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到底是什么来历?

聚膳源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当中,妙玉这个人物和秦可卿一样,都是有故事有秘密的人物。

妙玉的反常在于其实际身世地位和她的举止行为的高贵感,高傲感以及贾家对待这位相当于“买来”的“尼姑(带发修行)”的毕恭毕敬甚至是逆来顺受的谦卑态度之间的明显的反差。

妙玉的身世并不复杂,书中交代的算是比较清楚,也算简单明了,但是在这个身世的背后,确有一些令人疑惑,并进一步对她的身世产生怀疑的地方。

首先,妙玉出身于一个官宦人家,但是这个官宦人家究竟有多大呢?从一些细节来看,应该是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地位和实力更大才对。

书中交代,妙玉从小体弱多病,并且总是治不好,所以就求佛,求佛也是不能白求,求佛就要许愿,妙玉家许的愿就是不断的往庙里送妙玉的替身儿。

要知道这些个替身儿都是要靠“买”的,就是等闲的官宦人家,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买个一个替身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妙玉家的水平是“买了许多”,有多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三两个,这个替身儿并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僭越是犯罪。

但是这么厉害的家庭,在妙玉的父母双亡之后,却好像“人间蒸发”了。当然,就连妙玉的师父也圆寂了,这个妙玉就由几个使唤丫头和嬷嬷的服侍下,在庙里生活,但是她的生活依然是“高贵的奢华”,这一点后面会说到。

第二,就算是出生于官宦人家,但她本人说到底也就是个“尼姑”,只不过是带发修行而已,但是妙玉表现出来的高傲是和她的身份极端不符的,妙玉的高傲,不是脱俗的那种,而是有强烈的地位认同感的那种高傲。

贾家为了元春省亲,特意花巨资修建了大观园,既然叫“大观园”,那里面几乎就是什么都有,还得什么人都要有,贾府给大观园里采买了戏子。大观园里修建了庙庵,自然就要一些道姑尼姑什么的,妙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进入贾府的大观园的。

但是妙玉的入驻,不像其他的那些戏子道姑什么的,拿钱买就行,她是要请的。并且一般的人是请不来的,需要贾政的老婆王夫人“下帖子”来请。

以妙玉的现实地位和处境,嫉世愤俗的情绪会有,并且从严格意义上讲妙玉在尼姑庵还不能算是全心全意出家,贾府并非一定要找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做个法事都不会有多顺当,但是王夫人的确是“屈尊贵体”的下帖子请了妙玉,而妙玉似乎也没客气,对贾府的邀请,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妙玉在贾府的表现,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四个字:高人一等。无论是面对像宝钗黛玉等贾府的小姐们,还是对待那个被贾府上下捧在手心里的贾宝玉,妙玉的态度基本像是昂起下巴,眼睛向下。即使是面对贾母,妙玉的表现也是不卑不亢,甚至对贾母喝茶的习性了如指掌。

这样的态度,和妙玉几乎落魄的身份很不相符。这种态度是融入妙玉的骨子里的,并非妙玉刻意而为,而任何人的率性而为的后面,都是要有足够的底气支撑。

就像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的率性而为大约也就仅限于“酒壮怂人胆”。妙玉没有太大的才气,但是骨子里的高贵,高傲,是不用酒来壮胆。

第三,妙玉的生活尽管算是比较清淡,但是绝对不是“贫穷”,她拥有的那些顶级的甚至是绝品的茶具,在妙玉的眼里,只不过是用来略显炫耀的招待客人,并且说扔就扔。

视钱财如粪土,大约有两种境界:第一种就是金钱多的如粪土一般,另一种就是没有尝到金钱的滋味。妙玉肯定不是后一种。

而从书中描写的妙玉泡茶用的水,尽管有些夸张,但是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一个事实:妙玉的生活环境曾经是非常的“奢侈”。这种奢侈不是简单的奢靡,而是带有相当明显的等级特征的奢侈——用钱买不来的奢侈。

