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背后的秘密

C-IASI全称为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也是国内第一个引入25%小面积偏置碰撞测试形式的机构。

很多人说C-IASI参照的是美国IIHS,实际上C-IASI是由两家机构组成,中保研与中汽研,所以说又相似又有不同。

中保研与中国汽研

中保研是位于北京的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简称,英文缩写为CIRI,CIRI这家机构由8家保险公司出资成立,目的是要研究汽车高速碰撞安全、低速碰撞维修经济性,为之后的保费调整、系数制定确定标准、累计数据。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背后的秘密

中保研隶属于中保协,本身没有盈利要求,偏公益属性,同时也是RCAR组织中国唯一的成员单位。

RCAR则是由各国保险行业为背景的汽车研究机构,联合建立的一个跨国界技术和标准研究和协调的理事会。美国IIHS也是成员之一。所以中保研,主要负责C-IASI的15公里每小时低速碰撞部分的测试与评价,也是整个评价中最为耗时的一部分。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背后的秘密

位于重庆的中国汽研,全称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缩写CAERI,为上市公司。中国汽研是受中保协与中保研委托,承担C-IASI高速碰撞的测试与评价,目前炒的火热的25%小面积偏置碰、侧碰、车顶强度测试等都是由重庆负责。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背后的秘密

重庆汽研本身也承担检测任务,实际上和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职责与能力非常类似。

抽检与送检

车辆来源上,C-IASI分为抽检与送检,两者区别在于抽检的形式,是C-IASI自己掏钱购置所有的测试车辆,同时购买的也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最低配车型,有些车企最低配北京、重庆都买不到,C-IASI就只能买次低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型会是次低配,最低配车型如果有AEB主动刹车,则使用最低配参加所有测试,如果最低配没有AEB主动刹车,高配有,那就再买一辆高配,这辆高配只参与C-IASI主动安全的测试,不会进行碰撞测试。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背后的秘密

重点来了,送检,并不是车企送给C-IASI车辆碰撞,而是车企提出测试需求,北京与重庆的中保研和中国汽研自己去4S店买车,仍然是买能买到的最低配,这钱最开始还是C-IASI自己掏钱,直到测试完毕结果出来,C-IASI会拿着发票找车企报销,这和很多人理解的送检有很大区别。

利益出发点

由于中保研资金来源就是保险公司,中保研合作的是中国汽研,汽研也不指望这事赚钱,赚的不是这份钱。中保研站保险公司的立场天经地义,而且和消费者、车主的利益几乎完全契合,和车企是有很强的冲突,这事可以这样理解。

保险公司最不希望发生的是车祸,无论高速车祸和低速车祸,都非常厌恶,不希望车出事,更不希望人出事。

出险意味着赔付和不赚钱,所有保险公司最大的愿望就是车主们买了车险,平平安安,不出任何事情,这样保险公司才能获益才能赚钱。

因此保险公司最想的是两件事,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的二十几万人能大幅减少,毕竟如果因为机动车导致第三方死亡一个人,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要赔掉180多万元人民币,这事太划不来,而且仔细一研究发现,中国的车安全配置和性能都比国外有较大缩水,这事保险公司更忍不了,保险公司要让汽车更安全、更安全、更安全,这样他们才能少赔钱啊少赔钱。

这和车主与消费者之间真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一件事,这也是25%、侧碰、车顶强度等等都照搬了IIHS的原因之一,由于测试标准一样,很多合资车型在中美安全设计配置上的差异,会导致结果上相差很大,间接证明了部分车企确实会针对中国本土化设计,并且导致汽车被动安全性能低于美国相同版本的车型。

同时,由于第三方赔付实在太贵了也是C-IASI引入了行人保护、AEB测试的原因,这些都能大幅降低第三方伤害,降低保险的赔付。

低速碰撞

回过头来看低速,有人说低速和安全无关,为什么挂这玩意,还公布成绩,保险公司自己玩就行了。

低速碰撞确实和安全关联没那么大,但是却还是和车主们的钱包与成本挂钩,现在国内车险经常出现车主、4S、修理厂一块报高价保险公司买单,保险公司成了冤大头。

因此保险公司必须知道每款车的真实零整比、真实维修工时费、真实损失如何,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数值,不能被车企与4S牵着鼻子坑,而且未来保费改革,低速碰撞成本高会导致保费系数的上调,这也是为啥做这事。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背后的秘密

有人说,这都是保险公司的事,有他们赔钱就得了,和自己没有关系。

其实所有低速碰撞除了耐撞性,还有维修经济性,涉及到大家的维修时间与时间成本。

维修经济性有工时费,也就是修越久得分越少,很多伤纵梁、坏水箱、前脸都快换没了的车,并非两三天就能修好,修个十天半个月很正常,工时费嗖嗖涨不说,因为车辆维修耽误的时间成本不值钱吗?

另外那些爆气囊的车,很多人觉得爆就爆了,低速碰撞是15公里每小时以下,不知道有多慢的可以试试在小区里开车,基本就这速度。

这个速度爆气囊问题非常大,气囊这东西如果粗俗点说,就是个炮仗做的,没有谁家的炮仗是反复用,都是一次性的,炸完就换,车主必须要更换气囊,这备件你得等吧,而且气囊这是硬成本,不分高低贵贱,成本价友情价也不会差太多,俩气囊1、2万元很正常。

此外,低速气囊起爆对驾驶员和乘客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15公里每小时速度安全带能够完全保护乘员不受到伤害,事实就是这么绝对。

气囊的起爆反倒可能会对乘员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气囊的点火起爆策略各家不同,但是标定15公里每小时就爆,实际上就是懒做法,气囊一直是有一定风险的被动安全配置,可控爆炸的时候能够在高速碰撞中保护人员,不可控就是高田气囊。

因为国内消费者普遍认为只要出了碰撞就该爆气囊,不爆气囊就投诉。

于是在各种事故中开车门下地、发现自己啥事没有、活蹦乱跳的车主开始投诉车企气囊不起爆质量问题,但这些都是误区。

因此在中保研低速碰撞的影响下,很多车企都在改进车辆的低速碰撞性能,现在只有在丰田等车企上能看到效果,未来几乎所有车企都会跟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