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案例分享——两个状元对于专业的不同选择

今天给大家讲的两个案例,可以说没有对错,只做分享。

之前我们讲过很多状元选择专业失败的惨痛教训。

今天的两个案例没有失败,旨在告诉我们,只有选择对了合适的专业,才能真正做到价值最大化。


因为不涉及状元的真实姓名,我们用甲、乙状元替代。这两个状元,可谓都很传奇。PS:小编这是废话啊?状元哪有不传奇的。


状元甲,年少成名,可以说从小到大,拿遍各类竞赛的金牌和第一名,高一便获得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并且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冠军成绩,在高三期间游学美国知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获得非常高的赞誉:该生物理水平相当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水平,极力邀请其就读该校。

同年参加高考,在加分的基础上获得该省理科状元,事迹一下传遍大江南北。该生最终没有选择麻省理工学院,而是选择了清华大学。在填报志愿期间,清华大学物理学院的院士教授亲自给该生写信,认为他有很强的物理天赋,希望他拜其门下,能够报考清华大学物理系,得到清华大学教授垂青,是何等的荣幸。正当人们期待一段“师徒”佳话美谈时,经过慎重的考虑,该生选择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后续不评。

小编以为,原因很多,无非前途和钱途。就当我们唏嘘一个如此优秀的物理学苗子“夭折”之时,我们又不禁感叹造成的原因。

状元乙,号称中国750总分时代,分数最高的状元:749分(裸分729),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从小聪慧过人,拿奖无数的选手,20分的加分就是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花园金牌。

省状元在手,天下院校和专业随其挑选。但是,他放弃了学习所谓热门的经济学和计算机等专业,反而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也更加枯燥的化学专业,毫无疑问,在芸芸众多的状元中,他是“另类”的一个。在清华大学的求学生涯中,秉承初心,夯实基础。随后顺利考入没过杜克大学深造硕士,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

因为知名度颇高,美国华尔街一家跨国公司多次发出邀请,他却选择了一家生物公司做合伙人,就在生物公司蒸蒸日上上市之后,他选择了回国,进入北京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工作,此时的待遇可能不到美国的10%,甚至5%。但他过得很开心。

淡泊名利,专心学问,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事情。

这两个案例,笔者无意去踩谁抬谁,真正的人才应该配得上高薪。我希望更多的优秀考生去选择基础学科,去研究物理,去探索化学,去攻克医学,遵从内心,遵从兴趣和爱好。

2020年初,疫情当前,我们看到以84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逆行向前。

我们在歌功颂德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我们以爱国的名义绑架人才,甚至让一些人回国是极其不对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国家和社会是不是应该想办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多的礼遇尊重,这才是上策。


聚焦高考!案例分享——两个状元对于专业的不同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