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乘车没现金被赶下车,306路公交司机被处罚。你怎么看?

无冕之王啊


在刷卡支付、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日常消费主流的今天,这件事的发生,如同前不久媒体报道的拒绝老年人现金支付一样,同样让人唏嘘。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当移动扫码支付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因它的省时省工方便快捷,倍受大部分人青睐。外出不带现金,仅凭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所有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倍受社会大众竭力推崇的时尚支付模式。

最近几年,我们常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内容的新闻,一些域外国家及地区人士来中国旅游,第一个惊讶并羡慕的,是中国的移动无现支付,其次才会是中国的美景。

服务业嫌麻烦拒收老人现金,违反国家金融方面的相关规定,但拒绝服务对象扫码支付,这种行为也极为不妥。

移动无现支付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科技业蓬勃进取、敢做领头羊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充满生机形象而生动的体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多元支付共存必将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现实。

移动无现支付正在尝试走出国门。连域外人士都赞叹的事情,我们这个发明国却没有做到彻底完善,这种现象,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

作为服务行业,特别是公共服务业,始终要把真心服务社会大众这一理念装在心中,真正做到想大众所想、急大众所急。在紧随时代步伐、努力完善相关设施的同时,少一点僵化,多一点灵活;少一点固执和冷漠,多一点热情和人性化。

对涉事司机进行处罚,充其量只能帮助其解决服务态度方面的欠缺,但事关整个公司每辆公交车支付方面欠缺的责任,又由谁来承担呢?这是问题的实质。


大湖放歌


我觉得管理部门处理司乘人员是错误的。

第一,司乘人员坚持让乘客买票上车有错吗?这是谁规定的?如果司乘人员不坚持这样的原则,会怎么样?

第二,现在人们都已经习惯出门不带现金了,有手机有卡,你的公交车为什么不能刷卡?不能刷手机,这是司乘人员的错吗?

第三管理部门接到投诉雷厉风行,去处理司乘,其实是推卸责任,是甩锅的行为。

司机有没有过错啊?至少司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是我想起我第一次去郑州坐公交,第一次去北京坐公交的经历。

1998年我第1次去北京坐公交时公交车很拥挤,人都挤不上去,我从后门儿上去了,但是售票员在车前,我一直挤不过去买票,手里举着两毛钱。车下车站上有稽查人员在查票,抓到没有买票的人罚款5元。当时车上的售票员十分着急看着我说,千万不敢从后门下车,你一定要从前门下车,先买了票再下车。到天安门站下车时,女售票员,一再警告车下有人查票,一定要到我这里买了票再下车。我10分艰难地挤过去,买了票下车,稽查人员当时十分恼火地指斥这个女售票员:凡是她的车,别想抓到一个不买票的。女售票员不好意思地对稽查人员说:你没看人家是外地人吗?来北京一趟也不容易,能给他留下一个坏印象吗?后来全国开展学习,女售票员李素丽,我突然想到这个女售票员是不是就是李素丽呢?

1998年的夏天,我去郑州。路线不熟,一个郑州大妈十分热情的给我讲解,然后又给我画图。等我上了车,她在下边还追着车跑,喊着问我:“你有零钱没有?车上是不找零的。给你两元硬币。”然后又对着售票员喊:“同志,你照顾一下这个小伙子,第1次来郑州乘车啊!“这两次乘车经历让我一直难忘,什么时间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

回到西安公交事件上。既然公交车规定不能刷卡,只能现金买票,那么司机也应该想到一定会有人习惯不带现金而无法乘车。怎么办我想第一司机可以准备一些零钱,在准备一个pos机,乘客刷卡,然后司机把钱给乘客,如果没法儿准备pos机,看乘客是外地的,那就让他免费乘一次车,该怎么样呢?或者自己就给他垫上一块钱,又该怎么样呢?为了西安的形象,为了,虽然给全国人民留下一个好印象,赔上个几块钱也值。


马火蚁


司机按规定办事,貌似没错,强行赶乘客下车有点不妥。

司机可以问问车上乘客,“哪位好心人替这位先生买张票?”

我相信一定会有爱心乘客替付2元钱。

我有一次在威海的石岛乘公交,我忘记带免费公交卡,身上也没现金,公交司机帮我付了两块钱,说“不能坏了规矩”,我很感动,事后好几天我专门去公交站等他还钱 ,可惜没有看见他。打公交热线方知这位司机外出旅游了。我一直内疚…


记忆中的瞬间6


~我在海南坐公交车我和爱人翻遍了兜里的零钱,就差一元钱,而且兜里都是100元的,非常尴尬,当时的司机师傅是东北人,看看我们夫妻就说了一句话,就你手里的零钱就够了,不用再翻了。很感动,所以以后坐公交都是把零钱备足了,避免尴尬。


用户50896619909


这种我也碰到过,当时我带着工交卡,刚好卡里没钱,公交也不能刷微信、支付宝,司机也没要我下车,而是要我与其他乘客用微信换钱,乘客自然帮我换钱,问题就解决了。出门在外,意外总是难免的,大家都心平气和想办法解决,不要过多责怪,社会也就更多一份和谐。


戴训德退休教师


谢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按当时的情况既体处理。

作为王先生是从北京到西安旅游的,而且是一个人自助游。作为只是一个人的驴友,那他就得各方面都准备齐全了,才能出外嘛,可连一毛钱都不随身带,就敢支身一人旅游的首都人,恳定是大有来头,平常前呼后拥,都有人打好前站,吃住全安排好了,这次微服私游就为一毛不带卡壳了,怪谁,怪人家汽車公司跟北京汽車公司不一样?只收现金?我想中国🇨🇳其他省也有此事的吧,可能唯独北京没有?

