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襄陽隆中是習鑿齒杜撰的地名呢?

尋桂子


習鑿齒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是指諸葛亮叔父死後他住的地方;習又說:襄陽有孔明故宅。這是說諸葛亮小的時候其叔父還在,當然住在襄陽城裡了。所以習鑿齒說的這兩個住處並不矛盾,相反習的這說法更加映證了諸葛亮與襄陽城及其周圍密切的關係。就是說諸葛亮出山之前就在襄陽城及其周邊地區活動及生活。

“臥龍”是時人對諸葛亮的稱呼,確切地說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給他起的“外號”,顯示了當時當地襄陽人對其的認可!那麼諸葛亮會蠢到大言不慚地對外人說“我是臥龍,我住的地方叫臥龍崗”嗎?不可能!如果諸葛先生真那樣做的話,只能說他“厚顏無恥”。哈哈哈哈哈。我看不是諸葛孔明厚顏無恥,倒是現在少數南陽人“厚顏無恥”,哈哈哈哈哈😂

少數河南南陽溜光蛋相信習鑿齒說的“自漢以北為南陽,以南為南郡”,那麼他又說了“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那麼你們相信習鑿齒的哪一句話?南陽少數人汙衊習鑿齒糊塗,說他腦子不清醒,所以少數南陽人認為習鑿齒說的“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是胡話!可是就是這少數南陽人又認為習說的“自漢以北為南陽,以南為南郡”又是絕對正確的。這不是用自己的茅戳自己的盾嗎?😄😄😄😄😄


用戶62425590867


   

只因孔明一句:躬耕於南陽。襄樊硬把城門邊隆中(實為泥咀鎮阿頭山)塞給260裡外的南陽。讓南陽跨大漢江管到襄陽城門口一小片地,在古代軍閥割據,到處攻城掠地,襄陽城門口,同岸江邊小片地不要了,可能嗎?腦殘理論!

   襄樊唯一,也是最早依據:習鑿齒說“號曰隆中”裡的“號曰”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地方別名也稱隆中,也是美譽、讚美為隆中。肯定有個真正叫隆中,那就是南陽臥龍崗(又名隆山)。例如 說一個人嗜酒,號曰酒仙;讚美精明的湖北襄樊人,號曰九頭鳥。形容襄樊丁寶齋編巜隆中志》引用古詩詞把南陽字眼全部篡改為隆中,號曰歷史攪屎棍。

     南陽臥龍崗是諸葛亮真正躬耕十年的地方,是三顧茅廬故事發生地。襄樊是旅居的宅,不是躬耕地。南陽臥龍崗是諸葛孔明死後不久人們便來此憑弔。史蹟斑斑,院內上千年古柏松隨處可見,從古至今名人石刻真跡滿院皆是。襄樊最古的一是一棵三百年桂花,一個是1893年改名時古隆中石牌坊,其它都是仿造。上世紀八十年代隆中只有幾間房子,轉眼打造成仿古建築襄樊通過改市名(襄樊改襄陽),改鎮名(泥咀鎮改臥龍鎮),改街名,改山名(阿頭山改隆中),改教材(羅市長帶隊五上北京),1893年改隆中為古隆中,改古詩詞(編《隆中志》把涉及南陽篡改為隆中),名(孔明學院),造廣場。攻關邀請磚家召開研討會-商請中風地理磚家題詞,改古地圖 等系列動作,借鑑學習韓國襄陽郡搶孔子故里精神,把諸葛孔明躬耕地初步從南陽克隆到襄樊地盤。





直播南陽


南陽人提這個問題真是別有用心,但南陽人的可笑邏輯確實讓不少人笑掉大牙!如果靠否認就能改變歷史的話,我就可以理解日本人為什麼一直否認對亞種各國的侵略。


歷史不是讓南陽人隨便打扮的小姑娘

歷史不僅關乎過去,更關乎現在和未來,南陽人故意製造出諸葛亮躬耕地爭議的,其目的昭然若揭,反映出南陽人心裡的不平衡和對襄陽的嫉妒。南陽為什麼會嫉妒襄陽?很簡單,南陽人口是襄陽人口的一倍,而南陽的GDP僅為襄陽GDP的70%,這樣南陽人心理十分不平衡,想盡一切辦法和襄陽爭,別的地方爭不贏,只有想在歷史上爭一下,南陽人可笑的認為歷史是可以讓他們隨便打扮的小姑娘!