从这些表现和生活细节来看,妙玉曾经的生活,肯定不是一个“官宦人家”可以做到的。妙玉的生活状态不是仅仅“富有”这么简单,而是“高高在上”的生活状态。

第二,妙玉的生活状态的改变不是父母双亡之后的落魄,而是遭遇一种突变的心理失衡,生活环境的落差和精神上保持的高傲,高贵让妙玉的“嫉世愤俗”有了合理的解释。

所以,就像秦可卿一样,妙玉也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只不过她的身份更像是某个“王爷家的千金”,按照我的判断,秦可卿像是皇帝的私生女,而妙玉则是像某个王爷(忠义亲王老千岁)家的孙女之类的。


步武堂


怀古诗中的《交趾怀古》有一联是,“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须说子房"。这联诗看似很直白,实际寓意丰富,意义重大,忽略了它就忽略了其中的重要信息。

首先,这联诗交代了妙玉和李纨的出身。妙玉何许人也?她原型叫张金哥,其远祖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汉开国元勋张良张子房。曹家的祖先也是西汉开国功臣,就是后来一度成为宰相的曹参,张家和曹家那才是名副其实的世交。李纨的原型叫马兰,她的远祖是东汉复汉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也是世家。

其次,回答了妙玉与李纨的区别和思想立场。张家和马家都是兴汉保汉的,表面上这里的汉是指汉朝,而深层的意思则是指汉族,由此可知妙玉和李纨都是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人。李纨并不是讨厌妙玉,妙玉也没有得罪李纨,书中设置李纨讨厌妙玉为人这句话,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递上述真实的信息。

再次,其实这一点更重要,就是交代了妙玉自尽的地点交趾(今越南河内一带)。张良和马援都是一代豪杰,声振中外,但妙玉和李纨则不同,李纨死于金陵郊外的田庄子,虽然官府给她立了贞节牌坊,影响很大,但只限于国内;妙玉死于交趾,她的死不仅国内知道了,而且整个东南亚也知道了,所以才说“声传海外播戎羌"。

妙玉之所以有那么多古董,敢当面挖苦宝玉,原因正在这里。欲知详情,下次再见。


gaotzy


妙玉是何许人也?


一、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本是苏州仕宦名人家小姐,因常年多病,家里帮她买了许多替身出家也不管用,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后来因贾府元春被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建造大观园预备元妃省亲,妙玉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随师父来京,王夫人命人下帖子请她入住栊翠庵。


二、妙玉是性情中人


妙玉自小在佛堂度过,但她尘缘未了。自从住进贾府栊翠庵,她与贾宝玉关系好,暗恋于他。与贾府中黛玉、宝钗、湘云、惜春等关系也比较密切,与邢岫烟有师友关系。《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在栊翠庵喝茶,妙玉另请黛玉、宝钗到耳房喝梅花雪茶,并把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茶给宝玉喝。贾宝玉生日,妙玉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的帖子给宝玉,害得宝玉请教邢岫烟如何回帖。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凹晶馆庵”联诗,妙玉的诗才外露,才情比黛湘可谓棋高一着,“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一改黛玉、湘云联诗凄楚之气。


三、妙玉是无奈之人


妙玉美丽聪颖,性情高洁,不卑不亢,文墨极通,经典也极熟,多才多艺,茶道精通。她的“判词”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但她身为槛外人,一直“云空未必空”。“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她认为“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她的心理是被封建礼教扭曲的,她的感情是被封建礼教扼杀的。妙玉既想保留自己的闺阁面目,又摆脱不了和青灯古佛做伴的女尼身份;既蔑视权贵,又不得不依附于权贵;既渴望爱情,又冲破不了身份的限制妙玉出家,是无奈之举,她同样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都不是无端评价。曹雪芹通过妙玉这一形象,表达他对不合理的末世社会现实的愤懑。



青山红豆心


妙玉是秦可卿死后才进入贾府的金陵女子。这个女子跟秦可卿一样有着谜一样扑朔迷离的身世,一直是红迷们争论的焦点之一。

从王夫人慎重其事正式下帖子去请妙玉来看,妙玉的身份之高贵,家世之显赫是在贾府之上的。

宁国府秦氏死后,荣国府又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女子,她们之间或许有某种极其微妙的关联。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借妙玉奉茶,众人吃茶,与黛玉宝钗宝玉分享梅花雪,其中特别写到了“成窑钟子”,“清一色官窑脱胎盖碗”,咱们先就“清一色官窑脱胎盖碗”来说,官窑,顾名思义,就是御窑厂皇家高级定制瓷器,“脱胎”是指一种制瓷难度非常大,且非常复杂的工艺,其成品以薄,透,秀,美,雅为特色,此类瓷器多是康熙雍正皇家贡瓷,也不乏有皇族,比如附马公主府,王爷府得到的皇帝赏物。

