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考“状元”成功的共同点,探讨如何让你的孩子站在“巨人

观看了很多高考状元的相关采访及话题,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成功,不约而同的会提到一个问题,父母对自己学习的态度,以及父母和自己的相处模式。如何让你的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这里所说的“巨人”,其实就是孩子自己的父母,世界上再没有人能比父母,能带给孩子更大的影响了。我们来说一个词,叫做“家教”或者说家庭影响力,但家教是什么,很多人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家教更多的是指你给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日常行为给孩子的行为以及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和行为烙印。

解析高考“状元”成功的共同点,探讨如何让你的孩子站在“巨人

很多高考状元这样形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我们 就像朋友一样,没有什么话和问题是不能沟通的。他们也共同的会提起自己的学习方式,几乎没有人会做大量的习题和繁重的作业,更多的是会总结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掌握透彻从而去思考出题者会如何出题。他们更注重时间的管理和安排,有强烈的自控能力。他们更务实,有良好的心态,能够静下心来去脚踏实地的自主学习。

看过以上总结的家长们,相信会有所感悟。很多家长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就会教孩子读书,认字,书写,注重每次的考试分数。这样的家长自己的心态就是完全急功近利的,打着我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追求每次的成功。但是,任何可以通过学习练习就能快速达到效果的学习,都是能够轻易被超越的,除非你能保持拼命状态到永久。而且,并不是每次的考试成绩就能代表一切。高考的作文所占的考试比重很大,包括阅读题,越来越倾向于对孩子综合能力的考察。你的孩子只会做题,会谈钢琴,有特长,真的就会在考思想的题目下拿高分吗?

孩子的成绩,在小学初中考知识点的时候,确实是依赖于老师的,但孩子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更多的是来源于父母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父母,我们真的需要去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和自己的童年。在孩子的知识体系构建中,老师在某个方面,甚至扮演者比老师更重要的角色。

在网文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英语有那么难吗?”车开到家门口停下,还握着方向盘的我有点生气,语调里还带了一些责备,忍不住出声问小鱼。女儿红着眼睛,咬着嘴唇,小拳头握紧了裙子,显得很委屈“爸爸、、、、、、”小鱼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习英语,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了,上三年级还给她报了兴趣班,用着号称是海外名校的教材,每周两个小时的课程一直坚持,从没间断过。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拥有和外国人正常的对话能力,即便知识简单的交流也行。可刚才在和朋友吃饭的席间,朋友问我的孩子有什么特长,我说是英语。他便笑着问小鱼“Hou are you?”结果小鱼低着头,半天没吭声。朋友有些尴尬,借着给女儿添果汁的时候圆场说,他的小孩也这样,花了不少钱给他请家教,结果老师一走,他在家从来不主动讲英语,也从来不主动说。我看着哭泣的小鱼,轻声说了句抱歉。

解析高考“状元”成功的共同点,探讨如何让你的孩子站在“巨人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首先想到的是去指责老师,指责孩子,但事后想想,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去解决问题。我们总是有太多的工作,不注重和孩子去沟通,不去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只是一味的去追求成绩。成绩不理想却从来不去主动和孩子交流,只是一味的责怪甚至去打骂孩子。这都是不可取的。和孩子保持长期稳定的交流,建议愉悦的亲子关系,带着孩子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多参加户外运动,减少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何乐而不为?

你经常抱怨,就不能怪孩子沉默或充满攻击性;你经常说工作繁重压力大,就不能怪孩子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你经常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自己的孩子不如他,就不能怪孩子自卑。一切有因才有果。

成人的世界,是复杂的;商场如战场,追求效益和利润的。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却不是如此。各位家长们,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