南陽之所以爭歷史,主要得益於改名和行政區域的改變

現在的“南陽”指的是現在的“南陽市”,而在三國時期指的是“南陽郡”,現在的南陽市,當時叫做“宛”,也就是說諸葛亮要真是在現在“南陽市”,那古書上應該寫諸葛亮躬耕於“宛”,而不應該寫“南陽”。當時的各種史書都記載“南陽”指的是“宛”(現在的南陽市)以外的其他地方,後來改為南陽郡被撤銷,改為南陽縣,管轄範圍大大縮小,這時候南陽縣的治所“宛”才慢慢被人叫做南陽,南陽爭過去歷史實在可笑!


諸葛亮躬耕地在現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市襄城區隆中。關於這方面的史料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之前發表的相關文章,謝謝大家!


襄陽甜


這是某些人為了躬耕之爭而故意編造的謊言!大約在1700年前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記載“先主見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某些南陽人為了經濟利益,認為這則1700年前的記載阻礙了他們今天騙取躬耕地的圖謀,所以毫無根據的極盡汙衊。

實際上,早在習鑿齒之前,隆中之名就記入史書。西晉史學家王隱在《蜀記》中記載:“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可見說隆中為習鑿齒杜撰完全是胡扯。

此後,南北朝劉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在為《三國志.諸葛亮傳》“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呤”作注時引用了“《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說明“亮家隆中”就是“躬耕隴畝”所在地。

裴松之把習鑿齒所言的“隆中”毫無質疑的記入正史,證明了其是真實的信史。這也是最早關於躬耕地具體地點的歷史記載。“襄陽隆中是躬耕地”,這也是正史中唯一關於躬耕地具體地點的記載。

再後,南北朝北魏酈道元在地理名著《水經注》中明確記載:“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徑隆中,經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雲: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習鑿齒又為其宅銘。”這一名著,從地理上考證並證明了諸葛亮家隆中就是習鑿齒所言的“襄陽城西的南陽郡鄧縣隆中”,也是王隱《蜀記》中所記“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

從此,諸葛亮家在隆中,躬耕在隆中、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就成為各種歷史史料的共識。

就連南陽地區歷代地方誌,也都承認南陽郡鄧縣隆中(即今襄陽隆中)是真正的躬耕地。

《明嘉靖鄧州志》記載“十二年, 備三顧諸葛孔明於隆中。本傳徐庶見備於新野,備器之。庶薦諸葛孔明家於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三國志侯傳注引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此漢隆中確屬鄧縣,不屬宛。漢時襄陽為南郡屬縣,縣境西止十一里,故水經注謂襄無西。”又載“亮三國志卷三十五有傳魏略曰亮在荊州遊學,每晨夜常抱膝長嘯。漢荊州刺史治襄陽,所領有南陽郡。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故亮自稱躬耕南陽。”


《清乾隆新野縣誌》記載“建安十二年……是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又說“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陽隆中….”

《清光緒南陽縣誌》記載“按南陽有諸葛忠武侯廬始見唐宋人集,至元明皆有敕賜廟學、祭品、碑而名益著,或謂侯實家襄陽,南陽之祠非是。考三國志亮隨其叔父依荊州牧劉表,是時表軍襄陽,亮宅在襄陽為信。水經注謂沔水經亮舊宅是也。”又載“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隆中)四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表謂‘躬耕南陽’。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舉,莫敢廢況。南陽於侯其名稱自昔為著,尤非他邑比哉!今考原本舊志列入流寓而附考於此。” 

綜上可知,習鑿齒“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是早期史料相互映證的史實;是被正史認可的史實;是被南陽地區歷代地方誌都認可、接受並記錄在案的史實!所謂杜撰說完全就是別有用心的造謠和汙衊!

南陽曆代地方誌在此,鐵證如山!