那么妙玉怎么会有这些“官窑脱胎盖碗”的呢?只有两个可能,一:这些“官窑脱胎盖碗”是妙玉昔日府上的旧藏,妙玉昔日的家世非常显赫,远在贾府之上。二:妙玉家的这些“官窑脱胎盖碗”,是皇帝对妙玉父亲的赏赐,妙玉的父母曾跟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

如果有人说秦可卿是皇家太子之女的话,那么妙玉更像一位皇家郡主,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妙玉为什么会用那么多名贵的茶具,一点儿也不足以为奇了,一定程度上,从几只名贵的茶杯,也许能窥见妙玉的身世之谜。





春江水月倾落星河


关于妙玉的身世,可以看【曹氏家谱】。曹雪芹母亲纪香竹,乃纪晓岚女儿。纪香竹与曹雪芹的父亲生一男一女。男孩曹雪芹,女孩曹妙玉。

曹妙玉经外公介绍,3岁那年与刘庸孙子刘海订下儿童亲,刘海长到15岁,比刘庸还罗锅,妙玉死活不愿意。天有不测风云,曹家败落,被抄家。妙玉成为官奴。

妙玉为天下才女,怎甘为奴?16岁出家白云庵。嘉庆三年,嘉庆帝游白云庵,与妙玉相遇,一见钟情,白云庵嘉庆三戏妙玉,终于在观音堂内,妙玉把初夜给了嘉庆。怀上龙种,生下一子,起名旻宁。孩子一周岁,被嘉庆带回宫中,就是后来的道光。

妙玉失去儿子,伤心欲绝,曾在刘家河畔的歪脖树上吊,被刘姥姥救下,三个月后与刘姥姥进大观园。妙玉没有死,道光皇帝后来五次微服私访,暗寻母亲妙玉,终于在玉泉山母子相见。

妙玉死在大观园之说,是为了掩盖道光身世,妙玉活到82岁,死后葬在东陵东,墓碑有道光御笔亲书【妙太后是俺亲娘】。


白这个颜色


多处细节暗示,妙玉极可能是皇家的人,妙玉的身份至少不低于贾府。

证据至少有五处。

一、妙玉的替身儿们

妙玉自小多病,父母为她买了许多替身儿,都不中用,为了保全性命,妙玉自己入了佛门,这病才好了。

许多替身儿——

这个待遇在《红楼梦》里是独一份儿!

举两个人的例子比较一下:

荣国公贾代善是有替身的,就是清虚观里的那位张道士。贾代善是荣国府爵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身份高贵,也可能是年轻时身体不大好,国公府为大公子找个替身儿出家,无论身份地位都在情理之中。

红楼梦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也是从小多病,癞头和尚都要度她出家了,还断言父母一味舍不得她,这病一生也好不了。林家多方求方配药,却并不见林家为女儿找替身儿。林家肯定不是缺钱,也不会是想不到。唯一的障碍可能是等级原因了,除了皇室子弟,一般贵族大约不太有资格,尤其是不能做为家族继承人的女性,社会公序良俗默认找替身不合适。

而妙玉的家里为她找了许多替身,这样截然迥异甚至高于荣国公数倍的待遇,在女性身份大大低于男性的时代,是比较特殊的,这种特殊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阶级差异。所以,妙玉身份上是远高于贾府的。这算一个小证据。

二、妙玉坦然接过荣国府的帖子

名帖同样是阶级的象征,《红楼梦》里出现正式拜帖的地方有好几处。比较早的有贾雨村拿着宗侄的名帖去荣府拜会贾政,这是面对对自已前途命远攸关者的谦卑和惶恐。

另一处是贾珍为请高明的张友士为秦可卿看病,让家人带着自己的名帖去请。这位张友士可不是一般的大夫,他和冯紫英家是世交,这次进京是为儿子捐官的。贾珍三品威烈将军,公爵也己袭到三代,政治影响力已经很弱了,可张友士不敢接贾珍的名帖,说大人的名帖实不敢当。

再看妙玉,荣国府请她进府,她说侯门公府惯做以势压人,直接拒绝了。后来是荣国府下帖请她,她才来了。此时的妙玉父母双亡,师父也圆寂了。妙玉也和林黛玉一样,已经成了孤儿。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若贾府小姐遭遇家破人亡还会保持住这份傲娇吗?第二,一介孤女而已,有何资本拒绝国公府并让其屈尊下帖子来请?

