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有些婚喪嫁娶習俗該不該變?

麻葉may


婚喪嫁娶習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全國大同小異,傳到現在由於時代的變遷,有些己經改變了不少,有些還是應該傳承下去的。這也是我們的國情。








老楊紅


這個問題牽涉到中國的民風民俗,以及社會風氣問題。就我們杭州一帶來說,就是屬於嚴重的鋪張浪費,完全就是一種講排場的不好現象。比如婚事一說,比較浪費錢的其中就是香菸,檔次一年比一年高,費用一年比一年貴,相當一部分人家還是有點吃緊的。但是,為了喜慶,為了不想比別人差,為了爭口氣只能硬著頭皮上。你說一大桌子十個人,不管你是否抽菸,不管是是不是還在襁褓的嬰兒,必須每個人一包,如果有三十桌客人,就必須發放三十條香菸(不包括另外給親朋好友幫忙的,婚車隊司機的,廚師的,拍錄像的等等),就是一筆好幾萬的費用。另外,餐桌上的菜也是一年比一年高檔,有時候一個菜就是好幾百,一桌菜需要好幾十個菜,基本上都是比較貴的菜系列,而且基本上就是浪費,吃不完基本上得倒掉,等等一系列排場。這已經不是個例,基本上百分百的人家都必須這麼做,形成一股潛在的規則。這樣的浪費仔細算算簡直就是觸目驚心。我們有關部門應該有必要採取措施,舉一反三控制這樣的浪費社會現象,讓我們繼續弘揚傳統美德,多元化朝著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樂趣我來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有些習俗是有必要流傳下來的,尤其是對於婚喪嫁娶的習俗。

當然我不贊成大操大辦浪費承襲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是後人為了炫富,利己的私慾,這個不贊成。

那我們來看一下婚喪嫁娶都有什麼習俗呢?

  • 古代兩個人要結婚,都是通過媒妁之言,雙方父母同意,看兩個人的八字合婚。

現在時興自由戀愛,媒妁之言可有可無,但是得到父母的首肯,也是必要的條件,畢竟只有父母最瞭解你。你跟另外一個人合適不合適,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八字合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撇開封建迷信的因素,有真正能夠解讀的老師,是能夠起到幫助的。

  • 結婚要選擇良辰吉日,預示著美好的未來,和家人的祝福。
  • 結婚鬧洞房的習俗。有很多人對這一習俗做的低俗,這一點不提倡。鬧洞房也是大家熱鬧熱鬧,如果過於低俗的,應該被禁止。
  • 婚床上有棗子,花生,桂圓,這都有美好的象徵意義。
  • 老人去世,有守孝的習俗,也是為了寄託對老人的哀思,親人的親情不可忘。
  • 給去世的人選一個適合的墓地,也是重要的習俗,讓故人安息。

中華民族的文化流傳千年,很多重要的習俗是要留下來的。也有一些習俗被後人走偏,需要糾正,去其糟粕,傳奇精華。婚喪嫁娶的習慣該不該改,不能一概而論。


明銳古典占星師


你既然問了這個問題,我想你多半也認為需要改變,我也這樣認為。因為文化習俗產生與特定的社會背景,當然要與時俱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就拿我們老家農村的喪葬習俗來說,死者下葬的日子要經過道士來計算,道士會根據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去的時間來選擇下葬時間,有時候會停放四五天甚至個把月才能下葬,這要是在夏天,真不敢想像,包括選擇墓地,也需要經過道士先生來計算查看,有時候選一個墓地出來,需要抬著棺材走幾公里,爬坡上坎、開山架橋,這些陳舊的陋習,你說怎能不改。由此看來,古時候留下的一些習俗,肯定有不合時宜的地方,需要改進,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才不會成為累贅。


煙火長在


藉著婚喪娶嫁的名頭,藉著感情的名頭,向他人肆意索取、瘋狂斂財,往小了說危害家庭感情和睦,往大了說危害國家發展。

 

就說結婚吧,近些年產生了很多“中華田園版女權主義”現象——婚前要錢要房要車,婚後什麼義務也不想承擔,美其名曰尊重女性。而民間的婚嫁風俗,實際上是認可了這套價值觀。

 

比如民間流行的幾大彩禮標準:1、萬紫千紅一片綠,包括一萬張五元鈔,一千張百元鈔,鋪滿地板的十元鈔,總計15萬起步;2、三斤三兩,直接拿百元人民幣稱重,18萬起步;3、一動一不動,一輛10萬以上的轎車,和一套120平以上的婚房。

 

這還只是基本款,很多地方遠遠不止這個數字。這造成了大量女性不想通過自我努力去實現物質夢想,而一味想通過包裝自己、嫁入更好的家庭來實現華麗變身。

 

