仗義疏財的江湖形象需要,如果出手小氣,怎麼到了江州都知道山東及時雨,當時可沒有今天的報紙廣播電視,更沒有互聯網電話,就得憑他大方出名,揚名江湖。怎麼到了江湖人都尊稱大哥。這就和武俠小說中某俠厲害,怎麼厲害,一掌斃命!你非得問怎麼來得那麼大的力道。

為了成全宋江人物形象的合理性,咱們不仿大膽推測。宋江當個縣裡辦公室主任,工資條上沒得幾個子。但他有灰色收入哇,縣官都是皇帝派的外地人,辦公辦案靠誰,不得靠宋江這樣的地頭蛇嗎?宋江就可以替人消災收人錢財,外帶賺個人情。宋江在鄆城絕對頭面人物,訟爭商爭毆鬥等矛盾肯定離不開他的出面,替人辦事,收些謝禮,肯定不少。從人物形象設計上說,宋江不是貪財人,但別人一定會重酬於他。這樣宋江不就經常有些灰色收入,工資基本不動了嗎?

宋江家裡雖然是農戶,他們家肯定是大地主。從宋家莊園,宋太公這些稱呼,不是小地主。土地得上得千畝。記得七幾年“評《水滸》,批宋江”時,說“宋江是個大地主,一心投降要招安”,家裡有礦,外面張狂。出手闊卓,仗義疏財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風辰


《水滸傳》中宋江綽號“及時雨”,上梁山之前在縣衙任刀筆小吏。平素好結交八方朋友,為人仗義疏財,贏得了“及時雨”的美名。宋江只是個衙門中底層的小吏,官不大,錢不多,況且祖上也沒留下多少財產,那麼他為何這般財大氣粗到處行那仗義疏財之事呢?筆者認為這黑廝自有其獨特的攬財之道。下面咱們來分析一二。

首先宋江是縣衙的押司,雖有公職身份,但卻是級別不高的小吏,工資“每月不過三五兩紋銀”,滿足溫飽生活需要足以,但卻滿足不了其“盡力資助”朋友的要求。這隻能算是收入的小部分。

其次宋江之父宋太公還算是能幹的,其應該是老實本分家裡有多畝良田的富戶。官府兩次派人去宋家莊捉拿宋江,宋太公都安排酒食銀兩犒賞公人,還把宋江第一次出逃後和發配江州前花錢疏通關係的事安排妥當。換做普通貧困家庭哪有錢財能力擺平這些?所以宋太公應該是經營有方,家道殷實,這也使得宋江不用照顧家庭,反而是有需要了向老爹伸手,有了些仗義疏財的資本靠山。因此黑三郎也算是早期的“啃老族”典範了。這也算是宋江收入的一部分。

最後說說宋江收入最主要的途徑。

宋江雖然是押司小吏,但其“吏道純熟”,在官場上如魚得水般自由自在,為所欲為,即使對方犯下“彌天大罪”,他也能使之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書中宋江剛出場,給晁蓋報了一個信就得到一根金條的報酬。如此來看宋江來錢很容易。因為宋江的真實身份,大約就相當於現在縣辦公室主任,這是一個承上連下左右逢源的活兒,大事兒小事兒縣長通常都會委託他處理。還有雷橫雷都頭那可是相當於縣裡的公安部門主管,他們既是同事,更是穿一條褲子的好朋友。

也因此,宋江連蔡太師親自督辦案子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敢包庇。更主要的是,他還和那些搶劫殺人犯稱兄道弟。

宋江不僅能和黑道兄弟打成一片,還能在貪官汙吏遍佈的黑暗的官場中左右逢源,和貪官們同流合汙,受賄索賄。“沒半月之間,打扮得閻婆惜滿頭珠翠,遍體綾羅。”包二奶,認識不認識的見人送錢財。這些吃喝穿戴迎來送往日常用度都貫穿在宋江可觀的灰色收入中。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宋江的收入來自工資和家庭的很少,主要來源就是其利用工作之便所得的灰色收入。宋江此人,明裡幫人出的少,暗裡黑手撈的多,看似仗義疏財急公好義的“及時雨”,實則是貪贓枉法不仁不義的腹黑男!