可是妙玉做到了,而且完全没有一丝刻意,妙玉的高贵完全渗透到骨子里。林黛玉与妙玉人生境遇何等的相似,就算在自己亲外祖家,被最高权威贾母捧在手心里,黛玉仍有寄人篱下之感,凡事忍耐,就连丫头婆子嚼舌头,黛玉也极其的敏感,悲春伤秋是生活常态,发出“风霜刀剑严相逼”之叹。相比黛玉,妙玉才是真正的寄人篱下,可是她面对贾府的大小主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标准对待她们,对贾母、对李纨、对众姐妹,妙玉全部拿的都是自己的真性情。

对于荣国府二次相邀的帖子,显然妙玉是笑纳了,大大方方入住荣国府大观园。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同样的境况,宝钗、黛玉和贾府诸钗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唯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妙玉的出身远远高于贾府,否则,这份底气便没有了落脚之处。

三、妙玉的茶具

妙玉的茶具件件都不是普通贵族日常的用具,妙玉请黛玉宝钗喝梯己茶,宝玉跟了进去,妙玉就将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宝玉开玩笑说怎么给我个俗器?妙玉就说你们贾家未必能有这样的俗器呢!可见贾家在妙玉眼里不过尔尔。妙玉给黛玉用的点犀乔(qiao),给宝钗用的(panpao)斝,均是古董珍玩。给贾母所用成窑五彩小盖钟,就算放在明代成化年间也珍贵异常,流传到今天的,也只有少量的斗彩,五彩具体是个什么样,只能靠想象了。古籍称“成窑,五彩为最。”即便是如此的稀有和珍贵,在妙玉的眼里,是比不上她用来招待梯己茶所用之具的,因为刘姥姥后来用了那个钟子,妙玉就让扔出去不要了。

妙玉给贾母奉茶所用的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注意,这里出现了龙纹样,贾府里荣禧堂的墨龙大画是御赐的,是被供奉起来的,是国公府昔日荣光的证据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贾府里的日常用具不可能出现龙纹样的物品,就算御赐,做臣子的也不敢真正的使用。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是极其敏感的僭越和罔上。

妙玉给众人使用的茶具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官窑,是专为皇室设立烧造日常生活器皿的机构,也就是说专门服务于皇家的。除了宫廷和王府,一般的贵族官宦之家也会有官窑器,来源是御赐或者王府相赠,贾府就出现过官窑。因为妙玉其它的茶具极其的夺目,这个脱胎填白盖碗往往被读者忽略了,其实,就算是这个茶具,也是代表着那个时代最高的工艺和审美水准。是极其珍贵的皇家专用。

贾母带着众人不过是心血来潮,随意这么一逛,人家妙玉也是临时接到的通知,也就是说,这次茶会完全是偶然发生的,可是,就是这么的不正式,妙玉的东西已经亮瞎了众人的眼。

四、妙玉喝茶用水

妙玉给贾母奉茶,贾母问什么水?妙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品完又递给刘姥姥,很明显,这是想让刘姥姥见识见识。证明贾母很认可这个水。而贾母不喝六安茶妙玉很清楚,证明妙玉对贾母的品味和养生相当的了解。

贾母一向是贾府品味和审美担当,不但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比不了,就连小姐们有时也比不上这位经历过四大家族鼎盛期的老太太。喝梯己茶时,黛玉喝不出水,问是不是雨水,妙玉就说了,这是梅花上的雪,不但批评黛玉是个大俗人,还说出了“旧年雨水如何吃得?”对于水,妙玉只认梅花雪,对旧年雨水表现的嗤之以鼻,贾母的好品味唯独被妙玉秒成渣渣。能形成这么一种鄙视链的,只有阶级和特权能做到。若论豪富,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贾家吃一辈子了,可是论品味,那可就没得比了。