扭曲的、物質化的婚假習俗,壓得很多年輕人喘不過氣。2019年數據還沒出來,但是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人口出生率為10.94‰,更是1949年以來歷史最低值。

 

而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婚姻,又會讓婚後生活苦不堪言,很難實現真正的尊重與平等。據統計,離婚率自2003年以來,連續15年上升,2018年達3.2‰,2019年這個數字只會更嚇人。

 

最嚇人的數據是,2019年中國離婚/結婚比例接近43%,黑龍江、天津、吉林甚至超過了60%。

 

物質化的婚喪娶嫁習俗,非對稱的權利義務架構,是時候改一改了。






樸一吹


婚、喪大操大辦是一種不良習俗,他已經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苦惱。不少人礙於情面,死要面子活受罪,奉行著這種不良傳統和習俗增加自己苦惱帶給別人負擔,應該到了自覺反省的時候了。婚、喪事之所以帶給自身與他人不利,在於上禮與參加禮儀上,有些還將此作為生財之道。如今操辦婚、喪可謂花費不小,不少人抱著還能賺到的心態與顯示自己人脈關係及孝道而大操大辦。其結果遭罪的是自己,一害自己二害他人三害社會。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為這事你得操勞,費時費力。同時,收了禮得還禮。現在的禮金一般一百到一千不等,收的多,還的多。很多人都是礙於情面被迫參加的。這是在給自己與他人累債。在法院受理的大量婚姻糾紛案件中,幾乎都提到要求對方承擔置辦酒席的花銷,何苦呢?能支持嗎。為什麼不可以婚喪從簡呢?為什麼非要告訴別人一下讓人情不自願的參與而滿足自己虛榮呢?現已有部分人已經覺醒,在治喪時看到訃告中這樣寫到,喪失從簡,不收花圈、不收禮金、不舉行儀式等等。在婚事中讓子女參加集體婚禮,甚至悄無聲息的讓子女旅遊結婚,不收取禮金、不置辦婚宴酒席與儀式。這些都是應該鼓勵的,破除陳舊習俗,移風易俗。也可以杜絕那些借婚喪斂財的腐敗行為,有百利而無一害。自己沒負擔也不給別人添負擔,更不會給自己帶來諸多當今與今後的苦惱。自覺形成良好社會風氣。於己於人於社會都不無好處,應當姘棄破舊的婚喪習俗,鼓勵、大力提倡這種破舊迎新的移風易俗的良好風尚。


魯西自由人


“婚喪嫁娶”,是過去較為普遍的說法,近年來已逐漸被“婚喪喜慶”所取代。從字面理解,前者僅指婚事和喪事,而後者除了指婚事、喪事,還包括其他各類喜慶活動,如慶生、喬遷、開業等等。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婚喪喜慶活動方面,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和講究,各地習俗也不一而同。但有些習俗的確不合時宜,已到了該變也必須得變的時候了。總結以下幾點:

一是大操大辦。個人及家庭條件好,舉辦隆重體面些本無可厚非,但有些習俗活動炫富思想、特權意識明顯,封建迷信思想濃厚,也有些明顯超出自家經濟實力而舉債辦理。這些都在社會上引起不良反響,群眾反應強烈。

二是大吃大喝。這在農村不少地方表現的較為突出,一家有事、全村上陣(有些屬於主動幫忙,應予肯定),一人隨禮、全家上桌,標準高、講究多,不僅花銷大,也造成了很大浪費,主辦方更是苦不堪言。

三是禮金居高不下。在婚姻習俗中,見面禮、定親禮、結婚禮、磕頭禮等等,不僅禮節多,禮金更是居高不下。過於看重金錢禮節,不僅給一方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也給年輕人婚後感情帶來消極影響甚至裂痕隱患。

四是惡搞習俗當剎。在個別地方,鬧婚惡搞習俗較為普遍,有的已觸碰倫理道德底線,有的還引發了安全事故,也有的出現人格侮辱、人身侵犯等違法行為。

近年來,黨和國家先後出臺多項政策規定,對黨員幹部、公務人員在操辦婚喪喜慶活動方面的不當行為進行約束。不少農村地區也提出倡議,出臺村規民約,向不良風俗宣戰。相信這方面的陳規陋習會越來越少,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會越發濃厚。


方言菏澤






貳零貳零共同創新


中國的婚喪嫁娶習俗是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財力而異,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謂有些習慣要變,是講究彩禮大小、排場的紅火等攀比心要變、封建迷信活動要變。這些,仍然與人們的文化素質需要提高有關。


淡淡一掬水


隨著時代的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變是主流。比如現在坐嬌子迎娶的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