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绘新景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陆 波 通讯员 王文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和在山东视察工作时,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国家级新区阵列中昂首阔步的西海岸新区,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正全力谋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新局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青岛西海岸开好局、起好步、结新果。

“新”字当头,推动农业大幅提质增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业态、新品牌、新型流通体系……在西海岸新区的规划和生动实践中,“新”字是乡村振兴的最靓字眼。

“‘新’是新区的发展特质,也是新区农业提质的动能所在。”新区工委农工办主任、区农发局党委书记李春荣介绍,新区正着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引导资本下乡、人才回乡,进一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2020年新区土地规模经营率将达到70%,实现乡村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土地集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多赢目标。”

新业态、“新六产”是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动能。新区正重点培育特色花卉、高端果品、优质蔬菜、深海渔业、精品养殖和生态旅游“六大新型业态”;加快推进中粮果品深加工、锦玛克棉花等项目建设,引领培育农业“新六产”;规划打造贯通新区东西南北的浪漫风情、绿色长廊、滨海生态和红色之旅四条生态长廊。今起三年,新区每年建设提升100家特色产业园、农业生态园、精品养殖园、现代海洋牧场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集群式发展。同时,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推广应用多利农庄综合体、青岛智慧牡丹园建设模式,今起三年每年培育10家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通过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年内带动10万农民就地就业,2020年全区现代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李春荣说。

构建农村新型流通体系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满足这一需求,新区正着力打造两个“平台”。一是整合农业农村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建立新区“三农”大数据平台。二是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等资源,依托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建立新区农产品市场供销平台。“通过两个平台,实现城乡信息共享、网络互联、要素整合、产品互通,推动乡村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金融产品和创意产品城乡共享。”李春荣表示。

科技和品牌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新区提出,将加大对高端农业科研机构的引进力度和新品牌培育力度。今起三年,计划引进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院、花卉研究所、中荷蔬菜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国家农业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明月集团)、IUIA西海岸生态农业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农业产学研高度融合,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计划达到80%以上。同时,全力打造“瑯琊农榜”,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培育10个新生农产品品牌,构建新区农业高端品牌体系。

改革引领,促进农民和农村集体“双增收”

改革是新区的发展优势所在,也是新区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西海岸新区的“法宝”还是改革。

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新区将围绕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落实好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政策,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全力推进在谈在建重大产业项目,优化提升土地入股、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农业产业链项目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分享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收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幅。鼓励引导农民将承包地、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村集体资产股权等资源置换为进城、养老资本,让乡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促进城乡人员、要素双向流动。新区还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入市制度,土地增值收益重点支持乡村振兴。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新区启动实施五项新增改革试点任务,两年内完成试验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新区还在泊里镇开展省级新生小城市试点,依法赋予其区(县)级行政权力,以点带面实施强镇扩权行动,涉农镇街每年建成2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富民强镇项目。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新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按区域规划、成规模建设,到2020年培植打造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新区还鼓励村居将闲置的现金资产与财政、国企合作,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探索将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转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股权等机制。利用西海岸富民开发公司等平台,将资产收益型扶贫政策向经济薄弱镇、经济薄弱村拓展延伸。建立区直部门、国有企业、民营大企业帮扶村庄发展机制,一个企业帮包一个村,探索路径、树立典型、促进发展。2020年全区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新区还创新统筹脱贫机制,实施偏小偏弱偏远村搬迁发展行动,开展合村并居。其中,今年先行在泊里镇启动“三偏”村搬迁至地铁站点区域发展试点。从2019年开始,每年启动一批“三偏”村搬迁项目。

强基固本,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城乡共建共享

乡村强起来富起来,更要美起来靓起来。西海岸新区正着力实施乡村固基五大提升工程,让广大农民从乡村振兴中看到乡村的美丽新变化,感受到生活新变化。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新区着力推进12个特色小镇延伸完善提升,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小镇,计划到2020年镇街驻地实现供水、供热、供天然气、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全覆盖,238个村庄自来水实现改善提升。新区还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区主要水源地水库进行清淤改造,提高蓄水、供水能力。采取治污、清淤、截水、绿化一体化措施,对流经新区287个农业村的11条主要河道分年度进行综合整治。“2018年全面实现村庄光纤到户”“2020年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等也是“硬指标”。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新区加快农村社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现农村优质学前教育全覆盖。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庄标准化卫生室,充实配置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实现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强化镇街服务“三农”主阵地作用,打造“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平台,今年221处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规范运转,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新区还大力推行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推动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统筹建立农民住房保障制度,推动进城就业的农民和外来人口在新区落地生根。

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新区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生态廊道建设、湿地公园创建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青岛西海岸中央公园,今起三年每年新造林2万亩,2020年林木绿化率计划达到48.5%。新区着力营造新型村镇,重塑多彩田园,2020年全区将建成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域85%以上的村庄将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求。通过组织开展“千村整洁”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今年新区将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新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每年培训一批文化宣传骨干、挖掘一批文明道德模范,表彰“十大道德模范”“十件文明好事”。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乡贤文化,深化新区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推动乡村文化与田园休闲、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等深度融合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新区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乡镇干部、企业经理人等农村能人回村任职,探索村居干部队伍职业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在干部提拔交流、职称评聘、工资福利等方面向镇街倾斜。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确保乡村公众投诉处置率99%以上、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强力推进扫黑除恶打霸治痞,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政策护航,健全投入保障人才支撑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政策护航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撑上,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对此,西海岸新区已有周到的谋划。

在投入保障上,新区强化财政投入,区发改部门每年纳入固投计划支持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乡村振兴发展资金,鼓励乡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同时,新区依托国有企业筹建乡村振兴融资平台,将农村道路、水库等公共设施,改制后村集体的量化资产及未量化的集体建设用地、山林等资源,整体打包融资支持乡村振兴。设立新区农业开发信贷保险、农民创业贷款担保机构,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乡村发展投资基金、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支持金融机构开办农业经营权能、农民财产权能抵押贷款业务。

在土地政策支持方面,新区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采摘设施和农业庄园建设。涉农镇街通过合村并居、宅基地整理、复垦、造地等途径增加的土地指标全部留镇使用,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在人才支撑上,新区确定今起三年每年引进布局农业生产经营、加工营销等高端人才200人,注重选聘农林牧渔、旅游、规划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镇村基层。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下(回)乡创新创业,培养造就一批职业经理人、农业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每年新增城乡就业8万人,扶持创业和技能提升培训500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此外,新区还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队伍,启动了“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工作,选派由102名队员组成的12支工作队,背着“硬指标”深入12个西部镇街(管区)和66个村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派驻帮扶。新区还把农业项目列入区级“挂图作战”,全力推进涉农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