唯一的解释只有一个,妙玉出身比贾府高的多。

妙玉最先出家的地方叫做玄墓蟠香寺,一个“玄鸟衔泥”,一个“蟠”字,曹雪啊给妙玉出家之所起这么个名字,也一定是大有意味的,关于这个问题各红学爱好者解读颇多,但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词一般都是在讲大事、大人物,是一个有吞吐之力的大词。我们有理由相信,妙玉的出身极高,极可能是皇族中人。


屏山品红楼


红楼梦中人,妙玉乃是崇祯之后长平公主之女

画: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山石道人将妙玉身份解到此处可有依据?

以史为据,史料记载:

想当年,乃是明崇祯末年,南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自立‘大顺’挥师北进,欲推翻明末统治。北有皇太极的‘大清’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侵明。可谓内忧外患,战火连天。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大顺朝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突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请崇祯皇帝朱由检紧急避难,谁知朱由检此时万念俱灰,竟一剑刺死太监,之后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外戚周奎、田弘遇家避难。

回过头看着满地跪着满面泪水的昔日红妆,皇后妃嫔,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朱由检又召来年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和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流着泪说:“你们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砍完这两刀,崇祯泪流满面,再也下不去手了,终于没有勇气补上致命一剑,此时长平公主已昏死了过去。

朱由检回过头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朱由检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逃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做鸟兽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朱由检不得不重返皇宫,此时眼见北京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浓烟蔽日。

及至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在位十三年的崇祯皇帝,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三十三岁。

之后大顺军队继续北进,意欲剿灭明朝最后军力吴三桂,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邀约大清多尔衮入明剿匪。当时义忠亲王多尔衮的军队已陈兵关外,本来是想侵略明土,却接到明军将领吴三桂的求援信,许以分疆裂土共治天下。多尔衮此时按兵不动,与朝中商议后,待吴三桂与大顺农民军两败俱伤之时,许吴三桂降清封王,并许其自治之地。吴三桂无奈降清,与清军会和大败毫无准备的大顺农民军。自此一路南下,剿灭大顺军队。

顺治六年,多尔衮奏请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迁都北京,自此大清定鼎燕京,成为了钟鸣鼎食的天下望族。

话说那一夜李自成攻破北京,农民军走进后宫,一片玉碎宫倾的惨烈和狼藉,到处横卧着年轻女子的尸体,河中也漂浮着不少自溺的宫女。

其中有个十六岁的女孩子,躲藏在宫中的干井中被俘获,问起来,她说:“我是长平公主!”农民军找人辨认,认出她是姓费的宫女,想替公主抵挡灾祸才挺身冒充,真的长平公主已经被人救走逃出生天。

明朝灭亡后,无论是农民军,还是后来的清王朝,都相继寻找崇祯子女的下落。三个皇子被带出宫中,一度下落不明。六个公主中,四个都死于明亡之前。长平公主,是崇祯可以确认的还在人世的后代 。

义忠亲王多尔衮在摄政王时期,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残余明军纷纷反水降清,并大封异姓汉王,重用汉军,大军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举击溃了李自成的残余势力。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未获准,顺治下旨将她嫁与崇祯为其选定的驸马周世显,据张宸《长平公主诔》记载,长平公主婚后和周世显相敬如宾,她喜爱诗文,擅长针黹、烹饪。

《长平公主诔》(松江张宸):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毂林,岂意玉萧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当扶上仙之日,距侬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呼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熏香,思返魂而无术。

但是前明朝的公主这种敏感身份,始终将其笼罩在政治风波的阴影中。长平公主曾两次上书顺治,希望出家遁入空门,以期望避开明朝余孽暗战祸端,皆被顺治驳回。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因思念父母,忧思过甚,抑郁成疾,病死在家中,死时还怀有六个月的身孕。之后葬于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然而,民间野史传说长平公主病没有死,传其在外花了很多钱找了很多替身儿,并潜逃出城,生下一子,清朝戏曲《帝女花》就是讲的这个故事。

民间相传坤兴公主于明亡后出家为尼,并学得一身武艺,成为独臂神尼,并进行反清复明,收了吕四娘等人为徒,但此传说并非正史,真假无从可考。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长平公主的身世遭遇,就是妙玉的母亲一路之遭遇。

