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學霸不上輔導班依然牛,而其他學生,經常上輔導班還是成績平平?

科學生活樂


上輔導班可能能提高成績,但拔尖的成績一定不是靠補課補出來的。學霸不上輔導班依然牛,靠的最主要的有兩點:智力和自制力。經常上輔導班還成績平平,缺的也是兩種素質:主動性和思考力。

學霸的聰明來自自律

2019年高考剛結束,最高分應該是廣西的理科狀元楊晨煜,730分,其中數學和英語滿分,理綜和語文各扣10分。看過有關他的採訪,談到學習經驗,他表示高中沒有上過任課輔導班,他媽媽說“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問題能力的時候就已經養成”。而在上學期間,“不管是一個月還是一週、一天,都要有計劃、有重點、有監控、有反思。”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培養出來的超強自制力。

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

聰明的學生很多,自律的人也不少,但是最厲害的一定是比自律的人聰明,比聰明的人自律。高中的學習沒有不辛苦的。在高三備考階段,楊晨煜同樣是每天都是晚上十二點多才睡覺,早上6點起床,常常是教室最後一個離開的同學,寫的卷子真的能堆成山,對學習的刻苦與專注,遠非常人所能及。

學霸從來都不是書呆子,書呆子也難成學霸

對楊晨煜來說,學習是首要任務,但不是全部任務,他興趣廣泛,關注時事,寫書法、打羽毛球、踢足球平時喜歡看紀錄片,對科研感興趣,甚至在高考前夕,依然堅持每隔一天就去操場跑步。另外還有幾位接受採訪高考狀元,同樣沒有一個人只喜歡讀書,多少都已一個或幾個有益的興趣愛好,這樣有助於勞逸結合,適當調節高中枯燥的生活和緊繃的神經。

盡信書不如無書,過分依賴輔導班會導致自我學習能力的缺失

校外的輔導班,一般是輔導老師結合學校的教學內容和近年的考試題目,從中總結出規律和方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比較精煉的總結,但是這種蓋度概括的知識點和方法,只會對部分學生有效果,要求學生有較為紮實的基礎,以及較為主動的學習態度,被動接受,依靠記憶,缺少理解分析的同學,即便上再多的輔導班,也難有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是因為習慣了被動等待別人把知識點歸納概括好,希望通過輔導的方式走學習的捷徑,但是學習從來都是自己的事,別人總結歸納得再好,沒有自己的知識框架,聽再多也是零散的知識點,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因而很多時候也就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遇到綜合考察的題目就會變得束手無策。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霸和普通同學的區別,很大程度是來自於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性,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會讓他們有自己深刻領會的知識結構體系,這是再多的輔導難以帶來的。


象牙塔裡講故事


作為老師,同時是沒有上過輔導班的“準學霸”來回答這個問題。同時,本人還有一個確實沒有上過輔導班的“真學霸”侄女(高考時的地級市文科狀元),或許可以因此提供更為直接的建議。

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討論輔導班對於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我個人的觀點是,輔導班對學生而言,僅僅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換言之,不能將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完全寄託在輔導班上。

那麼,為什麼有些學霸的確不上輔導班呢。我個人的經歷,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借鑑意義。因為我讀書的時候距離現在有些遙遠,以至於那個年代不存在什麼輔導班。就以我的侄女為例吧。她成長在一個輔導班盛行的年代,而且她從小到大的確沒有上過課業的輔導班(鋼琴等業餘愛好的培訓班除外)。她的學習一直是自己完成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她曾經進行過一定的溝通。在她的意識之中,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最為關鍵的不是有多外力能夠幫助你,而是你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如何。換言之,如果學習習慣和方法出現了問題,即便是再好的課業輔導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最簡單地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的是,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們在同一個時間段、同一個教室內聽同一個老師的授課,但最終考試成績卻優劣分明。那為什麼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會出現學習效果方面如此之大的差別呢?這是因為,影響學習的原因不在於外界,而在於學生本身。如果學生自己缺乏足夠的學習能力,那麼再多的外力也無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例如,脾胃有問題的人,即便面對滿漢全席也動不了幾筷子,縱然硬吃進去也消化不掉。反之,脾胃好的人,就是啃饅頭吃鹹菜,也可以津津有味,足夠飽腹。所以說,對於學習而言,學生自身的問題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我的侄女的學習,從各個方面來說都很好,諸如學習態度、學習的自律性和規劃性以及學習方法等。作為一個老師旁觀者,我認為無可指摘。其實,我和我的侄女同感的是,如果學生採用真正地依賴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學習,他會發現這種方式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於根本沒有節餘去參加輔導班

