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上班族不放假,敢過節的會被抓

眼下全國各地的人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但也有人認為現在的“年味”沒有過去濃,對過年提不起興趣。其實不管怎麼說,闔家團圓都是件值得開心的事兒,退一萬步講,放假也是件好事情,所以大家關於“年味”的討論再多,也絲毫不影響所有人在年前集體趕回家中。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上班族不放假,敢過節的會被抓


我們都知道農曆新年的第一天被稱為“春節”。但這個概念並不是古人提出來的,古人曾經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春節”的稱呼始於1913年7月(民國二年),而在這個稱呼確定下來之前,由於民國政府一力除舊佈新,慶賀農曆新年的習俗差點被廢,但後來還是保留了。

只是到了1929年,國民政府又下了一道禁令:不讓過春節。先不說這道禁令具體包括哪些內容,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農曆新年經過數千年的傳承發展早就深入人心,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它會讓大家有種生活的“儀式感”,哪能說不過就不過了?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上班族不放假,敢過節的會被抓


當時,國民政府表示之後全國採用公曆,廢除舊曆,所以舊曆的新年第一天作為舊節日,也要廢除。至於那些傳統的春節節點,就按照公曆的時間來分配:比如以公曆12月31日為除夕夜,公曆1月1日至1月4日為新年假期,公曆1月15日為元宵節等等。

而傳統的新年到來時,不允許人們過節。具體規定是所有單位的“上班族”都不放假,所有商店都不在這個時間段內休業、學校不能放假、文人們不能在街頭賣春聯、大家見了面也不能說“恭喜發財”、“新春吉祥”之類的好話兒等,為的是徹底移除舊春節的影響力。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上班族不放假,敢過節的會被抓


國民政府的禁令十分嚴格,在農曆新年期間甚至會派士兵去街頭蹲守,看到誰賣農曆曆書就把他抓起來;有人舞龍舞獅,也會被抓起來。有戶人家悄悄煮了“新歲”餃子吃,然後被抓了去關鐵窗;也有人改不了習慣,見面跟人說一句“新年好”,被聽到後也去吃了幾天牢飯。

但禁令再嚴格,終究違背了民意,所以很多名人和百姓都打心眼裡不願意遵守,儘管國民政府三令五申,也絲毫動搖不了農曆春節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多農村的人照樣在這段時間裡放炮竹、上門拜年、燒門神紙、祭祖,國民政府不讓過年,大家就偷偷地過。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上班族不放假,敢過節的會被抓


有人還寫了一副特別生動的對聯,來形容大家對公曆新年冷漠、對農曆新年熱情的現象:“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實在令人忍俊不禁。最終國民政府也意識到,想強制扭轉大家的傳統民俗心理,是很難辦到的。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上班族不放假,敢過節的會被抓


於是從1934年開始,國民政府表示不會再幹涉大家過農曆新年,一切照舊。那一年的春節十分熱鬧,人們歡欣鼓舞地走上街頭慶祝。誰能想到如今大家習以為常的春節,也吃過“不受待見”的苦呢?好在春節還是恢復了,不然,小編也不能在這個時候祝大家放假快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