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喪夫後當尼姑,還俗後再嫁,生一兒子後來成總統

(說歷史的女人——第1104期)

命運是一種神秘的東西,誰也無法掌控。清朝末年有一女子,命運十分坎坷:她一生有兩次婚姻,可兩次都不幸喪夫,還曾三次喪失子女,並且還曾當過尼姑,身世可謂不幸;但她又是幸運的,她死後孫中山先生親自為她寫祭文,可謂榮耀。那麼此女是誰?究竟有何不一樣的人生,本期分解。

(一)被認為有剋夫相的女人

按說她的家境也不錯,甚至應用“殷實”來形容。如果她生在一個赤貧的家庭,她是不會有名字的,舊時代許多女人都是隻有姓沒有名,只能叫某某氏。而她有一個美麗的甚至很有學問的名字,叫王採玉。她的一生能不能採到玉,另當別論,但其中寄託了美好的願望。

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王採玉出生於浙江省嵊縣葛竹村。她的父親叫王有則,字品齋,是個熟讀詩書的人,雖不曾求取功名,但精明能幹,曾以販賣土產為業,很會經營;後來他還在皖南、浙西招集流亡人口,開墾戰亂中被廢棄的荒地,從而發家致富。王友則有兩房妻室,原配叫姚氏,續配也叫姚氏。原配生有三子一女;續配又生一女二子,該女即王採玉。

她喪夫後當尼姑,還俗後再嫁,生一兒子後來成總統

本來王家家境不錯,但王有則去世後,便家道中落。此時王採玉年僅19歲。家道中落主要是指王採玉這邊的,因為父親去世後,兩房妻室的子女各過各的日子。王採玉還有兩個弟弟,大弟不幹正事,小弟也不幹正事。大弟還嗜賭成性,小弟則患有精神病,也難幹正事。所以家中生計全靠剛剛成年的王採玉和母親來支撐,兩個女子養兩個男子,家境如何能好的了?

好在王採玉聰明伶俐,精於女紅,用一雙靈巧的手,替人做些針線活,貼補家用。但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仍十分辛苦。

不久,女大當嫁,王採玉還是嫁人了。丈夫是蹕駐鄉曹家田的竺某。結婚之後,夫妻相處倒還不錯,只是竺某性情急躁,往往為了一點小事發脾氣,引起爭吵,甚至打罵妻子,就是說,王採玉經常被家暴。不過婚後第二年,王採玉生了一個兒子,丈夫一高興,妻子就好過了些。然而不幸的是,孩子生下數月之後,突患急症夭折了。

不幸的事又接踵而來。這年秋天,曹家田一帶時疫(霍亂)流行,一連死了不少人,

王採玉的丈夫也不幸染病去世。剛過20歲就喪夫喪子,她是連守在婆家的機會都沒有,婆家又很窮,所以她就回了孃家(不過,與其說是回孃家,不如說是被趕出了夫家),繼續同母親和弟弟熬日子。王採玉折騰了一圈,別說是玉,啥也沒有采到,又被打回原型。

一年之內王採玉連遭喪子喪夫之痛,再加上之前不久父親的去世,她是極為悲傷,而且還要承受沉重的家庭負擔,對她來說實在受不了;此時,她又聽到鄰居說她的壞話,說她“面有剋夫克子之相”,再度受到慘重打擊。於是她一時心灰意冷,就萌發了遁入空門的念頭。

(二)出家

大概一年之後,葛竹村附近金竹庵的一個老尼病死了。王採玉母親姚氏信佛,聽說後,就叫女兒一同前去幫助料理喪葬事宜。本來就有出家為尼想法的王採玉,此時遇到這個機會,就趁機向金竹庵以及母親提出自己願到金竹庵出家的要求。起初,她母親當然不同意了,女兒還這麼年輕,怎麼能如此消極?但後來她意志堅決,是非去不可,母親就答應了,但有個條件,就是不讓她剃去頭髮,只讓她帶髮修行。

如此,母女雙方相互妥協,年紀輕輕的王採玉便出家為尼了。

本來,王採玉打算就這樣在庵裡吃齋唸佛一輩子了,可兩年後見到一個人,改變了她的人生。

這個人就是她的堂哥王賢東。當時王賢東在溪口的一家鹽鋪裡當夥計。店老闆叫蔣肇聰,此人也讀過書,為人精明能幹,綽號“埠頭黃鱔”(意思是他做生意水平很高,別人不易佔他便宜)。王賢東頗受老闆蔣肇聰信任,掌管著店裡的日常事務,甚至是賬務。他在老闆跟前很能說著話。

王賢東見蔣肇聰最近老是唉聲嘆氣,鬱鬱寡歡,於是他就尋思著做了一件討好老闆的事,這件事改變了他堂妹王採玉的人生,也改變了中國歷史。

(三)還俗

原來王賢東的老闆蔣肇聰的妻子孫氏剛剛去世,他為此心情很糟,整日悶悶不樂的。王賢東想到自己的堂妹王採玉還很年輕,才23歲,而且頗有姿色,就有意為她跟蔣肇聰撮合撮合。其實他明白,王採玉的出家也是迫不得已,她受到的打擊太大了,生活的負擔也太過沉重;只要給她說一門好親,讓她擺脫生活的困境,她很可能會還俗的。於是他便去找堂妹王採玉了。

