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武到正統,淺析明代宦官勢力第一波高峰的形成

導語:宦官是依附於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之下的一項醜惡制度。太監,由於身體上的缺陷,受人歧視,導致心理扭曲。當他們得勢時,品行好的太監還馬馬虎虎,品行惡劣的太監,其內心報復社會的傾向十分明顯,往往禍亂朝政,荼毒百姓。

明代,閹宦之禍登峰造極。宦官勢力不斷膨脹,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高峰。

王振,明代第一位權宦,明代的宦官勢力到王振這裡,形成了第一波高峰。幾百年來,人們對於英宗朱祁鎮寵信王振導致朝政敗壞大多持強烈批評態度。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振在正統年間權傾朝野,朱祁鎮固然負有責任,但這也是明朝政治制度演化的一個必然結果。本文旨在為大家梳理一下,明代從朱元璋開國到正統年間,宦官勢力的第一波高峰是如何形成的。


從洪武到正統,淺析明代宦官勢力第一波高峰的形成

王振畫像


朱元璋,對宦官嚴防死守。

朱元璋登基伊始,吸取歷代宦官之禍的經驗,對宦官可謂嚴防死守,置宦者不足百人。並且規定,太監不得識字,不得兼外臣文武銜,官階品級不得高於四品,每月發給一石糧米。並且做了一塊鐵牌立於宮門,上面刻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朱元璋身邊有一位老太監,長期服侍朱元璋。有一日,跟朱元璋聊閒話時,無意中觸及政事,朱元璋立馬大怒,當天就將其趕回老鄉。

後來,由於處理宮中事務的需要,朱元璋稍微放寬了對宦官的限制,允許掌文籍、掌御用圖書的宦官識字,但不能識文義。並且“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法令沒有絲毫動搖!

由於朱元璋的嚴防死守,終洪武一朝,無宦官之禍。

朱棣種下惡因

眾所周知,朱棣是依靠武裝反叛奪得皇位的,在靖難期間,建文朝的一些宦官向朱棣秘透軍情,為朱棣的靖難成功貢獻了不小的作用。


從洪武到正統,淺析明代宦官勢力第一波高峰的形成

明成祖朱棣畫像


朱棣一登基,便將一些宦官倚為心腹,委以監軍、鎮守、奉旨出使等重任,甚至在永樂十八年設置了東廠,以宦官提督之,專門刺探臣民隱事,權勢在錦衣衛之上。

朱棣全然忘記了朱元璋的祖訓,對宦官大授權力,種下了宦官弄權的惡因,特別是東廠的設立,對隨後兩百多年的大明歷史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宣宗朱瞻基已成積重

明宣宗朱瞻基,在乃祖朱棣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宦官勢力。

宣德元年七月,在內府設置教習內官監的內書堂,說通俗一點就是宦官學校,專門挑選十歲以上聰明伶俐的小太監數十人乃至二三百人入學,大學士陳山負責教授。教授內容有《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內令》、《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等。

朱瞻基為何讓宦官讀那麼多書?明擺著就是將來要對宦官委以重任!

應當說雖然明成祖朱棣以及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一直在不斷地培養宦官勢力,也曾出現過權力較大的宦官,但終究沒有造成宦官干政的局面,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朱棣和朱瞻基都是馭下能力出眾的英主,憑藉他們的個人能力,就足以懾服企圖干政的宦官。

然而,朱棣和朱瞻基大肆培養宦官勢力的做法終究是不可取的,因為他們已經為宦官干政鋪好了溫床,雖然憑藉他們的個人能力,宦官還不至於囂張。但是他們是無法保證他們的後世子孫也能鎮得住宦官的。

英宗朱祁鎮,吞下宦官干政之惡果,幾危社稷!


從洪武到正統,淺析明代宦官勢力第一波高峰的形成

明英宗朱祁鎮畫像


英宗朱祁鎮,明朝的第一位不肖之君,其駕馭臣下的能力跟朱棣和朱瞻基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水平面上。在此背景下,王振,這位明朝第一位權宦登上了歷史舞臺。

王振在英宗正統年間有多囂張?

他以周公自居,利用英宗對他的信任大肆剷除異己。翰林院侍講劉球曾針對時弊向英宗上了一道《修省十事疏》,疏中的勸英宗總攬大權,政由己出,觸犯了王振的利益,王振暴跳如雷,必欲置劉球於死地而後快!不久,王振便將劉球誣陷下獄,並且指使其狗腿子馬順在獄中將劉球秘密殺害,並將其殘忍肢解!

而當時朝中的一大批臣子,毫無廉恥,對於王振的囂張氣焰不僅沒有給予抵制,反而像蒼蠅撲惡臭似的紛紛依附在王振周圍,更加助長了王振的囂張氣焰。

英宗正統十四年,王振利用英宗好大喜功的心理,慫恿其親征瓦剌,導致幾十萬大明軍隊全軍覆沒,英宗被俘。雖然,王振在此期間被樊忠捶殺,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但是明朝國力的全面下滑已經無法阻止。


從洪武到正統,淺析明代宦官勢力第一波高峰的形成

土木堡之變


小結:明代的宦官之禍肇端於永樂之際,宣德年間已成積重,到了英宗朱祁鎮正統年間,最終吞下宦官干政的惡果,明代宦官勢力的第一波高峰就此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