民间野史虽无可考,但正史中可以确认两点,长平公主从崇祯的灭门之祸活下来了,而且还与崇祯钦定的驸马结了婚,有过身孕。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因脂批红楼梦也可作为野史,但是这个野史与一般野史不同,皆是有真人真事的。

所以山石道人以为,长平公主的野史并非无事生非之人杜撰,也真有其事,真有其人,人总是要想方设法活下来的。从红楼梦中妙玉的身世年龄,及其行事风格,所作所为,皆符合长平公主这一故事后续。

山石道人猜测,后续故事应该是这样:

长平公主发现自己怀孕了,宫中有议论,如果长平公主诞下一个男婴,难免明朝余孽及降清的明朝汉军汉将以此男婴大做文章,称其为明朝后裔,少不得日后有叵测之人以此为嫌隙,举义旗号引出反清复明的政治风波,不如将其早早除之。长平公主心中亦由此隐忧,遂上书顺治,遁入空门出家为念,避其灾祸。顺治不准,恐其以此为由,逃出清廷视野控制范围。公主见此结果,看准清廷要将其置于死地,遂秘密差人重金寻找找代死替身,之后,果然成功逃出遁入空门,于姑苏一间庙宇中出家为道,并不久后于康熙初年诞下一位女婴,即是这后来的妙玉。

但是世间难免不随人意,长平公主一家人的行踪终是被人发现,遭人举报,此间定有一场风波。长平公主眼见逃生无望,就把妙玉托付给尼姑庵中与其亲厚多年的主持师傅,并留下所有家产,欣然赴死亦或圆寂。

多年之后世间经历了多尔衮杀灭明朝后裔,顺治招安,康熙重用汉人的三个阶段后,国局渐稳。

康熙皇帝为了笼络汉人,巩固统治,于康熙二十二年下江南。及至南京,亲率文臣武将们谒明孝陵。此康熙第一次谒陵,仪仗到达下马坊后,全体官员下马、落轿,康熙亲自步入陵园。到达陵宫门口时,康熙突然停下,弯腰行三跪九叩礼,当朝的天子居然对前朝皇帝行如此厚礼,令百官惊愕,随行的数万老百姓无不哽咽失声。到达宝城前,行完祭酒礼,康熙又当众宣布,禁止盗伐林木,并对守陵太监和守陵户褒奖有加,赏赐田地、金玉,此举被称为‘古今未有之盛举’。其第二次谒陵,康熙拜祭完明孝陵以后,题了‘治隆唐宋’四个字,意思是说朱元璋的文治武功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也胜过了宋太祖赵匡胤。

康熙此举皆因平三藩之风波刚过,为稳定汉人民心,三藩已平,大赦天下。余党皆不追罪。

妙玉的师傅听说此事,认为长平公主风波已过,又因其身大限将至,须得忠人之托为妙玉找个好归身之处。听闻国诏大赦天下,京中大观园中正有栊翠庵一处招募和尚道姑,不如举荐妙玉入庵,以求安身立命。于是带着妙玉上京来探风以证时局。发现多年未尽京城,紫禁城扩建大观园乃是繁华之极,想想妙玉身世,遥想明朝光景,已经物是人非,不觉伤感。至贾府门内,说明来意,既然当年长平公主风波已过,大赦天下,妙玉又是自幼通读诗书,谙熟经文,三句真两句假的把妙玉的身世遮掩过去。正巧贾府需要妙玉这样的人做个主持,此其一;其二,将妙玉置入庵中,以此为质也可使其在眼线之内,不生事端,一举两得。于是同意将其置于庵中。

师傅归来并嘱咐妙玉‘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净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之后圆寂,妙玉乃不回乡,在此等待栊翠庵消息。不久贾府大观园完工,林之孝家的请妙玉入庵,妙玉自幼听得家事风波,深知当年公侯相欺至其父母双亡,内心恐惧,不愿入府。王夫人乃令下旨,接妙玉入府,将其置入这栊翠庵中。