這天,王賢東請假回家,來到金竹庵。他見到王採玉後,就問候她在庵裡生活的情況。說著就談到了溪口他東家的事情,然後用關心的口吻勸道:“採玉,你還這麼年輕,要在此出家到老,這年長月久的,也老不容易呀……”王採玉也是嘆氣。王賢東就接著鼓勵她,走出去重新面對生活。

接著王賢東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說他的老闆人品如何好,生意做的如何好,家境如何不錯。王採玉猶豫了。

後來經王賢東的屢次鼓動勸說下,王採玉終於也有些動心了。但她還是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回答他堂哥,只好說:“此事還得與母親仔細商量商量再說。”

母親知道這事後,當即拍板。其實,當初她只讓女兒帶髮修行,就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到合適機會,讓王採玉還俗再嫁人。在母親和堂兄的督促下,王採玉決定還俗。

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23歲的尼姑王採玉終於走出金竹庵,做了45歲的溪口玉泰鹽鋪蔣肇聰的繼室,當了老闆娘。

(四)再遭重創

王採玉婚後的日子一度很美滿,很幸福。畢竟她還很年輕,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心中有做不盡的夢。儘管二人相差22歲,但丈夫對她很恩愛,二人夫唱婦隨,日子越過越好。婚後第二年,王採玉便喜得貴子。

這天是1887年九月十五日,王採玉在玉泰鹽鋪的後屋樓上分娩,誕生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後來成了歷史名人。

她喪夫後當尼姑,還俗後再嫁,生一兒子後來成總統

當時蔣家一家人也都認為這個男孩是個富貴命。因為在此之前,王採玉被一個看相的看過,說她必生貴子。王採玉和她公公都信佛,當然也信看相的說法。所以王採玉和丈夫、公公對她這個兒子都非常疼愛,認為他以後必然光宗耀祖,兒子也被起了個大氣而富貴的名字叫瑞元。“瑞”者,祥瑞、富貴也,“元”者,“一”也,小瑞元自小就被寄予厚望。

好事接連而來,在長子蔣瑞元4歲時,王採玉又生下女兒瑞蓮;以後相繼又生了女兒瑞菊、幼子瑞青。兩子兩女,兒女雙全,似乎意味著王採玉將迎來幸福的後半生了。

但好景不長,幸福的日子來得快,去得也快。九年之後,王採玉的不幸再次接踵而來了。先是81歲的公公因病去世,如果這個不算不幸的話,第二年,她真正的大不幸就徹底爆發了。

當時溪口發生嚴重的瘟疫,丈夫蔣肇聰不幸染病身亡。這對32歲的王採玉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從此,她不僅要管理家務,還要打理店裡的事情;尤其是,丈夫留下的大大小小4個孩子,對他們的撫養教育,全落到王採玉一個人的肩上了。而這時長子蔣瑞元也才8歲,從幾個月的嬰兒到8歲,連著四個孩子,她一個人照顧,是要多熬躁有多熬躁。

然而,王採玉的打擊還沒有完。丈夫去世4年內,小女瑞菊和幼子瑞青也相繼夭折。5年之內,家裡4人喪命,這個打擊任誰都承受不了。

(五)不平凡的母親

當時的王採玉是哭天無淚,哭告無門。但這又能怪誰?本來你已經遁入空門,誰讓你再次貪戀紅塵呢?所以王採玉抱怨也沒有用,於是,她只有咬咬牙,咬碎了牙往肚裡咽,她要跟命運之神鬥到底!

信佛的她,一方面把希望寄託在菩薩身上,她祈求菩薩保佑兒子沒病沒災;另一方面,她決心把兒子教育成才。王採玉孃家葛竹村聘了嵊縣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設塾授課,她就把兒子瑞元送去讀書。蔣瑞元也沒有辜負母親的厚望,他讀書很用心,發誓要求取功名,出人頭地。

不過蔣瑞元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就在王採玉在溪口,口唸佛經,心掛兒子讀書之時,還是個小毛孩的瑞元卻“早戀”了。他竟嚷著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王採玉很吃驚,小小年紀,就考慮這事,豈不是讓人家背後恥笑嗎?最後還是王採玉的母親姚氏出面說,乾脆到男方家去提親,把毛阿春娶過來,也給這匹小野馬套上個籠頭!王採玉覺得母親說得有理,便找了個媒人去毛阿春家提親。

毛阿春的母親蔣賽鳳,是蔣肇聰的堂妹,她聽到這一消息,氣不打一處來。不但一口拒絕,還斥責蔣瑞元不成器。媒人碰了一鼻子灰,王採玉聽後也是羞愧得無地自容。不過她卻暗暗發誓說:“她蔣賽鳳把我家阿元看做一條蟲,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給我兒挑個好媳婦!”