我們做家長的,甚至做老師的,有時候急功近利,或者過於焦慮,因此總是盡力去尋找一些外力來幫助孩子,意圖讓孩子能夠在這種助力的推動下迅速成長。殊不知,就本質而言,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起到決定作用的是孩子自身素質。因此,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花費了很多的金錢和精力,孩子也投入了巨量的時間參與輔導班的學習,結果卻效果平平。

總之,對於輔導班的作用,我個人認為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徹底排斥。輔導班應該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教學輔助。這種學習方式更適合於培優,即給予學有餘力的孩子以課業學習以外的超綱學習,而不太適於推動後進學生的課業學習。對於這樣的同學,加強自身學習習慣的培養、矯正自己的學習方法更為重要。


理科博士再學習


讀書也是一件講究技巧和天賦的事情的。當然,自身努力佔絕大部分。

比如悟性這件事,每個人的強弱不一,而在不同方面,又還存在差異。

小時候我在作文方面悟性很高,但是語文成績一般。因為我從小喜歡看童話故事書,很奇怪的是,看的多了,居然寫作文也能寫的好了。可是對語文試卷的題卻經常搞不清東南西北,比如最喜歡考的中心思想,對這樣的答案總是很模糊。

上了初中,依然作文寫的好,數學也學的很棒,而語文成績依然學不明白。我們那個年代,沒有什麼輔導班,加強班一說,都是晚上自習做習題,有老師值班,不懂的可以問老師如此這般。

上了高中功課變多了,連我擅長的數學也變成了高數,變得我都不擅長了。奇怪的是,作文一如既往還是我最擅長的。

然而從始至終,我沒有參加過任何關於寫作方面的加強學習,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班。然而我的寫作課,居然從高一一直領先於整個年級。

或許,這就是我自認為的天賦吧。但是天賦不是與生俱來就夠了,它需要後天的努力,我從小學寫日記寫到高中,這或許可以理解為我為什麼這方面比別人稍微好一點的原因吧。

但是在語文上面,我的成績差的有點不能理解,語文老師也經常說,為什麼明明作文寫的很好,可是語文能力這麼差。


阿札希


我是一名80後,2003年參加高考,985畢業生一枚,從小學到大學,從未參加過輔導班。

原因:

第一、 那時窮,家長沒錢給我們上輔導班。

第二、 大家那時都窮,有錢上輔導班的人很少。

第三、 那時上輔導班的人本來就少,班上同學普遍沒上過輔導班。

時代不同了,現在哪裡有幾個學生沒上過輔導班?

我家娃,10後,5歲就開始上輔導班:鋼琴班、國際象棋、英語,每週都要在各個輔導班中間穿梭。

周圍朋友家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哪有幾個不上輔導班的?

但在這樣的形勢下,依然有一些學霸不上輔導班,成績卻依然頂呱呱。

為什麼?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哈佛大學董事艾倫·本森先生曾這樣評價中國學生:“中國學生堪稱世界上最勤奮的群體,中國紮實的基礎教育也使學生具備巨大的求學優勢。但是也有一些學生雖然知道應該去學習,卻忽略了應該怎樣去學習。”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即使不上輔導班也依然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那麼,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

1、 勤于思考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建立知識樹。

2、 張弛有度,遵循大腦規律來學習,不要一味地使用“蠻力”來用腦。

3、 用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積極性,自主去學習。

第二、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學霸學習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每個家庭,才是孩子最初的起跑線。

比爾·蓋茨媽媽曾說:“兩個民族的競爭說穿了是兩位母親的競爭”也是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好的家庭,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優勢教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2、良好的家庭氛圍,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力。

3、寬容開明的父母給孩子更多成長空間,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三、學霸們自主學習能力強,在家學習效率遠比上輔導班高。

學霸一定是勤奮的,即使他不去上輔導班,依然會在家裡進行自主學習。

並且,通常情況下,出於自發性的主動學習,遠比被父母逼迫著看似勤奮的學習,學習效率更高,也更加能夠沉靜下來去思索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更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結語

“勤奮+健康的心理+正確的方法”才是學霸們脫穎而出的重要秘訣。

這跟他們上不上輔導班沒有關係,有些學霸即使不上輔導班,依然會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不斷努力;而有些學霸知道自己知識的不足,也會去參加輔導班。