墨魚軒書畫


“及時雨”宋江的收入來源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及時雨”宋江的收入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依靠自家農莊的產出;二是靠山吃山,利用自己的專業收取費用;三是為他人排憂解難收取好處費。

故事引子。

“及時雨”宋江給讀者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就是,出手闊綽,仗義疏財。不少讀者十分納悶,宋江既沒有像晁蓋那樣,祖上就是本縣本鄉的富戶;也沒有像盧俊義這樣數代人持之以恆的努力,積攢下了鉅額財富;更沒有像柴進那般“銜玉而生”,生來就是極其富貴。宋江的家庭,應該屬於農場主的味道。家裡養著人數眾多的莊客,主要靠種農作物之類的積累下了家財。但如果單單只是依靠農莊,似乎難以供給宋江這麼闊綽的出手,難以支撐宋江的仗義疏財。

宋江收入的第一個來源:靠自家農莊的產出。

梁山好漢上梁山之前,很多人都有自己足以謀生的職業,比如晁蓋祖上既有家財傳下來,他自己也依靠做點生意,做東溪村保正獲得兩項收入;盧俊義則完全是個貨真價實的商人,依靠自己做生意積累下了鉅額財富;雷橫是和宋江同一個衙門的步兵都頭,他就靠使用自己的私權謀取好處;林沖則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收入似乎也很不錯。宋江的家庭出身,看起來應該是屬於農場主,家裡有挺多的田地,養著人數眾多的莊客,靠這些莊客為他家種養各式農作物,依靠農作物的產出提供最基本的家庭收入。從宋江幾次和父親宋太公相處的情景來看,宋江父親依靠這些田地上作物的產出,供養了宋江讀書、考取功名,保證了宋江在職場上的打拼。

宋江收入的第二個來源:靠山吃山,利用自己的專業收取費用。

宋江的職業是山東鄆城縣押司,精通刀筆,宋江的日常工作就是為別人寫作法律文書,往往對案件的定性和刑罰的輕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宋代,縣裡衙門的功能是全方位的、綜合性的,作為一個知縣,不僅僅負責全縣的政務、民生,還要負責全縣的治安、防衛等工作。宋江作為知縣時某的得力助手,可以說,全縣所有事務都仰仗於宋江去謀劃和落實,正因為宋江在這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突出的作用,才會得到知縣如此的器重和賞識。這些事務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事務就是民事糾紛的調處、刑事案件的定性和判處,其間,宋江作為精通刀筆的關鍵人物,往往他寫的法律文書對於案件的定性和判處起到了關鍵作用。從中宋江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宋江收入的第三個來源:為他人排憂解難收取好處費。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宋江絕不是什麼剛直不阿的清官,在宋徽宗治下的北宋朝廷,早已腐敗透頂,皇帝帶頭搞花石綱,就有高級官員搞起了生辰綱。從中央政府的官員比如蔡京太師,到地方官員比如梁中書,甚至到了牢城營裡的管營、差撥,哪一個都是要把自己的權力用到極致,用來大肆撈取好處。看看孟州牢城營的施恩父子,江州牢城營的戴宗,哪一個不是明碼標價向刺配犯人訛詐錢財?宋江也不能置身事外,在這種風氣之下,幾乎無人不貪。所以,當宋江聽聞昔日的心腹兄弟晁蓋等人居然劫取了生辰綱,宋江冒險給晁蓋等人通風報信,讓晁蓋得以逃脫官府追捕,晁蓋在梁山上投桃報李,託劉唐贈給宋江一百兩金子。可見宋江平時沒少幹這種事兒。


喬鞅


一: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一種說法,“皇權不下縣”,說的就是中央政權能夠很好的管理只能到縣這一級別。官吏,縣官是中央任免的,而吏是沒有品級的,大多是一些當地人在縣衙協助縣令辦事的人。鐵打的吏流水的兵,很多縣令下來都是混資歷,對下面的吏只要能辦事,大多睜隻眼閉隻眼,大致這個意思。宋江就是屬於吏這種,雖然職位不大,但是很熟悉地方形式,經常給人收收文書,走走後門,時不時通風報個信,都會有人打點的。

二:有一個說法強漢盛唐,富宋剛明,雖然說宋朝軍事力量不足,但是抵不住人家富呀。官員的合法收入相對來說也比其他幾個朝代好。

三:宋江他老爸也還是有點家底,從宋家莊園,宋太公這些稱呼,不是小地主。

四:宋江之前也沒為自己置辦什麼家產呀,田地,省下來的錢都做好人好事了。

究其原因,合法收入不夠,就非法收入來湊,能夠在縣衙混的這麼好,肯定會有兩把刷子。


長風文史


宋江原本是山東濟州府鄆城縣衙門的押司,是一個不入品級的編外公務員。北宋時期,縣衙中的押司並非朝廷編制,說白了就是縣衙用地方財政聘請的文秘人員,無品無級,地位低微。那麼,縣衙的押司的收入情況如何呢?