說幹就幹,王採玉親自僱了一頂小轎,趕到榆林拜訪表兄陳春泉,請他給兒子物色個好媳婦。陳春泉是個很有學問的雅士。他答應幫忙,最後相中了世交毛鼎和家,要他把二女兒毛福梅嫁給蔣瑞元。

沒想到毛鼎和很快就答應了這門親事。毛鼎和有他自己的擇婿標準。他認為陳春泉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有他做媒,這事差不了;再者,他認為溪口蔣家也非等閒之輩,早年也曾是縉紳大戶,如今雖家道中落,但名望猶在;第三,蔣瑞元這孩子6歲就讀書,聽說他極為聰明,有富貴相;再加上他打聽到蔣母王採玉為人厚道有賢德,教子有方,心想有其母必有其子,現在那小子雖有點頑劣,但將來說不定大有出息,於是便把親事定了下來。做為女兒,毛福梅當然也沒有說話的分,自然就同意了父親的意思。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14歲的蔣瑞元娶了19歲的毛福梅。王採玉為培育兒子成材,煞費苦心,還特地把新媳婦送到奉化縣城的作新女校讀書,讓她學文化,將來也可相夫立業。這是真的有眼光,不但培養兒子,還培養兒媳婦!

當時的清朝已經陷入嚴重危機,反清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很多有志之士出國留學,欲尋找救國救民之路。蔣瑞元也心血來潮,他毅然剪去辮子,也決心出洋留學。這在他老家農村,也是引起了不小震動。有人佩服,這小子行啊,有野心,有志氣!可也有不少親朋好友反對,認為他是大逆不道,並極力勸阻。

面對兒子的想法,王採玉很坦然,她堅決支持兒子的選擇。所以,儘管她也對兒子難捨難分,畢竟她歷盡磨難,曾兩次喪夫,喪失三個子女,只剩這一個兒子了。但她很贊成男兒志在四方,毅然為兒子籌措資費,送瑞元出國。

蔣瑞元到日本後,進入振武學校,學習成績不錯。不久他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活動。1911年秋,蔣瑞元與同學張群等回到中國,參加反清活動。民國成立後,他又跟隨孫中山先生革命。

後來袁大頭竊取革命果實,蔣瑞元又協同孫中山參加反對袁大頭的倒行逆施。所以他成了老袁和北洋政府通緝的要犯之一。蔣瑞元為對付老袁,曾數次回鄉避難。所以他家中不時遭到敵人的搜查,許多族人親友惟恐株連自己,便不再與他家往來。可是面對兒子的困境,王採玉卻處之泰然,對兒子從無怨言,還頻頻撫慰,大加鼓勵,千方百計幫助兒子避難,甚至很支持他的反袁行動。

(六)最後的榮耀

做為一個普通的傳統家庭婦女,賢妻良母,王採玉也早有抱孫子的想法。可是兒子結婚後,因經常在外奔波,多年不見兒媳婦生育,不免有些心焦。在她的屢次督促之下,後來兒媳婦終於懷孕了,王採玉十分歡喜。

那時的蔣瑞元還在日本留學,一次寒假回來探親,本來大家歡歡喜喜的,可是蔣瑞元夫妻倆卻不知何因吵了一架。蔣瑞元一時性起,一腳下去,不料正踢中妻子懷胎七八個月的大肚子上,結果造成妻子流產。好不容易等來的孫子被攪黃了,王採玉大怒,痛罵兒子不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蔣瑞元自知理虧,只好裝鱉,乖乖地跪下聽老母親痛罵。

她喪夫後當尼姑,還俗後再嫁,生一兒子後來成總統

後來,在王採玉的壓力下,蔣瑞元妻子再次懷孕。終於王採玉47歲時,她有了個孫子,起名經國。王採玉十分歡喜,對小經國十分疼愛,之後她把大量心思都花費在孫子經國的撫養上面。

王採玉一生辛辛苦苦,歷盡磨難,為蔣家可謂是殫精竭慮,受盡勞累,終於積勞成疾,於1921年6月14日,因心臟病復發盍然而逝,享年58歲。

王採玉出殯之時,孫中山先生親自為其撰寫祭文,他還親自為蔣母墓題寫了墓碑。在碑的上面,刻有“壺範足式”四字,意為女中模範。在碑的兩側刻有蔣瑞元的自題楹聯一副:禍及賢慈,當日梗頑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落款是“不孝子周泰”。

她喪夫後當尼姑,還俗後再嫁,生一兒子後來成總統

​ 蔣瑞元也是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幹過好事,也幹過壞事,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總之他很大地影響了中國歷史,

1948年他還當了民國總統。蔣瑞元的大名叫蔣中正,當然他名字很多,還叫蔣周泰,蔣志清等。他的名字都很大氣,像個幹大事的人。但是,如果少了他母親王採玉的培養,他什麼也不是。

參考資料;《嫁給蔣家的女人們》《蔣中正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