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丹江金秋诗会圆满举行

“金秋十月歌飞扬,逝水三川写华章。丹阳辞觅楚风骨,汉韵新颂舞霓裳。”10月4日至5日,来自河南省内外70多位诗人、作家,云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县丹江湖畔,举行了诗歌创作交流、颁奖、音乐诗歌朗诵以及环湖采风活动。土地岭石头村的幽静与古朴,鱼关移民纪念碑群的巍峨与厚重,丹江小三峡的奇险与秀丽,以及崭新的民居、火红的石榴、飘荡的白云,都让诗人们流连忘返、灵感泉涌、佳作不断。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大部分在其境内。淅川古因拥有丹阳川、板桥川、顺阳川三川而得名,现今拥有千年古刹香严寺、荆紫关明清五里长街、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山水名胜、人文景观。淅川历史文化丰厚,是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和楚文化发源地,诞生过一代商圣范蠡、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晔等历史文化名人;淅川更是诗的家园,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首次流放汉北,曾登临境内岵山作楚辞《国殇》;北宋文豪欧阳修少年读书台遗迹犹在已故旅台诗人周梦蝶故居尚存,海内外为之瞩目。新时代的淅川更是可歌可泣,从丹江口大坝建设、渠首建设,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先后近40万人搬迁安置,体现出淅川人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形成了淅川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

为了弘扬淅川精神,淅川县诗词学会在大自然旅游公司和河南丹江钰田实业公司的支持下发起了“淅川大自然杯丹江金秋诗会征文”活动。半年时间里,收到了全国多个省市诗人优秀作品近千余首,省诗歌学会组织专家诗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1名,优秀奖10名。其中河南尹江波《丹江行吟(组诗)》获得了一等奖,河南赵国有《丹江湖碧波(三首)》、邢健民《水魂(组诗)》和赵振伟《渠首吟(组诗)》获得了二等奖,湖北柴湖王华俊、洛阳谭滢等获得了三等奖。

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吴元成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许多作品能够紧扣反映淅川山水面貌和人文内涵的主题,意境优美,意象新颖,诗意盎然,展现出一定创作实力,是一次诗歌地域创作的汇集。吴元成与诗人们交流了创作诗歌的土壤和动力,强调淅川诗歌创作的文化渊源,对淅川诗歌艺术发展前景寄予厚望。《中国艺术与收藏》总编辑路舒华,原南阳日报编委窦跃升,诗人千澜、周振伟、赵国有、邢健民等围绕诗歌创作做了激情发言,分享诗歌创作的苦与乐。

交流探讨,让思想产生火花;山河美景,点燃创作激情;移民精神,感动着与会者的灵魂。诗人们就像一条条鱼,在丹江湖里竞相遨游,不时激起一朵朵璀璨闪光的浪花,一时间,烟波浩渺的丹江诗意流淌歌声飘香......

在诗人尹江波的眼里,丹江是一张“碧玉质地的书桌,上面安静摆放一只古老的埙,埙曲升升降降,吹落日月,吹走渔船和灯火……”在诗人刘玥的眼里,丹江是“多少叹息在把阑干拍遍”的美人,“无论在哪里,都在时间里无声无息却仪态万千。”在诗人丁小琪的眼里,丹江是一坛楚国的酒,适合用青铜器来盛臼;饮着这杯酒,丁小琪看见了楚国微茫的江山和依稀的版图。

在石头村,诗人九月看到“镌满风土与传说的岭南崖壁”,她渴望“禅坐在厚厚的皱褶里,无问归期。”在石头村,诗人千澜看见“每片石头都有一张生动如朋友的脸,和我们有着一样沉温的心事”,而且他们成群结队“走出石头,摸着夜色的长廊,打着灯笼前来拜访我。”

在诗人邢建民的眼里,石头村的千层岩就是“一部天书,一页页写满天意,风一页,树木一页,牛羊一页,叙述着爱恨交织的故事。”

作家王华俊(秋夫)60年代移民湖北,此次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激动万分,慨然写出“楚风汉韵音绕梁,游子归来哭一场。默诵南无阿弥陀,诗会淅川炳辉煌。”表达出拳拳游子心怀;诗人文香婵赋诗云:“佳节难逢好景明,金秋诗会淅川行。清风吹拂人矜爽,渠首欢歌水荡鸣。”欢快之情溢于笔端;媒体人雨流更是直抒胸臆:“丹江金秋碧如荫,钰田十月意氤氲。诗会贤集歌盛世,佳作天成弥久新。”河南国学书画院院长、丹江钰田实业公司董事长杨志环将此首诗词写成书法作品相赠诗词学会,以示祝贺。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们用作品描绘了淅川美景和丹江秀色,讴歌了淅川农村巨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表达了对淅川未来发展的关切。地以文显,道以文载,淅川一定会乘着诗歌的翅膀被传播到更远的远方。

巍巍伏牛抒豪情,清清丹江谱新曲。古老的淅川大地将敞开年轻热情的怀抱,欢迎更多的诗人、歌者来楚国故地采风,用好作品倾情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与全县人民一道把淅川建设成向上向善、幸福有爱的首善之地,为推进淅川县转型跨越、绿色崛起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不仅把淅川建设成花海洋、果世界、宜居乐土、旅游天堂,还要把淅川打造成诗歌的故乡,让浓浓诗意随着随着南水北调的一泓清水流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