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薦:一部浮樑三千年變遷歷史

浮樑·史

浮樑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人傑地靈,更是瓷器之源的發祥地。數千年來,孕育和產生了眾多的傑出人物,在歷史的長空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商周

古(先人已存)

臧灣、東流發掘出商周遺址,表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縣域內已有先民居住。

春秋戰國

楚(縣屬番)

縣域屬古番。春秋時為楚國東境。《史記》載“楚昭王十二年,吳伐楚取番”,吳滅入越,越滅復入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秦(縣屬九江郡)

秦始皇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地屬九江郡番縣。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復屬楚。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漢(縣屬豫章郡)

番縣稱番陽縣,屬豫章郡。東漢改為鄱陽縣,屬廬陵郡,地屬之。

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漢(縣鄱陽郡)

鄱陽設郡,地屬之。

三國時期

三(隨郡屬吳國揚州)

鄱陽郡屬吳國揚州,縣域仍屬之。

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晉(設新平鎮)

鄱陽郡改屬江州。東晉地設新平鎮。舊志載:“東晉於昌南設新平鎮”,又載:“陶侃禽江東寇於昌南,遂改昌南為新平鎮”。概括為,陶侃因平定叛亂而在此設新平鎮,時間在咸和五年至九年(公元330-334年)之間。陶侃是陶淵明的曾祖父。

梁承聖二年公元553年

南(隨郡屬吳州)

地隨鄱陽郡屬吳州。

陳光大元年公元567年

朝(隨郡屬江州)

地隨鄱陽郡復屬江州。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唐(置新平鄉)

於鄱陽東界置新平鄉。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唐(置新平縣)

安撫使李大亮請析鄱陽置新平縣,設於新定、化鵬二鄉之間(今江村鄉沽演村)。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

唐(重入鄱陽縣)

縣制被減並,重入鄱陽縣。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

唐(置新昌縣)

公元716年,刺史韋玢因該地區土地肥沃廣闊,請求恢復縣制並改名為新昌縣。縣治設在昌江與其支流東河交匯處,稱南城,今名東河口。

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

唐(析遊金鄉)

析東南遊金鄉與休寧縣西南合置婺源縣。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唐(正名浮樑)

縣更名為浮樑,為上縣。關於縣名的來源,《唐書,地理志》 曰:“本新平也。”《郡縣釋名》曰:“以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也”。縣屬鄱陽郡。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唐(縣屬饒州)

鄱陽郡更名饒州,縣屬之。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

唐(析北境)

析浮樑北境入歙州合黟縣南置祁門縣。南唐屬永平郡饒州。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唐(舊城舊千年)

因水患,觀風使裴戡遷縣治至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樑鎮舊城,從此歷經1100年不變。

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

宋(屬饒州,為望縣)

浮樑屬饒州,為望縣,隸江東路。“望”為縣的最高等級。

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

宋(隨州屬江南東路)

饒州隸江南東路,地屬之。

元朝

元(屬饒州路)

浮樑屬饒州路,隸江浙行中書省。

元元貞元年公元1081年

元(縣升為中州)

浮樑縣升為中州,隸饒州路總管府。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

元(歸明)

農民起義軍徐壽輝稱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其部將於光鎮守浮樑州,至正二十年於光並取饒州歸明。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明(屬饒州府)

饒州改鄱陽府,隸江浙行中書省。洪武十年罷行省,隸江西布政使司,屬九江道饒州府。

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

清(隨府屬江西省)

裁併各道,縣仍隸屬江西省饒州府。(清初,襲明制)

民國三年1914年

民(屬潯陽道)

民國廢府及直州,劃全省為四道,浮樑屬潯陽道。

民國五年1916年

民(遷縣治)

知事陳安遷縣治至景德鎮。

民國十五年1926年

民(縣隸省)

道廢,縣直隸於省。

民國十六年1927年

民(景德市)

一度改為景德市,後恢復為浮樑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

民(屬第四行政區)

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浮樑縣屬第四行政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4年

民(屬第五行政區)

全省縮改為8個行政區,浮樑隸屬第五行政區。同年,行政區治所從鄱陽遷至浮樑縣治景德鎮。

1949年4月29日

共(屬贛東北行署)

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浮樑縣全境。景德鎮劃出置市,直屬贛東北行署。浮樑仍為縣,屬浮樑專區。同年9月景德鎮市改為縣級市,與浮樑縣同屬樂平專區。同年11月,樂平地區改為浮樑地區,治所由樂平移駐景德鎮。縣、市均屬浮樑地區。

