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不散?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

疫情期间,没有办法跟朋友约着一起吃饭,在家里宅的时候,倒是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约了晚上六点一起吃晚饭,却在4点多的时候,内心焦灼不安起来。手机的屏幕显示,目前电量仅剩18%。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过了一会再去看,发现只有16%,到了5点半左右,只有5%的电量了。无奈之下,只能给朋友发微信消息:我的手机快没电了,我会在六点之前到约定的餐厅,不见不散。

很快,收到朋友的回复,好的,不见不散。

顿时一种暌违已久的情绪从内心涌出,这四个简单的字眼令人竟有些莫名的感动。我想,我应该是从不见不散这四个字中隐约中再次感受到了古时候那种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一种关系状态,那就是言必诺,行必果,那就是一言为定,一诺千金。

不见不散?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


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朋友间如果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就会想法设法去赴约,因为如果无法赴约,有可能两人便会失散在茫茫人海之中,再也无缘得见,所以彼此都会很珍惜这个约定。

所以那时候,我相信你会来,所以我会等。我相信你在等我,所以我一定会去。

听过一个讲述朋友间遵守约定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叫范式的书生,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时认识了汝南的张勋,并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两人一起请假回家乡,分别时,范式对张勋说,两年之后我会回来,到时候我会去拜访你的父母大人。两人一起约定了再次见面的日期。两年之期很快就到了,张勋告诉母亲范式即将来访的事情,并请母亲准备美酒佳肴来款待范式。母亲说,傻孩子,两年前约定在千里之外见面,你是不是撒?张勋说,我相信范式会遵守约定,他一定会来。母亲说,如果真的来了,我一定为他酿一桶好酒,好好款待他。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了。母亲于是也履行了承诺,果然酿了好酒招待范式。

不见不散?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


古时候,一旦两人约好见面的地点,因为无法中途修改见面的时间地点,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约定的时间到达约定的地点等待对方。

所以在那时候,我会在约定的地方等你,你若不来,我便一直等。

在《庄子》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尾生抱柱。讲的是一个叫做尾生的年轻人,约了心上的姑娘在桥梁相会,打算见面后一起私奔。不料左等右等姑娘都还没有来的时候,老天突降大雨,引发了山洪,洪水没过了桥面,接着又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尾生想起和姑娘的誓约,就死死地抱住桥柱不肯离去,直到洪水将自己全部淹没也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最终溺水而亡。

无论是故事里因为遵守约定而喝到美酒的范式还是因为遵守约定而悲催地送了性命的尾生,无外乎都显示出古人对于遵守约定这件事的重视和推崇。人们都愿意结交君子,也是因为君子对于遵守自己的诺言做得更加彻底,更加有条件。


不见不散?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


但在现代这个信息发达社会,人们在遵守约定方面却做得越来越随意了。虽然两人约好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见面,但因为通讯的便利,有了手机可以时时联系,对于对方何时抵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已经可以准确到分钟,所以人们常常说掐着点到。

现代社会里,因为通讯手段的发达,违反约定的成本似乎也降低了。因为即使有了约定,也可以打个电话告诉对方更改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或者是直接告诉对方自己因为什么原因而必须要晚到一些。这些改变看似是进步,因为这样就不需要一方苦苦地傻等着另外一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似乎印证着现代人对于承诺的随意以及对于信用坚守的消融。

不见不散?不好意思,手机没电了


对于古人来说,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的可以即时联系方式,双方完全凭借的是一种对于对方的完全的信任。是一种笃信和确定支持着两个人坚定着彼此的内心的信念。不见不散,意味着,我见不到你,我会一直等着你。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了方便的即时联系方式,地点和时间有可能随时会被对方变更,反而会催生了一种现代人独有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

不见不散,现在必须需要有即时联系作为技术支持才可以实现。否则,不见不散,则意味着,我要么手机没电了,要么不见,就这样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