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北宋的官階共設九品一十八階,各個品階均實行雙俸制,相當於工資(級別工資+職務工資)+津貼。比如宰相居正一品,月薪本俸400貫,職錢50貫。此外,還有比較豐厚的津補貼,大概有餐錢(伙食補貼)、薪碳錢(燃料取暖補貼)、鄒桑(養馬補貼)、傔人衣糧(保姆費)、養廉(田租補貼)。算下來,一品官員月俸可以達到1600貫,約合480000萬元。知府一級月俸達到將近500貫,月薪則達到150000萬元。

以包拯為例,包拯在開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糧,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麥。此外,每月還有20捆(每捆約6.5公斤)柴禾、40捆乾草、1500貫“公使錢”。另外,作為外任藩府的高級地方官,朝廷劃撥給包拯20頃職田,也就是2000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這2000畝耕地按每畝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進項。最後權知開封府事每月還有100貫的添支,每年冬天發給15秤(每秤7.5公斤)的木炭。總計包拯一年的各項收入:20856貫銅錢、2180石大米、180石小麥、10匹綾、34匹絹、2匹羅、100兩綿、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乾草。這樣計算下來,包大人每年收入21878貫,年薪兩千萬!

押司是一個小吏,不在九品十八階之列,其收入不納入朝廷預算,一般由地方官府派發。各地方衙門又根據本地的經濟實力,給編外人員列支薪俸,也按照“匹貫擔兩”的工資+津貼制給付。摺合成現銀,宋江大概每月是10兩銀子,如果能夠混到“大請大受”的待遇,每月也不過12兩銀子。

雖然收入與正式公務員相比差距很大,但與每月人均6貫銀子的城市居民而言,卻是翻了番的。而且,在衙門做事,難免有點油水,也且體面。所以,能夠謀到這樣一份差事,也是很不錯的了。

然而,北宋實行高薪養廉政策,別看公務員薪俸很高,卻不一定能夠靠當官致富,甚至養家都很勉強。當時,大約五品以上官員才能夠達到小康級別的生活水準。諸如范仲淹這樣的高官,家中遇到困難時竟然入不敷出,手頭拮据,也有舉債度日的時候。

宋江每月12貫的薪俸,簡直就是范仲淹的一包煙錢,勉強度日也還湊合,哪來的銀子仗義疏財?

《水滸傳》交代,宋江是鄆城縣宋家村人,家中有老父及兄弟宋清。從書中看,宋江家最算個富農,並不十分富裕。官府每次到宋江家捉人,幾乎都是宋太公一人枯坐在家,兄弟扛著農具下地剛回。這說明宋江家連個傭人都僱不起,也沒有僱傭長工,大概有幾畝薄田,自給自足而已。所以,老父喪偶無錢續絃,兄弟二人也老大不小的,也沒有娶親。如果宋江家很富裕,也就沒有必要每月掙那要死不活的12貫銀子了。

宋江家只能自給自足,不可能為他的仗義疏財提供銀子。那麼,樂善好施的宋江哪來的收入呢?

書中介紹,宋江確實樂善好施。在殺死閻婆惜之前,就有說到了宋江仗義疏財的事情。當時,閻婆死了丈夫無錢安葬。宋江見了,先施捨了一具棺材,又給了閻婆十兩銀子。閻婆拿著這錠銀子辦了後事,還剩餘五六兩。

這次施捨,宋江最後還是賺了。閻婆為感激宋江,白白把花容月貌的女兒閻惜嬌給宋江做了外室。

還有一處,就是買宵夜的王公。宋江許他一副棺材錢,但到了也沒兌現。

從這兩次的仗義疏財來看,宋江搞的基本上屬於小恩小惠,做點好人好事而已。《水滸傳》中另一位仗義疏財的大財主是柴大官人,此人不僅門招天下客,大肉大魚的款待,臨別還有大錠的金銀相贈。

林沖棒打洪教頭時,柴進拿出一錠重25兩的銀子做錦標。這一錠銀子,就相當於宋江兩個月的收入了。林沖拜別柴進前往滄州牢城,柴進又贈送25兩銀子,兩個公人每人打發5兩。這才是大氣的仗義疏財。

宋江自打從柴進莊上出來後,也變得很大氣了。武松從柴家莊回家的時候,宋江叫弟弟宋清送給武松10兩銀子。也算得上很慷慨了。估計,柴進沒少給宋江饋贈吧。

在前往江州服刑路上,揭陽鎮給了薛永五兩銀子。潯陽江上,張橫眼紅宋江包裹中的銀子,便要黑吃黑。此時,宋江當真有錢了。因為,剛剛從梁山下來,晁蓋所贈一定不少。所以,到了江州,盡情的揮霍,用銀子結交了一生死黨李逵。