1952年9月1日

共(屬上饒地區)

浮樑地區併入上饒地區,縣、市隨屬上饒地區。

1953年6月1日

共(仍屬上饒地區)

浮樑縣仍屬上饒地區,景德鎮市升為省轄市。

1958年10月1日

共(改屬景德鎮市)

浮樑縣改屬景德鎮市。

1960年

共(建制撤銷)

浮樑縣建制撤銷,行政區域由景德鎮市直轄。

1975年8月1日

共(設立革命委員會)

市成立景東區、景西區革命委員會,地址分別設在鵝湖、蛟潭。

1980年4月16日

共(設立景德鎮市蛟潭區、鵝湖區)

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景德鎮市蛟潭區、鵝湖區。

1985年6月21日

共(蛟潭區、鵝湖區設鄉)

蛟潭區設置勒功鄉、羅家橋鄉、蛟潭鄉;鵝湖區設置臧灣鄉(贛府廳字[1985]333號)。

1988年11月2日

共(復縣)

民政部(民批[1988]39號)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景德鎮市鵝湖區、蛟潭區,恢復浮樑縣建制,縣政府駐舊城鄉大石口,為如今縣城。

1988年12月10日

共(鄉轉鎮)

浮樑縣撤銷蛟潭鄉、經公橋鄉,分別設立蛟潭鎮、經公橋鎮 (贛民函[1988]138號批覆)。

1989年1月9日

共(鄉轉鎮)

撤銷鵝湖鄉,設立鵝湖鎮 (贛民字[1989]06號批覆)。

1989年7月20日

共(鄉轉鎮)

撤銷昌江區舊城鄉,改設為浮樑鎮(贛民字[1989]102號批覆)。

1990年2月17日

共(劃洋湖、青塘北)

將昌江區竟成鄉洋湖村委會、青塘村委會的河北村民小組劃歸浮樑縣浮樑鎮。(贛民字[1990]29號批覆)。

1994年8月26日

共(鄉轉鎮)

撤銷瑤裡鄉、湘湖鄉、洪源鄉,設立瑤裡鎮、湘湖鎮、洪源鎮(贛民字[1994]137號批覆)。

1996年10月18日

共(鄉轉鎮)

撤銷壽安鄉,設立壽安鎮。(贛民字[1996]226號批覆)。

2000年12月8日

共(鄉鎮整合)

浮樑縣撤銷儲田鄉,劃歸經公橋鎮;撤銷天保鄉、金竹山鄉,劃歸鵝湖鎮;撤銷羅家橋鄉,劃歸洪源鎮;撤銷福港鄉,劃歸蛟潭鎮;撤銷新平鄉,劃歸浮樑鎮(贛民字[2000]373號批覆)。總人口27.96萬人。

2000年底

共(8個鎮、15個鄉)

浮樑縣轄8個鎮、15個鄉:浮樑鎮、經公橋鎮、蛟潭鎮、湘湖鎮、瑤裡鎮、鵝湖鎮、洪源鎮、壽安鎮、勒功鄉、興田鄉、金竹山鄉、福港鄉、臧灣鄉、王港鄉、羅家橋鄉、西湖鄉、江村鄉、儲田鄉、峙灘鄉、黃壇鄉、天保鄉、三龍鄉、新平鄉。

2003年8月19日

共(鄉鎮整合)

將鵝湖鎮的東埠(竹嶺、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蓮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嶺、南泊、查坑村委會劃歸瑤裡鎮管轄(贛民字[2003]188號批覆)。

2003年底

共(9個鎮、8個鄉)

浮樑縣總人口27.5萬人。全縣轄9個鎮、8個鄉:浮樑鎮、瑤裡鎮、鵝湖鎮、湘湖鎮、壽安鎮、洪源鎮、三龍鎮、蛟潭鎮、經公橋鎮、西湖鄉、勒功鄉、江村鄉、興田鄉、峙灘鄉、黃壇鄉、莊灣鄉、王港鄉。共有3個居委會、155個村委會。

2 014年1月10日

共(析洋湖村)

析浮樑鎮洋湖村委會,劃歸市竟成鎮管轄。

2 014年12月7日

共(恢復羅家橋建制)

江西省政府正式恢復江西景德鎮浮樑縣羅家橋鄉建制。縣轄9個鎮、9個鄉。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