飄逸的歷史


除諸葛亮出師表外,最早記錄諸葛亮舊居是東晉王隱之《蜀記》。

先看王隱生活的年代,太興初,典章稍備,乃召王隱及郭璞俱為著作郎,令撰晉史。由此可得初,太興(318-321)年間,王隱已成年。

諸葛亮,公元181-234。

兩者相距約90年

《蜀記》原文

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蓋神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大德不常。故穀風發而騶虞嘯,雲雷升而潛鱗驤;摯解褐於三聘,尼得招而褰裳,管豹變於受命,貢感激以回莊,異徐生之摘寶,釋臥龍於深藏,偉劉氏之傾蓋,嘉吾子之周行。夫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固所以三分我漢鼎,跨帶我邊荒,抗衡我北面,馳騁我魏疆者也。英哉吾子,獨含天靈。豈神之祗,豈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異世通夢,恨不同生。推子八陳,不在孫、吳,木牛之奇,則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齊甃,又何秘要!昔在顛、夭,有名無跡,孰若吾儕,良籌妙畫?臧文既沒,以言見稱,又未若子,言行並徵。夷吾反坫,樂毅不終,奚比於爾,明哲守衝。臨終受寄,讓過許由,負扆蒞事,民言不流。刑中於鄭,教美於魯,蜀民知恥,河、渭安堵。匪皋則伊,寧彼管、晏,豈徒聖宣,慷慨屢嘆!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殞其夕,誰能不歿,貴有遺格。惟子之勳,移風來世,詠歌餘典,懦夫將厲。遐哉邈矣,厥規卓矣,凡若吾子,難可究已。疇昔之乖,萬里殊塗;今我來思,覿爾故墟。漢高歸魂於豐、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兩以彷彿,冀影響之有餘。魂而有靈,豈其識諸。

首先看這段文字的性質,祭文。

祭文產生的時間,304年前後,距諸葛亮逝世約70年。

祭文的作者,太傅掾犍為李興

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

於沔之陽,有人說,沔之陽,指沔陽(今漢中勉縣),在定軍山諸葛墓處。那麼問題來了,後面怎麼又到隆山諸葛故宅處了?此時劉弘官拜鎮南將軍,轄荊州(含南陽)。有人說,古文言簡意賅,這裡指,劉弘於定軍山祭祀諸葛亮後,平張昌之亂(亂南陽,荊州),後至隆山諸葛故宅。但,劉弘平張昌之亂前為寧朔將軍,烏丸校尉,鎮幽州。怎麼去了漢中?

聽鼓鼙而永思,有人說這是天子303年命劉弘平定張昌之亂。但,這是一篇祭文,聽鼓鼙而永思,指的應是祭祀典禮。通篇為祭文,怎麼會夾雜劉弘的作為呢?聽鼓鼙而永思和下句庶先哲之遺光是對偶,並列關係。

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有人說,既然到了諸葛故宅,又怎會遠望?注意,是遠望山東諸葛故鄉,不是諸葛故宅。

所以,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

永興中,(劉弘平定張昌之亂後),天子命劉弘於沔水之陽隆山諸葛故宅祭祀諸葛亮。並立碣,由太傅掾犍為李興撰寫祭文。

沔水之陽隆山在哪裡,不一定是南陽臥龍崗,但應不是沔水之陰的襄陽隆中,亦不是沔水之陽的漢中沔陽縣。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襄陽說最早記錄約出現在習鑿齒之襄陽耆舊記,那麼,我們來看看襄陽耆舊記

先看諸葛亮和習鑿齒之生活年代

諸葛亮,公元181-234。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習鑿齒,公元328-412,襄陽人

兩者相距近150年

在看襄陽耆舊記之紕漏

習鑿齒 著 襄陽耆舊記

卷一 王逸

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

虎道人注:東漢桓帝時為官

卷一 王延壽

王延壽,字文考。作《靈光殿賦》。

虎道人注:東漢140-165年

卷二 馬良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

卷二 向朗

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

虎道人注:宜城到底是南郡的還是襄陽的?

卷三,中廬山

中廬侯國,古盧戎也。縣西山中,有一道。漢時,常有數百匹出其中。馬形皆小,形似巴﹑滇馬。

三國時,陸遜攻襄陽,又値此穴中有數十匹馬。遜載還建業。蜀使來,有五部兵家滇池者,識其馬色,雲“亡父所乘”,對之流涕。

虎道人注:傳說乎?

卷三 荊山

荊山,有石室,相傳卞和宅也。

虎道人注:相傳?

卷三 石樑山

襄陽石樑山,起白雲則雨,黃雲則風,黑雲則蠻多病。

虎道人注:有妖怪?

卷四 北津

楚有二津,謂:從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是也,通周﹑鄭﹑晉﹑衞之道

虎道人注:襄陽,南陽轄區弄明白了?

卷四 樂宅戍

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

卷四 三公城

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

虎道人注:寫襄陽記呢,南陽城南30裡,90裡就到襄陽了?另,南陽到底是宛城還是南陽城?

卷五 劉弘

劉弘,字和季,沛國相人也。

虎道人注:西晉236-306年,曾為鎮南大將軍,轄荊州,安徽人

襄陽記另記錄外地荊襄為官者多人,為嘛不錄諸葛亮?