宋江仗義疏財原本就是江湖傳說,小恩小惠被擴大宣傳。後來,宋江浪跡江湖,江湖人士一聽宋江大名,無不稱他為仗義疏財的好漢。這些人當中,其實誰也沒有得到過宋江一文銀子的好處。看來,宋江的仗義疏財是被江湖小廣播“美化”了的。

至於江湖上為什麼有人甘心情願的給宋江傳播美名,那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綠野萍蹤01


梁山上有不少土豪,比如盧俊義、柴進、李應、穆弘等人,但仔細想想,這些人雖然有錢,卻沒見他們怎麼花,我們宋公明雖然只是個刀筆小吏,卻“揮金如土”,而他的金都揮給了其他人,也讓他“買”到一個及時雨的稱號。

宋江究竟又多有錢,咱們且不說他平時究竟做了多少施捨,但從供養閻婆惜,宋江就黑手一揮整了一套房,又準備好了傢俱,然後不到半月時間閻婆惜衣服也有了,珠寶也有了,化妝品也有了,就連閻婆也有了不少名牌衣服。可見,宋江的家底還是十分豐厚的,但宋太公和宋清卻在存在務農,過的也是平常人的生活,因此首先排除宋江的錢財絕對不是宋太公或者是祖上留的。

而宋江不過是鄆城縣一小吏,按照北宋背景來看他的年收入也就是數百兩,既然是這樣,想要隨時隨地的仗義疏財,這點銀子遠遠不夠。既然這樣,在宋江沒有中彩票的前提下,會不會利用自己的官職去收一些不該收的錢呢,其實是很可能的。首先,宋江這個小吏在官場上玩的很轉,也沒有誰願意或者是能夠打擊到他,那這麼一來或許宋江其實和那些貪官汙吏也有著頻繁的交流,自然官場之道他也懂得很,所以在宋江被髮配到江州時也敢在戴宗面前叫板,還敢不給戴宗好處費。因此在宋江眼裡,戴宗的要錢手段都是自己玩剩下的。

第二,在安頓好閻婆母女後,閻婆在聊天期間也說過‘ 哪個貓兒不吃腥 ’的歪理,言外之意就是說宋江是官,他就得學好官風,別看宋江是小官,這裡面能把控的油水多著呢。所以這麼來看的話,宋江的錢,確實來的可能有問題。

若要按照施公寫《 水滸傳》的基調來看,梁山好漢聚義的一大原因就是貪官汙吏太多, 既然要反貪,那麼身為星主的宋江自然不能和貪沾上邊。就算他貪了,他也用貪來的錢做了許多資助其他人的事,可以說取之無道卻用之有道了。同樣的,梁山頭領個個以好漢標榜自己,但他們濫殺無辜的次數,可不少啊。

所以宋江的財基本是無頭賬,只有用無頭賬,才能體現出施公明褒暗貶的寓意吧。


當然,肯定不是九天玄女送來的錢


邏輯文史游


我對水滸傳不是太瞭解,也沒有完整的看過這個故事。

在古代那些英雄們不是都喜歡,劫富濟貧嗎?殺貪官汙吏造福百姓什麼的,那他們的錢應該是從貪官哪裡得來的吧!要不他們啥都不幹,天天就知道打打殺殺,那總也要吃飯啊!

好像一般他們自己成立了什麼派、什麼幫以後,也都會開荒種田養家餬口的,不過這些在武俠劇裡面都是一帶而過,我們也不知道那麼多。

再有就是他們聚集在一起的人,也是什麼英雄好漢都有,他們大都身懷絕技,所以解決溫飽問題應該不愁,他們被逼上梁山應該都不是一般的老百姓,都是一些有點能耐的人。所以錢財這個事也許不用宋江操心。


愛是什麼顏色


宋江的闊綽來源我認為多半還是來自於家底。

按書上所說,宋公明家裡應是比較殷實的人家,沒說錯的話,他應該是家裡掌門人。一是父親年邁,二是兄長好像沒見過什麼大世面,宋江則不同,他既在縣衙當差,又廣結天下英才,出手大方,仗義疏財,宋公明,及時雨,黑三郎,早就大名在外。

他一方面在縣上當差,也有一些官銀收入,另一方面掌管宋家的財政大權,糧田千畝,莊子、礦上都有進項,只有如此,他才會有能力去資助那些江湖義士,那些兄弟們。所以,宋江的收入大部分還是來自於他比較富足的家庭。


一萌文化雜談


小說是看過,但也只是看看,從沒研究過宋江仗義疏財的錢是哪裡來的。但人稱及時雨的宋江,好象家庭贏實,他又是一個押司,小官史。不用深究便可知錢財的來源,古時候做一個小地方,小保長,都會有利可圖,何況宋江是一個縣的押司了,是官就有私,是私就有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