一经数年过去,任是冬去春来,寒年化暑,且清心静养不在话下。

直到那一日,刘姥姥来大观园打秋风,贾母带着一群人与刘姥姥宴饮取笑。酒过三巡便由众人引着参观大观园,贾母路经栊翠庵,便入进庵来,观赏一番。这妙玉身世事大,贾母早已命人打听清楚,再安稳不过的了,便来看看这妙玉,与其暗来暗去的对了几句大有深意之言,见妙玉对答如流,见其并无忤逆恻隐之心,当下放心,与众人出了栊翠庵。

而此次之后,妙玉眼见宝玉其人,深知贾府中的众人消息,又及至邢岫烟入得园来,想起十年前故事,故人相逢自然喜不自禁,每每相约来庵中说话。

那一日正值宝玉生日,妙玉虽然庵中富有,却心性高洁,并不通俗送礼,乃以一粉签‘恭肃遥叩芳辰’。

看这妙玉,本想遁入空门,高洁一生,却无奈,金玉公主,终逃不过命运劫数,被囚禁来这贾府不净之地。

从此违心愿,堕入风尘肮脏的贾府,被幽禁起来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警幻仙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至此,山石道人正解红楼真书之妙玉身世,已略说清,不知各位看官可满意?不尽之处,看山石道人细解曲词,为各位看官说明,谶曲真意





山石道人评红楼


首先我觉得,妙玉的家族跟王家贾家应该是交情匪浅!

建设大观园的诸多事项,如贾蔷采买小戏子,贾芹采买小尼姑,贾芸种树等,似乎都是贾琏凤姐儿负责!但妙玉一事,却是林之孝家的亲自请示的王夫人!

王夫人办事,一向四平八稳!就是宝玉跟金钏调笑,也是忍着怒火,听着二人腻歪完毕,才翻身起来发作!但事关妙玉,王夫人的态度是“不等说完”,便让接来!

但妙玉却不肯。“候门公府,必以势贵压人,我再不去的”。这等轻狂,恰是王夫人厌极的,但事关妙玉,似乎也格外宽容:“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下个帖子请她何妨”!

贾府的帖子,可不是谁都配得上,也不是随便能下的呀!林之孝家的长篇大论,说了妙玉是官宦小姐,哪家的官宦?跟贾家是政敌还是盟友,王夫人不该问问吗?一字没问!

再看妙玉的修行,可是得道高人?明显不是!林之孝家的,是把她跟采买的小道姑并列的!“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

王夫人不是因为道行看重她,那就只能是官宦家族了吧,这也是林之孝家的详细说其出家经历的原因所在吧!法名妙玉,俗名及家族,王夫人恐怕是猜到且熟知的,所以才干脆利落,下帖子邀请!


再看贾母,进了栊翠庵,先因花木繁盛笑道“到底是她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这话足以说明,贾母不常来,所以见了花木才叹一句!

既然贾母不常来,那妙玉何以知道贾母不爱六安茶爱老君眉,爱用旧年存的雨水?以妙玉的性子,和出家人的身份!万万没有为了讨好而打探的道理!所以我认为,妙玉幼时应该是常见贾母的吧!

所以贾母像吩咐自家孩子一样“……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待妙玉端上茶来,贾母也毫不客气的提醒“我不喝六安茶”(这是不是说明贾母知道妙玉家爱喝六安茶),妙玉也简单的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这个场景,我怎么品都觉得是故人重逢昔日再现!


妙玉的家族,我觉得至少不在贾府之下的!理由一是妙玉的茶具!给贾母的给众人的给钗黛宝玉的,都是上品!“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样一个……”!

理由二是妙玉对财的无所谓,贾母用过的茶具,肯定是极珍贵的,妙玉轻易的就丢弃了!

第三是妙玉的洁癖和傲气,那可不是小门小户能“培养”出来的!

第四是见识,旧年的雨水,梅花上的雪,这连黛玉都不甚了了,估计是上层社会的怪癖!妙玉的家族若不在此层,断不会有如此习惯!

但妙玉的家族若堪比贾府,那能逼得妙玉不能容身家乡的权贵,应该是很少的!何况是远离京城的小地方!什么样的权贵能逼着妙玉背井离乡呢?

由此我觉得,妙玉的家族怕是已经败落了!也许是满门抄斩,也许是罢官归田,这才被权贵欺上门来!