另,襄陽耆舊記又云:

襄陽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避暑臺。先有人姓董,居之,滅門,後無復敢有住者。

同為習鑿齒著作之 漢晉春秋 錄:

漢晉春秋 卷二 獻帝

先主見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虎道人注:諸葛亮家所在地號曰隆中,漢晉春秋記載隆中屬南陽,襄陽耆舊記又屬襄陽,凌亂中?

看了上面的,你覺得習鑿齒所著可以做為依據嗎?

若各位讀者有早於習鑿齒記錄之文獻,歡迎討論。若晚於習鑿齒記錄,虎道人不一定有時間逐個回覆了。後人總依前人云。

另提到諸葛家在隆中的還有水經注,

水經注 卷二十八

沔水又東徑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徑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

酈道元,公元472-527年

諸葛亮,公元181-234。

兩者相距近300年

來看分析

水經注 卷三十一

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漢時鄧禹等歸鄉餞離處也。

虎道人:出自習鑿齒襄陽耆舊記 卷四 三公城

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

水經注 卷三十一

郭仲產《襄陽記》曰: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廣字彥輔,善清言,見重當時。成都王,廣女婿,長沙王猜之。廣曰:寧以一女而易五男。猶疑之,終以憂殞。其故居今置戍,因以為名。

虎道人:酈道元之水經注,郭仲產之襄陽記

皆出自習鑿齒襄陽耆舊記

卷四 樂宅戍

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晉尚書令樂廣故宅。

由此可看出,天下文章一大抄。

水經注 卷二十八

沔水又東徑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徑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

虎道人: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出自陳壽(公元233-297)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三國志又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虎道人注:酈道元釋義-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酈道元結論-即此宅也

水經注,除水經外,其他多有抄襲,並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加以釋義。

習鑿齒之著,尚不能自圓其說。再以300年後之人以抄襲,錄神話,自己釋義(水經除外)完成之著作水經注作為佐證,豈不謬哉?


用戶95709486255


提這個問題的人就是居心叵測,和“為什麼某個人是壞人”一樣的傻問題。誤導受眾。

隆中不是一個人可以左右的名字,是自然衍生出來的,諸葛亮偉大的《隆中對》就是出自此地。然後才有歷代名家註釋諸葛亮躬耕地--隆中。

順便交代一下隆中的歷史和名家註釋題詞圖片供大家欣賞欣賞。

1990年曆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為了不想讓這樣的爭論再繼續下去,欣然題詞,大意是“諸葛亮躬耕地於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城西二十公里”,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發表在《文匯報》。南陽民間人士提出不同意見,譚其驤致信《南陽日報》主編、南陽市著名作家周熠,說旅遊和歷史研究不同,要尊重歷史真相,南陽現在有古老的武侯祠,可以發展紀念意義。目前為止周熠和南陽方面沒有回應。











風度飄飄hr


東漢末年,南陽為四戰之地,荊州劉表統域和平安定,諸葛家從山東戰區避戰而來,自當尋安寧處。古隆中早已有之,近十年南陽市忙搶歷史,歪曲諸葛隆中對,古之南陽郡與襄陽群地理交錯!劉備被追殺,必進入劉表地區方得少息,去招賢材。如在南陽戰區,操必不放過。如此分析,應該成立。所以請今南陽市不必再爭!古往今來,保命要緊!


Zj2426020


李白詩——南都行。臥龍在白河灣,諸葛亮住臥龍崗。諸葛亮祖上北方,北方人面食為主,南陽當年第二大都,繁華名人倍出,交通方便,南陽適合諸葛亮居住地方。襄樊主食米飯,以麵食為主諸葛亮,吃米飯拉肚子不?!肯定水土不服。南陽才是諸葛亮適住地方,白河灣註定是南陽。


手機用戶57642964578


襄陽的歷史問答達人好多,而且幾乎無一例外是為襄陽隆中擂鼓助威造勢的。不過,我覺得真實的諸葛亮躬耕地是不需要造勢的,別人再怎麼造勢也是搶不走的。


觀海聽濤365


1996年5月28日中國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家們在北京開相關專題會定論(網可查,這是國家權威部門舉辦的)在襄陽隆中(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邊20裡地),同時解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是由於三國時郡縣地域劃分不同於北宋時期,這些當天中央廣播臺廣播了,我親耳聽到,可惜近20餘年南陽方不服、一直胡鬧且黔驢技窮胡說襄陽方古今造假、改史、賄賂等等(作者說古人“造隆中”就是代表之一,有可信的依據嗎?),這些很讓人唏噓、鄙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