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秦國時期,秦始皇嬴政四處征戰,百姓居無定所,朝中更是宦官當道,上下皆苦不堪言,但是也不乏於忠於秦始皇的蒙恬、章邯、司馬欣、李斯等人。而在這所有的忠臣中有一人的忠誠度卻是讓後人對他褒貶不一,那就是秦朝大將章邯,章邯原是秦始皇的貼身護衛,在秦始皇被多番刺殺之下,都是章邯將其救出,章邯輔佐兩位皇帝,其中秦二世胡亥縱然暴虐無道,不得人心,沉迷酒色,但是忠心耿耿的章邯亦是願意為秦國土地出生入死,在風雨飄渺的秦末年間,章邯的奮起一擊為秦朝土地灑下了最後的忠貞熱血,但是,隨著秦朝的沒落,對朝廷絕望的章邯最終還是沒有擺脫降服楚軍的命運。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軍中大將,淡泊名利

章邯,是秦朝時期的一位著名大將,精於軍事戰略,熟知秦朝各國地形,家中世家輔佐皇室貴族,深得皇帝信任,章邯個性寬容大度,不在乎功名利祿,只是熱衷於軍事專研,國家有難,章邯會第一個衝到最前線。但是章邯卻是在很多事情上猶豫不斷,過於心善,對朝廷更是一味的愚忠,導致很多將士冤死戰場,但是最後的投降,導致二十萬秦軍蒙羞被殺,這樣的結局讓章邯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委屈與愧疚,導致章邯抱憾終身,而自己的最後一次選擇更是讓後代人對章邯的效忠充滿了各種辯解。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內憂外患,盲目效忠

章邯在多次討伐起義軍屢戰屢勝的情況下,讓敵人聞風喪膽,卻也是讓朝中“朋友”趙高嫉妒不已,趙高深知章邯要是將流民討伐完畢,大勝而歸的時候,自己朝中的威望自然會被章邯比下去,章邯要是得以回朝,自己或許會性命不保,但是話說回來,章邯要是真這麼想的話,想必秦朝或許會多存留幾年,胡亥也不至於死於趙高之手。常言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所以趙高身處宮中依舊沒有閒著,假借天子之名,對章邯么五么六,想盡辦法給這位忠臣扣各種謀反或大逆不道的罪名。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為了使自己的威望不至於丟失,趙高假模假樣的為章邯舉辦慶功宴,可是這場慶功宴卻是鴻門宴,司馬欣帶領一隊人馬企圖聯合朝中韓談等人的裡應外合刺殺趙高,但是老謀深算的趙高早已預料此事,但是為了將章邯光明正大的賜死,以向章邯敬酒正好躲開了公主鋒利匕首的刺殺,公主的勇敢行為,讓章邯大吃一驚,然而章邯在其一側,只能目瞪口呆。其實論說章邯的忠誠,趙高以及胡亥對章邯的為難,讓這個事反而是陷入一種讓所有人心寒的境地。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久經沙場,百戰百勝

秦始皇駕鶴西去之後,趙高挾持天子胡亥把持朝政,朝中所有大臣皆對趙高俯首帖耳,胡亥不諳世事,對於朝中大事更是避而不聞,這使得趙高更加肆無忌憚,隨著流民四起,倭寇起義,他國貴族復辟,朝中已經開始走向沒落,在無可奈何的時候,趙高借用天子之名,臨危受命章邯為大將軍,討伐逆賊。說到章邯討伐,對於章邯而言,忠君報國是他作為為人臣子的本分,所以他明知這是趙高的計策,但是隻要是天子的聖旨,章邯還是義無反顧的順從。不得不說章邯捨身報國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盲目的效忠才是他悲哀的開始。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在討伐的過程中,章邯可謂是百戰百勝,對於這些普通的起義,根本就難不倒章邯,隨著討伐的時候屢建奇功,趙高身處宮中,擔心章邯功勞高過自己,便秘密派奸細阻撓章邯建功,即便身邊的人將此事報告給章邯,但是章邯依舊無所謂,只是專注於打仗,並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敵人並不是這些倭寇,而是朝中的宦官趙高。章邯利用自己的軍事謀略將十多萬死囚充分發揮出了五萬精英的氣勢,整裝待發,一路南下,百戰百勝,鉅鹿之戰,更是大敗項羽。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情感坎坷,失去愛人

說到章邯的個人情感,其實章邯對於感情之事總是不善於交談,所以在與始皇嬴政巡遊的途中,張良刺殺導致隨行的晨曦公主也深陷圇圄,但是戰無不勝的章邯還是用自己的機智將晨曦公主救出,而正是這樣的救命大恩,讓這位公主從此心許章邯,即便章邯心中很是喜歡,也從不露於其表,這讓公主卻是處於兩難境地,在臨危受命被趙高派往平原殲滅賊寇,公主臨行時才主動與章邯將軍吐露自己的心聲,而這正好被趙高抓住了軟肋,但是不服趙高掌控的公主,寧死趙高搏鬥,直至最後慘死,這個時候,章邯才明白自己對公主的愛之切切,但是已是悔之晚矣。

秦人章邯忠肝義膽,一生忠君愛國,結局甚是悲涼


總評

章邯的一生,其實是很可悲的,縱然輔佐兩位皇帝,忠心耿耿,但是在朝廷內憂外患的背景下,愚忠的行為卻是讓很多人無不為他他感到唏噓,以章邯的才幹與軍事謀略,帶領幾十萬大軍,與兵士較少的楚軍決一死戰,孰輸孰贏還不得而知呢?像劉邦這樣的一群散兵,章邯拿下此草寇更是易如反掌,換句話說,章邯擁有項羽與劉邦結合的優點,既有軍事謀略,且有精練的軍事團隊,更有接濟百姓,體恤萬民的寬容胸襟,所以說章邯要復辟秦朝,滅掉趙高,取而代之皇位,繼續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章邯個人的追求只是馳騁沙場,對於權力不為所動,但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兩個優點最後讓他遺憾終生,不想讓自己的將士再受征戰之苦,便投降楚軍,但是楚軍與秦軍的仇恨早已是根深蒂固,所以章邯的投降只會讓戰士繼續受人侮辱罷了,但是朝廷的敗落,章邯已經完全迷失了效忠的方向,就像是一頭一直被繩牽著的一頭猛獸,繩子斷了,自己不知道該走向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