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八達嶺高速改變曾經的“馬拉松”進京路

1990年初,我入伍來到延慶縣西撥子鄉一個名為東溝的小山村,在那裡度過了難忘的20年軍旅,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村民給我留下難忘的人生記憶,但讓我最難忘的還是那進京的路、進京的車。

本文作者何昌營,1990年2月入伍,參加過“抗擊非典”應急消毒等大項軍事活動,2008年12月轉業入警,現為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府右街派出所民警。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八達嶺高速改變曾經的“馬拉松”進京路

1993年12月作者(左)與父親、妹妹在駐地合影,身後白帶處為當年進京路。水塔處為老京張鐵路西拔子站。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從駐地進京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坐汽車從八達嶺繞山路經居庸關到北郊市場,另一條是坐火車走老京張鐵路到西直門。但是不管走哪條路坐哪趟車,都會讓你感到身心疲憊,所以,我們都怕去北京。

先說坐汽車,那八年,從延慶發往北郊的車一天就一趟,為了能趕上車,我們必須提前一個小時到西撥子車站等車。夏天等一小時無所謂,畢竟塞外的太陽還不算毒;冬天就難過了,車站處於山坡下的風口,經常是大風夾著雪裹著沙石,吹得人東搖西晃,不到20分鐘手腳就都麻木了。

終於上車了,車上人很多,只能扶著把手,站在過道里,車走平路還能站穩,當駛過八達嶺到居庸關這一危險路段,山高坡陡,站在車上如盪鞦韆,當車從山頂往下盤旋時,更是像坐過山車。再說這車,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尤其是夏天,車一過昌平環島,就明顯感到熱,還沒到北郊車站後背衣服就全溼透了。

雖說坐汽車辛苦點兒,但汽車速度快,大家都願意坐。然而駐地地處塞北,氣候複雜多變,入冬後經常出現雪天或大霧,有雪有霧就會封山封路,進京就只能改為坐火車了。

我與改革開放四十年:八達嶺高速改變曾經的“馬拉松”進京路

1997年6月,作者著“迷彩”作訓服在京張高鐵滾天溝隧道上方留影

那十幾年,每天經過駐地小站的短程火車僅有一兩趟,而且又破又慢。說它破是因為這車酷似“悶罐車”,這些車都是主幹線路上淘汰下來的舊車,座椅和靠背上全是窟窿,裡面的海綿都裸露出來。車內沒空調,冬天坐在車上像坐在冰窖裡一樣,必須穿上軍大衣。車上配套設施差,經常停水停電,喝水洗漱上廁所都是問題,女廁所外經常排著近一車廂遠的長隊。

說它慢是因為這車有點“老爺車”的味道,火車沿老京張鐵路走,車速很慢且逢站就停,猶如“蝸牛”在崇山峻嶺中爬行,遇有會車或緊急情況,必須停車避讓,車往往會停在前不見村後不著店的山谷裡,經常是臨時停車一兩個小時,我們只能在車上打撲克、侃大山來消磨時間。最麻煩的是上廁所,車一停廁所就關了,別的事都可以扛一扛,這上廁所沒法扛,我們只有跑到山腳下的小樹林裡就地解決。

1998年1月,八達嶺隧道穿越長城內外,北京到八達嶺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快速路直達延慶城區,“天塹變通途”,八年“艱苦卓絕”的“馬拉松式”進京旅程宣告結束,我和戰友們激動的擁抱在一起。京延快速路通車後,延慶到德勝門的長途919路開通,有大站快車、直達快車、直線車等多條線路運行,車型全部為豪華大巴,全程開啟空調音響模式,上了車就舒服得昏昏欲睡,直達車全程走高速,一小時十分鐘就能到達市區,一天兩個來回沒問題,真是上班辦事兩不誤。

喜訊是一個接著一個,2008年7月,奧運會開幕前,鐵路S2線試運行,“和諧號”像一條長龍穿越“四季花海”,我和戰友們又一次激動得熱淚盈眶。上了車會讓你耳目一新,柔軟的座位,潔淨的靠椅,就如同坐在飛機的特等艙裡一樣,禮貌漂亮的服務員給你端茶送水,聽著音樂、打著瞌睡、做著美夢,一小時不到就到達北京北站。

新時代新氣象新目標新希望。為成功舉辦2022年冬奧會,方便沿線群眾出行,京張鐵路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目前,連接關內外的滾天溝巨大隧道工程已經竣工,2019年12月,京張高鐵將全線開通,到時北京到八達嶺的時間僅為20分鐘,也就是說,在車上吃盒方便麵的工夫就到站了,那速度真是快趕上坐“火箭”了。

(原標題:我的八年“馬拉松”進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