也许因病出家只是借口!但家族之祸,的确没有涉及到出家女!况且妙玉的父母,也许早早为她备下了存身之财,又为她找了名声在外的师傅保护!“她师傅极精……”


如今师傅圆寂,贾府便借机接她入府,以此庇佑故人遗孤!这也符合贾府的一贯做法,就像甄家获罪之后,贾府也会冒险替其掩藏财物!


悠然庐


妙玉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行第六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妙玉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带发修行,加之妙玉出身宦门,学识及文墨精通,模样在大观园中极好,出色的外貌,在金十二钗里称的上文墨及人品出众的姣姣者!





Khy1厚德载物



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孤高自傲的女子,她对贾府的富贵显赫毫不羡慕,因为她的出身也绝不简单。

妙玉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原文有一段话如此介绍妙玉,透露了少信息。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由此可知,妙玉也是仕宦之后。从她身边丫鬟嬷嬷服侍可知,家世自然不一般,绝不是小门小户人家。且她是被贾府下了帖子请进门的,且是专门为元春省亲而来,可见其身世不简单。

最能体现妙玉来历不小的,有两个细节描写,一个是她拥有的名贵的茶具,这个贾府都是没有的。这是什么概念?贾府是豪门公府, 都没有这样的茶具,但妙玉却有,可见其背景之高。


一个是妙玉的才学品貌,是与钗黛湘三人不分伯仲的,如果只是小家之女,是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才情的。能与钗黛等人平起平坐,尤其她请二人品茶一回,足见妙玉的才学人品是远高于众人的。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宝玉对妙玉所说的话没有反驳只是笑话带过,是他认可了妙玉所说的话。贾府都没有如此名贵的茶具,那么妙玉的茶具自然也就只能够是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那么妙玉的家世也就不言自明了。她泡茶的水都是梅花上的雪,这样名贵的茶具,高雅的品味,自然不是小门小户人家能培养出来的。

妙玉的才学和气度也不简单,黛玉和湘云都真心拜服,这样的人恐怕不是普通家庭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一点从她中秋之夜续黛玉湘云两人的诗可知。

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在当时社会中流行的风气仍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妙玉的家庭却没有这样培养她,可见这样的家庭至少也是书香世家。黛玉的父亲是探花,黛玉的老师是进士贾雨村,黛玉的学问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才出来的,而妙玉更在黛玉之上,可见妙玉的家族绝对不简单。


再联想妙玉在贾府的生活方式,她每天都过着我行我素的日子,而且就连王夫人都会买她的帐,不会计较她的清高反而很赞同,对于妙玉一定要请帖邀请才入园的要求,王夫人一点都没有犹豫马上就答应了。

如果妙玉没有特殊背景的话,贾府怎么可能这样把妙玉高高捧在手心上?而且她的生活标准一般都是顶配,家下人等也不敢对妙玉有什么怨言和诋毁,即便是抄检大观园,她的栊翠庵也平安无事,如果没有特殊的关系,过硬的背景,贾府为什么会给她如此规格的待遇?

甚至就连品位高雅的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时,也会专门跑到黛玉的栊翠庵去品茶,只这一点即可见妙玉的不俗,也写出她不凡的家世。如果贾府里谁是最低调的富二代和隐世高人,那就非妙玉莫属了。

且我们知道,能住进大观园的,都绝不是简单之人,而妙玉不仅住在栊翠庵,且她庵里的梅花也是园中最好看的风景,冬天若没有得到她的允许,就是贾府之人,也并不能随意折取这些红梅,可见其来历之大。

更重要的事,宝黛钗等人都是贾府的“香饽饽”,在外人眼中,他们都是最得宠的,而妙玉虽然不问俗事,但却能与宝黛钗等人成为要好的朋友,这一点也说明到了她的来历不俗。

从其与贾母奉茶,请钗黛品茶,向宝玉炫耀茶具,续黛湘之诗,与宝黛钗关系之亲密等情节中妙玉的表现,都能看出,其家世不仅不一般,甚至可能高于贾府。不然贾府也不会下帖子请她进府,贾母也不可能去栊翠庵品茶……

其实,单从妙玉拥有贾府都拿不出来的名贵茶具,拥有可以与钗黛湘等人相匹敌的品貌才情这两个细节可知,她是大有来头的,想来妙玉的父亲所任职位以及家族之荣华富贵,是不在贾府之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