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人比老人养老金少,这是怎样计算的?

筱筱142740678


说来说去是“中人"生逢其时。

大约是1992年至1995年我国推行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制度改革,以改革开始时间为准,以前巳办理退休手续的为“老人",以后退休的为“中人",以后参加工作的为“新人"。中人和新人开始要缴纳养老金,并建立个人帐户。退休工资也改为养老金。由于老人不涉及到缴纳养老金,也不存在个人帐户,所以他们领的养老金仍然跟以前一样。而中人和新人就不同了,因为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有了个人帐户,所以就有了新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按照新的公式,老人的养老金=退休前档案工资额÷工作年限对应的百分比(如工作满30年,100%),而且工龄=实际工作年限。比如工龄达到30年,退休后可以领取档案工资的100%,改革对老人来说没有利益损失。而中人和新人就不同了,改革涉及到了他们的实际利益,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挡案工资的100%的,多的可能拿得到退休那年实际缴费基数的的80%帐多,少的可能只拿得到退休那年实际缴费基数的50%左右。

另外,根据这次改革的精神,缴费时间越长、缴费基数越高,将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可中人改革以前那段时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也就是视同缴费,既然没有缴费自然就没有个人账户,而没有个人账户费用其实就是零,何来多缴多得之说?所以可以这样讲,这次改革最吃亏的就是中人,同老人相比,同样的工龄,拿到手的养老金比老人要少多了。


叶公来帮忙


中人、老人,概念的区别在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前退休的,还是后退休的。

在我们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前退休的人称为老人。在我们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前工作,之后退休的称为中人。

我们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是1992年前后,不过我们国家1986年10月就开始对新录用工人是劳动合同制,由于那些人比较年轻,涉及不到退休问题。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推行所有企业实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后期,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又几经变迁,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一直到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才正式确定起来。

2005年之前,山东的退休制度主要是这样的。退休后,不管交费年限多少,一律领取20%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不管退休年龄多少。有点大锅饭的思维。

过渡性养老金等于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4%。

主要问题差距在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我们建立个人账户的时间一般是1994年到1996年期间。1994年的青岛工资增长率是47%,1995年是13%。当时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只有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2%到3%左右,这就出现了个人账户相对贬值非常剧烈的情况。如果可能账户记账利率跟工资增长率一致,那么个人账户就不会出现贬值情况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过渡性养老金要比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划算得多,过渡性养老金每工作一年可以领取1.4%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在退休最后一年按照社会平均工资基数缴费,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也只能领取到1.1%。更何况多数企业人员缴费工资达不到社会平均工资。

2005年,我们实行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后,又开始对以前的退休老人通过每年增加养老金待遇的方法,迅速提升养老金待遇。

前些年增长的速度都在10%以上,因此更加拉大了老人和中人的待遇差距。而且退休越早,增长的养老金次数就越多,跟后期退休的中人待遇差距拉的就越大。

不过,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逐步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养老金增长的公平,像过去十几年的情况都成过去式了。近三年来的养老金增长速度分别是6.5%,5.5%和5%。

在这种增长速度下,晚退休的人员如果交费年限比较长,养老金增长的幅度就比国务院调增的养老金幅度多。

养老金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尤其是牵扯到上亿人的待遇计算,国家也是在不停的摸索的。

现行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考虑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而且每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都是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更为公平的养老金增长方式,逐步缩小大家养老金的差距。

希望未来能够越来越公平。


暖心人社


我是一名老HR,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的确,我国各地绝大多数的企业退休“中人”都比“老人”养老金少,相对而言,“老人”和“新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和”老人“、”新人“相比,为什么”中人“的退休命就这么苦呢?

说到底是由于”中人“们赶上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的过渡期政策造成的。

1992至1995年(各地启动时间不一样,有早有晚,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我国进行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制度的改革,从此,产生了企业“老人”,“中人”和“新人”的说法。

改革启动前参加工作,并已退休的人员称为“老人”。改革启动前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员称为“中人”。改革启动后参加工作,此后退休的人员称为“新人”。退休金也改了名儿,被称为养老金。

先说“老人”,由于改革后,老人改革前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费之说,没有个人账户,退休时,计算养老金费用的办法也和个人账户没关系。所以改革政策对他们没有实质影响。

”中人“和”新人“呢?

