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荆紫关与河南大学的历史渊源,是一段横跨半个世纪多的“佳话” 。是河南大学流亡办学中的重要一站,荆紫关人用侠骨柔肠,用贫瘠的土地滋养了河大人,保全了风雨飘摇的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又不遗余力,反哺了荆紫关人民,为淅川教育输血,为南阳教育增砖添瓦。

顶着烈日骄阳,河南大学师生于中午时分来到了荆紫关。 位于南阳市淅川县的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淤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

然而,接纳河南大学时的荆紫关却是羸弱不堪的,因为洪水和战乱,荆紫关早已繁华褪尽,积贫积弱了 。1944年6月,颠沛流离来到荆紫关。荆紫关人民用广博、无私的情怀接纳了举校逃难至此的河大师生。腾房子、供饮食、顾生活……民风淳朴的荆紫关人民为颠沛流离的河大师生提供了栖身之所。河大师生也为荆紫关高中(当时称荆紫关高小)学生义务传授知识、批改作业,用知识为山村学生打开了认识外面世界的大门。荆紫关高中旧址即为当时河南大学校本部及文学院、理学院所在地。患难中见真情,战争中凝友谊,河南大学与荆紫关的深厚情谊自此便根深蒂固。

荆紫关高中也不是一个平凡的学校。百年前,受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废科举制度的影响,各地开始兴办学堂,荆紫关在1901年创办了“荆紫关学堂”。1925年,在“荆紫关学堂”的基础上成立“荆紫关高小”。这样算来,她比河大还要早上十年。

河大师生感恩荆紫关,力助荆紫关创办了“七七中学”。1956年,“七七中学”改名为“淅川县第六初级中学”。1969年“淅川县第六初级中学”升为“荆紫关高中”。2001年11月18日,“荆紫关高中”迎来百岁校庆,河南大学派员专程到荆紫关祝贺,并把荆紫关高中更名为“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中”。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再回荆紫关,河大师生泪光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