輔導班是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永遠是學生自己。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一枚,80後辣媽。致力於構建專屬於媽媽的家庭教育課堂,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這就是學霸和非學霸巨大的差別了,對於學霸來說,課本的知識幾乎不用看太多遍就能完全理解。而且平時做題效率也是特別高,對於做錯的題目,看過一遍就能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錯了,下次就可以避免相類似的錯誤。而對於非學霸來說,學習可能是無聊的,痛苦的。而且在學習的時候狀態還經常不在線,這也就說明了。普通學生雖然補課但還是學不好的原因。只是沒有理解知識的內在,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我是從普通學校考研到985學校的,可能從別人來看,我就是從“學渣”到“學霸”的。高中的時候我英語特別不好,每天上課雖然都在看似的認真聽課,但是大腦似乎完全沒有接收到任何知識,兩個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老師,但是對於老師講的內容基本是理解不了,注意力不集中,基本沒聽老師講幾句話自己又幹別的事了。但是我高中時候比較喜歡數理化。對於數理化老師傳授的知識,我能很快的理解其中具體原理,並且學起來很有趣,很輕鬆。

高中時我英語也補過課,但是在補課的時候,雖然能聽懂一點,但是我依然不知道怎麼用所學到的知識。而且,自己也不願意複習英語,這也導致了聽一遍,雖然當時懂了一點,但時間不久由於不復習,又會忘掉之前的知識,然後更不願意學英語了,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高考中英語考得特別差,導致進入了一所普通學校,但是不甘心自己英語不好,最後經過考研。進入了一個985學校。

所以以我的經驗來說,要想學得好,就必須理解知識,如果不理解,就算補再多的課也沒有用!



最後祭出我的研究生畢業證書,以紀念我的青春。


快樂的學習


這個真的有幾方面的勸告!

1,天生腦子好使,我知道的有11歲就上合肥中科大的,這個沒有辦法!!

2,找到了好的學習方法,任何方面都有規律可循,我在學校時,方法比較笨,老爸就是開學前,讓我把每本課本的目錄背過,數、理、化是背每章的公式,語、地、史講一遍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下大體意識,生字,公式代碼不會統統不管,自己上課問老師!再就是上課前看一遍,不懂的用鉛筆劃上,聽不懂,再問老師,下課後,閉眼過一遍(通常三分鐘就過,)做作業前再過一遍,睡前再粗濾一下,濾著濾著就進夢鄉了!哈哈哈

3,愛好,容易偏科,象陳景潤,愛因斯坦都屬於這一類!!

4,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不屬於搞科學文化的,在其他方面也不輸人的,像郎平,劉威,黃勃,戴玉強。他們的學習成績可以說是一塌糊塗,所以,強逼孩子按自己的思路走,很不明智!!


甄善仁


為什麼學霸不上輔導班依然牛?學霸之所以叫學霸人家智商在線啊!

人家知道自己在幹嘛有學習的目標啊!再說了,誰說學霸不補課的,我家隔壁的學霸別人讀書的時候他在學,別人玩的時候他還在學。

學霸是自己主動在學,是幫自己學。而其他學生是在幫爸媽學。哪怕給她報了輔導班她自己不想學還不是一樣白報了嘛!

學霸和普通學生的最大差距在於主動學習的自覺和勤奮!

這是從我家老大老二身上領悟到的。老大自己不想學總想著玩總想著是幫我們讀書,給她報輔導班補數學每次去要我們催慢慢吞吞懶得學。老二自己主動學,給她報特長興趣她每次自己看時間自己去,不用我們喊。這都是一個爹媽生的啊,我們也是快瘋了。希望老三能和二姐學吧!


筱菡辰媽媽


學霸通常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超強的自律能力,我家閨女的學習習慣從四年級培養起來的,進入四年級學會了利用碎片時間,每天放學回來差不多可以完成三分之二作業,這一年孩子的狀態非常強,各科成績都有明顯的提高,我們沒有在外面上奧數之類的班,我們只堅持了舞蹈游泳和英語,英語我是真的輔導不了所以一直堅持著,由於現在孩子們缺乏鍛鍊所以讓娃從四年級開始堅持長訓游泳,希望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現在家長大部分存在焦慮心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上這班那班就著急,其實任何事情都要量體裁衣,主要要找到自己孩子的不足點去補充,而不是把孩子隨便放輔導班求心安。孩子的學習時間不能排的太滿否則孩子就沒有思考的時間,這樣長期下去不僅上課外班沒有效果而且還會養成惰性心理。最後弄得得不償失。


嘉加琪



賈永橋男人本色


當年我讀書那時候,就從沒上過補習班,而且我還是學習小組的組長,班裡的幾個差生都在我的小組裡由我幫帶,其中還有一個是多次留級的,在我的幫帶下,最終我們班成為全級優秀班,全班都全部成為紅領巾學生,在小學五年級時期,我們班成了學校實驗班,五年級參加了學校畢業考試,結果全班全部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