改革后,他们都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于是就都有了养老金个人账户。“新人”没有历史遗留问题,缴费情况基本上全面体现出了他们工作期间的社会贡献。只是用改革后的办法计算养老金,大多数人的养老金要比用老办法计算拿得少了。“中人”比新人更苦些,他们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就是改革前那段工作时间,也就是视同缴费期间,因为没有缴费之说,那时还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所以那段时间,个人账户费用为零。计发养老金时,怎么体现这一段的社会贡献,减少中人遭受的利益损失呢?显然,如果”中人“和”新人“一样,用新办法计算是不公平的。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试图用过渡期过渡办法,尤其是用过渡性养老金来弥补”中人“的损失。

改革后,国家的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法。

“老人”养老金:主要和工作年限挂钩,和退休前档案工资挂钩。“老人”养老金=退休前档案工资额*工作年限对应的百分比(如工作满30年,为100%)

其中工龄=实际工作年限

老人是无须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因此就没有个人账户。实际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计发缴费年限。按原有退休制度计发养老金。大多数地区都是按照工龄分为几个档,每个档对应退休时工资的不同百分比计发养老金。比如工龄达到30年,退休后可以领取档案工资的100%。改革对他们来讲,没有利益损失。而”中人“和”新人“就不一样了,同样工作30年,老人可以拿到退休前档案工资的100%。”中人“和”新人“中的大多数人,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100%的,少的可能也就能拿到退休那年实际缴费基数的50%左右。

“新人”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1+个人缴费系数)/2*工龄*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金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女195,55岁退休女174,60岁退休男139)

其中工龄=实际缴费年限

新人必须交足15年以上的养老保险,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工龄=实际缴费年限。缴费时间越长,缴费基数越高,也就是缴费越多,将来领取的养老金越多。相对而言,个人账户充分体现了工作期间的贡献。改革对他们来讲,没有遭遇到历史遗留问题的损失。

“中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中人“的养老金分三部分进行计算。其中的基础性养老金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办法和“新人”一样,同上。另外,就是众人独有的过渡性养老金。这主要是由”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换来的。实操中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并不统一。某地区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资*(1+个人缴费系数)/2*1998年6月前工龄*1%

其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坦率地将,”中人“比较倒霉。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改革后,我们和”老人“相比,同样的工作年限,拿到的养老金要少多了。和”新人“比,还存在另一个问题造成的利益损失。

改革把我们”中人“的工龄分为了两段。退休时计算养老金,说法不同,区别对待。改革前的工龄,算作视同缴费年限。改革后的工龄则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视同缴费,也就是没有缴费的那段时间,没有个人账户,也就没有体现出那段时间他们的社会贡献,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解决这一历史问题呢?国家设立过渡性养老金,用来弥补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前“中人”的利益损失。

但按什么标准计算呢?

中国国情复杂,各地情况复杂,个人历史情况就更加复杂。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遭遇了巨大的难题。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各个地区的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办法,都没能体现出大多数中人的利益损失。于是,我们看到,和改革前退休的老人相比,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也就普遍要少了。

各地退休的朋友,你退休时是”老人“,还是”中人“呢?你在哪个地区?退休金是多少?比你退休早,或晚的人相比,退休金是多还是少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分享,交流探讨。


水流云在草青青


企业中人比老人养老金少,这是怎么计算的?

其实按现行的文件规定中,没有企业中人和老人的说法,只是我们用于区分新老养老保险制度的办法;在建立企业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之前已经退休的,可以算为老人,在建立企业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之后到1997年为企业的中人过渡期;

我们以北京市为例,具体说明一下,企业中人和老人的对比;

北京市1992年建立企业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1992年之前办理退休的都是属于老人,1992年到1997年,属于属于企业中人过渡期,同样实行新老办法对比激发退休金,1992年以后参加工作的都是属于新人采用的计算退休金办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清楚了企业中人和老人的区别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企业中人的退休金比老人退休金少那?

1992年已经退休的属于企业老人,计算退休金办法是按比例计发,如果工作满30年以上的,可以发100%在职时候的工资;

1992年退休的企业中人计算退休金的办法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方法计算的,晚退休两三年退休金少三四百元;

其实在2005年之前企业退休的中人和老人退休金相差不是特别多,别在于2005年之后,国家统一开始上调退休人员退休金,截止到2017年已经连续13年增长,而退休金的增长跟所在地,缴费年限和年龄有关系;

像我认识北京一位张大爷,如今已经80多岁,现在退休金已经达到了4685元;可见缴纳养老保险是非常合算的,同时也鼓励我们年轻人更多缴纳养老保险;

大家都知道2014年10月份企事业养老金制度并轨,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像企业一样,建立2014年到2024年10年平稳过渡期,事业单位的中人退休金也要少于老人退休金,主要区别就是每年上调退休金;

有网友私信我说他有一个发小跟他同一年参加工作,退休时候领取的退休金都相同,由于自己小两岁,所以晚两年,目前退休金已经相差500元;

目前这种现实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只能接受等待退休金补发部分落实,这样的话,对于事业单位中人也是一种补偿;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属于“中人”还是“老人”还是“新人”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