转过来说说驾驶员和售票员的处理太冤枉了。

乘車交费是钢铸的规定,只要是遵己守法的人都知道。

驾驶员和售票员坚持汽车公司的规定,给予没买票的乘客劝说下車,这是坚持严则的好员工,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给坚持工作原则的员工做出了榜样。

试想以后凡全国所有汽车公司遇到特殊的路线调整,涮不成手机和汽车卡,只能收现金的公交车,只要乘客说我没有钱,驾驶员和售票员只能免费让他们乘車了吗?否则又要停工又要罚款。

不懂规矩不成方圆,否则要规矩何用呢。


大肚68


我觉得处罚不必要,批评一下吧。某地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老者上车投一张红票,司机劝阻,说″老人家没零钱就算了″。老者执竟要投,说”反正用不着了″。老人下车后,司机恐生意外,立即报警。民警赶到老人下车处,发现老人正要投水。司机的爱心挽回一条生命。


王祖荫1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游游客王先生以及乘务员和公交公司这三方都有不当的地方。

先说第公交公司。

西安作为旅游城市,在中国是非常著名的文化城市,文明古都。我相信每天去西安旅游的外地人员会有很多。外地人去了第一出行就是坐车,你作为公交公司,他公交车肯定是坐的最多的。尤其近几年随着微信支付宝的崛起,很多年轻消费者出门基本上是不带现金。所以作为公交公司,你也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潮流。支持刷卡刷微信,刷支付宝付款。这一点公交公司是存在问题的。

第2个说一说乘务员。

外地人去你们当地旅游,那是朝着你们文明古都以及文化气息而去的。第1次去你们西安肯定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你们当地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第1点肯定是要坐车。在你们公交车牌上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乘客没带现金,你第一反应不应该让乘客下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等游客离开之后,以后说起来西安人家肯定会说,西安这个地方不好。

第3个说一下乘客王先生。

虽说现在微信支付宝付款比较方便,很多地方都是可以用的,但是也有少数部分是用不了,你出门在外,多少必须都要带一点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在一个乘务员直接让你下车,你二话不说就下车了,这个就没有说心里委不委屈。可能当时乘务员也不知道你是外地人。但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是说没有解决办法。

以上总的来说,公司惩罚是有点严重,现在工作不容易在公交车上也挺辛苦的。其实当时解决的方办法都是很容易的。乘务员可以向车上其他乘客问一下有没有帮他付现金的,可以让他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转给他。 去乘客自己也可以当时询问一下。用微信支付宝扫码给别人,让别人给他付一下现金这种方式,在平常生活中坐公交车显然很容易遇见的,有很多。没必要说乘务员让你下车,你一句话不说就下车,然后下车之后感到委屈来投诉别人。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清石斋


这个问题我觉得,驾驶员,售票员都没有错,首先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它的规章制度,驾驶员,售票员是制度执行者。在工作当中严格遵守公司制度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若违反公司制度他们将会面临处罚,扣工资奖金等等。

到站上下客,上车买票,这些都是所有公交公司的规定,作为一个外地乘客,应该在上车前对一个陌生的地方有所了解,你当地支持微信,支付宝,人家这里不支持。上车没钱买票就下车这也是规矩和常识,不能因为你一个人耽误了大家,再说公交车有很多,这一班未乘上可以再乘下一班吗,又没有急事,何必要这么较真。



不要把在家的刁蛮劲带到其它地方,北京的市民素质应该高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何必要人说三道四呢。


百花争春我为先


答:一个成熟男人在社会所有的行为当中,都会预判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该怎么样去解决,并且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尤其是出门在外,一定要把各种证件零钱准备充足。所有的事情不能以自己的想象认定的,每个人都受制于这个社会规定限制而生存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游客没有带现金,被驱赶下车,售票员只是犯了态度恶劣的错误,并没有违反他的工作职责,如果售票员礼貌的把游客请下公交车,那么这个事件就不会发生,这名游客也毫无理由去投诉公交车站,因为这个社会规则不是你定的,你必须遵守这个社会制定的所有规则。

我很反感这种一有事件发生,就处理当事工作人员,扣钱,待岗,参加学习,严肃批评等等这些行为,你们公交车站早干嘛去了?这种游客不带现金乘坐公交车,难道公交车就没有处理办法吗?真的没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吗?这应该与公交车上层领导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就应该全方位的制定相关的应急措施,做到所有事情提前预想,安排售票人员学习处理该事件方式方法,并且制定一定的相关措施,为那些真正忘带零钱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彰显西安公交车文明面貌,为西安各方面印象增添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