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法國能成為五常,要感謝三個人。

說這三個人是誰,以及他們如何讓法國成為五常之前,先說清一個很多人忽略了的前提——

法國為何差點沒進五常。

我們知道,聯合國是美國搞出來的東東,按羅斯福的最初設計框架恰恰是中美英蘇四常,而非五常,少的那一常就是法國。

美國之所以不讓法國當五常,原因在於:

英法同屬於衰落中的老牌歐洲殖民大國,雖然人口萎縮,國力下降,但依然擁有全球化的勢力範圍和存在感。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二戰前夕的法國殖民地

相比之下,美國和德意日蘇則同屬於較少殖民地或乾脆沒有殖民地的新興強國。

二戰前的世界,一直存在兩類鬥爭:

一類是新興強國對老霸主的衝擊。一類是新興強國之間的撕咬

1941年,二戰同盟關係定型,於是又形成兩條線索:一條是明線,那就是同盟國對抗軸心國。還有一條是暗線,那就是新興國家繼續推牆,整蠱老牌衰落國。

在這個過程中,美蘇逐漸達成了兩個共識:既要幹倒德意日,還要收拾英法荷。

這就是為什麼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提出戰後要解放殖民地。這一刀直接捅在英法荷的要害上。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會扶植胡志明,原因也在於聯手清算英法殖民地,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既然這樣,美蘇中三家足夠,英法似乎都該關在門外,為何只丟開了法國,卻保留了英國呢?

原因就在於:

第一,法國自40年戰敗後,就基本退出了大國舞臺。而英國仍奮戰在第一線。

第二,無論是打德意日,還是收拾英法,客觀上均有助於蘇聯的崛起。而中國的力量太弱,最多在遠東制衡蘇聯。歐亞大陸的另一端還是需要另一個盟友。

因而,美國既需要拉攏英國將戰爭進行到底,又要改造英國日後一起對付蘇聯。

法國在這個過程中,就被華麗地無視了。

但是,最終法國還是成了五常,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下面這三個人的功勞。

第一個是丘吉爾。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英法外交部很早就看清楚了一點,那就是羅斯福繼承發揚了美國人的反殖民傳統,表面上全是冠冕堂皇,其實“隱藏目的則在於”美國商人“想要獲取原材料和市場,以便在戰後將其利潤最大化,並維持產能。基本目標在於為商品和資本打開一扇門。相比歐洲競爭者,美國人將更佔優勢”。

1944年初,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亞歷山大·卡多根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痛批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無可救藥,業已敲響了英國遠東殖民地的喪鐘。

丘胖子何嘗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他極力鼓吹歐洲聯盟,抱團取暖,在美蘇之間成為第三極。他不僅力主讓法國重返大國舞臺,更堅決反對美蘇的殖民地重組計劃,一度還準備秘密再武裝德軍,幫半個德國也加入大國俱樂部。

但是,僅僅靠丘吉爾,還是無法讓法國上位。因為美蘇都不傻,英國的小算盤打的越響,美蘇越要連算盤珠子一塊拆散。但是,美蘇不傻,並不等於大家都是明白人。這就引出了法國的第二個大恩人——

凱申公。

不錯,就是蔣介石。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如前所述,劃定中國戰區的那一刻,美國其實就已經亮明瞭底牌,未來好果子多的是。

開羅會議(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上,羅斯福興沖沖地去找蔣介石,主動提出:戰後應推動殖民地解放運動。但是,殖民地人民長期受奴役,沒有自治能力,需要負責任大國代為託管若干年。年數不限。

羅斯福還明確提出,要與中國一起共管琉球,同時暗示中國可以長期獨管法屬印度支那,收復(香)港。

豈料,凱申公義正辭嚴,當場回絕:中國相信,一切殖民地人民皆有自立自治之能力,所以,希望美國也能放手讓殖民地人民自己發展。

這就等於既得罪了英法,又懟了美國。

羅斯福本準備在開羅會議上與凱申一起壓丘胖子,發出三國託管原則宣言,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因此得出結論:

凱申要麼野心太大,不滿足美國分給的份額。要麼就是太幼稚,完全不懂大國政治,屬於關鍵時刻必出么蛾子的豬隊友。

最終,美國只好在隨後的德黑蘭會議(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上謀求蘇聯的支持。斯大林當然心領神會,於是出現美蘇合力壓英國的局面。最終形成了三強共同承諾推動戰後殖民地大解放的公告。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圖:德黑蘭會議上的丘吉爾,可謂門牙打掉肚裡咽

但是,在無政府的國際社會里,最有用的盟友,往往就是下一階段最可怕的對手。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仰仗蘇聯的助力。而蘇聯則趁機敲竹槓,得寸進尺,步步緊逼。

蘇聯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一方面要和蘇聯收拾英法,一方面又越來越需要英法助力遏制蘇聯。美國的外交政策就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之中。

抓住這個矛盾,入室操戈,絕地反擊的就是法國的第三個救星——戴高樂。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戴高樂充分利用了大國矛盾。

開羅會議後,中美關係芥蒂。英國見縫插針,以東南亞戰區的名義,從中國戰區拿走了泰國、半個法屬印度支那。日後英國還單方面“收復”(香)港,幫法國重返北部印支。法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要大秀英法好基友,一起“收復”“失地”。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接著法國又在美蘇之間玩夾縫策略。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雖然還是美蘇中英四國玩四頭遊戲,但最終恰恰達成了接納法國為五常之一的初步共識。

11月26日,戴高樂對蘇聯進行了半個月的訪問,期間曾與斯大林密談十五小時。

最終雙方簽署了法蘇同盟條約。臨別之際,斯大林說:

“假使法國需要我們的話,即使僅剩最後一口湯,我們也要分著喝。”

斯大林還戲劇性地對翻譯說:“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你!我真想把你送到西伯利亞去。”

就這樣,法國終於在雅爾塔會議前夕爭得了蘇英的支持,中國的默許,孤立美國,確保了正式位列五常。

不過,戴高樂深知,這個席位名大於實。真正的激戰才剛剛開始。能否當有聲有色的大國,還要靠自己的努力。尤其要有大國的三大件:核彈、大船、海外基地。

1945年10月18日,二戰剛剛結束一個月,法國就建立了原子能委員會(CEA),頂住美國壓力,可了勁地往核俱樂部裡擠。

同時,法國搞法德和解,改善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還要繼續聯合英國,誓死捍衛殖民地。都是為了保住法國的全球大國地位。

雖然法國在這個過程中,傷痕累累,甚至一度被看做兩面不討好的小丑,但絕非沒有收穫。今天法國之所以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五常,正是因為法國有核武器,有大船,有還沒有丟光的、遍佈全球的海外領地、軍事基地。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現今法國在全球的領地及軍事基地

而這一切都起步於戴高樂的復興戰略。

所以,那艘當今唯一不在美軍旗下的核動力航母,就有了戴高樂號的命名。

二戰後,為什麼法國能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

戴高樂號航母戰鬥群

再回到法國為何能成為五常這個話題上。

答案是:法國的自力,再加英、中的外力。

只不過這兩個外力截然不同,一個是齊桓晉文式的精明算計,一個卻是當代宋襄公式的糊里糊塗。

今天,法國還在感恩丘吉爾,似乎從沒聽說有人感恩過凱申公。

喜歡的觀眾姥爺,動手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